第159章 天下大旱感謝世間的善意打賞加更)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大秦保民檄一出,原本還各執己見,爭論不休的學宮學子,頓時陷入沉默。
倒不是嚴洛所寫的內容不對,而是,太對了!
之前倉晉奏報預測旱災之事,秦國非常重視,不但將其封為客卿,而且還聽取意見,迅速擬定了《救災條陳》旱災、蝗災兩篇。
然後嚴洛這位國君,更是身體力行,一月時間,輕騎策馬,在大秦境內以身作則,鼓動百姓做好各種水利工程。
說實話,如果旱災沒有如期來臨,這些水利工程哪怕真的對百姓有利無害,嚴洛本人也勢必會被天下恥笑,被百姓抱怨。
諸侯君主,誰人不愛惜羽毛,誰又會為了區區一個瘸子的預言,就賭上身為君主的名聲,勞民傷財的耗費整個冬天的時間,去做什麽旱災預防工作?
天下諸侯,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不惜名聲受損的,又有幾人?
這篇文章之中,嚴洛所說的“民為根基,基固邦安”之言論,更是振聾發聵。
讓這個世界“貴賤有別、與生俱來”的思想基調,遭受了重大衝擊。
而且事實擺在眼前,晏國當初雖然看似富庶,但富的是君主、卿族士大夫階層。
普通百姓,每年所需繳納的賦稅遠遠超過如今的秦國,居所簡陋,一年勞作,勉強果腹,稍有不慎,就需要賣田賣地,淪為佃農或者奴仆。
當初狼胡攻城,晏國寧城的百姓也犯傻,居然逐出嶽飛大軍。
結果呢,反而被晏國拋棄,被狼胡屠戮。
這篇文章,晏地幸存的百姓最有感悟。
現在問他們想不想回過頭去做晏國子民,脾氣暴的估計會直接給對方一個大逼鬥。
而且嚴洛非常巧妙的告訴了那些在暗中興風作浪的對手——
老子寧可做個護食的暴君,你要是真的愛民,那就直接投降。
你要是覺得自己有能耐,也可以派兵來和秦國掰一掰手腕,看誰厲害!
那麽問題來了,你既不願意投降秦國、讓百姓填飽肚子,又不敢派兵攻打秦國,所以你算個什麽玩意?
“仁義”這兩個字,你也好意思跟我在這掰扯?
......
嚴洛這一手以退為進,綿裏藏針,完全無懈可擊。
而且此舉不但沒有讓他的仁義之名受到影響,反而讓更多人覺得嚴洛此人並非沽名釣譽之輩。
仁義而不迂腐,務實且又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壯誌。
等到文章傳到衛王手中,他都不由感慨:
“秦君嚴洛,有王者風範,有此國君,秦國當大興!”
而針對嚴洛的輿論風波,自然是煙消雲散。
很顯然,嚴洛也並不是會被道德綁架的類型,繼續這麽搞下去,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
甚至南方諸侯們,也也已經陸續意識到了問題。
南方雖然多雨、潮濕,但大虞境內的水流,源頭就是北方。
北國大旱,也會影響到他們。
所以秦國的糧食禁運國策,逐漸被一些南方諸侯國有樣學樣。
就算有府庫充裕的諸侯,對外出口糧食的價格也被漲的很高。
秦國這邊,嚴洛倒是時刻讓人注意各地水位幅度。
如今大澤湖、渾河、遷江等地,水位雖然下降,但到底還是有水存在的。
深耕後的田地,在賈思勰的提醒下,也混雜了不少草木灰等等,這樣澆灌過的田地,保水能力更強,還能增加田地肥沃度。
各種耐旱、耐蝗的農作物也已經陸續開始耕種起來、
封國那邊也已經暫時停止了對外攻掠的架勢,正籌集重金,或者以本國海鹽四處求購糧食。
同時也暗中派人來要求贖回陳方。
要知道如今各國受限於落後的農業產量,加上百姓被盤剝的厲害,大部分諸侯國國內囤積的糧食並不多。
尤其是封國這種,雖然剛剛得到趙國不少城邑土地,但其中糧食卻又被衛國幾乎搬空。
一邊要撥給原本趙國子民糧食,一邊之前圍攻冠城也消耗頗多。
所以封國此刻的糧食缺口巨大。
......
一晃眼,五月無事,到了六月時節,天氣驟然炎熱起來。
毒辣的陽光炙烤大地,北方別說小河小溪,即便是大澤湖這種延綿數百裏的大型湖泊,此刻水位也降低了許多。
大麵積的沿岸湖床暴露出來,淤泥被暴曬下露出大片的幹裂紋理。
除了湖中心地帶還積蓄著能淹到成年人小腿為止的積水之外,其餘地方已經逐漸幹涸。
灃水這條原本為大澤湖注入水源的河道,此刻也已經成了爛泥湯。
上遊的水源已經徹底斷流。
地裏的莊稼有些蔫吧,不過大量百姓挑著水桶,頂著毒辣的日頭,一瓢一瓢的澆水,讓這些莊稼不至於旱死。
幸好之前秦國大量挖掘了水渠和蓄水池,再加上各地深挖水井,讓百姓們雖然用水比以前麻煩,但到現在還有多餘的水能夠用來澆灌莊稼。
渾河沿岸還要好一些,渾河本身水流量最大,如今雖然銳減,但還沒斷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秦國這邊在沿岸又陸續挖掘了大量引水渠、蓄水池,這讓下遊的蔡國、衛國城邑,幾乎和斷流也差不多了。
衛國這邊還好,畢竟疆域遼闊,且位於中南方的城邑,即便現在挖掘水井也不晚。
所以就在此時,衛國開始集結大軍,陸續奔赴歸海城。
攻下齊國,讓衛國從此獲得大虞東岸這一處富庶沿海、又無需屯兵設防的後方土地,這成了衛王心心念念的興國之策。
與此同時,楚國那邊也已經派出使者,送上重金厚禮,終於將國君贖回。
楚國國君回國之後,卻是心中鬱結,不過半月時間,便感染風寒暴斃。
隨即楚國太子楚源繼承國君大位,此人年方十七,正是血氣方剛之時。
魏、徐、楚三國聯軍攻打衛國,不但毫無戰果,三位國君反而一死、一俘、一逃。
尤其是父親被衛人俘虜,受盡屈辱,回國之後恨恨薨逝,讓楚源深以為恥。
當下他也效法秦國,開始改革楚國吏治,招募賢才,並主動將公室部分封邑土地設為郡縣,派遣流官上任。
此舉自然讓一些飽受卿族暗中腹誹不滿,但一部分與新任國君誌同道合的年輕卿族,正是朝氣勃勃之時,因此積極響應,將名下部分封邑主動交給公室,用於分封郡縣、吸引賢才。
同時楚國境內廣貼招賢令,倒是引得一些草莽豪傑,揭榜應詔,一時之間,楚國倒是興起了一派生機勃勃之相。
喜歡召喚天下!從流亡公子開始崛起請大家收藏:()召喚天下!從流亡公子開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