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文聘獻策

字數:5266   加入書籤

A+A-


    諸葛亮九擒九縱並最後收降草原大汗軻比能的消息,猶如一記驚雷在各方勢力間炸響!這一壯舉,宛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讓天下人都對諸葛亮的智謀與威名有了更深的敬畏。
    彼時,諸葛亮的大軍遵循太上皇的指令,如鋼鐵洪流般浩浩蕩蕩地南下,直逼荊州。
    荊州守將士匡,乃士壹之子、士燮的侄子,此刻正站在荊州的城樓上,望著遠方隱隱可見的大漢軍旗,心中滿是無奈與彷徨。
    他深知,自己絕非丞相諸葛亮的對手,而東吳如今大勢已去,宛如風中殘燭,遲早會被大漢這頭雄獅徹底吞並。
    在這般絕境之下,士匡長歎一聲,下令打開城門,主動向諸葛亮投降。荊州其他的郡縣見此情形,也紛紛效仿,如多米諾骨牌一般,遞上降表,諸葛亮就這樣兵不血刃地迅速平定了整個荊州。
    諸葛亮深知,荊州雖定,但東吳的根基尚未徹底拔除。於是,他精心安排軍師法邈和程武,以及楊囂二將統領麾下兵馬鎮守荊州,自己則親率大軍繼續南下,意欲相助太上皇田英和大都督司馬懿攻取孫權的老巢夷洲島。
    再說說魏延這邊,這位久經沙場的猛將,按照太上皇的安排,率領麾下兵馬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往僰道城。
    當他終於抵達僰道城,站在江邊,望著那停泊在江麵上的龐大戰船隊伍時,不禁瞪大了雙眼,心中滿是震驚。他打了一輩子的仗,大大小小的戰役經曆了無數,卻從未見過如此規模宏大的戰船隊伍。
    隻見那江麵上,樓船巍峨聳立,足足有十艘之多。樓船,向來是作為指揮艦使用,其船體高大雄偉,上麵架起了好幾層高樓,宛如一座移動的水上城堡。
    船上裝載著大量的士卒,他們身著整齊的鎧甲,英姿颯爽;還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武器,有威力巨大的投石車,還有那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諸葛連弩。
    更令人驚歎的是,樓船的兩側船身,在丞相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用厚厚的生牛皮蒙了起來,猶如給樓船穿上了一層堅固的鎧甲,能夠有效地抵禦敵軍箭石的攻擊。
    再瞧那鬥艦,數量多達六百艘。鬥艦雖不如樓船那般高大,但也是中型主力戰船中的佼佼者。
    船身上,一般在甲板上建有一層船艙,為士卒們提供了相對安全的作戰空間。鬥艦的兩側船身設有垛牆,士卒們可以躲在其後,從容地發射箭矢。
    當敵軍的箭矢如雨點般射來時,士卒們隻需輕輕蹲下,緊緊貼在垛牆後,便能巧妙地避免傷亡,繼續與敵人周旋。
    還有那三千艘艨艟,宛如一群凶猛的水上怪獸。艨艟是一種裝甲艦,船身同樣蒙著生牛皮,防禦力極強。
    它常用於衝擊敵方戰船,以其迅猛的速度和強大的衝擊力,給敵人以致命一擊。艨艟的兩側開有孔洞,弓箭手們可以從孔洞中探出身來,向敵人射擊。
    船上還支起一張大帆布,有風時,借助風力,船隻如離弦之箭般飛馳;無風時,士卒們也可以齊心協力劃槳前行,絲毫不影響行軍速度。
    走舸更是多達一萬艘,它們如同敏捷的水上精靈。走舸是一種行進速度快的輕型戰船,船上隻有十幾名士卒,他們身兼數職,既負責劃槳,讓船隻快速前行,又負責戰鬥,隨時準備向敵人發起攻擊。
    走舸主要用於對敵軍進行騷擾性作戰,利用其機動靈活的優勢,在敵人的陣營中穿梭自如,進行遊擊戰,讓敵人防不勝防。
    魏延和關統統領著麾下十萬人馬,依次登上了戰船。魏延和關統同在一艘樓船上,以便隨時商議對策,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魏延之子魏昌和魏榮二將則率領麾下的兵馬登上了另外一艘樓船,兩兄弟相互照應,有商有量,在緊張的戰前氛圍中,倒也自得其樂。
    魏延深知此次作戰物資的重要性,他果斷下令,將丞相諸葛亮屯積在僰道城的戰略物資,包括堆積如山的糧草、琳琅滿目的軍械、威力巨大的投石車、一塊塊堅硬的石塊、裝滿火油的陶罐、精巧的諸葛連弩、鋒利的弩箭和無數的箭矢等物資,全部搬上戰船。
    一切準備就緒後,魏延站在船頭,望著那浩浩蕩蕩的船隊,心中豪情萬丈,他大手一揮,下令開船。船隊如一條巨龍,沿著長江河道向下遊的建業城緩緩駛去。
    一路上,船隊暢通無阻,長江的波濤在船底翻滾,仿佛在為這支雄師勁旅奏響激昂的戰歌。
    經過長途跋涉,船隊終於抵達了大都督司馬懿所在地。所有戰船靠岸後,早已得到消息的探馬,立即飛奔著報告給大都督司馬懿。
    此時,燕王曹宇早已親率副將曹爽、夏侯玄、曹範和龐會及十萬兵馬來到長江岸邊,與司馬懿的大軍兵合一處。
    由於後方無戰事,燕王曹宇又從後方征調了五萬兵馬,與自己的五萬人馬合在一起,合計十萬兵馬前來助戰。
    而文聘和滿寵也從後方征調了六萬兵馬,補足了自己之前的損失,兩人兵力合計達到了二十萬人馬。一時間,長江岸邊旌旗蔽日,人喊馬嘶,熱鬧非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馬懿得知魏延和關統到來,大喜過望。他親自與燕王曹宇率領眾將士出營來到岸邊迎接。
    雙方互相行禮後,司馬懿滿臉笑容地說道:“我早已安排了宴席給魏將軍和關將軍及各位將領接風,今日咱們不醉不休!”
    魏延和關統聞言,也露出了爽朗的笑容,他們知道,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但此刻的輕鬆氛圍,也讓他們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一些。
    由於長途行軍,魏延和關統的十萬將士早已疲憊不堪。司馬懿深知士氣的重要性,他果斷下令全軍休整三日。在這三日裏,將士們得以好好休息,補充體力,養精蓄銳。
    就在大戰前夕的那個夜晚,司馬懿突然緊急召集眾將在中軍帳內商議次日渡江作戰的策略。
    中軍帳內,燈火通明,氣氛緊張而凝重。大都督司馬懿作為太上皇田英欽點的主將,自然坐在主位,他目光如炬,掃視著全場。
    左邊為燕王曹宇,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威嚴;右邊為驃騎將軍魏延,他身材魁梧,渾身散發著一股霸氣。其餘諸將則侍立於兩側,神情肅穆。
    司馬懿沉聲道:“探馬來報,長江對岸的敵軍是我們的老對手三公子孫和及大將軍諸葛瑾、大都督陸遜。孫權給了他們三十萬兵馬,並修築了堅固的工事。強攻有可能損傷慘重,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話音剛落,文聘拱手出列,大聲說道:“大都督,孫子兵法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我們何不來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眾將聞言,紛紛將注意力集中至文聘身上,靜待他繼續往下說。
    “哦,文將軍有何妙計,不妨直說!”司馬懿微笑著說道,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文聘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末將認為,可以兵分三路。一路正麵強攻對岸的工事,為了避免巨大的傷亡,此路兵馬為佯攻,不可過度用強!”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另外兩路兵馬分別從長江的左側和右側繞道靠岸,成功登陸後,從左右兩側向東吳岸邊的工事發起進攻。吳軍首尾難顧,必敗無疑!”文聘信心滿滿地說道。
    眾將聽了,紛紛露出笑容,仿佛已經見到了吳軍不敵,紛紛向建業城敗逃的模樣。
    司馬懿轉頭分別望向左右兩側的燕王曹宇和驃騎將軍魏延,用眼神征求他們的意見。曹宇和魏延也微笑著頷首表示讚同。
    司馬懿見狀,心中已有計較。他起身道:“眾將聽令!”眾將紛紛起身抱拳道:“末將在!”
    “為了更有把握地全殲東吳主力,為後續的戰鬥埋下勝利的伏筆,三路出擊是不夠的,我們兵分六路,從正麵、側麵和後麵同時發起攻擊,將對岸的吳軍徹底包圍,爭取全殲所有吳軍!”司馬懿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中軍帳內回蕩。
    “本都督和燕王親率麾下的兵馬,登上六艘樓船、兩百艘鬥艦、一千艘艨艟和四千艘走舸,從正麵佯攻對岸的吳軍。各位務必精心準備,雖是佯攻,但要有強攻的模樣,以掩護其他隊伍的進攻,不得有誤!”司馬懿沉聲道。
    “得令!”司馬昭、文欽、陳泰、曹爽、夏侯玄、曹範和龐會等將領紛紛拱手應道,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魏將軍和文將軍率領麾下的十五萬人馬兵分兩路,文將軍率領麾下的十萬兵馬從左側正麵向對岸的吳軍發起攻擊,魏將軍率領麾下的五萬兵馬繞至左側的後麵來個關門捉賊。”司馬懿有條不紊地布置著任務。
    “魏將軍和文將軍各自率領麾下的兵馬,登上兩艘樓船,兩百艘鬥艦,一千艘艨艟和三千艘走舸,成功登陸後,立即發起攻擊,務必全殲吳軍,不得有誤!”
    “得令!”魏延和文聘及副將魏昌、魏榮、文健等紛紛抱拳應諾,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必勝的信心。
    “關將軍和滿將軍率領麾下的十五萬兵馬也兵分兩路,滿將軍率領麾下的十萬兵馬從右側正麵向對岸的吳軍發起攻擊,關將軍率領麾下的五萬兵馬繞至右側的後麵也來個關門捉賊。務必將要潰逃的吳軍全部擒獲,不得有誤!”
    “關將軍和滿將軍各自率領麾下的兵馬,登上兩艘樓船,兩百艘鬥艦,一千艘艨艟和三千艘走舸,成功登陸後,立即發起攻擊,務必全殲吳軍,不得有誤!”
    “得令!”關統和滿寵及副將滿偉等紛紛拱手應諾,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戰鬥的光芒。
    “明日辰時拔營起寨,左右兩側兵馬先行一步,本相和燕王的兵馬遲一步登船,關鍵是左中右三部兵馬的密切配合,不得有誤!”司馬懿再次強調道。
    眾將紛紛拱手答應,然後告辭而去,返回自己營帳準備出發事宜。此時,中軍帳內雖然恢複了平靜,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卻已在長江之畔悄然拉開了序幕。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