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抗大畢業

字數:2964   加入書籤

A+A-


    李振華在延安總部的生活恢複了正常,除了上課之外,李振華還在努力學習俄語。他原來在俄語講習班的同學很多都加入了抗大俄語學校。
    延安總部來了很多的蘇聯專家,俄語翻釋的需求暴增,好在蘇聯學習的我黨留學生回來了一部分,勉勉強強解決了翻釋方麵的問題。
    謝廖莎、科利亞也留在了延安總部,他們有空時就會來找李振華交流,他們兩人果然是會講中文。兩人對於李振華的俄語水平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之間聊的話題很廣,除了武器設計方麵的問題,李振華還向他倆打聽了蘇維埃聯盟的社會、經濟、文化的方方麵麵。他倆也不厭其煩的向李振華一一介紹。這在根據地很正常,蘇聯作為革命的聖地,很多人都對莫斯科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從謝廖莎、科利亞那裏,李振華得知蘇聯經曆了三個五年計劃,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尤其是在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領域,鋼產量超過了德國,經濟總量上也超過了德國。李振華見他們總喜歡和德國比較,便問他們蘇聯對德國的態度。謝廖莎、科利亞都不約而同的認為德國是蘇維埃聯盟的競爭對手,對德國保持著戒心。因為擔心芬蘭與德國結盟,蘇維埃還對芬蘭發動了戰爭,因為這場戰爭,蘇聯被國際聯盟除名。蘇芬之戰蘇維埃取得了勝利,但打的比較艱難。講到這,謝廖莎、科利亞語焉不詳。但李振華知道蘇維埃聯盟在蘇芬戰爭中三個月內損失了33萬人,這也是希特勒進攻蘇維埃聯盟的誘團之一。
    李振華想寫一份蘇維埃聯盟與德國之間將發生戰爭的分析報告。他想延安總部能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撤回我黨在蘇聯的人員,特別是老弱婦孺,還有撤離我黨在新疆的人員,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同時提醒延安總部蘇德戰爭爆發後,我國、我黨將失去大部分外援,抗戰將進入艱難時期,以便我黨提前應對。
    李振華從意識形態、資源爭奪、地緣政治三方麵闡述了引發蘇德戰爭的因素。
    意識形態上,希特勒將共產主義視為“猶太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威脅,認為蘇聯的擴張會“赤化歐洲”,必須通過戰爭消滅這一意識形態對手。蘇聯的公有製經濟和五年計劃推動的工業化,進一步加劇了德國的恐懼,認為若不及時遏製,蘇聯將成為全球意識形態標杆。西方國家也視蘇聯為洪水猛獸,英、法還受到德國的攻擊,為緩解壓力也會千方百計慫恿德國進攻蘇聯。
    資源爭奪上,德國缺乏石油、糧食等關鍵戰爭資源,而蘇聯的巴庫油田和烏克蘭糧倉極具吸引力。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也主張通過占領東方領土獲取資源。
    英國與歐洲本土隔著英吉利海陝。德軍攻擊英國隻能通過海軍、空軍,德國引以為傲的陸軍起不到作用。而英國又是海軍強國,論海軍實力德國遠遠不如英國,英國又有海外殖民地、美國在人員物資上的支持,很難通過空戰、海戰打敗,戰爭將長期化。這就會迫使德國需通過東線突破以維持戰爭機器運轉。
    在地緣政治上,德國地處歐洲中心,戰略縱深不夠,長期都有麵臨多線作戰的危機感,而蘇維埃聯聯盟就是潛在排名第一的威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就受到過俄羅斯的攻擊。德國不會漠視這種重大威脅不管。
    德國陸軍接二連三的取得重大勝利,可能會讓德國對閃電戰戰術盲目自大。極有可能讓德國認為發動閃電戰、先發製人會快速擊敗蘇聯,消除東線威脅。另一方麵德國會低估蘇聯軍事力量,畢竟在剛剛過去的蘇芬戰爭中,蘇軍表現很不如意,麵對芬蘭這樣一軍事弱國,3個月裏居然損失33萬人。很容易使德國誤判其易攻取。《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又可以讓蘇聯放鬆警惕。
    李振華判斷蘇德戰爭爆發不會超過一年。
    蘇德戰爭如果爆發,那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大戰,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目前蘇維埃聯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我國大規模支持的國家,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將無力對外支援,國府、特別是我黨將失去大部分的資金外援,抗戰將進入艱難時期。
    我們同時還要關注到新疆地方政府態度的變化,盛世才是地方軍閥出身,如果蘇德戰爭爆發,蘇維埃聯盟必將收縮東部力量,到時新疆地方政府就極有可能出現反複。
    李振華寫完這篇蘇德戰爭分析之後,將這份報告交給了軍工局的藤局長。
    12月上旬,李振華在抗大畢業,總部命令他返回沂蒙軍區。收到命令後,李振華後告別抗大、告別延安,啟程回山東,李振興警衛連隨行。
    李振華向北轉道府穀,渡過黃河,進入晉西北,此時晉西北剛剛經曆了日軍掃蕩,李振華一路上看到不少村莊的廢墟,新建的墳塋。領路的120師戰士敘述日軍掃蕩的慘酷。日軍在八路軍根據地內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政策。120師一邊采用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為主、運動戰為輔的戰術打擊日軍,一邊盡力保護根據地的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盡管如此,但老百姓的損失依然很大。房屋被燒,牲畜被掠奪,不少老百姓來不及隱蔽的老百姓被虐殺。日軍非常歹毒,上到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剛出生的小孩,一個都不放過。他們還讓漢奸、走狗到處宣傳,之所以被掃蕩,完全是因為八路軍的關係,八路軍不顧老百姓的安危,隻顧自己逃跑,妄圖挑動軍民關係。
    李振華知道這還僅僅是個開始,1941年之後,鬼子在華北將展開治安強化運動,日軍掃蕩將更加殘酷,根據地將受到更大的損失。
    所謂華北的“治安強化運動”,就是日軍把華北劃分為“治安區”即敵占區)“準治安區”即敵我爭奪的遊擊區)、“非治安區”即解放區),分別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對“治安區”以“清鄉”為主,加強保甲製度,嚴密施行身份證辦法和戶口調查,實行連坐法,擴大自衛團、警備隊,加強特務活動,以禁絕抗日活動。同時,進行各種欺騙宣傳,宣揚“王道樂土”,以強化奴化統治。對“準治安區”以“蠶食”為主,恐怖政策與懷柔政策兼施,製造無人區,廣修封鎖溝、封鎖牆和碉堡,以推廣其占領麵,封鎖抗日根據地。對“非治安區”則以“掃蕩”為主,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軍所到之處,人、畜、財、物、田產一掃而光,無一幸免,致使許多村鎮成為廢墟。日軍以極其殘酷的破壞,企圖動搖中國軍民的抗戰意誌。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