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墨士蘭,反抗的火種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炎國在美洲的擴張,並非鐵板一塊。
當加勒比海的硝煙散去,巴拿運河升起山海青鸞旗後,被強行納入帝國版圖、並賦予“墨士蘭”這一充滿殖民色彩名稱的墨西大地,並未如奉天預期的那樣溫順臣服。
相反,壓迫愈深,反抗的火焰便愈是熾烈。
與直接軍事摧毀的菲士蘭不同,炎國對墨士蘭的策略更為“精細”。
通過扶植傀儡政府、控製經濟命脈尤其是石油和白銀)、派遣“顧問”架空本地官員、以及建立軍事基地進行威懾,實現了事實上的統治。
然而,這種統治建立在無盡的掠奪之上。
墨士蘭的財富通過礦業公司和銀行滾滾流向東方,本地工業被刻意壓製以維持原料供應地的地位,失地農民湧入城市成為貧民,或被迫在炎國控製的種植園和礦場裏從事近乎奴隸般的勞動。
迪亞斯總統傀儡)的官邸 富麗堂皇,夜夜笙歌,仿佛與窗外的苦難隔絕。
但即便是他,也能感受到座椅下的灼熱。
炎國“顧問”的命令不容置疑,本國軍隊和警察的指揮權早已被架空,他不過是簽字蓋章的橡皮圖章,一個需要炎國士兵保護才能安睡的“統治者”。
真正的墨士蘭,在礦山深處,在貧民窟的窩棚裏,在被奪走土地的村莊廣場上,在知識分子的地下沙龍裏。
仇恨如同地下的暗流,在不斷積累、奔湧,尋找著宣泄的出口。
奇瓦瓦州的山區,一個廢棄的銀礦坑道深處。
搖曳的煤油燈照亮了幾張堅毅而疲憊的麵孔。
他們是“自由墨士蘭”抵抗組織的核心成員。
領導者是前陸軍上尉埃米利奧·薩帕塔,他在軍隊被解散前毅然帶領部分誌同道合者攜槍進入山區。
身旁有被炎國石油公司逼破產的小地主,有兒子在礦難中喪生卻得不到賠償的老礦工,有因撰寫反抗詩歌而被大學開除的年輕學生。
“……東海岸的油田,又有一批工因為抗議克扣工資被逮捕,領頭的人‘意外’死在了監獄裏。”
一個負責聯絡的人低聲匯報,聲音壓抑著憤怒。
“南部的玉米價格又被壓低了,炎國人的糧食公司用幾乎白送的價格收購,我們的農民活不下去了!”
另一個補充道。
“傀儡政府的警察昨天又抓走了我們三個同誌,說我們‘煽動叛亂’!”
薩帕塔上尉靜靜地聽著,粗糙的手指摩挲著手中老舊的步槍。
“他們奪走我們的土地,吸幹我們的血液,還要讓我們跪下感謝。”
他的聲音低沉,卻帶著鋼鐵般的決心。
“炎國人以為可以用金錢收買少數敗類,用槍炮嚇倒所有人。
但他們錯了。墨士蘭的靈魂,從未被征服。”
他們缺乏武器,缺乏資金,缺乏訓練。
但他們擁有最強大的武器——不屈的意誌和廣泛的地下支持網絡。
農民為他們提供食物和藏身之所,城市裏的同情者為他們傳遞情報,甚至一些對現狀不滿的低級政府官員和警察,也暗中為他們提供便利。
他們的行動從最初的塗鴉、散發傳單,逐漸升級。
破壞炎國公司的運輸線路,襲擊落單的巡邏隊,處決罪大惡極的傀儡官員和炎國監工。
每一次成功的行動,都像一顆火種,投向了幹燥的草原。
奉天城,帝國總督府美洲事務司)
關於墨西哥“治安事件”頻發的報告被送上了案頭。
負責美洲事務的官員起初不以為意,認為這隻是“零星匪患”,命令當地駐軍和傀儡警察加強“清剿”即可。
然而,報告的頻率和嚴重性在不斷上升。
一次伏擊導致一支炎國小型運輸隊全軍覆沒;
一座重要的銀礦因關鍵設備被破壞而停產數周;
一名重要的炎國礦業經理在高度戒備下被精準刺殺。
“不是普通的土匪!”
情報官終於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
“他們組織嚴密,行動果斷,有明確的政治訴求,而且……得到了底層民眾的庇護!這是有組織的叛亂!”
總督府的氣氛變得凝重。
他們習慣了用絕對力量碾壓對手,卻對這種無處不在、紮根於民眾的遊擊抵抗感到棘手。
大規模清剿?反抗分子化整為零,融入山區和民眾,效果甚微,反而容易造成更多平民傷亡,進一步激化矛盾。
放任不管?火種會蔓延成燎原大火。
墨士蘭城,炎國駐軍司令部。
司令官看著地圖上越來越多標注著“襲擊”和“騷亂”的紅點,煩躁地踱步。
“增兵!必須向奉天請求增兵!尤其是擅長山地作戰和反遊擊的部隊!還有那些櫻花人,他們幹這種事最拿手!”
他對副官吼道。
“但是司令官,大規模增兵……會不會反而顯得我們無能,刺激更強烈的反抗?而且,國內穩健派一直在強調控製軍費……”
副官猶豫道。
“愚蠢!等火燒到房頂就晚了!必須在他們成氣候之前,用最殘酷的手段把火苗踩滅!要讓所有墨士蘭人知道,反抗的代價是他們絕對承受不起的!”
報告和增兵請求被緊急發往奉天。
而在奇瓦瓦的群山之間,薩帕塔上尉擦亮了他的槍。
他知道,更殘酷的鎮壓即將到來。但他也相信,炎國人可以占領土地,可以掠奪資源,可以殺死反抗者,卻無法殺死追求自由的心。
“他們或許強大如巨人,”
他對身邊的同誌們說。
“但巨人也有腳踝。而我們,就是瞄準他們腳踝的毒蛇。
告訴每一個墨西哥人,自由墨士蘭,永不屈服!”
墨士蘭的反抗火種,已然點燃。
它或許微弱,卻頑強地在這片飽受苦難的土地上燃燒著,考驗著炎國殖民統治的根基,也預示著帝國的龐大身軀上,將不得不麵對無數個這樣令人疲憊且流血的傷口。
這火種,能否燎原,尚未可知,但它無疑宣告著:征服,遠非統治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