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海棠雨畔詩心共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A+A-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一十九章 海棠雨畔詩心共
    一、雨叩柴扉訪海棠
    驚蟄過後,雲麓山的海棠漸次開花。煜明晨起掃階,見青苔上落著幾點胭脂色,方知昨夜又下了春雨。正待拾取花瓣入詩囊,忽聞山下傳來竹轎的吱呀聲,伴著急促的呼喊:"煜明兄!可在家中?"
    抬眼望去,隻見硯秋撐著油紙傘立在竹溪橋邊,衣擺濺著泥點,懷裏卻緊抱著個朱漆木箱。"快些開門,某家給你送"春色"來了!"他抖落傘上的雨珠,木箱縫隙裏透出的淡香已漫過庭院——竟是滿滿一箱海棠花箋。
    "昨兒在州府當值,見庫中藏著前朝薛濤箋,尋思著你愛寫花箋詩,便央人拓了些海棠紋樣。"硯秋抹了把額角的雨水,從箱底抽出一張半透明的粉箋,上麵用金粉勾勒著垂絲海棠的輪廓,"試試用鬆煙墨寫,墨色在這箋上會泛出胭脂底紋。"
    詩詞融注:
    "輕雷催雨過溪橋,攜得春箋上碧霄。欲問海棠開幾許,胭脂先染薛濤綃。"
    ——煜明《驚蟄接硯秋海棠箋》
    二、雅集題詩鬥清韻
    春分那日,煜明邀墨軒、硯秋及山中詩友,在雲麓閣舉辦"海棠雨"雅集。閣前的西府海棠開得正盛,花瓣沾著雨珠,如胭脂點淚。眾人圍坐廊下,以"海棠雨"為限字,行嵌字聯詩之戲。
    "我先試筆。"墨軒望著雨中搖曳的花枝,輕搖折扇吟道,"雨織紅妝籠畫閣"。硯秋仰頭飲盡杯中酒,接道:"風翻翠袖舞瓊瑤"。兩人相視而笑,竟成一副工整的對聯。
    輪到煜明時,他凝視著海棠枝頭一滴將墜未墜的雨珠,忽得靈感,取過狼毫在海棠箋上疾書:"雨凝珠淚憐花瘦"。墨軒擊節稱賞,硯秋卻摸著下巴搖頭:"此句太柔,須得添些剛氣。"說著蘸墨補上:"風遞香魂透骨清"。
    畫麵擷英:
    雨絲穿過廊簷的雕花,在眾人頭頂織成細密的簾幕。墨軒的折扇上洇著新題的詩句,硯秋的酒葫蘆被雨水洗得發亮,煜明的指尖沾著胭脂色的花瓣碎屑,在宣紙上印出淡淡的痕。忽然一陣風過,滿樹海棠紛紛揚揚落在詩稿上,恰似天公撒下的平仄韻腳。
    三、夜窗對燭校詩稿
    雅集散後,三人在閣中整理詩稿。煜明鋪好澄心堂紙,將眾人的嵌字聯逐一抄錄,忽聽窗外 thunder 作響,暴雨傾盆而下。硯秋忙去關窗,卻見一株垂絲海棠被風雨壓彎了枝,眼看要折斷。
    "快取竹架來!"煜明抓起蓑衣衝出門去,與硯秋合力用竹枝撐起海棠主幹。墨軒則守在案前,用鎮紙壓住被風吹亂的詩稿,忽見硯秋的聯句"風翻翠袖舞瓊瑤"旁落了片海棠花瓣,恰好遮住"舞"字,竟成"風翻翠袖醉瓊瑤"。
    "妙哉!"醉"字比"舞"字更見情致。"墨軒撫掌笑道。待兩人渾身濕透地回來,他已磨好新墨,在"雨凝珠淚憐花瘦,風遞香魂透骨清"旁批注:"雨中護花,詩中見性,此聯當為今日之冠。"
    情感共鳴:
    "世人皆道海棠嬌弱,卻不知它經雨更豔。"煜明擦著頭發上的雨水,望著窗外在風雨中昂然的花枝,忽然想起去年墨軒回鄉時的情景——那時他們不也如這海棠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終得挺過霜風?硯秋往爐中添了塊炭,火光映得三人麵容溫暖:"就像咱們這些酸文人,看似手無縛雞之力,卻能以詩為刃,斬盡人間不平。"
    四、海棠箋上寄遠思
    穀雨前夕,墨軒因家中有事需暫返江南。臨行前,煜明以自製的海棠花箋寫詩相贈,硯秋則刻了枚"海棠雨客"的閑章送他。
    "此去江南,定多煙雨。"煜明將詩箋裝入錦囊,錦囊上繡著雨中海棠,"每遇風雨,望能想起雲麓山的這場雅集。"墨軒收下錦囊,從懷中取出一卷《海棠譜》:"這是我家藏的北宋刻本,內中記著"西府""垂絲"等品種,望你能補入雲麓山的花事。"
    詩詞點睛:
    "一片春心付海棠,瀟瀟雨裏話離觴。江南路遠君須記,雲麓山中有舊香。"
    ——墨軒《海棠箋寄雲麓友》
    五、驟雨折枝見真情
    墨軒走後第三日,雲麓山突遭暴雨。煜明惦記著閣前的海棠,冒雨前去查看,卻見硯秋已披著蓑笠在園中忙碌——他用細繩將每根花枝都固定在竹架上,腰間還別著把砍柴刀,顯然是準備砍去旁逸斜出的雜枝。
    "你看這花枝,旁枝太密反而傷了主幹。"硯秋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刀鋒閃過,一根有礙海棠生長的雜枝應聲而落,"就像人這一生,得斷舍離些無用的牽扯,才能讓真心的花枝伸展。"
    煜明忽然想起硯秋平日在官場的處境——他常為了百姓生計得罪權貴,卻始終堅守本心。此刻雨中的他,竟與那株在風雨中挺立的海棠重疊在一起:看似粗豪,實則心細如發,懂得在紛擾中守護真正重要的東西。
    畫麵分層:
    暴雨在兩人周圍織成白茫茫的簾幕,硯秋的蓑衣上沾著海棠花瓣,煜明的衣袖被雨水浸得透濕,卻仍用身體護住新刻的詩碑。遠處的雲麓閣在雨霧中若隱若現,簷角的銅鈴被風吹得叮當作響,與雨聲、刀砍竹枝聲共同譜成一曲風雨中的《護花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雨晴共賞第一枝
    立夏清晨,雨過天晴。煜明與硯秋站在海棠樹下,見經曆暴雨的花枝反而更加精神,枝頭竟冒出數朵新綻的花蕾,花瓣上的雨珠折射著七彩光芒。
    "昨兒夜裏,我夢見咱們的嵌字聯被刻在了長安城的朱雀門上。"硯秋望著天邊的虹,忽然開口,"滿朝文武都在猜這聯是誰寫的,卻不知是兩個在雲麓山護花的傻子。"
    煜明笑而不語,取出隨身攜帶的海棠箋,在背麵題下:"雨打風摧誌愈堅,孤標豈懼臥寒煙。待看晴日烘花處,自有清芬透碧天。"硯秋探頭一看,擊掌稱妙:"好個"清芬透碧天"!這才是咱們文人該有的風骨。"
    情感升華:
    陽光穿過葉隙,在兩人肩頭灑下斑駁的光影。煜明想起雅集那日,墨軒曾說"詩詞如海棠,需得經些風雨才見真意"。此刻方知,真正的友情亦如這海棠——不是溫室裏的嬌花,而是能在風雨中並肩而立,待雨晴後,共賞那一縷穿透雲天的清芬。
    七、尺素傳香續前緣
    芒種時節,煜明收到墨軒從江南寄來的信。信中夾著一片幹海棠花瓣,另有一首嵌字詩:"雨過橫塘水滿堤,海棠依舊映窗西。遙知雲麓登臨處,共我同吟月滿溪。"
    硯秋湊過來,見信末蓋著"海棠雨客"的印章,忽然取出酒葫蘆往花瓣上滴了幾滴酒:"古人以酒漬花,可保顏色不褪。咱們的友情,也要如這海棠般,經得歲月浸釀。"
    煜明望著窗外漸漸繁茂的海棠樹,想起半年來的點點滴滴:從驚蟄的花箋到芒種的尺素,從雅集的詩酒到暴雨中的守護,每一片花瓣都藏著故事,每一滴雨水都浸著真情。原來所謂詩心,從來不是孤芳自賞的清吟,而是與知己共賞風雨、同候晴光的煙火溫情。
    篇末寄意:
    世人總愛歎海棠易謝、流光易老,卻不知在懂它的人眼裏,每一場風雨都是花開的伏筆,每一次離別都是重逢的前奏。就像煜明與墨軒、硯秋的友情,是雨中共護花枝的默契,是詩中互訴衷腸的通達,是歲月裏不急不緩的相陪。當我們學會在凋零中看見盛放的勇氣,在泥濘中守住清澈的初心,便會懂得,這人間最動人的詩意,從來不在遠方的山水,而在身邊人遞來的一把傘、共賞的一朵花,以及那些在風雨中依然滾燙的、相契的靈魂。
    全文完)
    創作說明:
    1. 意象深化:以"海棠"象征友情的嬌豔與堅韌,"雨"隱喻人生的風雨,通過護花、校稿、寄箋等情節,將自然意象與情感脈絡緊密結合,呼應散文中"在限定中探尋文字浪漫"的創作理念。
    2. 詩詞結構:采用"嵌字聯起興—即景作詩—尺素傳詩"的三層結構,如開篇嵌字聯呼應文檔示例,中間雨中護花即興成詩,結尾以書信詩延續情感,使詩詞成為情節推進的紐帶。
    3. 畫麵肌理:注重"雨"的動態描寫如"雨絲織簾暴雨傾盆雨珠折射")與"海棠"的靜態刻畫如"胭脂點淚新綻花蕾幹花傳香"),通過動靜結合營造立體感,同時融入觸覺蓑衣濕冷)、嗅覺海棠淡香)等多感官體驗。
    4. 情感梯度:從雅集的詩酒相酬喜悅),到雨中護花的肝膽相照感動),再到別後的尺素傳情思念),最後升華為對友情本質的哲思通透),層層遞進展現友情在不同階段的形態,呼應散文中"因文字而起的美好相逢"的核心理念。
    5. 文體融合:在小說敘事中嵌入"雅集規則詩稿批注"等類似散文的細節描寫,同時通過"畫麵擷英情感升華"等小節強化抒情性,使文本既具故事張力,又富詩意哲思,符合"小說與詩詞結合"的創作要求。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