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柳堤詩誼墨痕新
字數:5332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一百二十三章 柳堤詩誼墨痕新
一、柳影初逢
驚蟄過後,雲麓山下的柳堤迎來了第一縷春風。煜明抱著一捆修補好的古籍,沿著河岸往書院去,青石板縫裏鑽出的草芽兒,正沾著晨露輕輕顫動。忽聞前頭傳來細碎的琴聲,他抬眼望去,見垂楊深處有座朱漆畫舫,船頭立著個素衣女子,正撥弄著膝頭的桐木古琴。
那女子指尖輕挑,琴弦上流淌出《陽春》曲譜,驚起幾隻停在柳絲上的黃鸝。煜明駐足聆聽,見她身後的艙壁上貼著半幅未幹的水墨畫,畫的正是岸邊的煙柳,枝條蘸著石綠,仿佛要滴下春天來。畫的右下角題著一行小字:"柳影婆娑映碧天",筆跡秀逸中透著剛勁。
"明兄好興致,竟在此處聽琴?"身後忽然傳來熟悉的笑聲。煜明回頭,見子謙背著畫囊走來,發間別著一枝剛折的柳芽,"方才在市集見賣紙鳶的貨郎,想起去年此時我們在醉花坡放風箏,線斷了還追了二裏地。"
畫舫中的琴聲忽然停了。素衣女子轉身,露出半張被柳絲掩映的臉,眸中似有春水微漾:"兩位公子可是雲麓書院的先生?小女子方才見你們在岸邊論詩,鬥膽請教——"柳影婆娑映碧天"這句,若以水墨入畫,該用淡墨勾染還是濃墨點厾?"
煜明這才注意到她袖口沾著墨痕,腰間係著個繡著竹紋的詩囊,分明是個雅好詩書的女子。子謙早已放下畫囊,取出一卷生宣鋪在船頭石桌上:"姑娘不妨一試。愚兄畫柳慣用"披麻皴",以側鋒掃出枝條動感,再以花青染背景,柳影自會映得碧天如水。"
女子微微一笑,從艙中取出狼毫筆,蘸了蘸硯中的淡墨。她運筆時手腕輕轉,數道柔美的弧線便落在紙上,柳絲竟似被春風吹得飄了起來。煜明看得入神,忽覺這場景似曾相識,去年春日與子謙在半山亭聯句的畫麵便漫上心頭,於是從詩囊中取出一頁薛濤箋,題下"佳人纖手觸絲弦"七字。
"好個"觸絲弦"!"女子拍手稱善,"方才彈琴時,確覺柳絲拂過琴弦,竟似與我合奏。公子此句,比畫中的柳影更添靈動。"她自我介紹名為沈清如,隨父親客居雲麓山,平日以賣畫為生,方才所題之句,正是今早臨堤有感而作。
子謙在畫中添了兩隻掠水的燕子,笑道:"清如姑娘可知,明兄最善從尋常景致中尋詩魂。前日他見牧童騎牛過柳橋,竟寫出"短笛一聲春草綠"的妙句,連書院的孩童都能背誦。"清如眼中泛起光亮,從艙中取出一本詩稿:"不瞞兩位,小女子也愛將所見所聞入詩,昨日見柳下有稚童追蝶,便得了"風拂羅裳韻似仙"之句。"
煜明接過詩稿,見字跡工整如簪花小楷,詩中卻透著不羈之氣。他想起清如方才畫柳時的筆觸,柔中帶剛,恰如這詩句中的"韻似仙"——真正的雅士,原不分男女,皆有超脫塵俗的誌趣。
忽有東風卷起柳絮,落在清如的琴麵上。她抬手拂去棉絮,琴弦輕顫發出餘韻,與遠處的流水聲相和。子謙忽然指著畫舫船頭:"看,柳影正映在水麵上,倒像是誰在碧天裏揮毫潑墨。"三人相視而笑,隻覺這春日的柳堤,竟比任何詩畫都更有韻致。
二、柳畔清談
三日後,煜明收到清如送來的信箋,邀他與子謙去柳堤的"聽鶯閣"共賞新柳。他背著裝有《雲麓詩抄》的竹篋路過市集,見賣糖畫的老漢正給孩子們畫春燕,忽然想起清如詩中"風拂羅裳"的意象,便買了個糖燕放進袖中,打算給她作個趣談。
聽鶯閣的飛簷下掛著鸚鵡籠子,清如已在閣中設了茶席。案上擺著三隻越窯青瓷杯,杯中浮著新采的茉莉,旁邊是一碟用柳芽兒做的點心。子謙提著畫箱進來,取出一幅未完成的《柳堤春曉圖》:"清如姑娘看,昨日畫到"柳垂細葉弄輕柔"處,總覺少了些風致,勞你指點一二?"
清如湊近畫紙,用指尖點了點柳梢:"陸公子不妨在葉尖添些留白,再以淡墨掃出幾縷遊絲,便似有清風拂過了。"她忽然瞥見煜明袖中露出的糖燕,笑著伸手:"可是給我的?去年在金陵,我常與鄰家小妹買糖畫,她總說我的名字該配個"清如菊"的花樣,偏我獨愛這飛燕。"
煜明將糖燕遞給她,見她咬下一角,嘴角沾了點糖霜,竟像孩童般開心。這場景讓他想起書院裏的孩子們,每逢春日便追著柳絮跑,於是順口吟道:"少女臨湖意惹愁——清如姑娘,為何你筆下的少女會"惹愁"?"
清如放下糖燕,目光落在閣外搖曳的柳絲上:"實不相瞞,那是想起了亡母。她生前最愛在柳堤浣紗,臨終前說"柳絲若解相思意,莫教離人兩鬢秋"。如今我見柳垂細葉,總覺是母親在溫柔叮嚀。"
子謙放下畫筆,從畫箱裏取出一塊絹帕,上麵繡著半幅柳塘小景:"不瞞姑娘,家母也曾繡過類似的紋樣。她去世那年我才十歲,至今記得她教我認"柳"字時,用柳枝在沙土上寫的模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煜明望著閣外的春水,想起自己幼年喪父,是叔父在柳堤教他讀《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句子,便是在這棵老柳樹下學會的。原來這千絲萬縷的柳,竟係著那麽多人的思念,無怪乎清如會在詩中寫下"抬首望枝尋舊憶"。
"清風一縷繞心頭。"清如輕聲念著自己的詩句,忽然從琴囊裏取出一卷琴譜,"這是母親留下的《柳枝詞》,今日彈與兩位聽吧。"她調了調琴弦,指尖流出的曲調不再是《陽春》的清越,而是帶著些微的嗚咽,像柳絲拂過水麵,又像故人在耳邊低語。
曲終時,鸚鵡忽然在籠中叫了聲"春好",打破了滿閣的寂靜。子謙笑著拾起桌上的柳芽點心:"都說"愁緒如柳絲",今日倒覺這柳絲拂去了愁雲。明兄,你且看清如姑娘畫的柳葉,哪一片不是向著陽光生長?"
煜明望著清如筆下的柳,雖有細葉低垂,卻皆有向上的弧度,忽然明白她詩中的"愁"並非沉溺,而是對故人的溫軟懷念。就像他每次翻看叔父留下的詩集,眼中有淚,心底卻滿是暖意。
三、湖畔雅集
春分那日,雲麓書院舉辦"柳堤詩會",煜明與子謙邀清如一同主持。晨光裏,二十多個孩童聚在老柳樹下,每人手中握著一枝剛折的柳條,嘰嘰喳喳像群小雀兒。清如穿著一襲月白襦裙,腰間係著煜明送的竹刻詩牌,正在教孩子們用柳條編花環。
"孩子們看,這柳條多像詩的韻腳。"她折下一段柳枝,在掌心繞了個圈,"你們聞聞,這清香裏藏著多少好句子?"一個紮羊角辮的小女孩舉起柳條:"先生,我聞到了春天的味道!"清如笑著點頭:"那你就把"春天的味道"寫成詩,比如..."湖水粼粼柳色新"。"
煜明在一旁鋪紙磨墨,見子謙正帶著幾個男孩在湖邊寫生。陽光穿過柳絲,在子謙的青衫上織出斑駁的光影,他忽然想起去年秋日,兩人在山頂寄遠時的場景,如今多了清如這樣的詩友,倒更覺熱鬧而溫馨。
"佳人倚柳醉芳辰。"清如忽然吟出一句,指著正在樹下追蝴蝶的少女。那女孩的發帶被風吹起,纏在柳枝上,她仰著頭笑,像一朵盛開的桃花。煜明取過狼毫,在宣紙上題下這句詩,旁邊一個男孩踮著腳看,忽然說:"先生,這句子像畫一樣好看!"
詩會進行到午後,孩子們陸續展示自己的作品。有個男孩畫了棵歪歪扭扭的柳樹,旁邊寫著"柳絲釣起小魚來";紮羊角辮的女孩則在紙上畫了三個小人,旁邊題著"煜明先生、子謙先生和清如先生"。清如看著那幅畫,眼裏泛起淚光,輕聲說:"我從未想過,有一日能和你們一起,教孩子們在柳影裏尋詩。"
子謙忽然指著湖麵:"看,有野鶩掠過!"眾人望去,見兩隻綠頭鴨正貼著水麵遊過,蕩開的漣漪將柳影揉成碎金。煜明靈光一閃,在清如的詩稿上添了兩句:"青絲漫卷隨風舞,遙寄情思與晚春。"清如看了,撫掌稱善:"這"情思"二字用得妙,非關風月,卻是對這春光、對這些孩子的拳拳之心。"
暮色浸染柳堤時,詩會接近尾聲。孩子們把編好的柳環戴在頭上,圍著老柳樹唱童謠。清如取出古琴,即興彈奏了一首《清平樂》,琴弦上流淌的旋律,竟與孩子們的歌聲合得嚴絲合縫。煜明望著漫天飄飛的柳絮,忽然覺得這不是暮春的凋零,而是詩魂在飛揚。
四、柳下贈別
穀雨前夕,清如接到父親的書信,需隨他返回金陵。臨行前一日,她在柳堤擺下茶席,邀煜明與子謙話別。老柳樹的枝條垂到石桌上,像誰伸出的挽留之手,桌上的茶具裏,還飄著去年春日采的柳芽茶。
"此去金陵,不知何時能再回雲麓山。"清如輕輕撥弄著琴弦,"但我定會將兩位的詩稿帶在身邊,閑時拿出來讀,便如見故人。"她取出兩卷畫軸,遞給煜明和子謙,"這是前日畫的《雲麓柳堤圖》,左側題了你們的詩句,右側空著,待日後相聚時再補。"
煜明展開畫軸,見畫中柳堤上有三個渺小的身影,正並肩望著春水。子謙的題字"風簷聯句友情長"在柳影中若隱若現,自己的"靜守初心尋雅趣"則題在湖石之上。清如指著畫中空白處:"這裏留著給明兄的新詩,那裏給子謙的新作,我們雖隔千裏,卻能共補這卷畫圖。"
子謙從畫囊裏取出一支玉管筆,筆杆上刻著"詩誼長存"四字:"這是家傳之物,贈予清如姑娘。日後若遇柳堤新景,望以此筆書之,遙寄雲麓。"清如接過筆,指尖撫過刻字,忽然從發髻上取下一支柳木簪子,遞給煜明:"此簪以雲麓柳木所製,煩請轉贈書院的孩子們,願他們如柳般堅韌,在詩書中長成棟梁。"
暮色漸濃時,三人在柳下合影。清如取出隨身攜帶的詩稿,在最後一頁題下《柳下佳人》:"柳絲嫋嫋映清光,佳人凝眸意悠長。"煜明接著題道:"素衣翩然風拂袂,一抹春情入畫章。"子謙則在空白處畫了三隻振翅的燕兒,一隻朝東,兩隻向西,卻都向著雲端飛去。
臨行前,清如折下一枝柳條,輕輕放在煜明的詩囊裏:"古人折柳贈別,取"留"之意。但我更願相信,這柳絲是天地間的詩線,牽著你我,不論走到哪裏,都能在同一片春光裏重逢。"
煜明望著她乘船遠去的背影,柳絲在晚風中輕輕搖曳,像極了她揮別的衣袖。子謙忽然指著天空:"看,有雁群飛過。"煜明抬頭,見春雁正排成人字往南去,忽然想起清如詩中的"遙寄情思",原來真正的友情,正如這柳絲、這雁影,雖相隔天涯,卻永遠在彼此的詩行裏生長。
回到書院,煜明將清如的柳木簪交給最大的孩童阿林,看著他鄭重地別在衣襟上。窗外,老柳樹的新葉在月光下沙沙作響,像在吟誦一首沒有盡頭的詩。他取出清如留下的畫軸,在空白處添了句:"他年重訪柳堤路,共數新枝第幾行。"
案頭的端硯裏,還留著三人共研的殘墨,此刻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煜明忽然明白,友情如墨,歲月似紙,每一次相聚與離別,都是一筆濃淡相宜的勾勒,終將在時光的長卷上,繪出最動人的詩畫。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