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解除兵權!

字數:8592   加入書籤

A+A-


    次日,天還沒亮,橋文言便按照規矩將書呈入宮去。
    朝議沒有等來。
    天子忽然宣布:罷朝休沐。
    百官多不解,從宮中退出時,議論紛紛。
    因有心人刻意撒布,加之大臣們都是耳聰目明之輩,消息遠勝尋常百姓。
    “可都聽說了?六皇子至羊頭山,斬了董然。”
    “是追究董然失太原之罪?”
    “不知……無論如何,九卿重將,不審而誅,這符合法度嗎?”有人憂心忡忡,歎息道:“真叫你我之輩難以安枕啊。”
    “但守國法,便可心安,如何安枕不得?”
    一人從幾個議論的大臣身邊走過,斜睥了他們一眼。
    見到此人,多數人立即噤聲。
    徐岩是當朝最年輕的九卿,如果不英年早逝的話,大概率能熬一個三公出來。
    如果將來六皇子登大位……那三公是保送的了。
    昔日的小吏,如今無人敢小覷他。
    有人問了一句:“徐公既這般說,想來是知道些我們所不知的實情了。”
    “使太原得而複失、陷害皇嗣,難道還會冤殺他不成?”徐岩冷哼一聲:“要不了多久,你們自會知道真相!”
    在徐岩丟下這句話的時候,有一騎背負一劍,飛奔至宮門:“六皇子書呈!”
    宮門守衛確認後,立即讓開:“進!”
    宮苑中,天子穿著一身寬鬆的袍服,倚在一張躺椅上,蓋著狐裘,正觀天色。
    張辨在側,將橋文言所呈之書,再度複誦一遍。
    “陛下。”
    趙燁又走了進來:“六皇子有書呈來,並送還泰阿劍。”
    說著,他先將劍呈了上來。
    天子掀開狐裘,接過劍,抽出鞘來。
    劍身上,血跡尤在。
    天子嗤笑:“這小子,砍了人劍都不擦幹淨。”
    他隨手丟給旁邊侍從,道:“拿去洗幹淨。”
    “是。”
    侍從點頭,捧著劍正要離開,天子又忽然道:“等等!先留著,不要洗。”
    “你去宮門口,將離開的百官召回,讓他們在外候著。”
    侍從茫然再應:“是。”
    趙燁攤開信,正待張口,天子便問:“書中說董然之罪,對不對?”
    “陛下聖明。”趙燁忙點頭:“董然失太原、擅斬赤延陀、逾製擒甄武等將,假托大局之名,行害皇嗣之事實。”
    “殿下還說‘以致我軍大敗於定陽、精銳將士無辜身死、太原數十萬百姓遭害,其人亦有從罪’。”
    天子微微點頭:“從罪、從罪,朕知道了。”
    “張辯,你且將此書接過,稍後拿去宮門外念給百官聽。”
    張辯目光微動,立即道:“是!”
    天子看了他一眼:“你有想法?”
    “臣……”
    “說。”
    “是!”張辯不敢含糊其辭,直言道:“陛下是打算撤下太尉,還是撤下六殿下?”
    “那朕且問你。”天子笑了:“你認為是太尉的持守緩攻可成呢,還是六皇子的主動進攻可成?”
    “這……”張辯麵露難色,最終搖頭:“臣不通軍事,不敢妄言。”
    “這不是通不通軍事的問題,這事誰都不敢妄言,任何判斷,除了猜測,就是屁股決定的!”天子搖頭:“六皇子自出戰以來,屢戰屢勝,斷然沒有撤他的道理;而太尉昔日的功績和能力,又豈是作假的?”
    “他在朝堂上所陳的打法,可是得到了五王和許多大臣的認同,誰敢斷言他的路走不通呢?”
    “所以,朕也兩難啊!”
    “可是不撤太尉,又不撤六皇子,這前線之事,誰人為主?”張辯不解。
    天子笑意愈濃,站起身來:“路啊,都是自己選的,走的越遠就越是沒法回頭,那就隻能埋頭硬頂下去。”
    “太尉成了,他便是豁出命去,也不敢丟了羊頭山,否則諸罪他擔。”
    “六皇子成了,他就會誓以性命求勝,擊退西原,拿下並州。”
    “可如果二人都不成呢?”天子忽然一歎,道:“那就有些難辦了……取紙筆來吧。”
    幾個宮人,將紙筆和案幾搬來。
    天子親自手書第一封:軍中諸事,皆由太尉斷之。
    而後,書第二封:軍中諸事,皆由六皇子斷之。
    最後,書第三封:趙燁代朕掌軍。
    加印之後,天子將此三封詔書交由趙燁。
    “內宦當中,唯你最知兵。”
    “帶上這三封詔書,邀上皇甫龍庭和兵曹的軍機參謀,一同上路,不必太急。”
    “二者之中誰人話事軍中,便將軍權予誰。”
    “若二人皆不能決,則你取之。”
    天子笑了笑,道:“記住,軍權落到你手上了,責任就得你來擔。”
    “如果你站隊某一方,而他又失利,你亦難逃追責。”
    趙燁沒有猶豫,當即跪拜下來:“陛下放心,無論前線如何,隻要臣還活著,就不會讓西原人得手!”
    “你們的忠心,朕是放心的。”
    天子擺了擺手:“都去忙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趙二人告退。
    天子拂手去紙筆:“取弓與靶來。”
    “是!”
    片刻,宮人取來弓與箭,又將靶子立在遠處。
    天子擼起袖子,將弓張開,臂一引拉了個滿月。
    手鬆時,箭靶倏的一震。
    箭頭穿透靶心而出!
    “朕還沒有老!”
    他笑了一聲,將弓撇到一旁,道:“將三輔之長召來議事。”
    “是!”
    等宮人們都退下,天子負手望天,見日初起,他又一聲笑:“大夏,亦未老也!”
    宮牆外,群臣去而複返,在外候著。
    未久,一柄沾血的天子劍呈了出來。
    由一名宦者托著,走到每一位官員前。
    “李公看清了麽?”
    “看清了。”
    “張公可識此劍?”
    “識的。”
    “萬公……”
    宦官捧劍而過,詢問每一位官員。
    麵對天子佩劍,官員們無人敢質疑。
    隨即,張辯在旁,公布了董然的罪證。
    如此,在這宮牆外、百官麵前,等同於天子開口敲死了董然的罪!
    這件事,不隻是周徹之為,更有天子背書。
    有質疑的,隻能去頂撞天子了。
    橋文言是代表朱龍來的,所以他能立在前列。
    張辯所言,他一個字也不敢漏!
    最後,他得到了結論:
    一、董然沒有翻身的可能了,不可能借董然之死撤掉周徹;
    二、對於朱龍撤掉周徹的意見,天子並未采納。
    但!天子同樣沒有要動朱龍的意思——這說明六皇子差人來,也未撼動太尉?
    在天子這,董然慘敗,六皇子和太尉——平局!
    回想昨夜在車上聽到話,橋文言自己沒有離開雒京,而是繼續留在此活動。
    他安排了快馬,去回信朱龍。
    接下來,他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借董然發難,而是:雒京之安危!
    於雒京的大夏老爺們而言,最為緊要的,永遠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如果說有可能讓西原威脅到自己,那是萬不能接受的。
    所以,反響極大!
    朝野中,求穩的聲音迅速膨脹。
    ——“西原擅野戰,棄守而攻,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我大夏以武立國,何懼蠻夷?!愈是懼戰,愈是不堪!”
    ——“國家大事,豈容意氣?”
    “沒有意氣,哪有今日的漢地十三州?打光了並州還有三河,打爛了三河還有三輔,還怕了他們蠻子不成?!”
    ——“這是傷國之言!”
    ——“不錯!雒京重地,不容有失!”
    ——“太尉世之名將,持重有方,依他策穩妥而行,亦可退敵,何以求戰?!”
    雖然大夏境內武風極盛,但此番求穩的聲音還是壓過了另一派。
    畢竟,太尉本身,才是武人的代表不是嗎?
    ——張梓北!
    “太尉。”
    有人快步走進帳來:“雒京回信。”
    朱龍立即拆開,看過後,他眼中厲芒一閃。
    豁然而起!
    “既如此——便容不得猶豫和客氣了!”
    他發出一聲冷笑,道:“六皇子,此番讓你不得!”
    “去,將五位大王請來。”
    “是!”
    稍許,五王齊至。
    雙方見禮畢,朱龍還沒說話,濟南王便開口:“羊頭山的事我們都聽說了,這個六皇子確實叫人頭痛啊。”
    “難道他就這麽喜歡廝殺?”
    他連連搖頭,一臉不滿:“太尉你召他了沒有?為何還不見他來?”
    朱龍看了他一眼,道:“請幾位過來,正是為了此事。”
    “我可以告訴諸位,六皇子出擊之決心,已是不可動搖。”
    “他斬董然,說了許多罪證,但歸根結底隻有一條——董然與你我一般,是主守,而他要的是攻。”
    “他與我們路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頓了頓,他方歎了一口氣,道:“諸位殿下都是掌國的人物,我也不拐彎抹角了。我等與六皇子,不但是在爭功,更是在避責啊!”
    “要麽他壓倒我,諸位俯身聽命,引軍出山,冒險與西原人決死。”
    朱龍話說到這,魏王、趙王等人忍不住對視。
    “此中道理我們都明白。”趙王輕輕搖頭,道:“我等與太尉站在一塊,太尉有什麽吩咐,盡管說便是了。”
    “不敢!”
    朱龍起身作了一揖。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方道:“我意,再召六皇子來,直接解除其兵權!”
    “於軍中,我持節鉞,是他上司;於宗室內,諸位殿下是他長輩。”
    “為了大局,我們應當合力為之。”
    其他幾人還沒接話,濟南王便一拍桌子:“就這麽辦了!我們支持太尉,但話說在前頭,如果陛下追究這件事……”
    “陛下對於此事,置之不理。”朱龍倒是平靜了起來:“拿下六皇子,不是為了害他,而是為了眼前的戰事。”
    “隻要仗能打贏……退一步說,隻要羊頭山可久守不破,我等便是有功無過的。”
    有功無過這話說的漂亮,本質就是——到時候天子和朝廷需要他們來繼續貫徹路線。
    成功了,一切好說;失敗了,諸賬皆算。
    周信等人,都在心中盤算——沒得選擇。
    兩條路,二選一。
    跟著周徹走,主動出擊,隻能求勝;
    跟著朱龍走,緊持防守,不輸就行。
    第二條路,最為妥當,這也是他們一開始選擇朱龍的原因。
    “可!”
    最終,五王悉數點頭,敲定此事。
    恰在這時,有人通報:三殿下來。
    朱龍連忙道:“快請!”
    帳門掀開,周鬆步入,目光在眾人臉上一掃,似笑非笑:“既有軍議,為何將我單獨空置一旁呢?”
    周鬆自己是皇嗣,此番又是名正言順的監軍,誰也不敢怠慢。
    “哪裏!”朱龍立即道:“正要去請殿下來,好辦一件事。”
    “何事?”周鬆問。
    “我已兩次去信,請六殿下來議事,六殿下卻置之不理。”朱龍麵帶苦笑,道:“戰事關係重大,這如何使得?”
    “皇弟這般……確實不妥。”周鬆微微蹙眉:“所以,朱公想讓我召他來?”
    “正是。”朱龍點頭:“於私殿下為兄、於公殿下為監軍,他如何也不會拒絕的。”
    “好。”
    周鬆未做他想,點頭答應。
    喜歡請,卸甲!請大家收藏:()請,卸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