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祁連祭

字數:2980   加入書籤

A+A-


    焉支山的晨霧濃稠如化不開的墨,被三通牛皮戰鼓震得粉碎。十萬吐蕃鐵騎的犛牛大纛刺破雲層,黑色毛氈在山風中翻卷,像極了漫山遍野的鴉群。李琰的玄甲軍背倚七一冰川列陣,三萬陌刀斜指蒼穹,刀刃上凝結的冰晶折射著初陽,在高原草甸上鋪開一片銀色怒濤。吐蕃讚普赤鬆德讚的金帳前,三十頭戰象身披鱗片狀鐵甲,象鼻纏繞的碗口粗鎖鏈拖曳在地,將凍土犁出深達三尺的溝壑。
    "傳我將令:鋒矢陣,變鶴翼!"李琰手中的龍節令旗劃過天際,玄色大氅在山風中獵獵作響。三萬騎兵如潮水般向兩翼退開,露出中央故意留設的百米缺口,馬蹄在礫石地上踏出的火星,竟將晨霜蒸出嫋嫋白煙。吐蕃前鋒的犛牛騎兵紅著眼睛衝鋒,犛牛頸間的銅鈴響成一片,卻沒注意到蹄下的冰麵正泛著幽藍——那是宇文愷《築城法》中記載的"地龍鱗"機關,五尺下的凍土早已被鐵索網絡貫穿。
    當第一頭犛牛踏入裂隙區,三百名工兵同時扳動青銅機括。悶雷般的轟鳴從地底炸開,冰川融水滲透的凍土層如地龍翻身,五十步內的大地突然龜裂,千餘吐蕃騎兵連人帶畜墜入深達十丈的冰縫,慘叫聲瞬間被風雪吞沒。李琰趁機揮動令旗,五十輛包鐵雷車從山脊俯衝而下,車頂的青銅狻猊首張開巨口,噴出黏稠的希臘火——這是波斯公主阿黛爾用薩珊秘典換取的殺器,遇沙不熄,遇水更熾。
    "讚普快看!象兵亂了!"吐蕃國師的驚叫被象鳴碾碎。披甲戰象被希臘火灼痛巨蹄,發狂般甩動長鼻,將背上的塔樓撞得粉碎。赤鬆德讚在金帳前目睹這一切,手中的九旄大纛差點落地,忽然聽見左翼傳來密集的馬蹄聲——李琰親率三千玄甲重騎,正借著象群的混亂切入中軍,馬槊上的玄甲軍徽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千裏之外的長安城,棲鳳閣的烏鴉突然集體驚飛,漫天鴉羽如大雪般飄落。大明宮太液池中央的水榭轟然塌陷,露出深達十丈的青銅地窟。工部尚書段綸手持鎏金火把走下石階,青銅門扉上"貞觀二十三年,將作監奉敕造"的銘文在火光中忽明忽暗,門環上纏繞的前隋五毒紋讓他心頭一緊。
    地宮內的景象令他瞳孔驟縮:三百架神威弩呈扇形排列,弩機上的機簧泛著幽藍,那是用天山冰蠶毒淬煉的痕跡。中央玉座上,武媚娘的鎏金鳳冠端放如活著一般,冠冕暗格裏露出的羊皮紙,赫然蓋著吐蕃讚普的金印。段綸的手指剛觸到信箋邊緣,玉座突然發出機括輕響,三根毒針從扶手暗孔射出,正中他眉心。倒地前,他看見地板縫隙裏露出半截月白色襦裙,裙角繡著的並蒂蓮紋已褪色——正是前隋宮女的製式服飾。
    祁連山腳的吐蕃大營,上官婉兒被迫穿上的朱紅嫁衣繡著金線犛牛紋,卻掩不住內襯裏暗藏的軟甲。發間金步搖的七片金葉中,藏著阿黛爾親手配製的希臘火引信,隻要輕輕一掰,便能引燃煤油浸透的發鬢。"讚普以為,和親便能換得河西太平?"她對著銅鏡輕笑,指尖撫過嫁衣內襯的羊皮地圖——那是李琰用鮮血繪製的河西布防圖,重要關隘處都點著朱砂紅點。
    侍女為她係蹀躞帶時,婉兒指尖在青銅帶扣上輕敲三下——這是玄甲軍"夜襲"的暗號。帳外的風雪突然加劇,卻掩不住遠處傳來的連環爆響。赤鬆德讚掀開繡著雙鳳朝陽的蓋頭,眼前突然寒光一閃,軟劍已抵住他咽喉,劍身上的冰裂紋路正是薛訥陌刀的鍛造紋路。
    "漢家女兒,豈會屈身虜帳?"婉兒的話音未落,帳外殺聲震天。三千名扮作送親隊伍的陌刀手撕開氈帳,刀刃上的血槽還凝著晨霜。慕容雪的銀槍從側翼突入,槍尖挑落吐蕃國師的骷髏冠,露出其額間的宇文家徽——那是被隋煬帝都滅的宇文餘孽標記。
    祁連山主峰的冰川在子時發出悶響,李琰親手埋設的百斤火藥轟然引爆。千年冰層如琉璃般崩裂,融水裹挾著萬斤巨石衝下山穀,卻在唐軍修築的"人"字形導流渠前分成兩股,如兩條銀龍般繞過唐營,徑直撲向吐蕃大營。
    "當年李冰治水,今日借水為兵!"趙四郎的吼聲中,三千陌刀手組成的盾牆突然分開,露出後方的十二架神火飛鴉。這些改良自《墨子》的飛行器,腹內裝滿霹靂粉,借著水流衝擊的氣浪騰空,在吐蕃金帳上空炸成漫天火雨。赤鬆德讚的金帳被洪水衝垮時,他正看見李琰的陌刀斬斷九旄大纛,犛牛尾羽隨波逐流,像極了戰敗的旌旗。
    慶功宴上的篝火映紅了雪山,慕容雪卻在此時悄然離去。李琰在帥帳發現半枚帶血的玉玨,循著血跡尋至焉支山穀,卻見冰川裂隙中嵌著前隋的青銅門扉,門上的"驍果衛"印記已被風雪侵蝕。
    地庫內的景象令他窒息:五百架神臂弩整齊排列,弩身刻著"大業九年"的銘文,製式竟與吐蕃襲用的弩機分毫不差。冰壁上,慕容雪用劍刻下的字跡尚未凍住:"武氏與宇文氏合謀,弑君篡位..."末尾的血點濺在冰麵上,凍成暗紅的梅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深處的石台上,擺著前隋宮女的梳妝匣,鏡麵映出李琰蒼白的臉。匣中羊皮卷記載著驚天秘密: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弑君時,楊妃帶著半卷《隋宮兵械譜》逃亡,卻在感業寺被武媚娘設計,為保李琰性命不得不自焚假死。
    阿爾達希爾的突然嘔血打破了慶功的喜悅,他手中的波斯國書浸著孔雀藍毒液:"大食海軍三百艘,已抵廣州外海..."李琰展開海圖,冷汗浸透重甲——阿拉伯戰船呈新月陣型,旗艦桅杆上竟飄著武媚娘的金絲鳳袍,鳳首所指之處,正是東海鮫人礁。
    上官婉兒在妝奩底層摸到楊妃的菱花鏡,鏡背的暗紋在燭光下顯現:一條蜿蜒的航線圖,標注著"鮫人礁藏兵處",落款是"大業十三年,蕭後密藏"。她忽然想起慕容雪臨終前的耳語:"宇文家的水師,藏在驚濤之下..."
    祁連山的風雪在黎明前愈發狂烈,李琰站在冰川之巔,望著東方既白的天際。玄甲軍的篝火在山腳連成星河,陌刀的寒光映著未褪的血跡。他知道,玉門關的雪、祁連山的冰、東海的浪,都是大唐的磨刀石,而他手中的陌刀,終將在這場橫跨海陸的征戰中,刻下屬於貞觀的不朽傳奇。
    風過祁連,鬆濤如訴。那些埋在雪下的忠骨,那些刻在冰上的誓言,終將在朝陽升起時,化作護佑山河的忠魂。而屬於大唐的鐵血長歌,才剛剛唱到最激昂的章節——海疆的戰鼓,已經敲響。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