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鹽工血淚
字數:5044 加入書籤
揚州鹽場的風裹著鹹澀味撲在臉上,比往年更嗆人。王老五蹲在坍塌的灶棚下,用袖口擦了擦陌刀斷刃上的鏽跡。這刀是他爹留下的,刀把上"武德三年"的刻痕被手汗磨得發亮——老輩人說,那是當年秦王李世民麾下玄甲軍的製式兵器,不知怎的流落到了鹽場。遠處的灶火正旺,把半邊天燒得通紅,照得鹽工們挽起的褲腿上,結著的鹽晶都泛著血色。
"老五!過來搭把手!"隔壁灶戶的張大哥壓低聲音喊他。三十多個漢子正合力搬開堵門的石磨,露出牆根處半人高的洞口——這是去年暴雨衝出來的暗道,直通鹽監衙署後院。王老五把斷刀插進腰帶,忽然聽見人群前端傳來怒罵:"狗日的崔乾佑!拿鐵礦砂充鹽,想害死邊軍弟兄們嗎?"
三百多號鹽工擠在衙署門前,有人舉著曬鹽的木耙,有人攥著挑鹵水的竹杠,更多人手裏隻有磨得鋒利的鹽鏟。最前頭的陳老漢膝蓋上還纏著滲血的布條——三天前他去質問鹽監府的倉管,被私兵用鞭梢抽的。此刻他拄著拐棍,喉嚨裏咳出帶血的痰:"我兒子在朔方軍當夥頭軍,上個月來信說,新發的鹽吃著嗓子疼!你們這些天殺的...!"
"砰"的一聲,衙署的木門被踹開條縫。八個挎著橫刀的士兵擠出來,弓弦拉得咯吱響。為首的伍長瞪著血紅的眼:"反了你們!再往前一步,老子射穿你們的喉嚨!"人群頓時靜了一瞬,卻見左側的鹽垛後突然竄出十幾個孩子——最小的阿寶才七歲,懷裏抱著個豁口的銅勺,那是他阿爹煮鹽時用的。孩子臉上全是淚,鼻涕混著煤灰往下淌:"我爹喝了官鹽湯,肚子脹得像鼓...昨晚斷氣前還喊著"鹽裏有鐵砂"..."
哭聲像火星掉進幹草堆。不知誰喊了句"揍死這些狗官",鹽鏟、木耙劈頭蓋臉砸過去。王老五趁亂貓著腰鑽進暗道,潮濕的泥土味混著鐵鏽味鑽進鼻子。後院庫房的窗紙透出微光,他扒開窗台的野草,借著月光看見屋裏整整齊齊碼著鐵錠,每塊都有半人高,側麵烙著個猙獰的狼頭——和三天前他在死去的鹽引官身上看到的印記一模一樣。
"不對..."他嘟囔著,用斷刀撬起一塊鐵錠。底下壓著張皺巴巴的紙,隱約能看見"範陽軍監"四個字。忽然間,牆角傳來木板吱呀聲,一道暗門緩緩打開,硫磺味嗆得他直皺眉。門縫裏漏出昏黃的光,有人用幽州口音罵罵咧咧:"這批硫磺摻得太濕,要是炸了營,咱們都得給安祿山那廝陪葬..."
長安城的天剛擦黑,京兆府死牢裏就滲進涼氣。劉禹錫蜷縮在草堆上,借著天窗漏下的月光,用碎瓷片在牆上刻字。剛刻完"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隔壁傳來兩聲咳嗽:"後生,你這詩是罵那些睜眼說瞎話的官老爺吧?"
他渾身一緊,湊近石牆:"前輩如何認得在下?"對麵傳來鐵鏈拖地的聲音,借著微弱的光,能看見隔壁犯人蓬頭垢麵,卻穿著件洗得發白的青色官服。那人忽然冷笑:"三年前杏園宴,你穿件月白襴衫,給歌妓題詩時碰翻了我的酒杯——怎麽,忘了?"
劉禹錫瞳孔驟縮。三年前那場宴會上,確實有位監察禦史突然離席,之後便傳出"墜馬身亡"的消息。他顫抖著從鞋底抽出半張發黃的紙:"前輩可認得這東西?當日...當日在遇害的李校書懷裏發現的。"
牆那邊突然沒了動靜。良久,才聽見一聲沉重的歎息:"桑皮紙,摻了蜀地的蟇血膠...這是揚州轉運院的密件專用紙。"那聲音突然壓低,帶著沙啞的急切:"你對著光看看,紙角有沒有楓葉暗紋?"劉禹錫依言舉起紙,果然看見右下角有片若隱若現的楓葉——這是當年他替淮南節度使寫密信時,見過的防偽標記。
"用醋。"隔壁傳來指甲刮牆的聲音,"取牢飯裏的醋,潑在"度支司"那行字上。"劉禹錫手忙腳亂地掀開粗瓷碗,酸溜溜的醋湯潑在紙上。先是褐色的"度支司特批"字樣暈開,底下竟浮出團墨色的狼頭,獠牙畢露,正是安祿山的徽記。
"哐當"一聲,碗掉在地上。劉禹錫後背貼著牆,聽見自己心跳如鼓。隔壁傳來有節奏的敲擊聲,三長兩短,又三長一短——這是禦史台的緊急密語。他定了定神,用碎瓷片輕敲三下:"願聞其詳。"
"範陽鐵,波斯刀,鹽引換甲胄..."敲擊聲急促起來,"速告平原郡顏真卿!他若收到消息,會在城西破廟留標記。"話音未落,走廊裏響起獄卒的梆子聲,燈籠光透過柵欄晃進來。劉禹錫慌忙把紙塞進草堆,聽見隔壁老囚又開始咳嗽,咳得喘不上氣,像隨時會斷氣——這正是他們入獄時商量好的"病囚"偽裝。
西市的胡玉樓燒了整宿,此刻還冒著青煙。陳玄禮用長槍挑開焦木,火星子濺在他滿是老繭的手上。作為龍武軍的老統領,他見過太多血案,但這胡玉樓的火卻燒得蹊蹺——三天前,這裏還是粟特商人聚會的據點,突然就走水了,連地窖都燒得塌了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統領,這兒有東西!"親兵扒開瓦礫,露出個黑漆漆的木格。陳玄禮蹲下身,從裏麵抽出本沾滿油漬的賬冊。翻開一看,前半本全是粟特文,夾雜著些漢字數字:"二月十四,範陽鐵錠二百石,換大食錦緞五十匹"、"三月廿七,波斯彎刀二百柄,付揚州鹽場"......他越看越心驚,手指在"安祿山"的粟特語拚寫旁停住——這些交易,竟都是打著"範陽軍監"的旗號。
"大人...大人..."微弱的聲音從腳邊傳來。陳玄禮猛地抬頭,看見瓦礫堆裏伸出隻手,指甲縫裏全是血泥。他扒開磚塊,隻見個昆侖奴趴在下麵,後背插著半截斷箭,嘴唇哆哆嗦嗦吐出串粟特語。
通譯官臉色慘白地湊過來:"他說...那晚有穿紫袍的貴人,腰間掛著金魚袋...還有狼頭紋的腰牌..."陳玄禮渾身一震。紫袍是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金魚袋更是五品以上的佩飾——昨晚的朝會上,戶部侍郎王鉷不就穿著紫袍,腰間的金魚袋晃來晃去?
"備馬!"他翻身上馬,直奔平康坊。醉月樓前停著頂青呢轎輦,轎簾掀開一角,露出半截刀柄——刀柄上纏著金絲,雕著波斯風格的花紋,正是胡商賬冊裏提到的"波斯彎刀"!陳玄禮手按刀柄,卻見轎簾又迅速放下,轎夫抬起轎子就往巷子裏鑽。
"追!"他吼道,卻聽見身後傳來弓弦聲。一支弩箭擦著耳朵飛過,釘在牆上嗡嗡作響。轉頭望去,醉月樓二樓的窗子裏閃過道黑影,腰間果然掛著塊狼頭腰牌......
黃河水在月光下泛著銀光,郭子儀蹲在蘆葦叢中,手裏的骨哨磨得發亮。他身後五十個朔方軍精兵都脫得隻剩短打,腰間纏著羊皮氣囊——這些西北漢子,個個都是在黃河裏泡大的,閉氣潛泳三裏不成問題。
對岸的回紇大營飄來烤羊肉的香氣,夾雜著幾句中原話:"範陽的陌刀鋒利得很,比你們的突厥刀強十倍...等打下靈武,可汗的馬隊就能直入關中..."郭子儀攥緊了拳頭。三天前,他接到顏真卿的飛鴿傳書,說有回紇密使帶著"西域特產"來談生意——現在看來,這"特產"竟是大唐的軍器。
"都尉,時候到了。"身旁的斥候低聲提醒。郭子儀舉起骨哨,剛要吹,忽然聽見大營裏傳來叱罵聲:"你他媽輕點!這刀要是磕了,你賠得起嗎?範陽軍監的人說了,少一根毫毛都要拿你腦袋..."
"吹!"骨哨聲尖銳響起。十幾個黑影悄無聲息地滑入水中,羊皮氣囊在水下發出輕微的"咕嘟"聲。郭子儀盯著對岸,隻見幾個回紇兵正圍著火堆喝酒,腰間掛著的彎刀鞘上,果然刻著狼頭紋。
變故來得突然。當水鬼們從蘆葦叢中冒出來時,回紇兵剛拔出刀,就被漁網兜頭罩住。郭子儀拍馬衝過河灘,長槍挑開帳篷,隻見地上擺著幾口木箱,箱蓋打開著,月光照在刀身上,映出"天寶五載製"的銘文——這是工部軍械監的製式陌刀,本該裝備給邊軍,此刻卻要賣給回紇人!
"把活口帶走。"他擦了擦槍頭的血,忽然瞥見帳篷角落有個錦囊。打開一看,裏麵竟是半張鹽引,和他去年在洛陽查獲的私鹽案物證一模一樣。正琢磨著,身後傳來馬蹄聲,親衛拎著個五花大綁的回紇人過來:"這廝說要見大唐的將軍,有密報..."
那回紇人吐了口血沫,用生硬的漢語說:"範陽...有座大窯,燒的不是鹽,是...是硫磺和硝石..."郭子儀瞳孔驟縮,想起上個月朔方軍糧倉離奇爆炸的事——難道那些所謂的"天火",竟是人為?
含元殿的蟠龍柱上凝著露水,李琰盯著階下的眾人,隻覺太陽穴突突直跳。楊國忠穿著紫袍,額角滿是冷汗,目光躲躲閃閃;王鉷的位子空著,昨夜傳來消息,說他在醉月樓遇刺,屍首被丟在平康坊的臭水溝裏。
"把東西呈上來。"他沉聲道。殿前侍衛抬出木箱,掀開蓋子,三百柄陌刀寒光凜凜。李琰拿起一柄,刀柄上"天寶"二字刺得他眼疼:"楊右相,你主管鹽鐵司七年,可知這些刀為何會出現在回紇人手裏?"
楊國忠撲通跪下,玉笏掉在地上:"陛下明鑒!這定是奸人偽造...工部向來嚴守規製..."話沒說完,殿外傳來登聞鼓響,緊接著一群侍衛抬著個血人進來——正是揚州鹽場的王老五。他懷裏掉出塊鐵錠,"當啷"一聲砸在漢白玉階上,驚得殿角的鴿子撲棱棱飛起來。
"草民...草民是揚州灶戶..."王老五咳著血,手指著鐵錠上的狼頭,"鹽監崔乾佑拿鐵礦砂充鹽,庫房裏全是範陽來的鐵錠,還有暗窯燒硫磺...他們用鹽引換兵器,要賣給安祿山!"殿內頓時嘩然,有大臣甚至踉蹌著後退半步。
"臣有本奏!"禦史中丞盧弈越眾而出,展開一卷羊皮紙,"這是西市胡商的賬冊,上麵有戶部侍郎王鉷的私章,還有安祿山狼頭印!"李琰掃了眼賬冊,隻見"王鉷"二字旁畫著個楓葉——正是揚州轉運院的密記。
"陛下,王鉷已伏誅。"陳玄禮的聲音從殿外傳來,他一身甲胄,腰間掛著那柄波斯彎刀,"昨夜在醉月樓,他企圖銷毀證據,被末將當場格殺。"說著呈上塊染血的腰牌,狼頭紋路猙獰可怖。
李琰盯著腰牌,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安祿山進京述職時,曾送他一對狼頭金帶扣。他隻覺胃裏翻湧,強撐著站起身:"著令顏真卿為三司使,明日開堂會審。凡涉案官員,不論品級,一律緝拿歸案。"說罷轉身走向後殿,太液池的風卷來片殘荷,落在他腳邊——那形狀,竟像極了刑場上的斷頭刀。
高力士跟在身後,聽見皇帝低聲呢喃:"朕原以為,鹽鐵之弊不過是貪墨...卻不想,竟成了謀反的刀..."池中的錦鯉突然躍起,叼走片丹楓,血色的葉子在魚嘴裏晃了晃,終究沉進了水底。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