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嗩呐,二胡和鳴

字數:5159   加入書籤

A+A-


    其實,有些喪葬樂隊為了吸引眼球,常常進行一些低俗的表演,這樣是挺不好的,尤其是在悲傷肅穆的場合,是不合適的。
    台上那三位女子依舊在賣力地扭動著身體,動作愈發大膽誇張,台下哄笑聲和口哨聲交織在一起,讓原本莊重的喪禮現場變得有些混亂不堪。那豔麗女子報幕時的媚態、舞者暴露的穿著和扭捏的動作,與周圍哀傷的氛圍格格不入,仿佛是一場荒誕的鬧劇強行闖入了這片悲傷的領地。
    陳嘉航眉頭緊緊皺在一起,成了一個 “川” 字,心中充滿憤怒和無奈,他覺得這是對父親的不尊重,也是對這場葬禮的褻瀆。
    陳嘉航走到劉賢富身邊,低聲說道:“二舅,這樣下去不行,咱得想個辦法把這表演停了,這裏老老幼幼這麽多人,不太合適呀!”
    劉賢富正看得起勁,聽陳嘉航這麽一說,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他點點頭,說道:“嘉航,你別急,我去處理。”
    劉賢富走到舞台邊,伸手攔住了還準備繼續表演的舞者,說道:“這樣吧,我們這個節目先停下來吧!我看幾位美女也累了,要不先休息一下,喝杯茶水!” 那三個女子被臉上露出尷尬的神情,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拿著無線話筒的豔麗女子見狀,趕忙走上前,嬌聲說道:“大叔,我們也是按規矩辦事,這都是行內常見的表演,能讓葬禮熱鬧點嘛,再說了,主家請了我們,給了我們錢,我們也得那人錢財,替人辦事!”
    劉賢富“嗬嗬”一笑,說道:“話也是這麽說,不過,你們的確也表演了,算是給主人家辦事了,就到此為止吧!”
    台下的人們聽到劉賢富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那些原本被表演吸引的年輕人,此刻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羞愧地低下了頭。幾位老人更是長舒一口氣,“還是劉管事有魄力,就該這樣!”“這才對嘛,喪事就得有個喪事的樣子。”
    喪葬樂隊的負責人見勢不妙,趕緊跑過來賠不是,“實在對不住,是我們考慮不周,這就帶他們走。” 說完,便將表演的四個女子帶離了現場,隻留下吹嗩喇、拉二胡、打大鼓和打小鈸的人員。
    隨著她們的離去,火堂邊又恢複了之前相對安靜的氛圍。火焰依舊熊熊燃燒著,似乎剛剛的鬧劇隻是一個小插曲。陳大梅的情緒也慢慢平複下來,她感激地看著劉賢富和陳嘉航,“多虧你們了,要是再讓他們演下去,可就丟大人了。” 陳嘉航安慰道:“小姑,您別往心裏去,你也是好心。”
    火堂的火光依舊溫暖著大家,嗩呐聲和二胡聲再次響起,但這一次,沒有了低俗的表演幹擾,那哀傷的旋律更加純粹,像是大家共同的心聲,在夜空中飄蕩,訴說著對逝者的思念與不舍,也讓這場葬禮重新回歸到莊重肅穆的氛圍之中,讓人們能在這悲傷的時刻,好好地送別逝者,銘記親情與家族的意義。
    對麵是兩位吹嗩呐的師傅,他們身著黑色的傳統服飾,腰間係著紅色的綢帶,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肅穆。其中一位年紀稍長的師傅,麵龐消瘦,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此刻他的神情卻無比專注。他將嗩呐置於唇邊,深吸一口氣,臉頰高高鼓起,腮幫子隨著吹奏的節奏一收一鼓,仿佛在積蓄著全身的力量。
    那嗩呐聲從他口中吹出,時而高亢激昂,如悲風怒號,仿佛要衝破這黑夜的寂靜,將人們心中壓抑的悲痛全部宣泄出來;時而低沉婉轉,似低聲吟泣,每一個音符都像是一把銳利的鉤子,緊緊揪住人們的心弦,讓人忍不住眼眶泛紅。他的手指靈活地在嗩呐的音孔上跳動,精準地控製著音準和節奏,吹奏出的旋律飽含著對逝者的追思與緬懷。
    與他配合的是一位年輕些的嗩呐師傅,他眼神堅定,緊緊跟隨著前輩的節奏。他吹奏出的聲音更加清脆明亮,與前輩那醇厚深沉的音色相互呼應,一高一低,一厚一薄,交織出一曲悲傷而又和諧的樂章。在他們身後,是一位打小鈸的女子。這位女子眼神專注地盯著兩位嗩呐師傅的一舉一動。小鈸在他手中靈活地開合,“鏘鏘” 的聲音恰到好處地融入到嗩呐聲中。每當嗩呐吹奏到高潮部分,他手中的小鈸便會快速地撞擊,清脆的聲響如同一串串晶瑩的淚珠,灑落滿地,為哀傷的旋律增添了幾分靈動與變化。在節奏稍緩時,他又會輕輕敲擊小鈸,那聲音若有若無,仿佛是逝者在遙遠的地方傳來的聲聲歎息,讓人心如刀絞。
    緊跟在小鈸師傅身旁的,是一位敲小鼓的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是打小鈸的女子的兒子。他穩穩地站在那裏,雙手緊握著鼓槌,腰杆挺直。小鼓在他的敲擊下,發出 “咚咚咚” 的聲音,節奏平穩而有力,如同逝者沉穩的心跳,又像是人們在悲痛中沉重的腳步聲。他的每一次敲擊都與嗩呐聲、小鈸聲完美契合,為整個演奏奠定了堅實的節奏基礎。當嗩呐聲激昂時,他的鼓聲也會變得急促起來,密集的鼓點像是一陣急雨,敲打著人們的心靈;當嗩呐聲轉為低沉,他便會放慢節奏,用輕柔的鼓點安撫著人們悲傷的情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人配合默契,仿佛心意相通一般。在這悲傷肅穆的場合,他們用手中的樂器,將人們心中難以言說的悲痛與思念,化作了一曲曲動人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蕩,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在對逝者的深深緬懷之中。
    在傳統習俗中,在喪事時,吹嗩呐是一項極具特色且意義深遠的傳統習俗,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
    從情感層麵來看,吹嗩呐是對逝者沉痛哀悼的一種直接表達方式。嗩呐聲高亢悲愴、如泣如訴,仿佛是生者內心悲痛的外化,將失去親人的哀傷、不舍與眷戀之情宣泄而出。每一聲悠長的音符,都像是生者對逝者的聲聲呼喚,傳遞著無盡的思念與緬懷。在喪事的氛圍中,嗩呐聲如同一股強大的情感紐帶,將所有哀悼者的心緊緊相連,讓大家沉浸在對逝者的追思之中,共同感受那份沉重的悲痛。
    在喪葬儀式方麵,吹嗩呐具有重要的引導和烘托作用。它常常作為儀式的開場或重要環節的標誌,引領著整個喪葬流程的推進。當嗩呐聲響起,仿佛是在向天地宣告逝者的離去,引導著逝者的靈魂走向另一個世界。同時,嗩呐聲也為喪葬儀式營造出一種莊重、肅穆的氛圍,使整個過程更具儀式感和神聖感。在送葬隊伍行進時,嗩呐聲更是起到了引領方向的作用,仿佛是為逝者指引著通往安息之地的道路。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而言,吹嗩呐是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內涵。它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代代相傳,與當地的民俗風情、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連。通過吹嗩呐這一傳統習俗,人們延續著家族和民族的文化記憶,傳承著對生命、死亡的獨特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時,嗩呐曲牌和演奏技巧也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價值,體現了民間藝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此外,在一些地區的喪葬習俗中,吹嗩呐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它被視為逝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曲牌和演奏方式可能代表著逝者的生平事跡、品德修養等。而且,嗩呐聲也被認為具有辟邪、驅鬼的作用,能夠為逝者保駕護航,使其在前往另一個世界的途中免受邪惡力量的侵擾。
    吹嗩呐在喪事中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表演,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儀式的引導、文化的傳承以及精神的慰藉,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在喪葬習俗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曲吹畢,兩位嗩呐師傅拿起身前的啤酒,擰開蓋子,碰了一下,開始喝啤酒,一旁打小鼓和小鈸的母子也終於可以停下來了,輪到拉二胡的樂手登場了,拉二胡的是一老一少兩個藝人。
    年長的那位樂手,身著一襲深灰色長袍,衣角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他麵容清瘦,兩鬢斑白,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痕跡,卻也賦予了他一種曆經滄桑的沉穩氣質。此刻,他微微眯著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沉醉與深情,仿佛已經完全融入到即將演奏的樂曲之中。
    而年輕些的樂手,穿著一身黑色短褂,身姿挺拔。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更多的卻是對這次合奏的堅定與專注,緊緊盯著年長樂手的一舉一動,準備隨時跟上節奏。
    兩人輕輕將二胡置於腿上,雙手搭在琴上。他們的手,一位布滿老繭,手指關節微微變形,那是常年拉琴留下的歲月痕跡;另一位則略顯稚嫩,皮膚光滑,但指尖也有因練習而生出的薄繭。年長樂手微微點頭示意,兩人同時將琴弓搭在琴弦上,輕輕一拉,兩段悠揚而哀傷的旋律交織在一起,緩緩流淌出來。
    起初,聲音輕柔緩慢,如同清晨山間交匯的兩縷微風,相互纏繞、輕輕拂過人們的心間,卻又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哀愁。年長樂手的音色醇厚深沉,宛如一位老者在娓娓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年輕樂手的聲音則相對清脆明亮,像是為這故事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鮮活。隨著旋律的推進,他們的動作逐漸加大,琴弓在琴弦上快速地推拉,發出的聲音也越來越激昂。年長樂手的演奏沉穩大氣,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他對人生的感悟;年輕樂手則激情澎湃,用充滿活力的演奏展現出對這份傳統技藝的熱愛與傳承的決心。
    他們的身體隨著旋律默契地輕輕晃動,頭部微微前傾,似乎想要更貼近二胡,更深入地表達出樂曲中的情感。當演奏到悲傷的高潮部分時,兩人的手指在琴弦上急速地滑動,琴弓與琴弦摩擦發出的聲音尖銳而刺耳,仿佛是在為逝者發出最後的呐喊。年長樂手的表情凝重,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力量;年輕樂手雖然略顯青澀,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專注與投入絲毫不輸前輩,竭盡全力地將內心的情感融入到演奏中。
    在他們的演奏過程中,人們仿佛看到了逝者生前的點點滴滴,那些溫暖的回憶、辛勤的付出,都隨著這悠揚的二胡聲一一浮現。陳大梅原本就紅腫的眼睛,此刻又湧出了淚水,她呆呆地望著演奏的樂手,仿佛在這音樂中看到了哥哥的身影。周圍的人們也都沉浸在這悲傷的氛圍中,有的人默默流淚,有的人低頭沉思,所有人都被這深情的演奏深深打動。
    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緩緩落下,現場陷入了短暫的寂靜,片刻之後,響起了一陣輕輕的抽泣聲和歎息聲。這一段二胡合奏,不僅展現了兩位樂手高超的技藝,更讓人們在這悲傷肅穆的場合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對逝者的思念和不舍,也讓這場葬禮的哀傷氛圍愈發濃重。
    在傳統喪葬禮中,二胡以其哀婉淒涼的音色成為寄托哀思的重要載體,常與嗩呐、鑼鼓組成民間喪樂班底。其如泣如訴的滑音與綿長顫弓尤擅演繹《哭皇天》、《江河水》等喪葬曲牌,通過模擬人聲抽噎的運弓技法,既遵循“悲而不傷”的禮製尺度,又實現生者與亡魂的情感對話。作為連接陰陽的聲頻媒介,二胡在守靈、出殯環節中既維持儀式莊重性,又以音聲建構孝道倫理的象征空間,在民間喪儀音樂體係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位二胡師傅停了下來,從口袋裏拿出黃蠟,在二胡的拉線上慢慢的擦著,待擦好了,再緩緩的將黃蠟放進口袋。
    喜歡羽念春時好請大家收藏:()羽念春時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