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過年
字數:9273 加入書籤
衛辭這兩年在江南都是和程佑安一起過年。
如今他要回章陽縣,把程佑安一個人留在這過年也是淒涼。
於是衛辭邀請道:
“今年你跟我一起回章陽縣過年吧,我自己回去也無聊。”
程佑安聞言有些心動又有些不好意思,他拒絕道:
“那怎麽行,你過年走親訪友的,我去算什麽?”
衛辭卻道:
“我家沒什麽親戚,我爺爺當初是逃難來的章陽縣,什麽親戚都沒有了。
隻有我外婆外公舅舅,還有以前教我的夫子需要拜訪,帶你去也無妨。”
程佑安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他搖頭:
“不行不行。”
衛辭卻一把拉住他:
“走吧,我爹娘都喜歡你,知道你去我家過年會很開心的。”
程佑安半推半就的跟著衛辭回去了。
爾雅得知衛辭想帶程佑安回家過年十分高興道:
“那感情好,咱家每年都太冷清了,沒什麽過年的氛圍,這次佑安跟我們一起回去,一定很熱鬧。”
衛嶽也對程佑安說:
“衛辭也沒個親兄弟姐妹,你們關係好,在外互相照顧跟親兄弟也沒啥區別,以後就把衛家當家。”
程佑安聞言高興又有些心酸,他倒是有親兄弟,可還不如沒有。
最後程佑安還是跟衛辭一起回了章陽縣,他沒有帶小廝侍墨。
衛家這邊王嬸與王安留著守家,一行四人趕著馬車回章陽縣了。
爾雅去年回家過年買了一匹馬,就養在衛家後院,衛嶽親手做了又大又寬敞的馬車。
衛嶽衛辭還有程佑安三人都會趕馬車,三人便輪流趕馬車。
車廂裏點了炭火,十分暖和,隻是要小心木炭蹦出的火星子。
四人白天趕路,晚上休息,很快回到了下河村。
衛木匠聽說孫子回來了,激動的鞋都來不及穿好就跑出來看。
在看到衛辭已經長成人高馬大的小夥子後,激動的老淚縱橫。
眼裏是一點也沒看到衛嶽這個兒子,隻抓著衛辭的手道:
“我大孫子回來了,終於回來了,爺爺都三年沒見過你了。”
衛辭也有點鼻酸,他發現爺爺老了很多,頭發幾乎快白完了。
與爺爺寒暄兩句後,衛辭介紹程佑安跟衛木匠認識。
聽說這是孫子的朋友,家在京城,今年來衛家過年後,衛木匠十分歡迎。
一邊抓住衛辭的手,一邊抓著程佑安的手,拉著兩人到屋裏坐。
衛木匠雖然年紀大了,但精神頭還極好,屋裏燒著暖和的地龍。
進屋前他還招呼爾雅:
“兒媳婦,你也進進屋暖和,行李什麽的讓衛嶽收拾就行了。”
衛嶽如今已經早就習慣自己在親爹麵前沒有任何地位了。
衛木匠進屋後繪聲繪色的向衛辭說著他考中舉人後,縣裏衙門派人報喜的情形。
那場麵熱鬧極了,又是敲鑼打鼓,又是鞭炮齊鳴。
村裏如今還商議著立牌坊的事,衛辭現如今是舉人,可以在村裏立舉人牌坊。
等他考中進士還能再立一塊進士牌坊,而且進士牌坊還由官府給錢樹立。
舉人牌坊雖然官府不給錢,但村裏願意湊錢立起來。
這是一種榮耀,章陽縣那麽多村子,才幾個村子出過舉人,別的村子想立都沒資格。
衛辭不是很想立什麽舉人牌坊,但不是怕出錢,就是覺得麻煩。
更擔憂將來牌坊立起來,村裏的人打著他的名義仗勢欺人,還要連累他。
但衛木匠卻十分樂意,這是多光宗耀祖的事。
可惜當初他們家逃難,什麽親戚祠堂全沒有了。
要不然如今衛辭中了舉人,就可以開祠堂祭祖,告訴祖宗他們家出息了。
衛木匠叮囑衛辭,以後當了官一定要去找他們曾經的祖地,衛辭沒有拒絕爺爺。
衛木匠拉著衛辭與程佑安在屋裏說話,衛嶽去搬行李。
爾雅就跑去廚房看周三娘,周三娘正在忙活著做吃的,青鳳在一邊幫忙。
看到爾雅進來,周三娘連忙道:
“廚房亂的很,你別進來了,我和鳳兒忙的過來。”
爾雅到灶前幫忙添柴燒火,她不好意思坐著等吃現成的。
周三娘知道她這雙手金貴,說什麽不讓她燒,爾雅隻能道:
“灶前暖和,我在這裏取暖,順便添柴。”
周三娘聞言把她往堂屋趕:
“堂屋暖和還幹淨,你去那坐著就行。”
爾雅有些無奈,周三娘永遠這麽客氣。
她隻能轉移話題,提起之前家中寫信說青鳳找好了婆家一事。
爾雅詢問周三娘:
“青鳳的婆家是哪裏?我可聽說過?”
提起青鳳的婚事周三娘心中滿意,臉上笑意也越發濃:
“縣裏開酒樓的孫掌櫃家的小兒子,衛辭應該見過,以前他們在一個學堂讀書的。”
爾雅跟開酒樓的孫掌櫃不熟,但她知道孫姓在章陽縣是大姓。
許多有錢的員外掌櫃地主都是孫姓族人。
比如爾雅曾經在章陽縣的那套房子就是賣給了城東的孫員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爾雅點點頭:
“好事!”
就是不知人品如何,爾雅發現周三娘給女兒挑婆家時隻看家世,很少考慮男方品行。
許是她前半生被前夫傷的太狠,導致她對男人的品行都不信任。
估計在她看來天下男人都有一樣,倒不如找個有錢的,起碼餓不到。
周三娘是青鳳的生母,她的婚事也沒有爾雅插嘴的餘地。
青鳳聽到母親和嫂子提及自己的婚事有些害羞。
對於未婚夫婿她大體是滿意的,家境殷實不說還是縣城的人。
孫家小兒子也識文斷字,生的清秀斯文。
唯一不好的是孫家人丁興旺,兒子很多,將來婆婆妯娌的相處起來很麻煩。
但青鳳不怕,她有信心把日子過好,絕不會像姐姐一樣窩囊。
程佑安跟著衛辭回章陽縣後日子過得很熱鬧。
幾年不回來衛辭要去拜訪鄭夫子,程佑安閑著沒事跟他一起去。
如今兩人已經是舉人了,鄭夫子看到衛辭來看他很高興,對程佑安也有點拘束。
讀書人講究達者為先,程佑安雖然年輕。
但他是舉人,鄭夫子又沒教過他,麵對他總忍不住恭敬起來。
好在有衛辭在中間協調氣氛,最後鄭夫子更是拉著衛辭的手。
想趁著他在家這段時日,讓他給學堂的學生講幾節課。
衛辭自然立刻拒絕了,如今年下學堂都開始放假,學子都回家過年了。
何必大過年的把人從家裏拉過來聽他講什麽課。
鄭夫子聽到衛辭拒絕十分可惜,窮苦百姓師資力量太弱,衛辭可是今年徽州府的解元。
他若能來講幾節課,學堂的孩子們定然會受益匪淺。
至於大過年的沒人願意過來聽這類的話,那是絕不可能的。
古人讀書和現代人讀書不是一個概念,古人讀書花銷太大,所以都十分讀書機會。
普通百姓更是想找名師輔導都難,若是被章陽縣的學子知道衛辭要講學。
那就是大年初一下著大雪,也多的是讀書人前來聽課。
拜訪完鄭夫子後,衛辭又按例給馮縣令送上了拜帖。
衛辭是章陽縣子民,馮縣令是他的父母官,所以按照規矩逢年過節他要給馮縣令遞拜帖。
當然了他遞拜帖是他該有的禮儀,馮縣令願不願意見他,那就看馮縣令自己的意願了。
衛辭本以為馮縣令不會見他,沒想到馮縣令命人請他進去了。
而且馮縣令還消息靈通的知道他帶了一位舉人朋友回來,所以連程佑安一起請了進去。
衛辭見馮縣令無需下跪,隻需拱手行禮即可:
“學生見過知縣大人。”
馮縣令對衛辭與程佑安兩人極為熱情,他滿臉笑意道:
“衛賢侄何需多禮,這位就是賢侄的朋友嗎?”
衛辭回答:
“回大人,這是學生的同窗好友程佑安,他也是今年的舉人。
佑安的家人都在京城,他因為鄉試來不及回家過年,所以學生邀他來家中暫住。”
程佑安拱手:
“見過知縣大人。”
聽說程佑安家人都太京城,馮知縣的笑容更熱切了。
從前他就知道衛辭早晚會出息,誰曾想他出息的這麽快。
年紀輕輕就是解元了不說,還拜了刑部三品侍郎文大人為師。
眼瞧著就要前途無量了,馮縣令自然不敢怠慢。
馮知縣命人端上茶水,與衛辭和程佑安寒暄閑聊。
態度熱情到近乎有些巴結了,沒辦法,這麽多年了馮知縣在章陽縣都沒挪過地方。
他政績並不差,之所以升官難還不是因為朝中無人。
如今就在他的治下,除了一個年輕的解元不說,還拜了名師。
以後衛辭一旦入朝,就是陳黨的核心人物之一。
將來說不定他替自己說句話,就有人看他的麵上拉自己一把。
馮知縣自然要趁衛辭還在章陽縣時,與他搞好關係。
接下來衛辭與程佑安和馮知縣說了許多場麵話,眼看時間不早才起身告辭。
衛辭今天一大早到章陽縣,本想著拜訪要鄭夫子就帶程佑安好好逛逛的。
誰知送個拜帖被拉在知縣家中走不動了。
出來後他隻能對程佑安道:
“咱們明天再來縣裏玩吧。”
程佑安無所謂,他反正去哪都行。
第二天衛辭計劃帶程佑安到縣裏玩的想法再次泡湯。
因為縣裏很多書生聽說解元回來了,都慕名到衛家拜訪請教。
衛辭都納悶消息怎能傳這麽快。
也更明白了為什麽秦檜也能有三千好友,古代讀書人想結黨真的太容易了,
可麵對這一波接著一波前來請教的書生,衛辭還不能強硬拒絕。
否則定會有人說他目下無塵,看不起他們這些沒錢沒事的讀書人。
要是在現代也就算了,可古代不行,古人太看重名聲。
一旦名聲壞了,以後幹什麽都不方便了。
衛辭知道耐心對待上門請教的學子,無論他們的問題有多白癡都要細心回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時候程佑安又怎能不被他拉壯丁。
來請教的學子聽說程佑安也是舉人,並沒覺得自己被敷衍了,反而很感激。
解元就是忙不過來都要找個舉人給自己答疑解惑,人真是太好了。
就這樣程佑安以為他是來衛家度假過年的。
其實從他到衛家第二天起,他就沒閑過。
每天不是跟著衛辭拜訪老師好友,就是幫人指點文章,比讀書都累。
來衛家幾天他就瘦了好幾斤。
閑暇時程佑安忍不住吐槽衛辭:
“合著你把我喊到你家過年就是為了拉壯丁幫忙啊!”
衛辭雖然臉皮厚,但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本是看程佑安一個人過年有些淒涼,自以為是把他拉到衛家。
卻忘了今年中舉事多,倒讓他勞累了。
就這衛木匠還要辦什麽舉人宴,隻是衛辭新拜了文源清為師,也算半隻腳插入了朝中。
對很多事很多人很多關係還不熟悉,他怕再犯了什麽忌諱,所以拒絕了爺爺。
衛木匠對此還有些不高興,衛家好不容易出了個舉人老爺。
從此以後他們衛家也能說一句書香門第了。
這麽大的喜事,衛木匠恨不能開個三天三夜的流水席,衛辭居然不讓慶祝。
衛辭為了哄衛木匠,隻好說他馬上就要考會試,到時候金榜題名成了進士再慶祝不遲。
衛木匠一聽這話喜不自勝,立刻就把舉人宴扔到了一邊,決定到時候進士宴再大辦。
衛辭和程佑安忙的時候爾雅也沒閑著。
從青州回來前文大人的小廝突然找上門細細向他們說了陳閣老的身高體型相貌。
爾雅自然知道這是文大人打算明年衛辭進京後帶他拜訪陳閣老。
考慮到衛辭家世普通,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禮物,又看爾雅衣服做的好看別致。
所以想讓衛辭也送幾身衣裳給討陳閣老的歡心。
爾雅不知道京中愛美之風盛行,雖然不理解一件衣裳如何能討閣老歡心,但她知道文大人不會害衛辭。
因為回來後隻第一時間去看了宋老三和林氏,接著就一直在家閉關。
想著快過年了,還抽空給衛辭和程佑安做了兩身新衣裳,過年自然要穿新衣服。
衛辭回家以後,已經收到娘親給他做的好多衣服。
前兩年他不在家,爾雅就估著兒子該長多高了,給他做了許多衣服。
後來衛辭回家後一件件試了一遍,大的爾雅就改小,小的就改大。
總之他今年已經多了很多新衣服,四季都有。
如今看到爾雅又做,衛辭無奈道:
“娘,我衣裳都穿不完了。”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