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殿試

字數:8813   加入書籤

A+A-


    殿試之前,本屆新科貢士需要在禮部的安排下再進行一次複試。
    此次複試並不難,主要是確保貢士中不會有通過作弊上榜的人。
    否則若將一個酒囊飯袋之輩送到皇上麵前,那不是整個朝廷都跟著丟人嗎。
    通過複試後,禮部還要負責教授他們這些人麵見君王的禮儀。
    見到皇上怎麽參拜,怎麽回話,怎麽行走,怎麽坐下,一舉一動皆有規定。
    其實衛辭覺得大家一起跪下,異口同聲喊“吾皇萬歲”是最難的。
    因為他學習能力極強,不管什麽禮儀都能一眼即過。
    唯獨這個跪下整齊的行禮,需要團隊合作,每個人都不能出錯,否則氣勢就出不來。
    好在能走到這一步,學習能力沒有差的,練了幾遍還是過了。
    殿試的日子很快來臨,終於熬到這一天衛辭給自己打氣。
    過了今天以後他就再也不用考試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這一路走來可真不容易,他總算走到最後一步了。
    殿試當天所有學子先到皇宮外等候,等到人全部來齊了再由專人帶領一起進宮。
    衛辭到的時候不早不晚,已有不少學子在此等候。
    很快他就看到了熟人,首先是程佑安。
    程佑安臉色不太好,神色有些緊張,他的會試成績是132名,一個不好很可能會落到同進士裏。
    程佑安還年輕,如果可以他寧願再等三年都不願當個同進士。
    可成績一經考出不能反悔,程佑安隻能在殿試上拚一把,期待能在二甲末尾即可。
    衛辭向程佑安走過去,走近了才發現程佑安旁邊竟還站著章子敬和魏秉直。
    看到兩人衛辭臉上流露出一抹笑意:
    “章兄,魏兄,你們也在。”
    章子敬和魏秉直看到衛辭也很高興:
    “訟之,這次你真是風光了,你居然是會元!
    我聽說你鄉試還是解元,考中秀才時又是小三元。
    接下來豈不是該六元及第了!”
    魏秉直拍著衛辭的肩膀滿臉興奮的感歎。
    現在他還年輕,還會為了好友取得好成績而高興。
    章子敬也滿臉欽羨道:
    “訟之,你真的不負眾望,在書院時你功課就是最好的,如今得中會元,真是給咱們書院爭光。”
    章子敬與魏秉直都是衛辭在江南學院的同窗。
    衛辭從江南書院離開以後,還跟兩人通過信。
    把自己鄉試中榜,拜了老師還取字的事都告知了他們。
    並讓兩人赴京以後就來文家尋自己。
    章子敬性格靦腆,不好意思上文家攀關係。
    入京後隻給衛辭送了封信,說自己來京了,並約他會試放榜後再見。
    魏秉直是拜了一個老師,他的老師與溫黨關係匪淺。
    兩人各有立場,不好再私下聯係了,以後漸行漸遠是注定的事。
    當初在江南書院與衛辭關係不錯的還有季青雲和孫富貴。
    季青雲母親去世,在家守孝,今年的會試不能參加。
    孫富貴卻落榜了,不是會試落榜,他鄉試都未中榜。
    說起來唏噓,眾人都不敢相信過目不忘的孫富貴會鄉試落榜。
    但衛辭卻沒什麽意外,孫富貴是超憶症,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
    慢慢的根本沒辦法靜下心思讀書,他落榜也很正常。
    當初在江南書院與衛辭同一批提前錄取的人中還有一個林人傑。
    林人傑心中太過狹隘,衛辭一直不敢跟這種交好。
    他總覺得若是跟林人傑走的太近,搞不好將來他會抑製不住嫉妒心,背後暗箭傷人,讓人防不勝防。
    所以他從始至終沒有和林人傑交好過,甚至主動有意疏遠。
    最終在江南書院時,衛辭走的近的也隻有章子敬,魏秉直和孫富貴以及季青雲。
    聽到魏秉直和章子敬的話,衛辭臉上笑意不變:
    “你們少寒顫我,咱們能站在這,誰不是金榜題名,不都給書院爭光嗎。”
    章子敬此次會試在56名,魏秉直是73名,兩人若無意外都會在二甲以內。
    聽到三人對話,程佑安情不自禁翻了個白眼:
    “是是是,你們都給書院爭光,就我眼看要落到同進士,給咱們書院丟臉!”
    衛辭知道程佑安自從會試榜單出來後就一直心氣不順。
    他恨不能沒參加此次會試,好三年後再來一次。
    因此他也不跟程佑安一般見識,隻低聲安撫道:
    “放心吧,你不會落到同進士的,老師說了,聖上偏愛年輕學子。”
    程佑安成績一出來衛辭就請教過文源清他這種情況該怎麽辦才能保證必在二甲之內。
    文源清卻告訴他,聖上不喜年齡太大的新科進士。
    同進士多是年老體衰貌醜之人,程佑安若無意外不會的掉入同進士的。
    除非他父親程有為投靠溫黨一事皇上已經盡數獲知,並相當不滿意。
    才會故意把程佑安打到同進士,敲山震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程有為不喜大兒子的事滿京皆知,就算皇上把程佑安打入同進士,程有為也不會被震到。
    所以皇上應該不會讓程佑安落到同進士。
    眾人在宮門口寒暄了一會兒,很快學子就到齊了,時間也到了。
    眾人在宮人的帶領下列隊踏入宮中。
    點名、散卷、讚拜等一係列儀式過後,衛辭終於能開始自己的最後一次考試。
    殿試在太和殿舉行,皇上高居上座,離的遠,加之他們不能直視天顏的規矩,讓衛辭跪都跪完了,但還是不知皇上長啥樣。
    他埋頭看試卷,今天的考題隻有一道,長長一大段文言文。
    翻譯成白話文就一句話,怎麽才能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強盛?
    衛辭看得有些頭疼,倒不是說這個題有多難多罕見。
    恰恰相反,這題寫過的人太多了,哪個臣子沒寫過強國之策呢?
    難的是如何能寫的出彩,能寫的叫人拍案叫絕。
    衛辭開始磨墨,順便頭腦風暴。
    想要強國,那就要發展經濟,有錢了,人民能吃飽了,日子好過了,國家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富強起來。
    至於如何能讓百姓吃飽,讓日子好過,讓國家有錢,那方法就多式多樣了。
    比如可以搞稅製改革,曆史上的一條鞭,攤丁入畝都曾給底層百姓帶來切實的好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但衛辭今天能往這考卷上寫嗎?除非他不想活了。
    曆史上推出一條鞭法的是張居正,他推出這項改革時,已經是大明最大的權臣,官至內閣首輔。
    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才把這項改革推行下去,就這還不耽誤死後遭到明神宗的清算。
    至於攤丁入畝那是人家雍正皇帝親自下令推行的。
    總之以衛辭現在的等級,還不配提改革二字,除非他活膩歪了。
    稅製改革不行,那還可以提高商人的地位。
    商人地位高了,從商的人就多了,商人交稅多,國家財庫自然而然就充盈了。
    但古代的政策重農抑商,被朝堂上那些古板的大臣聽到提高商人地位的話,他們非跳起來打人不可,衛辭現在還不能惹眾怒。
    商人地位不能提高,那就隻能發展科技。
    為什麽現代有14億人口國家都能養活,還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吃飽穿暖。
    而古代人口遠低於現代,還是四海無閑田,農夫仍餓死。
    說到底不就是大力發展科技的結果嗎?
    同樣的地,古人種一畝地能產二百斤糧食就不錯了,現代人種卻能產一千斤。
    且各種工具的出現還大大減輕了農民幹活的強度。
    所以想要國家富強,必須要大力發展科技。
    當然了發展科技是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不是說發展就能發展的。
    所以衛辭先從發現農具,提高農作物生產力入手。
    一一列舉農具的變化對農民的影響,對農作物的影響。
    並提到果樹通過嫁接技術增加產量,舉一反三,稻穀是否也能通過嫁接技術實現增產。
    如果農民有了更好用的農具,有了產量更高的種子,那麽種出的糧食就會大大增加。
    糧食多了養活的人也就多了,農民交的稅也就多了,國家財庫也就充盈了。
    國家有了錢就能做更多利民的事,那國家又何愁不富強呢?
    衛辭將這個想法整理整理,寫成策論。
    這篇策論並未損害任何人的利益,還有切實可行的方向。
    若有一天真的有人按照他提的方法搞出了類似於雜交水稻這種東西。
    那對天底下所有的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
    衛辭將自己的想法寫完潤色,最後抄寫到答卷上。
    此時皇上已經離開了,雖然說殿試皇上是主考官。
    但皇上也不可能真的坐在這等到所有考生都答完題。
    皇上能百忙之中露個麵,在這裏坐一會已經算很給麵了。
    不過皇上雖然走了,幾位閣老還在,衛辭看到自己的師祖陳閣老以及跟師祖不對付的溫閣老都在此處。
    衛辭將草稿紙上的策論一字一句的抄到答卷上後,此時已經到了交卷時間。
    衛辭沒有出這個風頭,等到有兩三個人交卷後,他才跟著交卷。
    交完卷出來衛辭也沒等人,他和程佑安章子敬已經約好明天到京中的狀元樓再聚。
    至於魏秉直,兩人心照不宣,私下不宜走的太近了。
    殿試考完衛辭徹底放鬆下來,接下來的時間他每天出門和章子敬程佑安等人出門喝酒。
    偶爾也會去一些文會看看,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衛辭的師母王夫人已經開始給他相看成親的人選。
    如今衛辭已經完全是陳黨的人,他的妻子人選就要有講究了。
    對此衛辭是無所謂的,他也沒什麽戀愛腦,更不會要什麽婚姻自由。
    老師和師母要為他尋一門對他前程有助益的婚事,他沒有任何意見。
    不管將來娶了誰,隻要對方是個講理的人,他都會善待她,對她一心一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即使不愛她,他也會做到忠誠專一,這也是他對妻子為他的前程提供助益的補償。
    同時衛辭也在四處看房子,要成婚總要有房子。
    鳥兒求偶都知道築巢,衛辭總不能以後住妻子的嫁妝房產。
    此次來京爾雅曾給了衛辭一萬兩讓他購買房產。
    京城的房價雖然貴,但也沒貴到一萬兩一套房的地步。
    不過地段,大小,環境都要一一篩查。
    京中地段不一樣的房子,價格也大大不同。
    若是衛辭願意選擇貧民居住的地方,那裏的房子自然也便宜,二三百兩就能買一套一進的宅子。
    但是那種地方魚龍混雜,亂的很,沒有安全保證不說,離皇宮還特別遠。
    衛辭以後入朝為官,就算他暫時沒資格上朝,那也要到翰林院或者六部點卯的。
    住的離皇城太遠,恐怕每天淩晨一點起床時間都不夠用。
    衛辭自然不能選擇那種地方。
    文家住的這片區域就不錯,附近都是官員,每天都有衙差巡邏,離皇宮也近。
    可惜這片房子賣的人極少,這裏住的都是官員,大家都不缺錢,誰沒事會賣房呢。
    衛辭從去年就開始讓人留意附近有無人賣房,
    好不容易等到一家,結果對方卻是二進的院子,有點小。
    他想買稍微大一點的房子,將來等父母到了京中住的也舒服一些。
    那戶人家也是要換更大的宅子才把這戶小的賣掉。
    後來衛辭隻是略微一猶豫,那戶房子就已經賣掉了。
    最近好不容易衛辭才終於等到又有一戶人家要賣房。
    這次要賣的房子是一套三進院,大小十分合適,衛辭很滿意。
    隻是一開始賣家要的價格有點虛高,衛辭找了人去談價。
    來回商量了好幾次,最終才定下三千六百兩的價格。
    其實這個價格還是有些高,在這一片,二進的院子才賣到兩千多兩。
    多了一進居然多了一千多兩,實在貴了些。
    但沒辦法,誰讓這裏賣房的人少呢,衛辭又急著買,隻能價格高些了。
    商量好了價格衛辭付錢拿到房契,又與對方一起到衙門做了登記,從此以後這房子就姓衛了。
    文源清早就知道衛辭要買房,現在看衛辭買的房子跟文家在同一街區。
    離文家走路隻需十分鍾左右自然十分高興。
    還詢問衛辭手裏的銀錢可夠用,不夠就先找他拿。
    衛辭臉皮還沒厚到花老師的錢,這一年多來住在文家,已經占了許多便宜。
    哪還好意思再找老師要錢,所以衛辭連忙拒絕了。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