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瓊林宴
字數:8490 加入書籤
打馬遊街後是瓊林宴,瓊林宴是皇上賜宴新科進士。
新科進士要著官服,按名次入場,入場時還伴隨著宮廷樂聲,硬生生讓衛辭有一種走紅毯的感覺。
瓊林宴是皇上主持,瓊林宴最重要的儀式就是賜花。
皇上會為所有的新科進士賜花,隻是名次不一樣,賜的花也不一樣。
衛辭是狀元,皇上賜他的花,除了四朵鮮花外,另還有黃金所製的金花。
榜眼的花是白銀所製,探花就是銅的了。
二甲三甲隻有鮮花,皇上賜下花後,新科進士要把花戴到帽子上,這下衛辭是不得不戴了。
接著皇上又命人宣讀聖諭,因為文人喜歡拉幫結派。
比如一個主考官都可以扯什麽座師房師,但新科進士最終是皇上定的排名。
所以現在他們都是天子門生,瓊林宴上的聖諭也是著重強調“天子門生”,君臣關係。
接著皇上舉杯賜酒,眾人跪下謝恩,然後將酒一飲而盡,以示皇恩浩蕩。
喝藥酒後衛辭仔細看了眼手中的酒杯,這個酒杯宴後是允許帶走當傳家寶的。
接著就是賜宴,瓊林宴是皇上賜宴,換句話說就是皇上請客。
因此宴席上的菜肴極為珍貴,什麽罕見上什麽,菜色一道比一道貴。
吃飯的時候還有樂舞助興,皇上賜完宴後就走了,他不可能陪著新科進士把飯都吃完。
倒是太子為了顯示自己的禮賢下士,一直在上首坐著,臉上掛著親切的笑意。
衛辭觀察這位儲君年紀在三十歲左右,氣度不凡,相貌端正。
皇上是個顏控,他選出的太子,相貌定不會太拿不出手。
接著就是太子也說了幾次場麵話,並舉杯與眾進士共同飲酒。
不過從始至終他都沒有走下座位,更沒有主動和哪個進士說話。
皇上還好好的坐在龍椅上,太子自然不敢也不會故意做出拉攏新科進士的舉動。
大家吃吃喝喝,雖然有些拘束,但總得說來還是很開心的。
酒好菜好,隻要注意不在宴席上出醜即可。
瓊林宴後,按規矩來說衛辭就可以啟程回鄉祭祖了。
朝廷給每個新科進士回鄉祭祖的假期,每個新科進士還賞牌坊銀三十兩。
考中進士後自然更可以在家鄉建進士牌坊,錢都不用自己出,而是朝廷給。
衛辭思鄉心切,打算立刻啟程回家。
程佑安卻還要準備館選考試,如今衛辭已經是翰林修撰,他祭祖回來後就可以直接到翰林院報到。
但程佑安不行,他這次勉強進入二甲,在二甲末尾。
按照規矩,他有資格參加翰林院的館選。
翰林院清貴,因為有非翰林不入閣的規矩在,所以他們的進入方式有些嚴格。
想進翰林院,要麽在每三年一次的殿試中被皇上點中一甲。
要麽新科進士中二甲進士參加館選考試,
三甲同進士是沒有資格參加館選考試的。
館選考中的進士,才可入翰林院當個庶吉士。
庶吉士沒有品級,也沒有月俸銀,隻有點糧食補貼。
庶吉士就像翰林院的實習生,沒有正式名分,也沒有工資。
庶吉士想要轉正就要在翰林院當滿三年值,然後再參加一次散館考試。
考中的可以留在翰林院當一個正七品的編修。
也就是現在榜眼和探花的官職,然後再過三年,運氣好的話可以官升一級,變成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所以衛辭如今已經領先同科的進士們至少六年了。
他省了六年時光,直接就是翰林院修撰。
這樣算來,狀元還是贏在起跑線的。
就在衛辭踏上歸程後,他考中狀元的消息才慢悠悠的傳回青州。
古代交通不方便,新科進士的消息已經是快馬加鞭傳到各州府。
青州的知府楊知府得到消息,知道他們青州出了一個連中六元的衛辭後頓時大喜。
他的治下出了幾百年都難得一見的六元郎,這也是他的功績啊。
楊知府立刻命人去衛家報喜,得知衛辭的老家在章陽縣後。
他又命人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章陽縣知縣手裏。
爾雅與衛嶽如今還在青州,楊知府命人敲鑼打鼓的上門。
報喜的人還沒來之前,爾雅就已經有了預告。
她這幾天總是心神不寧,情緒有些亢奮。
尤其是算到殿試放榜日的時候,直覺告訴她,衛辭考的十分不錯。
爾雅靜不下心的時候便詢問衛嶽:
“你說咱家衛辭會不會考個狀元回來啊?”
衛嶽聞言也忍不住失笑,並打趣道:
“我覺得咱家衛辭那張臉更適合探花。”
聽到衛嶽這話爾雅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呸!烏鴉嘴!衛辭肯定是狀元,說不定連中六元呢。”
這話讓衛嶽樂不可支:
“你這當娘的口氣可真大,探花都還不滿足了。
讓我說咱兒子能中就行,才不拘什麽名次,就是不中他回來我養著他也高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爾雅懶得搭理這麽沒出息的爹,她兒子可是穿越男頻的龍傲天,怎麽可能不中。
爾雅算著日子焦急的等待,還總忍不住幻聽,是不是有鑼鼓聲往衛家來。
衛嶽看她坐立不安,索性帶她去逛街聽說書。
因此,楊知府命人敲鑼打鼓的來衛家報喜時。
男主人女主人根本沒在家,家中隻有王嬸一個人在。
衛辭帶爾雅去的是青州最大的茶樓,說書先生正在講莫欺少年窮的故事。
莫欺少年窮是整個青州最受說書先生喜歡的小說。
原因無他,一是觀眾愛聽,二是這本書節奏極好,三則是情緒強烈。
每當說書先生講起此書,台下的人都能跟著說書先生的節奏走,或聽的義憤填膺,或揚眉吐氣。
爾雅之前也聽過劉秀才中狀元之類的說書,台下觀眾的反應遠沒有這麽強烈。
衛嶽點了茶水瓜子點心,爾雅坐在下麵邊喝茶邊聽著台上說書先生繪聲繪色的講述。
就在台上的說書先生講到故事最精彩之處時,突然有人動靜極大的闖了進來。
來人極為焦躁,跑的太快一衝進來刹不住車當即就撞到了桌椅,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
台下正在聽故事的觀眾被這動靜吵得都忍不住皺起眉頭,然後將視線轉移了過去。
爾雅與衛嶽也將看了過去,這才發現闖進來的人竟是他們店裏的黑子。
黑子是衛嶽為花容閣招的夥計之一,為人伶俐,十分擅長察言觀色,是個天生的銷售奇才。
就是人太黑了,爾雅一開始覺得店裏的夥計這麽黑,會讓客人望而卻步。
畢竟一個胭脂水粉店,店裏的夥計都這麽黑,那店中的產品好像也沒什麽說服力。
但衛嶽卻堅持將他留了下來,後來爾雅才發現這是個銷售奇才。
若是在現代,絕對能做大公司的銷冠。
爾雅和衛嶽看到黑子冒冒失失的闖進來俱是一驚,以為店裏發生了什麽事。
衛嶽連忙起身走了過去,看到衛嶽黑子滿臉狂喜之色。
還沒等衛嶽開口詢問他為何冒冒失失來此,他就大聲道:
“東家,少爺他考中狀元了!”
“你說什麽?!”
驚喜來的太突然,衛嶽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可他身後茶樓中聽說書的客人卻有人“唰”的一聲站了起來。
連說書先生聽到這話傅停止了說書,一臉驚詫的看向黑子。
黑子看衛嶽還有些不敢相信,又大聲說了一遍:
“東家,你快回去吧,楊知府派來報喜的人都在家中呢,咱們少爺考中狀元了!
報喜的人說咱們少爺還是六元及第,是大周開國以來第一個!”
此言一出,頓時整個茶樓都轟動了,他們青州出狀元,還是六元及第。
就連茶樓的老板都飛速跑了出來。
衛嶽還有些不可置信,他如在夢中,隻覺一切都那麽不真實。
爾雅坐在座位上更是心髒“怦怦”直跳,衛辭中狀元了,還是六元及第。
爾雅隻覺腦海中炸開了煙花,也呆愣住,遲遲不能回神。
直到茶樓老板跑到衛嶽麵前,待看清衛嶽的臉後他神色一喜,這不是花容閣的東家嗎。
他連忙拱手道喜:
“衛掌櫃大喜,令公子真是厲害啊,為賀衛公子高中狀元,您今天的單小店給您免了。”
衛嶽這才回過神後,他也朝茶樓老板拱手,並未拒絕老板的好意:
“多謝彭掌櫃,今日衛某家中還有事,先走一步,改日再會。”
爾雅此時也站起來三步做兩步走了過來,衛嶽回頭拉住了爾雅的手。
夫妻二人也顧不上什麽其他的,立刻就趕回家中。
二人離開茶樓後,整個茶樓都炸開了,此時在坐的客人連聽書都忘了。
熱烈的討論青州新出的狀元,眾人紛紛打聽著這是誰家出狀元了。
聽到有人說衛嶽與爾雅兩人是花容閣的東家,一時眾人都開始討論,要不要去花容閣買點東西沾沾喜氣。
要知道這可是六元及第,在古人眼中,這絕對是文曲星下凡啊。
與此同時,正著急趕回家的爾雅,隻覺一路都仿佛踩在了雲朵中,腳下輕飄飄的。
她都不知自己怎麽回的家,回到家中時,不大的衛家此時圍滿了人。
有官府報喜的衙差,還有周圍看熱鬧的鄰居。
王嬸已經燒好了茶水,正在給報喜的衙差倒茶。
這些平時眼高於頂,根本看不起老百姓的衙差在衛家沒有一絲傲氣。
都笑的親切和藹,就連麵對給他們倒茶的王嬸態度都十分客氣。
爾雅與衛嶽趕回家後,立刻打賞了賞錢,又在門口撒了喜錢,放了鞭炮。
周圍鄰裏的恭喜聲不絕於耳,說話一個比一個誇張,什麽文曲星下凡,封侯拜相的話都出來了。
接下來的幾天衛家都沒得安寧,凡是與衛嶽爾雅交好的人家,個個都送了重禮前來恭喜。
點頭之交的也不請自來,還有花容閣旁邊的商戶也湊了份子,非說要喝進士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衛辭還沒回來,進士酒現在也不能擺,隻能先欠著。
緊接著衛嶽之前看好的一個山頭,價格一直沒談好。
衛辭考中狀元的消息一出,人家居然主動退讓了一步。
衛嶽買山頭是找人看了此處風水還行,想買了此山以後做衛家族人的墓地。
除了買山頭外,他還買了一塊很大的宅基地,準備建祖宅和祠堂。
如今衛辭已經考中進士,不能再做個沒有來曆的人。
衛辭是有品級的官員,爾雅想著尋族一事他著人去做效率會更高。
在爾雅與衛嶽的千盼萬盼中,衛辭終於回到了青州。
衛辭此次回來乘坐的是官船,不要錢,倒是省了幾十兩銀子。
不過也就這一次,朝廷無論是賜牌坊銀也好,還是金榜題名後是新科進士祭祖的假期也罷,
歸根究底是讓天下人看到,考上進士是何等的風光,從而激起天下人讀書的上進心。
所以送新科進士回鄉的官船十分舒適風光,每到一處碼頭就會敲鑼打鼓,告訴別人這是新科進士回鄉祭祖的官船。
岸邊還有百姓圍觀,有時候衛辭還要當作吉祥物是船頭站一站,讓百姓看到狀元郎的風采。
若是走陸路回鄉的進士也同樣風光,鑼鼓開道,還有人舉著木製朱漆金字的官銜牌,經過的地方還有地方官員出來迎接。
總之朝廷會盡最大的努力給新科進士體麵。
有很多底層官員一輩子最風光的時候就是此時了。
衛辭到達青州時也不是悄無聲息的,楊知府派了青州的通判鄭大人前來接他。
如今衛辭已經是官身,所以鄭通判一看到衛辭就拱手滿臉笑意道:
“衛大人一路辛苦,楊大人已經備好了接風酒,還請衛大人賞臉。”
鄭通判是正六品官員,衛辭是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按理來說鄭通判是比衛辭高半級的。
但京官天然比地方官員高半級,且衛辭如今又在天下學子最向往的翰林院任職,最是清貴不過。
所以鄭通判不敢在衛辭麵前擺什麽長官架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衛辭將來的前程比他寬廣的多。
且就憑他是陳閣老徒孫這一個身份,連楊知府都要敬衛辭三分。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