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諸柘
字數:3492 加入書籤
李二郎如今對衛辭簡直有八級濾鏡。
聽到衛辭的問話下意識以為衛大人這是在關心自己的生活,連忙回道
“大人放心,小人家中還有些良田,租出去收些租子也能勉強度日。”
衛辭聞言微微一笑,接著又問:
“你租出去的那些田地,種的都是水稻糧食嗎?”
李二郎點頭,恭敬回答:
“是,大人,農戶莊稼自然都是種糧食。
小人是本分的莊稼人,也隻會種點稻穀蠶豆。”
古代生產力低下,年年都不缺餓死的人,最好的田地自然都是種糧食。
衛辭端起桌上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然後又道:
“若是本府希望你帶頭並遊說李家村及周邊鄉村,拿出一半田地種植諸柘呢?”
聞聽此言李二郎一愣,他不明白衛大人這是何意?為何要帶頭種諸柘?
難道是衛大人愛吃糖,所以讓他種植諸柘製糖?
不過這個想法隻是一閃而過,很快被李二郎拋之腦後。
衛大人就算愛吃糖一個人又能吃多少糖?怎會因此讓他們全村甚至周邊村子都種諸柘。
李二郎不明白衛辭的用意,於是小心翼翼詢問:
“大人,可否能告訴小人,為何要種植諸柘?”
所謂諸柘其實就是甘蔗,衛辭早就說過百越非常適合種甘蔗。
因其氣候濕潤,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這裏不僅適合種甘蔗,也同樣適合種植各類水果。
在現代時百越就盛產水果,其中砂糖橘更是遍銷全國。
可惜現下交通不發達,水果又不易保存,此地橘子荔枝再好,也很難向全國暢銷。
不能銷售就不能賣錢,不能賣錢經濟就發展不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甘蔗的好處就如鶴立雞群一般。
首先甘蔗不像其他水果那麽容易壞,其次甘蔗還能榨汁,然後製成紅糖。
糖在古代可是好東西,衛辭在京城的時候就了解到,優質的紅糖能賣到上百文一斤。
因京城的土壤不適合種甘蔗,京城的紅糖都是從南方運送過來。
既然南方能向京城賣紅糖,沒道理百越不能賣啊。
而且紅糖不僅能銷向京城,北方等地都能賣。
反正紅糖塊這種東西放的住,拿油紙包好了,放個一兩年都不成問題。
就是打開了,也能輕而易舉放三到六個月,不存在運輸損耗。
衛辭隻要想辦法把百越紅糖的名頭打出去,那種甘蔗製紅糖可比種水稻劃算多了。
眼下糧食產量並不高,一畝上等的良田伺候的再精心能產五百斤稻穀就不錯了。
若一家農戶有十畝上等良田,在不算種子和稅收的情況下,一年到頂了也就能產五千斤水稻。
水稻一年兩熟,也就是一萬斤,市場上新米的價格是六文錢一斤,一萬斤水稻最多能賣六十兩銀子。
再去掉種子,賦稅以及損耗後,也就是說一戶擁有十畝上等田的農戶人家。
在不遇災年的情況下,什麽都往最高了算,成本往最低了算,一年田地帶來的收入最多也就五十多兩。
但若同樣十畝良田種植甘蔗,甘蔗產量高,一畝地能種出三千到五千斤。
哪怕遇到災年,農夫打理的不算精心,也能產出三千斤左右。
取中來算,一畝地種出四千斤甘蔗,十畝地就是四萬斤。
十到十五斤甘蔗差不多能製出一斤紅糖。
就以最高十五比一來算,十畝地也能產出兩千六百多斤紅糖。
紅糖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價格,百越地區適合種甘蔗。
市場上紅糖的價格在三十五到四十文不等。
哪怕按最低三十五文一斤來算,兩千六百多斤紅糖也能賣到九萬三千文,也就是九十三兩銀子。
這兩千多斤紅糖若是送到京城賣,以京城的紅糖價格,那差不多能賣到兩百六十兩。
所以如此來算種甘蔗比種水稻掙得多多了。
這麽高的價格,無論是對農戶來說,還是對官府收稅來說,回報都是極其劃算的。
可是以前卻沒有官員願意在靜江大力推廣種植甘蔗。
這是因為百越地處偏僻,想要從南往北運送貨物,一是成本高昂。
二則是北方紅糖的市場早就被江南占住了。
大周適合種紅糖的地區不止百越,江南地區也同樣適合種植。
江南地處繁華,乃真正的魚米之鄉。
那裏出來的東西,無論是絲綢還是茶葉亦或瓷器,都是好東西。
以至於北方的百姓聽到是江南來的無論什麽貨物都肯高看一眼,紅糖自然也一樣。
相比百越來說,江南地區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無論水路還是陸路都好走。
從江南運送貨物的成本價格更加低廉,東西又好賣。
而百越運輸成本高,交通又困難,又沒什麽名聲優勢。
畢竟百越在大周人眼裏是鳥不拉屎的蠻夷之地。
這裏出來的紅糖如何能跟江南比呢?客戶聽到名頭都不會買。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