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童試

字數:4918   加入書籤

A+A-


    在章陽縣的這個新年,平平安安過的很充足。
    拜年守歲,上街看雜耍,跟著太外公做花燈等等。
    不過他們也沒忘了最重要的讀書練字,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縣試。
    平平安安與明遠三人連最熱鬧的元宵節都沒玩痛快。
    縣試在每年二月開考,考前一個月,縣署會公告具體考期 。
    考試通常持續一個月左右,每天考一場,共考四至五場,亦有考六、七場者 。
    章陽縣隻是個小縣城,縣試大多都是五場,今年也不例外。
    在年味還未完全褪盡,已經到了縣試開考的日子。
    因為宋家今年有三個孩子要參加縣試,所以全家人都很重視。
    三個孩子考場要用的東西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了。
    真到了這一天爾雅還是很緊張,想到年衛辭考縣試她都沒這麽緊張。
    可能是衛辭從小就是個小大人,說話做事都過於淡定的緣故。
    所以當年衛辭參加縣試時,爾雅雖然也緊張,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衛辭一定能中。
    可現在不是,平平安安是真正的小孩子。
    兩個孩子雖然一直以來表現優異,可到底也才十一歲。
    在現代都還是小學生呢,這就開始考取功名了,爾雅沒辦法不緊張。
    她心神不寧的,衛嶽倒還穩得住,出門前還在給平平安安理著青布儒衫的領角。
    並細細交代他們道:
    “莫慌,縣試考的是平日功夫,你們的試帖詩,經義,經解都沒有問題。
    隻要靜下心來仔細答題,必能上榜的。”
    平平仰頭衝衛嶽和爾雅笑,眼裏亮閃閃的:
    “祖父祖母你們放心,前日你們考我的《論語》章句,我都背得熟呢。”
    他性子跳脫,說話時手還不自覺晃了晃。
    安安則低頭檢查考籃裏東西,垂著眼對平平道:
    “我帶了兩塊墨,怕一塊不夠用,你也多帶一塊吧。”
    旁邊的明遠聞言接話:
    “我們的考籃裏都是兩塊墨,爹說筆墨紙硯多帶一份免得出差錯。”
    石頭從廊下走過來,手裏還拎著三個布包往孩子們懷裏塞:
    “這裏頭是你舅婆親手做的芝麻糕,考場冷,墊墊肚子。”
    說完又交代明遠:
    “心裏頭”別惦記著玩,認真考完了,爹給你們買咱們徽州最好的硯台。”
    石頭身後的黃氏手裏則攥著三枚用紅繩串著的銅錢,往三個孩子頸間一掛:
    “帶上,這是我求來的平安符,保證你們順順當當的都能上榜。”
    明遠有些不情願:
    “娘,考場不讓帶這些。”
    黃氏卻不聽,自顧自的給明遠和平平安安一人戴上一個。
    林氏和宋老三也帶著丫鬟顫巍巍的出來送三個孩子。
    丫鬟手裏端著個小瓷碗,裏頭是溫熱的蜜水:
    “來,都喝一口,甜甜蜜蜜去考。”
    三個孩子湊過去,各喝了一小口,蜜香漫在舌尖,安安小聲道:
    “謝謝太外婆。”
    “走吧,再晚些貢院該關大門了。”
    衛嶽讓人趕了馬車出來,三個孩子依次上了馬車。
    爾雅堅持一定要送孩子去貢院也上了車,衛嶽與石頭坐在外麵趕車。
    一行人出了巷口,街上已熱鬧起來。
    送考的人家擠在道旁,有的母親正給孩子塞桂花糕,有的父親拿著書低聲念叨。
    連賣糖畫的老漢都停了生意,笑著看孩子們過。
    貢院外天沒亮就圍了不少人,青布衫的童生們三五成群。
    有的還在背《中庸》,有的攥著筆杆發呆。
    衛嶽把馬車拴在老槐樹下,然後送三個孩子往裏走。
    直到考差出聲阻止送行的人不準在靠近才停下腳步。
    平平走了兩步又回頭,衝爾雅用力揮了揮手,安安規規矩矩鞠了個躬,明遠也回頭笑了笑。
    那瞬間她忽然覺得孩子們好像一夜長大了,指尖不自覺捏緊了帕子。
    縣試共分五場,每場考一天。
    然後五天後出榜單公布哪些考生可以繼續考,哪些考生被淘汰了。
    好在平平安安和明遠一直沒有被淘汰,且三個孩子的名次都很高。
    尤其是平平,他連續三次都排在首位。
    若是不出意外,縣案首這個位置就是他的了。
    眼看著三個孩子都中榜有望,爾雅終於鬆了口氣。
    自從三個孩子參加考試以來,林氏眼睜睜看著閨女緊張的飯都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如今終於看她鬆快了點,立刻讓廚房給她做了碗杏仁酪給她端了來。
    然後盯著她把杏仁酪一口一口吃下,這才忍不住道:
    “當年小辭上場我都沒見你這般懸心。\"
    爾雅歎了口氣:
    “娘,情況不一樣,平平安安打小在京城,沒在徽州考過。
    我總怕他們水土不服,或是審題不清。”
    林氏卻道:
    “我看你就是瞎操心,連遠哥的夫子都稱讚咱們平平安安底子紮實。
    再說了,那知縣老爺就是看咱們小辭的麵子也不會讓三個孩子落榜。”
    林氏這話倒也沒錯,知縣對於縣試是有絕對控製權的。
    他真心想讓誰中,隻要對方的卷子沒出錯到離譜的地步那就一定能中。
    但爾雅可不希望平平安安不是憑真才實學中的榜。
    母女二人話還沒說完,院外忽然傳來一陣跑堂聲。
    是家裏的下人來傳話,隔著月亮門就喊:
    “老夫人,姑奶奶,少爺們出來了!”
    爾雅聞言猛地站起身,剛走到廊下就見衛嶽領著三個孩子進來。
    平平一進看到爾雅就嚷嚷:
    “祖母,最後一場的策論是"論水利",我以前跟父親辯過這個,寫得可順了!”
    安安也跟著點頭:
    “我都寫完了,還檢查了兩遍,沒寫錯字。”
    明遠也道:
    “題目不難,詩賦的韻腳也合。”
    衛嶽在旁笑:
    “孩子們答的確實都不錯,中榜不是難事。
    尤其是咱們平平,十有八九跟他爹一樣,是縣案首。”
    爾雅聽到幾人的話頓時露出了笑容:
    “好!都是好孩子。”
    說完她拉著孩子們進屋去吃杏仁酪,倒把衛嶽丟在了一邊。
    放榜那日是三月初一貢院外牆圍滿了人。
    石頭特意歇了鋪子,帶著兩個夥計擠著去看榜。
    爾雅與黃氏還有林氏和宋老三在家中等待。
    玉娘在一旁說著吉祥話安撫幾人:
    “咱們家孩子個頂個的聰敏,定是能中的。”
    爾雅心中急躁但沒有表現出來,隻一杯接一杯的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