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閑談
字數:4699 加入書籤
馬子俊沒想到衛辭會讚同,頓時紅了臉,連連點頭:
“晚生記下了!定會好好準備!”
“那若是沒考上翰林院呢?”
衛辭又問,語氣依舊溫和,
“或是殿試名次不及預期,沒能留在京中,你又打算如何?”
馬子俊想都沒想就答道:
“那也高興。”
他見衛辭微怔,又趕緊解釋:
“晚生本就是靜江鄉下的窮舉子,能得個功名,已是天恩。
便是不能留京,去州縣做個小官,能替百姓斷斷案、修修堤,也是好的。
像大人當年在靜江那樣,讓窮孩子有書讀,足夠了。”
他抬頭看向衛辭,眼裏沒有半分虛飾:
“晚生不敢奢求像大人這樣入閣輔政,隻求將來做個像大人一樣的好官。
心裏裝著百姓,手裏做著實事。便是官小,能盡一分力,便是好的。”
書房裏靜了片刻,隻有鬆脂香在慢慢散開。
衛辭看著眼前的青年,隱約想起十二年前那個站在府學門口,穿著打補丁的短褂,卻把月課卷捧得整整齊齊的少年。
“好。”
衛辭滿眼欣賞的點了點頭:
“你能這麽想,很好。”
衛辭話音剛落,門外忽然傳來進喜輕細的通報聲:
“老爺,大公子、二公子求見。”
衛辭有些意外,但還是微微頷首:
“讓他們進來吧。”
很快,兩個身著月白儒衫的少年走了進來。
他們身材修長,容貌俊朗出眾。
隻是一個眼神靈動,帶著幾分跳脫,另一個則沉靜穩重,氣質內斂。
“父親。”
看到書房有客人,兩人齊聲向衛辭行禮,聲音清亮。
衛辭指了指一旁的馬子俊,介紹道:
“這位是馬子俊先生,是為父當年在靜江時相識的學子。
此次進京參加會試,成績優異,你們且見過馬先生。”
平平安安立刻轉向馬子俊,恭敬地行禮:
“見過馬先生。”
馬子俊見狀連忙起身側身避開,還了一禮:
“二位公子不必多禮。”
他來京也有幾個月了,也聽聞衛閣老的兩個兒子聰慧過人,年紀輕輕便有秀才功名。
此刻又見他們舉止得體,更添了幾分好感。
平平性子更外向些,率先開口:
“聽聞百越一帶文風不比江南昌盛,先生卻能從這般文脈貧瘠之地嶄露頭角。
力壓江南眾學子,於會試中取得佳績,真令人敬佩。”
馬子俊聽到平平的誇讚,臉上泛起微紅,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大公子謬讚了,在下能僥幸得此名次,不過是運氣而已。
況且我能有今日,全賴當年衛大人在靜江播撒文種。
比起那些憑真才實學脫穎而出的江南才俊,我這點微末成績,實在不值一提。”
平平卻道:
“先生這話不對,父親當年在靜江扶持過的學子不止先生一個。
可隻有先生走到今天這一步,可見先生實有過人之智,非僅賴機緣與扶持。”
馬子俊是個老實人,平時隻顧埋頭苦讀,在人際交往中並不擅長。
他以前還沒被人這麽誇過,此刻被衛平這般直白誇讚。
他頓時手足無措起來,臉漲得通紅,連耳根都泛起熱意。
衛辭看了平平一眼,示意他差不多得了。
看馬子俊還站著,笑道:
“都坐下吧,不必拘束。”
待幾人坐下,安安好奇地問起馬子俊在靜江的經曆,尤其是那些關於鄉間百姓生活的事。
馬子俊也不隱瞞,將靜江鄉下的風土人情、百姓的疾苦一一說來。
平平安安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提出些問題。
聽著馬子俊屢屢提出衛辭曾大力扶持的府學,平平詢問:
“馬先生,如今靜江的府學文風如何?學子們讀書可還方便?”
馬子俊答道:
“府學的文風一直很濃厚,隻是這些年換了兩個知府,對府學的重視程度不如當年大人在時。
經費時常短缺,能教的學生也比從前少了些。”
安安聞聽此言皺起眉頭:
“既是利國利民之事,為何會經費短缺?難道地方官就不管嗎?”
馬子俊歎了口氣:
“有些地方官隻想著政績,對於這些見效慢的事,便不那麽上心了。”
衛辭在一旁靜靜聽著他們閑聊,偶爾插一兩句話,引導著話題。
他知道平平安安雖天資聰穎,又生長在官宦之家,見多了朝堂上的風雲。
卻對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知之甚少,讓他們多聽聽馬子俊的話,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大有裨益。
不知不覺,窗外的日頭已漸漸西斜,將書房的影子拉得很長。
馬子俊看了看天色,起身向衛辭告辭:
“大人,時辰不早了,晚生叨擾已久,該回去了。”
衛辭挽留道:
“不妨事,左右也到了飯點,就在家裏用些便飯吧。”
馬子俊卻連連擺手:
“多謝大人好意,隻是晚生還需回去溫書,準備接下來的殿試,實在不敢再叨擾。”
他態度堅決,衛辭也沒有強求。
隻是轉身從書案旁的博古架上取下一個錦盒,遞給馬子俊:
“你既要溫書,這些或許用得上。”
馬子俊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對上好的鬆煙墨。
墨錠烏黑瑩潤,上麵雕刻著精致的雲紋,一看便知價值不菲。
他連忙推辭:
“大人,這太貴重了,晚生不能收。”
“拿著吧。”
衛辭將錦盒塞進他手裏,
“當年你送我的那籃靜江橘子,滋味極好,我至今還記得,這點東西,算不得什麽。”
此話一出,馬子俊想起當年自己囊中羞澀。
有一回母親給自己送來一筐家裏種的橘子。
他心中感恩衛辭,又拿不出什麽好東西。
便趁著衛辭在府學授課時分了一半橘子送給了衛辭。
當時衛辭也沒推辭,隻是馬子俊沒想到衛大人至今還記得。
他心中感動,不再推辭,捧著錦盒深深一揖:
“那晚生便多謝大人了!改日若有機會,定再來向大人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