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考問
字數:5024 加入書籤
衛辭讓平平安安送馬子俊出門,然後把他們又叫回了書房詢問二人:
“你們覺得這位馬先生如何?”
平平先回答:
“馬先生看著是個踏實本分之人。”
安安也跟著補充:
“而且他懂得感恩,如今雖有了些成就,卻沒忘記父親當年的恩情。”
衛辭點點頭,又問:
“他想進翰林院,你們覺得他能成嗎?”
平平略一思索便直言:
“依兒子看,馬先生怕是進不了翰林院。”
衛辭挑眉:
“哦?說說你的理由。”
“馬先生會試成績是二甲三十七名,按說殿試名次不會太低,有資格參加翰林院的館選。”
平平條理清晰地分析著,
“但翰林院如今收的庶吉士越來越少,每年不過十來個名額。
而能進翰林院的,一要才華橫絕、冠絕當世之輩。
二要家世顯赫、朝中有人照應之人,二者缺一不可。
馬先生雖有些才華,可出身寒門,在朝中毫無根基。
這幾年翰林院越發看重家世背景,像他這樣的情況,除非父親肯出手幫他一把,否則絕無可能進入翰林院。”
衛辭看向他:
“那依你之見,為父該不該幫他?”
平平答道:
“這就要看父親的打算了,若是父親想將馬先生收為嫡係,悉心培養。
將來成為自己的心腹臂膀,那動用些人脈和手段,幫他一把也無不可。
翰林院是儲相之地,在裏麵待上幾年,熟悉了朝中規矩,結交些人脈。
將來無論是外放還是留在中樞,都能有更好的發展。”
“那若是不想收為嫡係呢?”
衛辭追問。
“若是父親隻是想將他收入麾下,讓他能為朝廷效力,做些實事,那最好還是將他安排進六部。”
平平繼續回答,
“六部掌管具體事務,更貼近實務。
馬先生熟悉地方民情,又心懷百姓,去六部曆練一番,定能做出些成績。
而且六部雖不如翰林院清貴,卻少了些派係傾軋,更適合他這樣性子耿直之人施展抱負。”
安安在一旁聽著,也點頭表示讚同:
“馬先生的性子,怕是不太適應翰林院那般講究門第、注重虛禮的環境。
去六部做事,更能發揮他的長處。”
衛辭看著兩個兒子,眼中露出幾分讚許。
他們年紀雖小,卻已有自己的見解,懂得根據不同人的性格、出身來權衡利弊,安排合適的位置,實屬難得。
他沒有立刻表態,隻是拿起桌上的茶盞,輕輕抿了一口。
目光在兩個兒子臉上流轉:
“既說六部更合適,那你們覺得,哪個部司最能讓他施展拳腳?”
平平略一沉吟,
“兒子以為,戶部最妥。”
安安看向平平:
“哥,你是看中戶部掌管戶籍、田賦、漕運之事嗎?”
“正是。”
平平點點頭,條理愈發清晰,
“馬先生方才說起靜江鹽價、堤壩克扣之事,句句都在民生疾苦。
戶部雖居中樞,卻管著天下錢糧,從賑災款項的調撥到地方田賦的核查,樁樁件件都與百姓生計相關。
他熟悉地方積弊,知道銀子該花在何處才最實在,這正是戶部最缺的人。”
衛辭不置可否,追問:
“那工部呢?他不是說過想替百姓修堤築路?
工部管著工程營造,豈不是更對路?”
“工部確與工程相關,但若論根基,終究在戶部。”
平平解釋,
“去年淮揚修堤,工部圖紙畫得再周詳,若戶部撥下的銀子被層層克扣,到了地方也隻能用朽木充數。
馬先生若在戶部,便可從源頭盯著款項流向,確保每一分銀子都用在實處。
他懂百姓的難處,核查賬目時絕不會被花言巧語蒙騙。”
安安跟著點頭:
“而且戶部十三司中,百越司正管著靜江一帶的錢糧。
馬先生熟稔當地風土,若是分到百越司,處理起那裏的漕運虧空、鹽引走私,定能一針見血。”
平平又道:
“再者,戶部雖事務繁雜,卻最見真章。
馬先生性子耿直,不擅鑽營,在戶部靠實績說話,反倒能避開許多傾軋。
不像吏部管官員升遷易卷入黨爭,刑部斷案需熟稔律例細節,他的長處本就不在那些地方。”
衛辭再次端起茶盞,看著嫋嫋升起的熱氣:
“這麽說,戶部倒是真合他的性子。”
“正是。”
平平語氣篤定,
“讓他去戶部百越司,先從主事做起,既能用他的才幹補上地方錢糧的漏洞,也能讓他在實務中熟悉中樞規矩。
假以時日,他定會成為戶部裏最懂地方疾苦的幹吏。”
聽完平平的話,衛辭又抿了一口清茶,然後問道:
“還有嗎?”
平平這次沒說話,而是將目光看向安安,安安隻能道:
“還有就是孫叔叔在戶部正缺人手。”
安安的聲音不高,卻是緩緩道來:
“前幾日孫叔叔來家裏,我和哥哥聽到他向父親抱怨在戶部缺自己人。
孫叔叔想找個踏實本分、勤勞肯幹的自己人。”
安安直直看著衛辭,繼續道:
“馬先生人品端正,做事紮實,不是那種會耍心眼的。
他寒門出身,到了戶部有孫叔叔照拂著,那些看他出身寒微想拿捏他的人,總得掂量掂量。
再者…”
安安頓了頓,語氣添了幾分沉穩,
“孫叔叔當年入戶部是父親舉薦,孫叔叔這些年對父親一向尊敬。
馬先生去了他手下,一則孫叔叔能護著他專心做事,不被雜事絆住腳。
二則孫叔叔身邊也確實缺個能放心交托實務的人,馬先生的性子,定能成為他的得力幹將。
最要緊的是,有孫叔叔盯著,馬先生便是不像看上去那麽老實。
有點小心思,也斷不會被旁人輕易拉攏去。
父親若有意培養他,這般安排,既能讓他施展才幹。
又能保他走得端正,不至於白費了心血。”
書房裏靜了片刻,鬆脂香伴著茶香漫開來。
衛辭放下茶盞,眼中帶著讚許看向安安。
這個孩子看上去不聲不響,心裏也是有成算的。
平平更是滿眼高興,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安安的頭道:
“還不算太笨。”
安安沒好氣的看了平平一眼:
“哥!隻有你天天嫌我笨,我好歹也是少年秀才!”
衛辭滿意地看著兩個兒子,平平安安如今便有這般見地,他也是後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