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彈劾2
字數:4571 加入書籤
禮部尚書還在猶豫著要不要開口替黃首輔說話,畢竟他和呂閣老眼下都算黃首輔的人。
沈思之見狀立刻打斷他:
“李閣老莫不是想替黃首輔遮掩?臣聽說,李閣老的兒子在漕運司任主事。
去年黃明私吞漕糧時,你的兒子可是知情不報!”
李閣老臉色一白,頓時噤聲,其餘官員見狀,更是無人再敢替黃嵩說話。
秦珩看著階下的黃嵩,又看了看身旁的衛辭。
想起衛辭往日教他讀書時說的“君臣之道”,當即努力拿出帝王的威嚴來:
“黃首輔,衛閣老和沈閣老拿出了這麽多證據。
你卻隻說他們汙蔑,你可有證據證明自己清白?”
黃首輔張了張嘴,衛辭與沈思之驟然發難,他根本沒有準備,自然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平日裏把持朝政,以為小皇帝年幼可欺。
從未想過衛辭和沈思之能搜集到這麽多證據。
加上衛辭是小皇帝的老師,小皇帝自然是偏心衛辭的。
衛辭見時機成熟,上前道:
“陛下,黃首輔身為輔政大臣,卻縱容親眷貪腐漕糧、鹽稅。
還公報私仇貶斥言官,此等行為已違先帝遺詔,若不嚴懲,恐難服眾!
臣請陛下下旨,將黃明、張啟元革職查辦,追回貪腐銀兩。
黃首輔疏於管教親眷,包庇罪行,應罰俸一年,削去輔政之權,以示懲戒!”
沈思之也附和道:
“臣附議!如此處置,既顯陛下公正,也能警醒朝中百官,莫要再行貪腐之事!”
秦珩隻是年紀小,政治敏感度可一點都不低,他早就察覺到了黃首輔有攬權的想法。
他自然不想看著黃首輔做大,以後自己這個皇帝變成傀儡。
如今太傅和沈閣老好不容易給他製造了打壓黃首輔的機會,他自然要接。
秦珩的手緊緊攥著龍椅扶手,眼底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沉靜。
聲音雖尚帶著少年清亮,卻字字擲地有聲:
“傳朕旨意!”
內侍忙躬身應“是”,手持紙筆候在階下。
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小皇帝身上。
“漕運總旗黃明,借漕船遇風之名私吞漕糧,貪墨銀兩兩千兩,著即革職拿問。
交大理寺嚴刑審訊,務必追回全部贓糧贓銀,若查實還有同黨,一並嚴懲不貸!
江南鹽運使張啟元,勾結鹽商貪汙揚州鹽稅三萬兩。
又借黃首輔之勢打壓異己,著革去所有官職,押解回京與黃明同案審理。
江南鹽運司相關吏員凡知情不報者,一律降職兩級,發往邊地協助糧草轉運!”
兩道旨意下完,秦珩稍作停頓,目光再次落在黃嵩身上,語氣裏添了幾分沉重:
“首輔黃嵩,身為先帝托孤輔政大臣,卻疏於管教親眷,縱容其貪贓枉法。
事發後又百般抵賴,更有公報私仇、阻塞言路之嫌,此等行為已失輔政之德。
朕念及先帝舊情,暫不奪你尚書之位,然‘首輔輔政大臣’之權即刻削去。
罰俸三年,此後在朝需謹言慎行,若再敢有半點逾矩,朕定不輕饒!”
“還有,”
秦珩像是想起什麽,補充道,
“前禦史王彥,因彈劾張啟元被貶雲南通判,實屬冤枉。
著即調回京城,恢複禦史之職,仍掌監察百官之權。
其在貶所遭受的冤屈,著戶部賜銀五百兩以示補償!”
旨意一出,殿內瞬間響起整齊的叩拜聲:
“陛下聖明!”
唯有黃首輔跪在地上,眼神陰森可怖。
他萬萬沒想到,小皇帝竟然下手如此之狠。
當機立斷削了他的首輔和輔政之權,這意味著他從此再無插手朝堂要務的資格。
他想反駁卻又不能,皇帝終究是皇帝,哪怕他還沒親政,他在朝堂下的旨意也是不容違逆的。
最終他隻能咬著牙,聲音沙啞地叩首:
“臣…臣領旨謝恩,陛下聖明。”
秦珩看著他狼狽的模樣,心裏鬆了口氣。
隨即轉向衛辭和沈思之,語氣緩和了些:
“衛太傅、沈閣老,今日多虧二位卿家秉公執言。
搜集證據揭穿貪腐之事,護得朝堂清明。
往後朝中之事,還需二位多費心輔佐,莫讓奸佞之徒再鑽了空子。”
衛辭與沈思之忙上前躬身行禮:
“臣等遵旨!定當盡心輔佐陛下,不負先帝囑托,不負天下百姓!”
秦珩點了點頭,又道:
“大理寺審理黃明、張啟元一案,需每日將案情奏報內閣,不得有絲毫隱瞞。
另外,江南鹽運司空缺,也要立刻擬定合適人選。
務必選清正廉潔、通曉鹽務者接任,莫再讓貪腐之輩壞了鹽稅要務。”
說完這些秦珩才抬手道:
“今日朝議便到此處,眾卿退朝吧。”
百官再次叩拜後,依次退出大殿。
黃嵩背已經挺的直直的,路過衛辭身邊時,他停下腳步。
眼神陰鷙地盯著衛辭,低聲道:
“訟之今日好手段,老夫認栽,往後咱們走著瞧。”
衛辭麵色平靜,淡淡回了句:
“衛辭隨時恭候。”
黃嵩冷哼一聲,越過衛辭大步流星離開了。
衛辭與沈思之並肩走出殿門,沈思之忍不住感歎:
“陛下今日之舉,倒是讓人刮目相看,看來咱們此前的擔憂都是多餘的。”
衛辭眼中滿是欣慰:
“陛下聰慧過人,隻要咱們悉心輔佐,待他親政之日,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沈思之連連點頭,轉頭卻又道:
“今日雖挫了黃嵩的氣焰,卻未能傷其根基,日後怕是還有波折。”
衛辭望著遠處的宮牆,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隻要能拖到陛下親政,一切便有轉機。
如今黃嵩行事定會收斂,咱們正好趁此機會推行新政。
我已擬好奏折,想在科舉鄉試、會試中加入算學。
培養更多能辦實事的人才,沈閣老以為如何?”
沈思之早就知道衛辭的想法,他不是正經科舉走出來的文官,自然也更能理解衛辭的心思,點頭笑道:
“此計甚好!如今朝中多是隻會吟詩作賦的文官,缺乏懂算學、善理財的人才。
加入算學正好能彌補此弊,我與你一同遞上奏折,咱們爭取早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