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稅製2

字數:4463   加入書籤

A+A-


    衛辭知道這般改革,定會觸動那些大地主的利益,引來朝堂上那些守舊大臣的拚命反對。
    因為那些大臣的背後家族就是大地主。
    “按丁征稅”時他們雖占有大片田產,卻可通過隱瞞家丁數量、利用特權減免丁稅。
    將稅負更多轉嫁給無田或少田的農民。
    若推行“攤丁入畝”,他們需繳納的賦稅會大幅增加,自然要拚死反對。
    此前推行科舉改革時,便有守舊官員百般阻撓。
    若不是沈思之支持、小皇帝默許,改革也難以推行。
    現在衛辭要再改稅製,恐怕連他自己一脈的官員都會不讚同。
    可衛辭費勁巴拉的在科舉中加入算學,培養更多的算學人才。
    不就是希望這些熟悉算學、知曉民間疾苦的官員,成為他改革稅製的助力嗎。
    他們能精準計算各省丁銀總數,將其合理分攤到田賦中,確保改革平穩落地。
    如今第一步已經邁了出去,讓衛辭現在放棄,他自然不甘願。
    衛辭隻能向母親保證:
    “娘,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不會亂來的。
    沒有完全的把握,不把所有的條件都鋪設好,我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爾雅聽到衛辭的話歎了口氣,她看向衛辭的眼神裏藏著欣慰:
    “娘活了這麽久,看過見過太多事,稅製改革不是易事。
    從私心來說,娘是怕你樹敵太多,將來遭人暗算,夜裏都睡不安穩。”
    說完她抬手理了理衛辭的衣襟,聲音軟了幾分:
    “可話又說回來,你如今掌著權,沒想著為自己謀私利。
    反倒惦記著貧苦百姓的難處,想拆了人丁稅這副壓在他們身上的擔子。
    從公心來說,娘為你驕傲!”
    爾雅的話讓衛辭臉上露出笑容,他就知道母親是天底下最理解最支持自己的人。
    衛辭此生覺得最幸運的,就是擁有天底下最好的父母。
    有母親的支持,哪怕前路有再多風雨,他也走得篤定。
    接下來,衛辭繼續為稅製改革鋪路,首先第一步,他要得到小皇帝的支持。
    隻有小皇帝了解他的想法,並真正支持他,將來他親政時才會延續這套稅製,而不是為私心毀了他的心血。
    再好的政策,上位者不用,那也是白瞎。
    衛辭是秦珩的老師,他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為由。
    開始帶著小皇帝微服私訪,出宮去接觸真正的百姓。
    衛辭陪著秦珩換上一身青布常服,帶上幾個喬裝打扮,武功高強的大內高手出了宮門。
    馬車碾過青石板路,秦珩掀開車簾往外瞧。
    他難得有出宮的機會,眼神中有興奮之色閃過:
    “太傅,這宮外的風景和宮裏還真不一樣。”
    衛辭笑著點頭:
    “陛下久居深宮,不妨猜猜路邊田裏勞作的農人,一年能得多少收成?”
    秦珩抿著唇思索,光是憑空想象,自然猜不出一個農人,一年能有多少收成。
    恰巧此時馬車路過一處農莊,田埂上幾個農人正彎腰勞作,汗水浸透了粗布短褂,貼在背上。
    衛辭引著秦珩下馬車走過去,一個皮膚黝黑的老農見他們衣著體麵,直起身擦了擦汗,憨厚地笑了笑:
    “二位貴人是來看收成的吧,今年收成還算好,就是…唉。”
    “老伯為何歎氣?”
    秦珩忍不住問,收成不是好事嗎?
    老農蹲下身,鬱悶道:
    “收成好有啥用?繳完田賦,再繳人丁稅,剩下的夠一家子嚼用就不錯了。
    我家三個兒子,每年光人丁稅就得繳六百文。
    去年小兒子病了,沒錢治,隻能眼睜睜看著…”
    他聲音低下去,抓起一把泥土,指縫間全是幹裂的紋路。
    秦珩的眉頭慢慢皺起,衛辭在一旁輕聲道:
    “我給公子講過人丁稅的,不知公子可還記得?”
    秦珩點點頭:
    “我記得,就是無論農戶是否有田,隻要家中有男丁,就得按數繳的稅。”
    衛辭道:
    “像老伯這樣的人家,三個兒子便是三道枷鎖。”
    他們又往前走,見一戶農家院門口,婦人正抱著個瘦得皮包骨的孩子抹淚。
    衛辭上前詢問,才知那孩子本到了啟蒙的年紀。
    卻因家裏要攢錢繳人丁稅,隻能讓他跟著下地幹活,累壞了身子。
    秦珩本就是個有仁心的孩子,看到百姓這麽辛苦,他情不自禁感歎:
    “連京城的百姓都苦這人丁稅,想來偏遠州縣的農人,日子更是難上加難。”
    秦珩望著田埂上那幾個彎腰割麥的身影,聲音裏滿是悵然。
    衛辭有又讓他看向遠處的莊園:
    “那邊是張鄉紳的田莊,他有千畝良田,卻隻繳十丁的稅。
    因為他說家裏隻有十個男丁。可實際上,光是莊裏的長工就有上百個。”
    秦珩聞言一愣:
    “他……他這是在騙人?”
    “也可以這麽說。”
    “衛辭點頭,
    “因為人丁稅隻看戶籍上的男丁數,不看實際田產。
    地主員外家能隱瞞人口,把稅負轉嫁給百姓。
    可百姓藏不住,隻能眼睜睜看著血汗錢變成稅銀,甚至賣兒鬻女。”
    衛辭的話在秦珩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記,他還小,也許想不到什麽好的解決辦法。
    但人丁稅不公正想來他已經隱隱能明白。
    回宮的路上秦珩一直在思索琢磨著什麽。
    走了很遠他才重新看向衛辭,眼神裏帶著與年齡不符的鄭重:
    “太傅,我從前在宮裏讀書,隻知‘民為邦本’是書上的話。
    今日親眼見了才明白,這四個字背後,是多少人家的血汗。”
    他頓了頓,接著又道,
    “若隻是京城附近的百姓受苦,我尚且能讓人多撥些賑災糧。
    可這人丁稅是天下皆有的規矩,它並不公正。
    不徹底改了它,就算救了這一村一戶,還有千萬農戶在泥裏水裏掙紮。”
    衛辭聽著秦珩的話,心裏一喜,他原是想讓小皇帝親眼見見疾苦。
    想讓他明白人丁稅有其不公正之處,卻沒想到這孩子魄力這麽大。
    眼見不公正立時便提出要改,這份魄力,這份果決,真的比先帝還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