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文帝的才略人生
字數:3120 加入書籤
《魏書》記載,曹丕還在東宮做太子的時候,疫病大規模爆發,當時很多人因病離世,曹丕對此深感悲痛和感慨。他給一向敬重的大理王朗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人活著的時候擁有七尺身軀,死後卻隻有一棺之地。隻有樹立德行、傳揚名聲,才能不朽,其次就是著書立說。如今疫病頻發,許多士人離世,我又有什麽特別之處,能保證自己長壽呢?”因此,他專心創作了《典論》以及眾多詩賦,加起來大概有一百多篇。他把儒士們召集到肅城門內,和他們一起探討經義,談興濃厚,不知疲倦。
曹丕常常稱讚漢文帝是一位賢君,認為他寬厚仁愛、深沉靜默,一心想用德政感化百姓,有賢聖的風範。當時,一些研究文學的儒士卻認為,漢文帝雖然賢明,但在聰慧明智、通曉國家體製方麵,比不上賈誼。曹丕聽後,專門寫了一篇《太宗論》,文中寫道:“從前有苗部落不肯歸服,舜帝就拿著盾牌和大斧起舞表示以德服人);尉佗自稱為帝,漢文帝用恩德安撫他;吳王劉濞不來朝見,漢文帝賜給他幾案和手杖來安撫他,從而讓天下得以安寧。漢文帝還弘揚‘約法三章’的政令,推行和樂簡易的教化,想讓從前因恐懼而不敢正常呼吸的百姓,能夠自由地高談闊論,不再有畏懼之心。像賈誼那樣才思敏捷、謀劃國政,不過是賢臣的才能,具有管仲、晏嬰那樣的資質罷了,怎麽能和漢文帝的寬廣胸懷相比呢?”在之後的三年裏,由於孫權不肯歸服,曹丕又將《太宗論》頒布到天下,向眾人表明自己並不想輕易發動戰爭。
後來,曹丕又曾在閑談時說:“不過,我覺得漢文帝也有三件事做得不太好:殺薄昭、寵幸鄧通,以及讓慎夫人衣服不拖到地上,還收集大臣上書用的袋子來做帷帳。我認為漢文帝雖然節儉,但不合規矩。對於皇後和太後的娘家人,應當用恩情來養育他們,而不應該給他們權力。一旦他們觸犯法律,又不得不懲處他們。”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曹丕想要秉持中庸之道,為後世帝王樹立榜樣。
據胡衝所著的《吳曆》記載,曹丕把自己手寫的《典論》以及詩賦贈送給孫權,還另外用紙張抄寫了一份送給張昭。
後人對曹丕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曹丕天生就富有文學才華,文思敏捷,下筆就能寫成文章。他見聞廣博,記憶力超群,各種才藝也都有所涉獵。在《典論·自敘》中,曹丕曾講述自己的經曆。初平元年,董卓殺害皇帝、毒死太後,顛覆了東漢王室。當時,百姓早已被中平年間的苛政折磨得困苦不堪,又厭惡董卓的凶狠殘暴、大逆不道,家家戶戶都想著天下大亂好趁機改變現狀,人人都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脅。崤山以東的州郡長官們,依據《春秋》裏“衛人在濮地討伐州籲”的大義,認為人人都有討伐逆賊的權利,於是紛紛發動義兵。各地的英雄豪傑、名門望族,從萬裏之外趕來,如雲集一般響應。兗州、豫州的軍隊在滎陽交戰,河內的軍隊駐紮在孟津。董卓見狀,就脅迫天子遷都長安。那時,崤山以東的勢力,強大的占據好幾個郡國,中等的據守著城邑,弱小的則聚集在田間地頭,他們相互吞並。恰逢黃巾軍在青州、徐州一帶勢力強盛,山中的賊寇又在並州、冀州肆虐,這些勢力乘勝輾轉進攻,一路向南席卷而來。鄉邑的百姓看到敵人的煙火就紛紛奔逃,城郭的守軍望見敵人揚起的塵土就潰敗而逃,百姓死傷無數,白骨遍野。那時曹丕年僅五歲,父親曹操鑒於世道混亂,便教他射箭,六歲時曹丕就學會了,後來又教他騎馬,到八歲時他便能騎馬射箭了。由於當時戰事頻繁,曹操每次出征,曹丕常常跟隨。
建安初年,曹操南征荊州,大軍到達宛城時,張繡投降。可沒過十天,張繡又反叛了,曹丕的兄長、擔任孝廉的曹昂和堂兄曹安民都在這場變故中遇害。當時年僅十歲的曹丕,騎馬才得以逃脫。曹丕覺得文治和武功應根據時代的需要而運用。他出生在中平末年,在軍旅中長大,因此從小就喜愛騎馬射箭,一直到現在都熱情不減。他追逐獵物常常要跑上十裏路,騎馬射箭時能在百步之外命中目標,隨著時間推移,身體愈發強健,對此也總是樂此不疲。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濊、貊部落進獻良弓,燕、代地區獻上名馬。在暮春時節,春神勾芒掌管時節,和風吹拂萬物,此時的弓幹燥好用,手也靈活,草淺獸肥。曹丕和族兄曹子丹在鄴城西邊打獵,一天下來,他親手獵獲了九隻獐鹿、三十隻野雞和野兔。後來軍隊南征,駐紮在曲蠡,尚書令荀彧奉命前來犒勞軍隊。交談中,荀彧聽聞曹丕擅長左右開弓射箭,稱讚這實在難得。曹丕表示,像在固定場地、固定目標的射箭,就算百發百中,也稱不上絕妙。如果在平原上奔馳,衝向茂密的草叢,攔截狡兔和輕捷的飛鳥,讓弓不虛發,箭箭都能穿透獵物,那才是真正的高超。當時軍祭酒張京也在座,他聽後看著荀彧拍手叫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丕還學習過擊劍,他拜訪過很多師傅,了解到各地的擊劍方法各不相同,其中京城的最為精妙。漢桓帝、靈帝時期,有位虎賁中郎將王越擅長擊劍,在京城頗負盛名。河南人史阿曾與王越交往,學到了他的全部劍術,曹丕便跟著史阿學習,並且練得十分精通。有一次,曹丕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人一起喝酒。曹丕早就聽說鄧展臂力過人,精通各種兵器,還能空手入白刃。酒過三巡,眾人聊起劍術,曹丕認為鄧展的劍法有問題,鄧展聽後不服,要求與曹丕比試。當時大家正吃得興起,便拿甘蔗當作劍,在殿下來回交鋒,曹丕三次擊中鄧展的手臂,旁邊的人都大笑起來。鄧展心裏不服氣,要求再來一次。曹丕說自己的劍法進攻速度快,很難直接擊中麵部,所以才先擊中他的手臂。鄧展不信,說還要再比一場。曹丕料到鄧展會突然向前突襲,於是假裝向前猛衝,鄧展果然上當,向前迎擊,曹丕卻迅速向後撤步,順勢一劍直擊鄧展的額頭,在座的人都驚訝地看著。曹丕回到座位上,笑著說:“以前陽慶讓淳於意拋棄原來的藥方,傳授他新的秘術,現在我也希望鄧將軍能放下原來的劍法,學習真正的精妙劍術。”眾人聽後,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曹丕還提到,他年少時擅長一種名為“持複”的技藝,曾以為自己無人能敵。當時人們把雙戟俗稱為“坐鐵室”,把鑲著皮革的盾牌叫做“蔽木戶”。後來他向陳國的袁敏學習,袁敏用單兵器攻打他的雙兵器,每次都如有神助,對手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曹丕感慨,如果以前在狹路相逢,自己恐怕隻能與袁敏一決高下了。曹丕對其他玩樂之事興趣不大,唯獨對彈棋鑽研頗深,還為此寫過一篇賦。他說以前京城有馬合鄉侯、東方安世、張公子等彈棋高手,自己一直遺憾沒能和他們切磋較量。而曹操向來喜愛詩書文籍,即使在行軍打仗時,也手不釋卷。曹操常說,人年少時好學,心思就會專一,長大後容易遺忘,能在成年後還勤奮學習的,隻有他和袁伯業。受父親影響,曹丕年少時就誦讀《詩經》《論語》,長大後又廣泛涉獵五經、四部書籍,對《史記》《漢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無一不讀。《博物誌》還記載,曹丕擅長彈棋,甚至能用手巾角來彈棋。當時有個書生,還能低頭用頭上戴的葛巾角來彈棋。
不過,評價者也認為,如果曹丕能有更寬廣的胸懷,秉持公平的誠意,誌向遠大且堅守正道,不斷拓展自己的仁德之心,那麽與古代的賢明君主相比,他也不會相差太遠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