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曹叡的成長與早期統治
字數:3775 加入書籤
大魏宮廷之內,風雲變幻,而一個少年的成長與崛起,正悄然改變著魏國的命運走向,他便是日後的明皇帝曹叡。
曹叡自出生起,便展現出非凡的氣質。他生得聰慧伶俐,眉眼間透著一股靈動勁兒,曹操初見他時,便驚歎於他的岐嶷之姿,滿心歡喜地認定:“我家的基業,到這孩子這兒,便有三代的傳承希望了!”此後,曹操常常將曹叡帶在身邊,每逢朝宴,曹叡都能與侍中近臣一同列席,小小年紀便見識了朝堂的風雲變幻。在這樣的環境中,曹叡勤奮好學,涉獵廣泛,對法理尤為癡迷,常常研讀相關書籍,思索其中的奧秘,為他日後的治國理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光流轉,曹叡十五歲時,被封為武德侯。黃初二年公元221年),他晉爵為齊公,次年又被封為平原王。然而,命運的波瀾卻在此時湧起。他的母親甄夫人因宮廷爭鬥被賜死,這一沉重的打擊,讓曹叡的太子之路充滿坎坷。曹丕的郭皇後無子,曹丕下詔讓郭皇後收養曹叡。曹叡心中雖對母親的遭遇憤憤不平,但為了生存,他隻能壓抑內心的情感,每日早晚通過長禦向郭皇後請安,恭敬侍奉。而郭皇後因自己沒有親生子女,也對曹叡多加慈愛。起初,曹丕見曹叡對母親之事耿耿於懷,心中不悅,一度想立其他姬妾所生的京兆王為太子,曹叡的太子之位因此久久懸而未決。
一次,曹叡隨曹丕外出狩獵,林間,他們發現了一對子母鹿。曹丕一箭射出,母鹿應聲倒下,他轉而命令曹叡射殺小鹿。曹叡眼中含淚,堅決地說:“陛下已殺其母,臣實在不忍心再殺其子。”說罷,淚水奪眶而出。曹丕見狀,心中大為觸動,他放下弓箭,凝視著曹叡,那一刻,他看到了曹叡的善良與仁厚,也因此堅定了立曹叡為嗣的決心。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夏五月,曹丕病情日益加重,在彌留之際,他終於冊立曹叡為皇太子。不久後,曹丕駕崩,曹叡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大赦天下,希望以此彰顯新帝的仁德,為國家帶來新的氣象。同時,他尊奉祖母卞皇太後為太皇太後,母親郭皇後為皇太後,並對朝中大臣論功行賞,根據每個人的功績和地位,賜予不同的封爵,朝堂上下一時之間充滿了新朝的氣象。
登上皇位後的曹叡,並未急於展示自己的權威,而是沉穩地處理著朝政。他追諡母親甄夫人為文昭皇後,以盡自己的孝道。壬辰日,他又封皇弟曹蕤為陽平王,穩固皇室內部的關係。
八月,孫權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攻打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臨危不懼,率領將士們拚死堅守。消息傳到朝堂,大臣們紛紛提議出兵救援,曹叡卻冷靜地分析道:“孫權向來擅長水戰,此次他敢棄船上岸進攻,不過是想趁我們不備,打個措手不及。如今他與文聘已然僵持不下,進攻和防守的難易程度相差甚遠,孫權必定不敢久留。”曹叡早有安排,此前他已派遣治書侍禦史荀禹前往邊疆慰勞將士。荀禹抵達江夏後,迅速集結所經各縣的士兵以及自己帶來的千名步騎兵,他們登上山頂,點燃烽火。孫權遠遠望見滿山烽火,以為魏國的援軍已至,心中大驚,趕忙下令退兵。
之後,曹叡立皇子曹冏為清河王。然而,邊境的戰火並未就此平息。吳將諸葛瑾、張霸等人率領大軍進犯襄陽。曹叡果斷派遣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迎敵,司馬懿不負所望,在戰場上指揮若定,成功擊敗敵軍,斬殺了張霸。與此同時,征東大將軍曹休也在尋陽大破吳國的另一支軍隊。戰後,曹叡論功行賞,對有功之臣給予豐厚的賞賜,以激勵將士們的士氣。
可惜的是,冬十月,清河王曹冏不幸夭折,這讓曹叡悲痛不已。十二月,曹叡對朝中重臣進行了重要任命,他任命太尉鍾繇為太傅,征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的新春正月,瑞雪初融,大魏的天地間透著一股萬象更新的氣象。魏明帝曹叡身著華服,神色莊重地主持著祭祀大典。在郊外,他虔誠地將武皇帝曹操的神位與上天配享,祈願祖先的英魂能庇佑大魏江山風調雨順;於明堂之中,又把文皇帝曹丕的牌位敬奉於上帝身側,以彰顯大魏的正統傳承。這一係列祭祀儀式,不僅是對祖先的敬重,更是向天下宣告大魏的繁榮昌盛與千秋萬代的決心。
與此同時,曹叡對國家的行政區劃也進行了調整。他大手一揮,將江夏郡的南部區域劃分出來,設立了江夏南部都尉,加強了對地方的管控,為大魏的穩定再添一道防線。
然而,就在這看似祥和的時刻,西平之地卻湧起一股暗流。麹英糾集一幫叛眾,公然殺害了臨羌令和西都長,妄圖割據一方。曹叡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當即派遣將軍郝昭、鹿磐率領精銳之師前去平叛。郝昭與鹿磐皆是身經百戰的猛將,他們領命後,日夜兼程趕赴西平。在戰場上,二人指揮若定,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很快便將麹英及其叛軍斬殺殆盡,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使得西平重歸安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月辛未日,陽光灑在籍田之上,曹叡親自執犁,耕於籍田,以身作則,向天下百姓展示對農業的重視,期盼著這一年能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辛巳日,鄴城之中,一座宏偉肅穆的寢廟拔地而起,這是曹叡為紀念母親文昭皇後所建,承載著他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與追思。丁亥日,曹叡又前往東郊,舉行盛大的朝日儀式,希望借助太陽的光輝,為大魏帶來無盡的光明與希望。
夏日的四月乙亥日,曹叡推行五銖錢,旨在統一貨幣,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與貿易往來。甲申日,宗廟的營建工程正式啟動,這是大魏皇室的精神象征,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標誌。
秋八月,明月高懸,曹叡來到西郊,舉行夕月儀式,向月神獻上最誠摯的敬意,祈求月神保佑大魏的夜晚安寧祥和。 十月丙寅日,東郊的練兵場上,金戈閃耀,喊殺聲震天。曹叡親臨現場,檢閱軍隊,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展現出大魏軍隊的威武之師風貌。此時,遠方的焉耆王為表忠心,特意派遣自己的兒子來到魏國,成為人質,以示對大魏的臣服與友好。
十一月,宮中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曹叡冊封毛氏為皇後。為了慶祝這一喜事,曹叡大赦天下,賞賜天下男子每人二級爵位,還特意關照那些鰥寡孤獨、生活無依的百姓,賜予他們穀物,讓他們能感受到皇家的恩澤。十二月,曹叡又封毛皇後的父親毛嘉為列侯,毛氏一族頓時榮耀加身。
然而,就在這一片喜慶祥和之中,一場危機悄然降臨。新城太守孟達,竟起兵反叛了!這孟達的身世頗為複雜,他的父親孟他,當年在靈帝時期,為了仕途,不惜散盡家財賄賂中常侍張讓的監奴。那些監奴被孟他的厚禮所打動,幫助他獲得了張讓的青睞,孟他也因此當上了涼州刺史。孟達自幼聰慧,年少時便進入蜀地闖蕩。後來,在延康元年,他率領四千多部眾歸順了魏國。
曹丕早就聽聞孟達的名聲,得知他來歸降,心中大喜過望。曹丕認為孟達有將帥之才,甚至可能是卿相之器,對他極為欣賞和信任。曹丕不僅親自寫信給孟達,言辭懇切地表達對他的歡迎與期望,還贈送自己的禦馬等珍貴之物,以顯示對他的恩寵。孟達來到譙縣後,憑借著優雅的舉止和過人的才辯,贏得了眾人的矚目。曹丕更是對他寵愛有加,不僅封他為散騎常侍,還讓他兼任新城太守,將西南地區的重任托付於他。
但好景不長,曹丕駕崩後,孟達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與他關係密切的桓階、夏侯尚也相繼離世,孟達頓感孤立無援。此時,諸葛亮得知孟達的處境,認為有機可乘,便多次寫信引誘孟達。孟達在孤獨與恐懼中,與諸葛亮開始書信往來。
魏興太守申儀與孟達向來不和,他發現孟達與蜀國暗中通信,便向朝廷密報此事。曹叡得知後,心中半信半疑。司馬懿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便派參軍梁幾前往調查,同時勸孟達入朝解釋清楚。孟達得知此事後,驚恐萬分,他擔心自己會被治罪,在慌亂之中,最終選擇了起兵反叛。孟達剛到新城時,曾登上白馬塞,望著眼前的山川,他不禁感歎:“劉封、申耽曾經占據著如此廣闊的土地,卻輕易地失去了,難道我也要步他們的後塵嗎?”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