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曹叡太和年間的軍政大事
字數:3971 加入書籤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的正月,凜冽的寒風還未消散,戰場上的硝煙卻已彌漫開來。司馬懿率領著大軍,將新城圍得水泄不通。這新城之中,正是反叛的孟達。司馬懿巧用計謀,暗中策反了孟達的將領李輔和他的外甥鄧賢。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李輔和鄧賢偷偷打開城門,迎接魏軍入城。孟達毫無防備,頓時陷入絕境。經過十六天的激烈戰鬥,孟達的反抗被徹底鎮壓,他本人也命喪黃泉。司馬懿下令將孟達的首級砍下,送到洛陽,懸掛在四通八達的大路上示眾,以此來震懾那些心懷不軌之人。
平定孟達之亂後,曹叡對新城地區進行了重新規劃,將新城的上庸、武陵、巫縣合並為上庸郡,把錫縣單獨設為錫郡,進一步加強了對這片土地的管控。
然而,魏國的邊境並未因此而安寧。蜀漢的大將諸葛亮,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進犯魏國邊境。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在諸葛亮的煽動下,紛紛背叛魏國,響應蜀軍。一時間,魏國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大臣們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都慌了神,不知該如何應對。
曹叡卻鎮定自若,他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堅定地分析道:“諸葛亮向來憑借山川險阻來鞏固自己的防線,這次他主動出擊,雖然符合兵書裏誘敵深入的戰術;但他太過貪心,一心想要奪取這三郡之地,隻知道進攻,卻不懂得適時後退。如今,正是我們打敗他的絕佳時機!”於是,曹叡果斷下令,集結了五萬步騎大軍,準備迎擊諸葛亮。他任命大將軍曹真為關右都督,全麵負責這場戰事。同時,派遣右將軍張合前往街亭,抵禦諸葛亮的進攻。
張合領命後,日夜兼程趕到街亭。他深知此戰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懈怠。在街亭,張合與諸葛亮的軍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張合指揮有方,魏軍士氣高昂,他們奮勇殺敵,將蜀軍打得節節敗退。諸葛亮見勢不妙,隻能無奈地率軍敗走。隨著諸葛亮的敗退,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重新回到了魏國的懷抱。
丁未日,曹叡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前往長安。他站在城樓上,望著歸來的將士們,心中滿是欣慰。為了向天下宣告魏國的勝利,曹叡發布了一道檄文,昭告天下,並傳至益州。檄文中,曹叡嚴厲斥責劉備忘恩負義,逃竄到巴蜀之地;諸葛亮更是拋棄自己的父母之邦,投靠劉備,犯下諸多罪行。他指出,諸葛亮表麵上打著輔佐幼主的旗號,實際上卻貪圖專權,虐待百姓,致使利狼、宕渠、高定、青羌等地的勢力都與他為敵。如今,魏國大軍士氣大振,諸葛亮的軍隊望風而逃。曹叡還表示,他不忍心看到無辜百姓遭受戰亂之苦,希望巴蜀地區那些被諸葛亮脅迫的將士、官吏和百姓,能夠放下武器,歸順魏國。
夏四月丁酉日,曹叡結束了在長安的行程,返回洛陽宮。此時,京城中卻流傳著一個可怕的謠言,說曹叡已經駕崩,隨行的大臣們要迎立雍丘王曹植為帝。從卞太後到朝中大臣,聽到這個謠言後都驚恐萬分。等到曹叡回宮,眾人都偷偷觀察他的臉色,心中的石頭才落了地。卞太後又悲又喜,想要追查謠言的源頭,曹叡卻大度地說:“天下人都這麽說,我能追查誰呢?”隨後,曹叡下令赦免了獄中除死刑犯以外的所有囚犯,以此來彰顯自己的仁德。乙巳日,曹叡對在討伐諸葛亮之戰中立下戰功的將士們進行了論功行賞,根據每個人的功勞大小,封爵增邑。
五月,幹旱的天氣籠罩著大地,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苦不堪言。六月,曹叡意識到國家的教育和人才選拔出現了問題,於是下詔說:“尊重儒家學說、重視文化教育,是國家推行教化的根本。近來有些儒官不稱職,這樣如何能宣揚聖道呢?要嚴格選拔博士,挑選那些有才能擔任侍中、常侍的人。同時,各郡國在舉薦人才時,要以精通經學為首要標準。”
秋九月,魏國的局勢再次陷入危機。曹休率領著各路大軍抵達皖地,與吳國將領陸遜在石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然而,陸遜足智多謀,他巧妙地設下埋伏,將曹休的軍隊打得大敗。這場戰敗讓曹休深受打擊,乙酉日,曹叡為了安撫人心,立皇子曹穆為繁陽王。但不幸的是,庚子日,大司馬曹休因戰敗而憂憤交加,最終含恨離世。
冬十月,為了充實魏國的軍事力量,曹叡下詔讓公卿和親近大臣們每人舉薦一名優秀的將領。十一月,司徒王朗也因病去世,魏國朝堂上又失去了一位重臣。
十二月,諸葛亮再次興兵,率領大軍包圍了陳倉。曹真得知後,立即派遣將軍費曜等人前去救援。原來,此前曹真就預見到陳倉的重要性,派將軍郝昭修築了陳倉城。郝昭,字伯道,是太原人,他身材魁梧,作戰勇猛,在軍中屢立戰功,鎮守河西地區十多年,當地的百姓和少數民族都對他敬畏有加。
諸葛亮的大軍將陳倉城圍得水泄不通,他派郝昭的同鄉靳詳在城外喊話勸降。郝昭站在城樓上,大聲回應道:“魏國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的為人,你也清楚。我深受國家的厚恩,家族責任重大,沒什麽好說的,唯有拚死守城!你回去告訴諸葛亮,讓他盡管來攻吧!”靳詳把郝昭的話轉達給諸葛亮,諸葛亮不死心,又讓靳詳再次前去勸說,強調雙方兵力懸殊,抵抗隻是白白送死。郝昭卻堅定地說:“之前的話已經說清楚了。我認識你,可我的箭可不認識你!”靳詳無奈,隻好離開。 諸葛亮自恃兵力雄厚,有數萬大軍,而郝昭隻有一千多人,又估計魏國的援軍一時半會兒到不了,便下令攻城。蜀軍架起雲梯、出動衝車,向陳倉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郝昭早有準備,他命士兵們用火箭射擊蜀軍的雲梯,雲梯瞬間燃起大火,上麵的士兵都被燒死了。接著,他又用繩子拴著石磨,從城上往下砸,把蜀軍的衝車砸壞。諸葛亮見狀,又製造了百尺高的井闌,用來向城中射箭,還派人用土丸填平護城河,試圖直接攀城。郝昭則在城內修築了第二道城牆。諸葛亮又派人挖掘地道,想從城裏突然殺出,郝昭就在城內橫向挖掘地道截斷蜀軍地道。雙方晝夜激戰了二十多天,諸葛亮始終沒有破城的辦法。就在這時,魏國的援軍趕到,諸葛亮無奈之下,隻能率軍引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叡得知郝昭堅守陳倉的英勇事跡後,下詔嘉獎他,賜給他列侯的爵位。郝昭回朝後,曹叡親自接見並慰勞他,還對中書令孫資說:“你的同鄉竟有如此厲害的人物,有這樣的將領,朕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曹叡本打算重用郝昭,可郝昭卻因病去世了。郝昭臨終前,告誡兒子郝凱:“我身為將領,深知這一行的艱難。我多次挖掘墳墓,取裏麵的木材製作攻城器具,也明白厚葬對死者並沒有什麽好處。你以後給我下葬,一定要用普通的衣服。而且人活著有固定的地方,死了又哪裏有什麽固定之處呢?如今我離祖墳很遠,以後埋葬我的地點,就由你決定吧。”
與此同時,遼東地區也發生了變故。遼東太守公孫恭的侄子公孫淵,野心勃勃,他發動政變,奪取了公孫恭的太守之位。朝廷無奈之下,隻能讓公孫淵暫代遼東太守之職。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的夏天,魏國宮廷被一層哀傷的陰雲所籠罩。四月,元城王曹禮因病離世,他的離去讓親眷們悲痛不已,也讓宮廷內外沉浸在一片肅穆之中。緊接著,六月癸卯日,繁陽王曹穆也沒能抵擋病魔的侵襲,匆匆離開了人世。這接連的噩耗,讓曹叡的心中滿是傷痛,他為失去兩位親人而哀傷,卻也不得不強打起精神,處理國家的諸多事務。
戊申日,曹叡懷著對先輩的崇敬之情,追尊高祖大長秋為高皇帝,其夫人吳氏為高皇後。這一追尊之舉,不僅是對祖先的緬懷,更是向天下彰顯大魏皇室的傳承與尊嚴。
秋七月,曹叡深知皇室血脈傳承和正統維護的重要性,於是頒布了一道意義深遠的詔書。他在詔書中說道:“按照禮製,若是王後沒有子嗣,選擇宗室支子來繼承大宗,那麽此人就應當肩負起傳承正統、秉持公義的重任,怎能再去顧念自己的私親呢!就像漢宣帝繼承漢昭帝的皇位後,給自己的父親悼考加上了皇號;漢哀帝以藩王身份被擁立,董宏等人卻拿已滅亡的秦朝之事迷惑朝廷,致使哀帝尊恭皇,在京都立廟,還過度寵愛藩王姬妾,讓她們與長信宮的太後平起平坐,在前殿排列親屬位次,在東宮並立四位太後,這種僭越行為毫無節製,最終導致人神共憤。哀帝還將師丹的忠諫視為罪過,從而引發了丁、傅兩家被火刑的災禍。從那以後,這類錯誤的行為不斷延續。以前魯文公顛倒祭祀順序,罪過在於夏父;宋國違背法度,華元遭到世人的指責。現在,我命令公卿和相關部門,要以這些前代的事為深刻警戒。以後萬一有諸侯入朝繼承皇位,必須明白作為後嗣的大義;若有人敢用奸佞諂媚之詞誤導君主,胡亂建立不正統的名號來幹擾正統,把親生父親稱為皇,把親生母親稱為後,朝中重臣可將其誅殺,絕不赦免。這些規定要寫在金策上,藏在宗廟裏,記錄在國家的典章製度中。”這道詔書一下,滿朝文武皆謹慎銘記,深知這關乎國家的根本禮製和皇室的威嚴。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