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明帝紀第七節

字數:3367   加入書籤

A+A-


    秋風蕭瑟的七月,洛陽城的崇華殿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火勢凶猛,將這座宮殿燒得麵目全非。大火撲滅後,宮殿一片狼藉,殘垣斷壁訴說著這場災難的慘烈。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洛陽城沉浸在一片惶恐之中,百姓們紛紛猜測,這或許是上天對人間的某種警示。
    八月庚午日,在這動蕩不安的局勢下,曹叡宣布立皇子曹芳為齊王,曹詢為秦王。完成這一皇室大事後,丁巳日,曹叡返回洛陽宮。望著被大火焚毀的崇華殿,曹叡心中滿是不甘,他下令有關部門著手重建崇華殿,並將其改名為九龍殿,似乎想要借此重新開啟一段新的氣象。
    然而,厄運並未就此停止。冬十月己酉日,中山王曹袞病逝。曹袞為人謙遜,喜好文學,在宗室中口碑頗佳,他的離去讓皇室眾人悲痛不已。緊接著,壬申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現,這種異常天象在古代被視為不祥之兆,一時間,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百姓們人心惶惶。
    十一月丁酉日,曹叡為了避開這些接連不斷的災禍帶來的晦氣,也為了換個環境處理政務,前往許昌宮。在他離開洛陽後,遠在張掖郡刪丹縣的金山玄川,發生了一件奇事。河水突然洶湧溢出,一塊巨大的寶石浮出水麵。這塊寶石形狀如同靈龜,寬一丈六尺,長一丈七尺一寸,周長五丈八寸,穩穩地立在川水西邊。寶石上刻有七匹石馬,其中一匹石馬由仙人騎著,一匹石馬被韁繩束縛,另外五匹石馬形狀初具但還不夠完美。寶石前方有一個類似玉匣的東西,上麵蓋著蓋子,還有兩個玉玦和一塊玉璜。在寶石周圍,雕刻著麒麟在東、鳳鳥在南、白虎在西、犧牛在北,石馬則從中間向四麵分布,顏色都是蒼白的。寶石南麵刻著“上上三天王”五個字,還有“述大金,大討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馬一匹在中,大(告)吉開壽,此馬甲寅述水”等字樣。整個寶石上,“中”字出現了六次,“金”字出現了十次,此外還有類似八卦以及星宿、彗星的圖案。
    《世語》中記載,這塊寶石上好像還有雞的圖案。而《搜神記》裏提到,早在西漢元帝、成帝時期,就有見識不凡的人預言,說魏國在有“和”字的年號時,會在西方三千多裏的地方出現一塊裂開的石頭,上麵係著五匹馬,刻著“大討曹”的字樣。等到魏國剛剛興起的時候,張掖的柳穀就出現了一塊裂開的石頭。這塊石頭在建安時期開始被人發現,黃初時期形狀逐漸形成,到太和時期文字圖案完備。它周長七尋,中間高一仞,青色的質地,白色的紋理,龍馬、麟鹿、鳳皇、仙人等圖案清晰可見,當時人們就認為這是魏、晉朝代更替的祥瑞之兆。到了晉泰始三年,張掖太守焦勝上奏說,對比留存郡裏的舊圖和如今這塊寶石上的文字,發現文字數量和內容有所不同,於是恭敬地將寶石的圖案呈獻給朝廷。仔細看上麵的文字,有五馬的圖案,其中一匹馬上麵有個人戴著平上幘,手持長戟騎著;還有一匹馬形狀不太完整。文字中有“金”“中”“大司馬”“王”“大吉”“正”“開壽”等,還有一行字寫著“金當取之”。
    《漢晉春秋》記載,氐池縣大柳穀口夜晚河水激蕩,波濤洶湧,聲音如同雷鳴。到了清晨,有一塊青色巨石立在水中,長一丈六尺,高八尺,上麵用白色的石頭畫出十三匹馬、一頭牛、一隻鳥以及八卦、玉玦的圖案,這些圖案都是隆起的,上麵還刻著“大討曹,適水中,甲寅”的字樣。曹叡看到“大討曹”這幾個字,心裏十分厭惡,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於是派人把“討”字鑿掉改成“計”字,還用青色的石頭把字填平。然而,沒過多久,白色的石頭又布滿了鑿痕。到了晉朝初期,石頭上的文字圖案變得更加清晰,石馬的圖案如同美玉般光彩照人。這些神秘的石頭圖案,仿佛隱藏著朝代興衰的密碼,給這個時代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也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時光匆匆,轉眼間到了青龍四年公元236年)。春二月,太白星再次在白天出現,仿佛是對之前異常天象的呼應,讓人們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不僅如此,月亮也來“湊熱鬧”,它先是靠近太白星,之後又觸碰了軒轅星座中的一顆星,接著進入太微垣後才離開。這些接連出現的異常天象,讓百姓們更加惶恐,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猜測著這是不是預示著什麽重大變故。
    夏天四月,為了鼓勵文學創作,培養和招攬人才,曹叡下令設立崇文觀。他征召那些擅長寫文章的人進入崇文觀,希望能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讓魏國在文化方麵也能有所建樹。然而,就在這個月,司徒董昭卻突然病逝。董昭在朝中德高望重,為魏國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離去讓許多大臣感到悲痛和惋惜。
    丁巳日,肅慎氏派使者前來進獻楛矢。楛矢是肅慎氏的特產,他們的這次進貢,象征著對魏國的臣服和友好,也讓魏國朝堂在悲傷的氛圍中多了一絲外交上的欣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月壬申日,曹叡看著國家的治理情況,心中憂慮,於是下詔說:“上古時期,有虞氏隻是在罪犯衣服上畫上特殊圖案,百姓就不敢犯法;周朝時刑罰放置不用,社會秩序井然。朕身處眾多帝王之後,追慕上古的太平盛世,可如今的情況和那時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現在法令越來越繁雜,可犯法的人卻越來越多,刑罰用得越來越頻繁,然而奸邪之事卻依舊無法杜絕。之前,朕下令刪減了許多死刑條款,一心想著拯救百姓的生命,這是朕的一片苦心。但如今各郡國上報的案件,一年之中竟然超過數百起,這到底是朕的教化不夠,讓百姓輕易犯罪,還是嚴苛的法律仍然存在,成了百姓的陷阱呢?有關部門要重新審議案件,對於判處死刑的,能緩則緩,務必遵循寬鬆簡易的原則。有些百姓向朝廷請求寬恕,可他們的申訴還沒遞上來,案件卻已經判決了,這怎麽能做到查明真相、公正處理呢?現在朕命令廷尉和各地的獄官,對於已經判定為死罪的案件,隻要不是謀反和親手殺人的,要盡快告知罪犯的親屬。若有人請求寬恕,要將他們的申訴和案件文書一起呈上來,朕會考慮如何保全他們的性命。把這個命令通告天下,讓百姓都明白朕的心意。”
    秋七月,遙遠的高句驪國發生了一件讓魏國上下振奮不已的大事。高句驪王宮中,國王果斷出手,斬殺了孫權派來的使者胡衛等人,並將他們的首級快馬加鞭送往幽州。這一行動,無疑是向魏國表明了高句驪國的立場,他們選擇與魏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東吳。消息傳來,魏國朝堂一片歡騰,眾人紛紛稱讚高句驪王的明智之舉。然而,就在人們沉浸在這一外交勝利的喜悅中時,天空中卻出現了令人不安的天象。甲寅日,太白星竟然靠近並侵犯了軒轅大星,這種異常天象在古代被視為不祥之兆,一時間,朝堂內外議論紛紛,人們心中隱隱擔憂,不知這預示著何種災禍即將降臨。
    時光匆匆,轉眼間到了冬天。十月己卯日,曹叡結束了在外的行程,回到洛陽宮。本以為回到都城,一切會逐漸恢複平靜,可沒想到,天象的異常卻愈發頻繁。甲申日,一顆彗星出現在大辰星附近,拖著長長的尾巴,仿佛是上天對人間的警示。第二天乙酉日,又有彗星在東方出現,連續的彗星出現,讓人們越發惶恐不安。到了十一月己亥日,又一顆彗星現身,這次它靠近並侵犯了宦者天紀星,種種跡象讓人們感到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縱著這一切,而魏國的未來似乎也被一層迷霧所籠罩。
    十二月癸巳日,司空陳群因病醫治無效,溘然長逝。陳群在朝中威望極高,他為魏國的製度建設和政治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離去讓整個朝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乙未日,曹叡為了避開這些接連不斷的不祥之兆,也為了換個環境處理政務,再次前往許昌宮。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