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少帝紀第十二節
字數:3780 加入書籤
十二月甲申,華陰縣的井中出現了黃龍。在那個迷信祥瑞的時代,這一現象被視為吉兆,讓人們對新的一年充滿了希望。甲午日,朝廷任命司隸校尉王祥為司空,王祥肩負起新的職責,開始為魏國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夏五月初一,發生了日食。古人認為日食是上天的警示,一時間,民間人心惶惶。然而,到了秋七月,樂浪郡外的少數民族韓、濊貊各自率領所屬部落前來朝貢。他們帶來了當地的特產和珍貴禮物,表達對魏國的臣服與敬意。這一事件讓魏國的朝堂上下稍稍鬆了一口氣,也彰顯了魏國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八月戊寅,趙王曹幹去世。緊接著,甲寅日,朝廷再次下令晉升司馬昭為晉公,加相國之位,並賜予完備的禮儀和崇高的賞賜,一切照舊。司馬昭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決推辭,經過一番謙讓,才暫時擱置此事。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春二月,軹縣的井中又出現了青龍,祥瑞再次降臨。夏四月,遼東郡傳來消息,肅慎國派遣使者,經過多重翻譯來到魏國進貢。他們帶來了本國特製的三十張弓,每張弓長三尺五寸,還有楛矢長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皮骨鐵雜鎧二十領,貂皮四百枚。這些珍貴的禮物,不僅展示了肅慎國的誠意,也增進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冬天十月,蜀國大將薑維再次興兵,進犯洮陽。鎮西將軍鄧艾奉命率軍抵禦,在侯和與薑維展開激戰。鄧艾指揮有方,魏軍奮勇殺敵,最終成功擊敗薑維,薑維無奈之下隻能率軍遁走。這一年,為了緬懷功臣,朝廷下詔在太祖廟庭祭祀已故的軍祭酒郭嘉,讓他的功績永遠被銘記。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春,二月的微風拂過洛陽城,帶來了絲絲暖意,卻未能吹散朝堂上權力博弈的緊張氣氛。朝廷再次下令,要按照之前的詔書,晉升大將軍司馬昭的官位、爵位並給予賞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對司馬昭進行如此豐厚的嘉獎,司馬昭依舊故技重施,堅決推辭,經過一番周旋,此事才暫且擱置。
時光匆匆,轉眼間到了夏天五月。曹奐端坐在朝堂之上,神色嚴肅,他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緩緩開口:“蜀國,不過是個彈丸小國,土地狹小,人口稀少。可薑維卻肆意驅使百姓,毫無休養生息之意。去年他們戰敗之後,竟然還在遝中屯田,剝削羌族百姓,無休止地征發勞役,百姓苦不堪言。兵法有雲,兼並弱小、進攻昏昧的國家,是用兵的良策;掌控敵人而不被敵人掌控,是兵家的上乘謀略。如今蜀國所依仗的,不過是薑維一人。趁他遠離老巢,正是我們進攻的好時機。朕命令征西將軍鄧艾督率各路大軍,奔赴甘鬆、遝中,圍剿薑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督率諸軍前往武都、高樓,與鄧艾前後夾擊。若能擒獲薑維,我軍便東西並進,一舉掃滅巴蜀!”隨後,他又命鎮西將軍鍾會從駱穀進軍,征伐蜀國。這一係列決策,展現出曹奐想要成就一番霸業的決心,也讓魏國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熱烈起來,大臣們紛紛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出謀劃策。
秋天九月,太尉高柔的離世給朝堂蒙上了一層陰影。高柔曆仕數朝,為魏國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離去讓眾人悲痛不已。
冬十月甲寅,朝廷又一次提及晉升司馬昭官位、爵位並給予賞賜之事,一切照舊,司馬昭依舊推辭。就在這個月的癸卯日,曹奐立卞氏為皇後,為沉悶的朝堂帶來了一絲喜慶的氣氛。十一月,為了慶祝新皇後的冊封,同時也為了安撫民心,曹奐宣布大赦天下。
在洛陽城沉浸在這些事務之中時,鄧艾和鍾會率領的伐蜀大軍勢如破竹,一路凱歌。所到之處,蜀軍紛紛潰敗,魏軍接連攻克諸多城池。就在這個月,蜀主劉禪走投無路,隻好向鄧艾投降,曾經割據一方的巴蜀就此平定。消息傳到洛陽,整個城市都沸騰了,百姓們歡呼雀躍,為魏國的勝利而驕傲。
十二月庚戌,朝廷任命司徒鄭衝為太保,進一步調整朝堂的權力架構。壬子日,為了更好地管理新征服的土地,朝廷將益州一分為二,新設梁州。癸醜日,曹奐為了安撫益州百姓,宣布特赦益州的士人百姓,並且免除他們五年內一半的租賦。乙卯日,論功行賞,征西將軍鄧艾因戰功赫赫被封為太尉,鎮西將軍鍾會被封為司徒。然而,就在眾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皇太後駕崩的消息傳來,讓朝堂再次陷入了悲痛之中。
鹹熙元年公元264年)春,正月壬戌,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在朝堂上炸開——鄧艾被用囚車押解回京。原來,鄧艾在蜀地的一些舉措引起了司馬昭的猜忌。甲子日,曹奐親自前往長安,試圖穩定局勢。壬申日,他派遣使者帶著玉璧和布帛去祭祀華山,祈求國運昌盛。可誰也沒想到,就在這個月,鍾會在蜀地謀反。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如今卻反目成仇。鍾會的謀反引發了一場內亂,但很快就被眾人討伐平定。而鄧艾也在這場混亂中被殺害,曾經輝煌的伐蜀雙雄,就此落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月辛卯,為了穩定益州的局勢,曹奐特赦了益州境內的所有人。庚申日,朝廷為明元郭後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三月丁醜,朝堂上再次進行人事調整,司空王祥被任命為太尉,征北將軍何曾被任命為司徒,尚書左仆射荀顗被任命為司空。己卯日,司馬昭的權勢進一步提升,晉公的爵位被進封為王,食邑增加到二十個郡。《漢晉春秋》記載,晉公晉爵為王之後,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顗一同前去拜見。荀顗說:“相王如今地位尊貴,何侯和滿朝大臣都已表達敬意,今日我們也應一同下拜,不必有疑慮。”王祥卻說道:“相國雖然位高權重,但他始終是魏國的宰相,而我們是魏國的三公。公與王之間,不過一階之差,官階大致相同,哪有天子三公隨意下拜他人的道理!這樣做會損害魏國朝廷的威望,也有損晉王的德行。君子應以禮待人,我不會這麽做。”等到眾人入內,荀顗下拜,而王祥隻是拱手作揖。司馬昭對王祥說:“今日我才知道您對我的敬重如此特別!”
丁亥日,曹奐封劉禪為安樂公,讓他在魏國的土地上安度餘生。夏五月庚申,司馬昭上奏,請求恢複五等爵製,進一步完善魏國的爵位製度。甲戌日,朝廷更改年號,試圖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癸未日,司馬昭追封舞陽宣文侯司馬懿為晉宣王,舞陽忠武侯司馬師為晉景王,為司馬家族的崛起和壯大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六月,鎮西將軍衛瓘在成都縣獻上從雍州兵手中獲得的璧玉印各一枚,印文看起來像是“成信”二字。按照周成王歸禾的典故,這被視為祥瑞之兆,於是向百官展示後,收藏在了相國府。孫盛對此評論道:“昔日公孫述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成’。這兩枚玉印的文字,恐怕是公孫述所製作。”
自平定蜀國之後,吳國的軍隊屯兵逼近永安,試圖趁魏國立足未穩之時撈取好處。魏國急忙派遣荊、豫等地的軍隊相互配合,前去救援。七月,吳軍見魏國援軍勢大,便紛紛遁退。八月庚寅,曹奐任命撫軍司馬炎為相國副手,參與相國府事務,效仿魯公伯禽受封後輔助周公的舊例。
八月癸巳,朝堂之上,曹奐端坐在龍椅上,神色莊重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隨後緩緩開口,頒布了一道詔書:“此前,逆臣鍾會蓄意謀反,在成都聚集各路出征的將士,妄圖憑借武力脅迫眾人,實施他的奸佞陰謀。他言辭狂妄,叛逆之意昭然若揭。在那倉猝之間,眾人無不驚恐萬分。然而,相國左司馬夏侯和、騎士曹屬朱撫當時正在成都,中領軍司馬賈輔、郎中羊琇也參與軍事事務。麵對鍾會的威逼利誘,夏侯和、羊琇、朱撫三人堅守氣節,不屈不撓,堅決抵製鍾會的惡言惡行。他們臨危不懼,言辭正義激昂。賈輔還對散將王起透露,鍾會奸逆凶暴,企圖殺光將士,又說相國已率領三十萬大軍西行討伐鍾會,以此振奮士氣,穩定軍心。王起將賈輔的話傳達給各軍將士,使得將士們更加奮勇激昂。他們的忠義之舉,應當得到彰顯和嘉獎。朕決定晉升夏侯和、賈輔為鄉侯,羊琇、朱撫為關內侯。王起積極傳播賈輔的話語,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也應當得到特別的賞賜。朕任命王起為部曲將。”這道詔書一下,朝堂之上對這些忠義之士的讚賞聲此起彼伏,眾人都對他們的英勇行為欽佩不已。
癸卯日,為了進一步調整朝堂的軍事布局,曹奐任命衛將軍司馬望為驃騎將軍,司馬望肩負起新的重任,開始為魏國的軍事穩定貢獻力量。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