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董卓之死

字數:3604   加入書籤

A+A-


    當時,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司空荀爽一同去見董卓。董卓又提出遷都的事,還說:“昔日高祖定都關中,曆經十一代後漢室中興,便遷都洛陽。從光武帝到現在,又曆經十一代,按照《石苞室讖》的說法,應該再次遷都回長安。”眾人聽了,都驚愕得不敢出聲。楊彪再次站出來反對:“遷都改製是天下大事,應當順應民心,根據時勢來決定。當年盤庚五次遷都,百姓都滿心怨言,盤庚作了三篇文章才讓大家明白。以前王莽篡逆,更改五常,更始帝和赤眉軍時期,長安被焚燒,百姓慘遭殺害,流離失所,如今百不存一。光武帝順應天命,遷都洛邑,這才是正確的選擇。現在剛剛擁立聖主,想要光大漢室,卻無緣無故舍棄宮廟、拋棄園陵,恐怕百姓會驚恐不安,無法理解,必定會引發騷亂。《石苞室讖》不過是妖邪之書,怎能輕信?”董卓惱羞成怒,喝道:“楊公是想阻撓國家大計嗎?關東方亂,賊寇四起。崤山和函穀關地勢險要,是國家的重要防線。而且從隴右獲取木材,建造宮室也不難。杜陵南山下有漢武帝時期的陶窯舊址,製作磚瓦很快就能完成。建造宮室官府根本不是問題!百姓無知,不必與他們商議。要是有人敢反對,我就用大軍驅趕,看他們還敢不敢不聽話!”百官們聽了,都嚇得臉色慘白。黃琬趕緊勸道:“這可是大事,楊公的話,您不妨再仔細想想!”董卓卻根本不聽,當天就命令司隸校尉彈劾楊彪和黃琬,將他們二人免官。
    隨後,董卓便脅迫天子遷都長安。他還下令讓自己的部隊燒毀洛陽城方圓百裏的地方,自己更是親自帶兵燒毀了南北宮、宗廟、府庫以及百姓的房屋,洛陽城內被洗劫一空。他又將城中的富戶們抓起來,隨便給他們安個罪名,就沒收他們的財物,許多無辜之人因此喪命,不計其數。
    董卓對待俘虜的手段更是殘忍至極。他抓到山東的士兵後,會用十幾匹塗滿豬油的布纏在他們身上,然後點火焚燒,從腳開始燒起。袁紹的豫州從事李延被他抓住後,更是被他下令煮殺。董卓有個寵愛的胡人,平日裏仗著董卓的寵愛肆意妄為,被司隸校尉趙謙殺了。董卓得知後,暴跳如雷,怒吼道:“我心愛的狗,我都不許別人嗬斥,更何況是人!”於是,他下令將司隸都官抓來,當場打死。
    遷都長安後,董卓自封為太師,還想讓別人尊稱他為“尚父”。他詢問蔡邕的意見,蔡邕委婉地說:“當年武王受天命,太公擔任太師,輔佐周室討伐無道之人,所以天下人尊稱他為‘尚父’。如今您的功德確實巍巍然,不過最好還是等關東平定,天子東歸之後,再商議此事。”董卓這才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後來,京師發生地震,董卓又向蔡邕詢問原因。蔡邕回答說:“地動是因為陰氣太盛,大臣超越了禮製所導致的。您乘坐青蓋金華車,遠近的人都覺得不合適。”董卓聽後,這才換了金華皂蓋車。
    董卓得勢後,他的弟弟董旻被封為左將軍、鄠侯;哥哥的兒子董璜擔任侍中、中軍校尉,掌管兵權;董氏宗族內外的人都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董卓的侍妾懷中抱著的孩子,都被封侯,還賞賜給他們金印紫綬。他的孫女董白,還未到及笄之年,就被封為渭陽君。董卓在郿城東麵築起一座高壇,長寬各有兩丈多,高五六尺。他讓董白乘坐著軒金華青蓋車,命令在郿的都尉、中郎將、刺史等二千石官員,都乘坐軒車,簪筆陪從,簇擁著董白來到高壇上,讓董璜作為使者,為董白授予印綬。
    公卿大臣們見到董卓,都要在他的車下參拜,可董卓卻從不還禮。他還常常召呼尚書台以下的官員到自己的府上匯報事務。當年,董卓擔任前將軍,皇甫嵩擔任左將軍,兩人一同征討韓遂,互不相讓。後來董卓被征召為少府、並州牧,他的軍隊本應歸屬皇甫嵩,董卓為此大怒。等到董卓成為太師,皇甫嵩擔任禦史中丞,皇甫嵩在董卓車前參拜。董卓得意地問:“義真,你現在服氣了嗎?”皇甫嵩回答:“我怎麽會想到您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董卓大笑道:“鴻鵠向來就有遠大誌向,隻是燕雀自己不知道罷了。”皇甫嵩巧妙地回應:“過去我和您都像鴻鵠,沒想到如今您變成了鳳凰。”董卓聽了,笑著說:“你要是早點服氣,今天就不用拜了。”還有一次,董卓拍著手問皇甫嵩:“義真,你害怕了嗎?”皇甫嵩回答:“您若能以德行輔佐朝廷,那是國家的福氣,我有什麽可害怕的?要是您濫用刑罰,肆意妄為,恐怕天下人都會害怕,又何止我一個呢?”董卓聽了,沉默不語,之後便與皇甫嵩和解了。
    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董卓還在郿地修築了一座塢堡,這座塢堡的高度和長安城一樣,裏麵儲存的糧食足夠吃三十年。董卓曾大言不慚地說,要是他能成就大業,就雄踞天下;要是失敗了,守著這座塢堡也能安度晚年。有一次,董卓前往郿塢,公卿大臣們都到橫門外為他送行。董卓事先在那裏設置了帳幔,大擺宴席。宴會上,他誘降了幾百個北地的反叛者,當著眾人的麵,他殘忍地先割掉這些人的舌頭,接著有的被斬斷手足,有的被挖去眼睛,還有的被丟進大鍋裏煮。那些人還沒斷氣,就在桌子間翻滾慘叫,參加宴會的人都嚇得渾身發抖,連手中的筷子都拿不住了,而董卓卻像沒事人一樣,照常飲酒作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時,有太史觀察天象後說,將會有大臣被殺害。董卓一直對故太尉張溫心懷怨恨,因為張溫向來與他不和。正好趕上天象有變化,董卓便想拿張溫來頂罪。他派人誣陷張溫與袁術勾結,然後將張溫抓起來,用鞭子活活打死。 在董卓的統治下,法令嚴苛殘酷,他隨心所欲地施行刑罰,看誰不順眼就給誰安個罪名。一時間,互相誣陷之風盛行,冤死的人數以千計。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在路上相遇都不敢交談,隻能用眼神示意。
    不僅如此,董卓還下令將銅人、鍾虡全部椎破,把五銖錢也毀掉,重新鑄造成小錢。這些小錢隻有五分大小,上麵沒有文字圖案,邊緣和中間的孔洞也沒有輪廓,也不打磨。這樣一來,貨幣貶值,物價飛漲,一斛穀子竟然漲到了幾十萬錢。從此,貨幣幾乎無法在市麵上流通,整個社會經濟陷入了一片混亂。
    初平三年四月,長安城中暗流湧動,一場針對董卓的驚天密謀正在悄然展開。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以及董卓的部將呂布,三人湊在一起,共同商議著如何除掉這個禍國殃民的大賊。
    此時,天子剛剛病愈,準備在未央殿舉行盛大的朝會。王允等人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呂布找來同郡的騎都尉李肅,帶著十幾名親兵,讓他們穿上衛士的衣服,偽裝成守衛掖門的士兵。呂布則懷揣著誅殺董卓的詔書,等待著董卓的到來。
    終於,董卓大搖大擺地來了。他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還像往常一樣威風凜凜。當他走到掖門時,李肅等人立刻衝上前去,對著董卓就是一陣攻擊。董卓驚慌失措,大聲呼喊:“呂布在哪裏?快來救我!”這時,呂布從一旁走了出來,大聲說道:“奉天子詔令,今日就是你的死期!”說完,手起刀落,董卓頓時倒在了血泊之中。隨後,呂布又下令將董卓的三族全部誅殺。
    董卓一死,他的主簿田景見狀,急忙跑過去查看董卓的屍體。呂布擔心他有什麽異動,毫不猶豫地將田景也殺了。這一番舉動下來,周圍的人都被嚇得不敢動彈,現場一片死寂。
    在董卓還活著的時候,民間就流傳著各種預示他死亡的謠言。有人傳唱著“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千裏草”合起來是“董”字,“十日卜”則是“卓”字,意思就是董卓快要滅亡了。還有一首《董逃之歌》,也在大街小巷傳唱。甚至有個道士,在布上寫了個“呂”字給董卓看,可董卓卻沒明白這指的就是呂布。
    那天,董卓前往未央殿參加朝會,他帶著大批的步兵和騎兵,從自己的營帳一直排到宮殿,自己則穿著朝服,在眾人的簇擁下前行。結果,他的馬突然不肯前進,董卓心裏覺得很奇怪,想要回去。可呂布卻在一旁勸說他繼續前行,董卓這才沒有起疑,還在衣服裏麵穿上了鎧甲,以防萬一。沒想到,這一切都是呂布等人設下的圈套。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