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袁紹的權謀與霸業之路
字數:3449 加入書籤
袁紹獲封渤海太守後,並未滿足於這一方之地。他心中始終懷揣著匡扶漢室、鏟除董卓的誌向,很快便在渤海起兵,準備與董卓展開一場生死較量,這段事跡在《魏書·武帝紀》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袁紹自封為車騎將軍,憑借著袁家的威名和自身的影響力,成為了各路反董勢力的盟主。在起兵之初,他與冀州牧韓馥商議,想要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他們認為,現任皇帝已被董卓掌控,成為了董卓的傀儡,而劉虞素有賢名,若能擁立他為帝,便可名正言順地討伐董卓,重振漢室。於是,袁紹派遣使者帶著奏表前往幽州,向劉虞表明了他們的意圖。然而,劉虞為人謹慎,深知此舉風險巨大,一旦稱帝,必然會陷入政治漩渦,成為眾矢之的,因此他堅決不敢接受。
就在袁紹謀劃著討伐董卓之時,韓馥的冀州卻遭遇了危機。韓馥的軍隊在安平與公孫瓚交戰,結果慘遭失敗。公孫瓚此人野心勃勃,他借著戰勝的餘威,率領大軍長驅直入,進入冀州境內。表麵上,公孫瓚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實際上卻暗藏私心,企圖趁機奪取冀州。韓馥察覺到了公孫瓚的意圖,心中惶恐不安,整日憂心忡忡,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一危局。
此時,袁紹的謀士逢紀向他獻策:“將軍您想要成就大業,卻總是依賴他人的資助,若不占據一個州作為根基,很難保全自己。”袁紹聽後,無奈地說道:“我也知道冀州的重要性,可冀州兵強馬壯,而我們的士兵卻饑餓困乏。如果貿然攻打冀州,恐怕難以成功,到時候連容身之地都沒有了。”逢紀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將軍可以派人聯係公孫瓚,引導他南下攻打冀州。公孫瓚必定會來,到時候韓馥肯定會感到恐懼。我們再派人去勸說韓馥,向他陳說利害關係,韓馥膽小怕事,說不定會主動讓出冀州,這樣您就可以順勢占據冀州了。”袁紹覺得此計甚妙,便采納了逢紀的建議,派人聯係公孫瓚。果然,公孫瓚收到消息後,立刻率軍南下,向冀州進發。
恰逢此時,董卓見局勢不妙,挾持著天子西遷入關。袁紹便率領軍隊回到延津,準備尋找新的機會。而韓馥麵對公孫瓚的大軍壓境,心中更加慌亂。袁紹趁機派陳留高幹、潁川荀諶等人去勸說韓馥:“公孫瓚乘勝南下,各郡紛紛響應,袁車騎也率軍東進,他們的意圖難以揣測,我們實在為將軍您感到擔憂啊!”韓馥焦急地問道:“那我該怎麽辦才好呢?”荀諶回答道:“公孫瓚率領著燕、代之地的精銳士卒,鋒芒無人能擋。袁紹也是當世豪傑,他必定不會屈居將軍之下。冀州是天下的戰略要地,如果這兩位豪傑在城下交戰,冀州的危亡就在旦夕之間。袁氏家族與將軍您本就有舊交,而且還是同盟。如今為將軍著想,不如把冀州讓給袁紹。袁紹得到冀州後,公孫瓚就無法與他抗衡,袁紹肯定會對將軍感恩戴德。冀州落入自己的親朋好友手中,將軍既能獲得讓賢的美名,又能確保自身的安全,就像泰山一樣穩固。希望將軍不要再猶豫了!”
韓馥向來膽小怯懦,聽了荀諶的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心動了。然而,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卻堅決反對。耿武勸說道:“冀州雖然地處偏遠,但我們擁有百萬大軍,糧食也足夠支撐十年。袁紹不過是個孤家寡人,軍隊窮困潦倒,一直仰仗著我們的接濟,就如同嬰兒在我們的手掌之上,隻要斷絕他的糧草,他立刻就會餓死。將軍為何要把冀州讓給他呢?”韓馥卻搖搖頭說:“我曾是袁氏的舊部,而且論才能我也比不上本初。衡量自己的德行,主動讓賢,這是古人所推崇的。你們為何要反對呢?”從事趙浮、程奐也請求率領軍隊抵抗袁紹,韓馥卻依舊不聽。
當時,韓馥派都督從事趙浮、程奐率領一萬張強弩屯駐在河陽。趙浮、程奐得知韓馥想要把冀州讓給袁紹,急忙從孟津日夜兼程趕來。此時袁紹的軍隊還在朝歌清水口,趙浮等人率領著數百艘戰船、一萬多人馬,整肅軍隊,擊鼓鳴號,在夜裏經過袁紹的營地。袁紹看到這一幕,心中十分厭惡。趙浮等人趕到後,對韓馥說:“袁本初的軍隊糧草匱乏,士兵們都已經人心渙散。雖然他新收了張楊、於扶羅等人,但這些人也不會真心為他效力,根本不足為懼。我們請求率領現有兵力去抵抗袁紹,不出十天,他的軍隊必然會土崩瓦解。將軍您隻需安心等待,高枕無憂即可!”可韓馥還是不聽他們的建議,最終決定讓出冀州。他辭去冀州牧的職位,搬到趙忠的舊宅居住,還派兒子帶著冀州的印綬,前往黎陽送給袁紹。就這樣,袁紹順利地成為了冀州牧,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塊重要根據地,為他日後逐鹿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袁紹成為冀州牧後,麾下從事沮授前來進言。沮授,廣平人,自年少時便心懷大誌,且頗具權謀韜略。他曾在州中擔任別駕,被舉薦為茂才,先後擔任過兩個縣的縣令,後又在韓馥手下任職。袁紹得到冀州後,聽聞沮授的才能,便將他招致麾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沮授來到袁紹麵前,恭敬地說道:“將軍弱冠之年便登上朝堂,聲名遠揚海內;在廢立皇帝的關鍵時刻,您忠義之心盡顯;單人匹馬逃離洛陽時,董卓都為之忌憚;渡過黃河來到北方,渤海郡的百姓都對您俯首稱臣。如今您振臂一呼,能集合一郡之兵,掌控冀州的眾多百姓,聲威震動河朔,名重天下。雖然當下黃巾賊寇擾亂四方,黑山賊眾跋扈囂張,但隻要您率軍向東進發,青州便可平定;回師討伐黑山,張燕的勢力定能被您消滅;揮師北上,公孫瓚必定難以抵擋;再以軍威震懾戎狄,匈奴也會乖乖順從。您若能橫跨黃河以北,合並青、冀、幽、並四州之地,招攬天下英雄之才,擁兵百萬,將天子從西京迎接回來,在洛陽恢複漢室宗廟,然後號令天下,討伐那些尚未歸附的勢力,如此一來,誰能與您抗衡?不出數年,成就這番功業並非難事。”
袁紹聽後,心中大喜,激動地說道:“這正是我心中所想啊!”當下便上表舉薦沮授為監軍、奮威將軍。此時的袁紹,看著自己日益壯大的勢力,又聽了沮授描繪的宏偉藍圖,內心充滿了壯誌豪情,年號初平,而他字本初,他甚至覺得這是上天的旨意,預示著自己必定能平定禍亂。
董卓得知袁紹在關東地區勢力逐漸壯大,心中十分惱怒,於是派遣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帶著詔書前來勸袁紹罷兵。袁紹卻根本不把董卓的詔書放在眼裏,他命令河內太守王匡將胡母班和吳修斬殺。
胡母班,字季皮,是太山人。他年少時便與山陽度尚、東平張邈等八人輕財重義,時常救濟他人,世人稱他們為“八廚”。胡母班還是王匡的妹夫,此次董卓派他帶著詔書到河內,想要化解關東義兵與董卓之間的矛盾。王匡接到袁紹的指令後,將胡母班囚禁入獄,準備殺他來威懾眾人。胡母班在獄中給王匡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自古以來,從未有地方諸侯起兵攻打京師的先例。劉向曾說‘擲鼠忌器’,對於器物都有所顧忌,何況如今董卓身處宮闕之內,還將天子當作屏障,年幼的皇帝也在宮中,怎麽能輕易討伐呢?我與太傅馬公、太仆趙岐、少府陰修一同接受詔命。關東各郡雖然確實痛恨董卓,但因為秉持著奉王命的原則,都不敢輕舉妄動。而你卻將我囚禁在獄中,還想用我的血來祭鼓,這實在是悖逆殘暴、無道至極!我與董卓並無親戚關係,從道義上講也不會與他同流合汙。你卻如張開血盆大口的虎狼,吐出如長蛇般的毒汁,因為怨恨董卓就遷怒於我,實在是太殘酷了!死亡,是人人都懼怕的,但我恥於死在你這樣的狂夫之手。若死去的人有靈魂,我定會在皇天麵前控訴你。婚姻本是禍福的關鍵,如今看來果然如此。從前我們是一家人,如今卻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我有兩個兒子,他們是你的外甥,我死後,希望你不要讓他們來我的屍骸前。”王匡收到信後,抱著胡母班的兩個兒子痛哭流涕,但最終胡母班還是死在了獄中。胡母班曾有過見到太山府君及河伯的奇事,這些故事記載在《搜神記》中,此處便不多贅述。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