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袁氏兄弟內鬥與曹操的機遇
字數:3596 加入書籤
劉表在給袁尚的信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我知道這場變故是由辛評、郭圖挑起,導致你們兄弟同室操戈。你們追隨閼伯、實沈爭鬥的腳步,卻忘記了兄弟間相互扶持的情義,如今兵戎相見,屍橫遍野,我聽到這個消息都忍不住哽咽,你們這樣下去,就算活著也如同死了一般。從前軒轅黃帝發動涿鹿之戰,周武王興兵討伐商、奄,都是為了鏟除禍亂、奠定王業,而不是為了爭奪強弱、發泄喜怒。希望你們能明白,不要再這樣自相殘殺了。”
“所以,在大義麵前,即便是大義滅親也不會被指責,誅殺兄弟也並非不講情義。如今你們二人剛剛繼承大業,應當沿著先輩的足跡前行。往前看,國家正麵臨著被曹操顛覆的危險;往後想,還背負著先公未竟的遺恨。你們應當把大義放在首位,以國家的安寧為己任。這是為何呢?就如同金木水火,需剛柔相互配合,才能達到和諧,為百姓所用。如今袁譚你生性急躁,在是非曲直麵前常常迷失。而袁尚你度量寬廣,綽綽有餘,應當以包容之心對待袁譚,先合力除掉曹操,完成先公的遺願。等大事已定,再去計較兄弟間的是非,這樣不是很好嗎?倘若你們能著眼長遠,克製自己,遵循禮法,就應當整頓軍隊,長驅直入,共同輔佐王室。要是你們執迷不悟,違背正道且不知悔改,到時候連胡夷都會嘲笑指責,更何況我們這些同盟之人,又怎能再為你們效力呢?這就如同韓盧和東郭逡相互爭鬥,最後卻讓農夫坐收漁利。我滿心期待,渴望聽到你們和好的消息。如果你們能和睦相處,齊心協力,那麽袁氏家族或許能與漢室一同興衰;要是你們繼續這樣下去,我們這些同盟就再也沒有指望了。”
然而,袁譚和袁尚對劉表的苦口婆心全然不顧,依舊沉浸在權力的爭鬥中。此時,審配也給袁譚寫了一封信,試圖為袁尚的行為辯解。
審配在信中寫道:“按照《春秋》的大義,國君應當為社稷而死,忠臣應當為君主的命令而死。如果有人企圖危害宗廟,擾亂國家,無論是親近之人還是疏遠之人,在王綱典律麵前都一視同仁。周公曾哭著為管叔、蔡叔定罪,季友也曾歎息著用毒酒賜死針叔。這是為何呢?因為大義重於個人,有些事迫不得已。從前衛靈公廢掉蒯聵,立輒為太子,蒯聵卻行無道之事,進入戚地想要篡位,衛國軍隊前去討伐。《春秋傳》記載:‘按照石曼姑的大義,可以抗拒蒯聵。’因此,蒯聵最終落得個叛逆的罪名,而石曼姑卻永遠享有忠臣的美名。父子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兄弟呢!當初先公廢掉你,而讓賢兄繼承家業,立袁尚為繼承人,這一事上告祖靈,下記譜牒。先公把你當作兄子,你也把先公當作叔父,四海之內,遠近皆知。先公去世之時,袁尚身著斬衰之服,守在靈堂,而你卻在堊室守喪,你們之間的身份區別,在那時就更加明確了。
“當時,奸臣逢紀為了一己私利,如同畫蛇添足般曲意諂媚,擾亂了親族關係。你憤怒之下,立刻誅殺了逢紀,袁尚也奉命行事,對逢紀加以嚴懲。從那以後,家族內部的矛盾如同癰疽破潰,骨肉之間本不應再有嫌隙。那些曾經心懷猜疑的臣子,也都能保全性命。於是,我們派出精銳的胡兵,挑選名將,整頓器械,選拔戰士,用盡府庫的財物,拿出封地上的糧食,一心供奉你,有什麽要求我們沒有滿足呢?君臣一心,共同扞衛軍旗,作戰時如雁陣般有序,賦稅上也盡力承擔。即便傾盡倉庫,剝削百姓,大家也毫無怨言,欣然擁戴。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大家懷著忠誠赤誠之心,願意肝腦塗地,如同唇齒相依、輔車相恃,不求回報。我們以為你和袁尚心意相通,齊心協力,必定能並肩作戰,抵禦外敵,守護家園。
“可誰能想到,那些凶險狡詐的小人,無端造謠生事,誘導你追求私利,致使你改變初衷,忘記了孝友的仁德,聽信了豺狼般的計謀,汙蔑先公的廢立決定,違背了在喪期應有的本分,悖逆了綱常倫理,不顧是非曲直,擅自更換冀州之主,想要繼承先公的位置。你還縱容士兵四處掠奪,屠城殺吏,戰場上屍體堆積如山,百姓慘遭殺害,有的被剃發毀容,有的被截斷肢體,冤魂在幽冥中痛苦,傷者在草叢中哀號。你甚至企圖奪取鄴城,還許諾把城中的財物、婦女賞賜給秦胡,提前劃分好了界限。聽說你還對吏士們說:‘我雖然有老母,但隻要能讓自己全身而退就行。’聽到這話的人,無不驚愕失色,痛心流淚,讓太夫人在堂室中憂愁悲憤,我冀州的君臣士友們也為此悲傷歎息,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本想按兵不動,默默聽從你的安排,但又害怕違背《春秋》中拚死盡忠的氣節,讓太夫人陷入不測之禍,毀掉先公的偉大基業。況且三軍將士們都義憤填膺,心中懷著私憤。袁尚也是迫不得已,才與你在館陶交戰。當時,他對外要抵禦外敵,對內實則是想向你請罪。然而,不但沒有得到你的諒解,那些屠各部落還心懷二意,臨陣叛變。袁尚進退兩難,首尾受敵,隻能引軍奔逃,連告辭都來不及。我們原以為你會念及兄弟親情,網開一麵,可你卻緊追不舍,讓他無處可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審配這封信送到袁譚手中,袁譚看後心中五味雜陳,悵然若失。他登上城樓,望著遠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可他已被郭圖等人左右,再加上雙方多次兵戎相見,仇恨越積越深,實在難以輕易罷手,於是戰鬥依舊持續不斷。
袁尚得知曹操再次北征,擔心鄴城有失,便放棄攻打平原的計劃,急忙率軍返回鄴城。他的部將呂曠、呂翔見袁氏兄弟內鬥不休,前途黯淡,便背叛袁尚,歸降了曹操。袁譚得知此事後,為了拉攏呂曠、呂翔,偷偷刻了將軍印,送給他們。曹操何等精明,很快就察覺到了袁譚的小伎倆,但他為了穩住袁譚,沒有立刻戳破,反而與袁譚結為兒女親家,暫時安撫住他,隨後便率軍返回。
袁尚回到鄴城後,安排審配和蘇由守城,自己則再次出兵攻打困守平原的袁譚。曹操見袁氏兄弟爭鬥不止,覺得有機可乘,便整頓大軍,準備攻打鄴城。當曹軍行進到洹水時,距離鄴城還有五十裏。蘇由原本打算作為內應,配合曹操裏應外合拿下鄴城,可計劃不幸泄露。蘇由無奈之下,隻能在城中與審配展開激戰,最終戰敗,逃出城去投奔曹操。
曹操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進攻鄴城。他采用挖掘地道的戰術,試圖突破鄴城的防禦。審配也早有防備,在城內挖掘塹壕來對抗曹軍的地道。審配的部將馮禮見曹軍攻勢猛烈,為了立功,偷偷打開突門,放進了三百多名曹軍士兵。審配很快察覺了異樣,他站在城樓上,指揮士兵用大石頭砸向突門的柵門。柵門關閉,進入城中的曹軍士兵全部被困,壯烈犧牲。
曹操見此計不成,便改變策略,圍著鄴城挖了一道周長四十裏的壕溝。剛開始挖的時候,壕溝挖得很淺,看起來似乎很容易跨越。審配站在城樓上看到後,心中暗自嘲笑曹操,認為他不過如此,所以沒有出城搶奪有利地形。可曹操卻趁著夜色,命令士兵們奮力挖掘,一夜之間,壕溝變得又寬又深,足足有二丈。曹操還引漳水灌入壕溝,水淹鄴城。從五月到八月,鄴城被圍困了數月之久,城中糧食斷絕,餓死的人超過了一半。
袁尚得知鄴城告急,心急如焚,急忙率領一萬多人馬回援。他沿著西山而來,向東到達陽平亭,此時距離鄴城還有十七裏。袁尚在滏水邊安營紮寨,他命令士兵們舉火,向城中示意援軍已到,城中的審配等人看到火光,也舉火回應。審配見援軍已到,便出兵城北,想要與袁尚裏應外合,衝破曹操的包圍圈。曹操早有防備,迎頭截擊審配,審配抵擋不住,隻能退回城中。袁尚也被曹操的軍隊擊敗,隻能沿著曲漳紮營。
曹操乘勝追擊,繼續包圍袁尚。還沒等包圍圈合攏,袁尚就感到大勢已去,心中害怕,連忙派陰夔、陳琳向曹操乞降。曹操一心想要徹底消滅袁氏勢力,拒絕了他們的請求。袁尚無奈,隻能向濫口方向逃竄。曹操緊追不舍,再次將袁尚包圍。袁尚的部將馬延等人見大勢已去,臨陣投降,袁尚的軍隊瞬間土崩瓦解,他隻能逃往中山。曹操繳獲了袁尚的全部輜重,還得到了他的印綬、節鉞以及衣物等。曹操故意將這些東西展示給袁尚的家人看,城中的人心頓時大亂,士氣崩潰。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