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袁術的敗亡與劉表的荊州

字數:3787   加入書籤

A+A-


    後來,袁術率領軍隊進入陳留。曹操和袁紹聯合起來,對袁術發起進攻,將袁術的軍隊打得大敗。袁術帶著殘兵敗將逃往九江,他殺死揚州刺史陳溫,占據了揚州。裴鬆之根據《英雄記》考證,陳溫,字元悌,汝南人。他原本是揚州刺史,後來因病去世。袁紹派袁遺接任揚州刺史,結果袁遺戰敗逃亡,在沛國被亂兵殺害。袁術又任命陳瑀為揚州刺史。陳瑀,字公瑋,下邳人。陳瑀擔任揚州刺史後,袁術在封丘戰敗,向南逃往壽春,陳瑀拒絕袁術入城。袁術隻能退保陰陵,重新集結軍隊攻打陳瑀,陳瑀嚇得逃回下邳。按照這個記載,陳溫不是被袁術所殺,與本傳的說法不同。)
    袁術占據揚州後,任命張勳、橋蕤等人為大將軍。李傕進入長安後,想要拉攏袁術作為外援,便任命袁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還授予他假節的權力,派太傅馬日磾前去授予官職。袁術卻搶走了馬日磾的符節,將他扣留,不讓他回去。《三輔決錄注》記載,馬日磾,字翁叔,是馬融的族子。他年少時傳承馬融的學業,憑借才學進入仕途。他曾與楊彪、盧植、蔡邕等人一起在宮中校勘典籍,曆任九卿,後來還位列三公。《獻帝春秋》記載,袁術向馬日磾借符節觀看,趁機奪走不還,還安排了一千多人,催促馬日磾交出符節。馬日磾對袁術說:“你家先輩們征召人才時是怎麽做的?你竟然說催促就能得到公府掾屬,你以為公府的職位是可以用武力搶奪的嗎!”馬日磾向袁術請求離開,袁術卻扣留他不放。馬日磾因為失去符節,感到屈辱,最終憂憤而死。)
    當時,沛相下邳人陳珪,是已故太尉陳球的侄子。袁術和陳珪同為公族子孫,年少時曾一起交遊。袁術認為陳珪頗有才能,想要拉攏他為自己效力,於是寫信給陳珪說:“昔日秦朝政治腐敗,天下群雄並起,爭奪天下,最終智勇雙全者成就大業,贏得天下歸心。如今世事紛擾,天下又有分崩離析之勢,正是英雄豪傑大有可為之時。我與你相識已久,對你十分看重,怎麽會勉強你呢?若我成就大業,你就是我的得力助手。”當時陳珪的次子陳應正在下邳,袁術為了迫使陳珪就範,將陳應扣押作為人質,一心想要把陳珪拉到自己陣營。
    陳珪收到信後,心中十分憂慮。他深知袁術心懷不軌,便回信說道:“昔日秦朝末年,皇帝肆意殘暴,放縱私欲,暴政遍布天下,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最終導致秦朝土崩瓦解。如今雖然是亂世,但還沒有秦朝末年那樣苛暴的亂象。曹將軍英明神武,順應天命,複興國家的典章刑法,即將平定凶邪,安定天下,這是有目共睹的。我本以為你會與天下有誌之士齊心協力,匡扶漢室,沒想到你卻陰謀篡位,這不是自尋死路嗎?若你能迷途知返,或許還能免去災禍。我與你相識多年,所以才坦誠相告,這些話雖然難聽,但卻是為你著想。想要我為了私利依附於你,就算是死,我也做不到!”
    興平二年冬天,天子在曹陽戰敗,局勢愈發混亂。袁術覺得時機已到,便召集手下的官員,說道:“如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我袁家四代人都擔任三公之職,深受百姓擁戴。我想順應天命,稱帝登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眾人聽了,都嚇得不敢出聲。這時,主簿閻象站出來說道:“昔日周朝從後稷到文王,積累功德,曆經數代,即便擁有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依然向商朝稱臣。明公雖然家族世代昌盛,但還比不上周朝當年的興盛;漢室雖然衰微,卻也沒有商紂王那般殘暴。”袁術聽了,沉默不語,心中很是不悅。
    但袁術稱帝之心已定,他聽信了河內人張炯編造的符命,認為自己天命所歸。他覺得袁姓出自陳,而陳是舜的後代,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土能承火,自己正好順應了天命的順序。他又看到讖文上說:“代漢者,當塗高也。”便認為這個“當塗高”指的就是自己,於是他不顧眾人反對,公然僭號稱帝,建立國號為仲氏。他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還仿照朝廷的製度,設置公卿百官,在南北郊祭祀天地。
    稱帝後的袁術愈發荒淫奢侈,他的後宮有數百人,個個都穿著華麗的絲綢衣裳,吃著精美的飯菜,生活奢靡無度。《九州春秋》記載,司隸馮方的女兒,容貌絕美,為躲避戰亂來到揚州。袁術登上城樓時看到了她,十分喜歡,便將她納為妾室,對她寵愛有加。其他姬妾們嫉妒她得寵,便對她說:“將軍喜歡有誌節的人,你要是時常哭泣憂愁,必定會更受敬重。”馮氏信以為真,此後每次見到袁術都流淚。袁術以為她有心誌,對她愈發憐愛。結果其他姬妾們趁機一起將她絞死,還把屍體懸掛在廁所的房梁上。袁術還以為她是因不得誌而自殺,便厚葬了她。)而他的士兵們卻饑寒交迫,江淮一帶被他搜刮得民窮財盡,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悲慘景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術的倒行逆施很快就遭到了報應。他先是被呂布擊敗,後來又被曹操打得大敗。走投無路的袁術,隻能帶著殘兵敗將逃到灊山,投奔部將雷薄、陳蘭。沒想到,雷薄、陳蘭卻拒絕接納他。袁術又憂又懼,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此時的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稱帝之舉是多麽愚蠢,想要把帝號歸還給袁紹,打算前往青州投奔袁譚。然而,在途中他便身患重病,最終吐血而死。
    《魏書》記載,袁術在歸帝號給袁紹的信中說:“漢朝失去天下已經很久了,天子名存實亡,政權掌握在權臣手中,各路豪傑相互爭鬥,分裂疆土,這與周朝末年七國紛爭的局勢沒什麽兩樣,最終強大的勢力會吞並弱小的勢力。袁家承受天命,應當稱王,各種祥瑞之兆十分明顯。如今你擁有四州之地,百姓百萬,論實力無人可比,論德行也無人能及。曹操想要扶持衰微的漢室,怎麽可能挽救即將滅亡的漢朝呢?”袁紹看了信,心中暗自認同。《吳書》記載,袁術被雷薄等人拒絕後,在那裏停留了三天,軍隊斷了糧草,隻能返回江亭,這裏距離壽春還有八十裏。他詢問廚師,得知隻剩下三十斛麥屑。當時正值盛夏,他想要喝蜜漿,卻找不到蜂蜜。袁術坐在欞床上,歎息了許久,突然大聲怒吼道:“我袁術怎麽會落到這個地步!”說完便趴在床下,嘔血數升而死。)
    袁術死後,他的妻子兒女隻能依靠袁術的舊部廬江太守劉勳生活。後來孫策攻破劉勳,袁術的家人又被孫策收留。袁術的女兒進入孫權的後宮,他的兒子袁耀被拜為郎中,袁耀的女兒還許配給了孫權的兒子孫奮。袁術一生野心勃勃,妄圖稱帝,卻因倒行逆施,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笑柄,而他的故事也成為了人們在亂世中追逐權力的一個警示。
    東漢末年的動蕩歲月裏,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年少時便聲名遠揚,與同郡的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緒恭、劉祗、田林等人並稱“八交”,又與汝南陳翔、範滂、魯國孔昱、勃海苑康、山陽檀敷、張儉、南陽岑晊為“八友”,被世人稱作“八俊” 。
    劉表身高八尺有餘,容貌英俊不凡,氣質出眾。他憑借家族的聲望,以大將軍掾的身份擔任北軍中候。靈帝駕崩後,天下大亂,劉表臨危受命,接替王叡成為荊州刺史。當時,山東地區戰火紛飛,各路諸侯紛紛起兵。劉表到任後,也在襄陽集結兵力,準備應對複雜的局勢。
    荊州境內,江南宗賊勢力極為猖獗,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苦不堪言。同時,袁術屯兵魯陽,占據了南陽,勢力強大。吳人蘇代擔任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也各自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劉表初到荊州時,形勢極為嚴峻。他單人匹馬來到宜城,邀請中廬人蒯良、蒯越以及襄陽人蔡瑁共同商議對策。
    劉表憂心忡忡地說:“如今宗賊勢力強盛,百姓卻不願歸附,袁術又趁機圖謀不軌,災禍眼看就要降臨!我想征兵禦敵,卻擔心招不到足夠的人,你們有什麽好計策嗎?”蒯良沉思片刻後說道:“百姓不歸附,是因為仁德不足;歸附了卻治理不好,是因為道義不足。隻要施行仁義之道,百姓就會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歸附我們,何必擔憂他們不服從,又何必為征兵的事煩惱呢?”劉表聽後,又看向蒯越,征求他的意見。蒯越回答道:“在太平時期,治理國家要先推行仁義;但如今是亂世,就得先講究權謀。軍隊不在多,關鍵在於得人心。袁術有勇無謀,蘇代、貝羽不過是一介武夫,都不足為懼。那些宗賊的首領大多貪婪殘暴,百姓對他們深惡痛絕。我平日裏培養了一些人,可以用利益引誘宗賊,他們必定會率眾前來。您趁機誅殺那些無道的首領,安撫並任用他們的部眾。如此一來,荊州百姓渴望安居樂業,聽聞您的賢德,定會紛紛前來歸附。等兵力集結、百姓歸附,我們南可占據江陵,北可守住襄陽,荊州八郡隻需發布一道檄文就能平定。袁術等人就算來了,也無計可施。”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