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李豐夏侯玄謀反事敗

字數:5140   加入書籤

A+A-


    不久之後,夏侯玄被任命為征西將軍,並被授予假節之權,都督雍州、涼州的軍事事務。《魏略》記載:夏侯玄升遷之後,司馬師接替他擔任護軍一職。護軍負責統領各位將領,主管武官的選拔任用,在夏侯玄之前擔任此職的人,大多難以杜絕賄賂之風。當年蔣濟擔任護軍時,軍中曾流傳這樣的謠言:“想要謀求牙門之職,得送上千匹布帛;想要當上百人督,也得拿出五百匹。”司馬懿與蔣濟私交甚好,聽聞謠言後,便私下詢問蔣濟是怎麽回事,蔣濟一時間也不知如何解釋,隻好開玩笑地說:“這就好比在洛陽城中做買賣,少一文錢都辦不成事。”兩人相視一笑。夏侯玄接替蔣濟後,同樣沒能徹底杜絕這類請托之事。等到司馬師接替夏侯玄,他大力整頓法令,從此再沒人敢觸犯規矩。 )
    夏侯玄曾與曹爽共同發起駱穀之役,當時很多人都對他們的這一舉措提出批評。曹爽被誅殺後,夏侯玄被征召為大鴻臚,幾年後又調任太常。夏侯玄因曹爽之事受到牽連,被朝廷貶抑,內心頗為失意。
    中書令李豐,雖一直深受大將軍司馬師的親近和厚待,但他內心其實更傾向於夏侯玄。於是,李豐暗中聯絡皇後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謀劃著讓夏侯玄來輔政。李豐在朝中掌握著一定的權力,他的兒子還娶了公主,而且他與張緝都是馮翊人,有著同鄉之誼,因此張緝對他十分信任。李豐私下讓擔任兗州刺史的弟弟李翼請求入朝,企圖讓他帶兵入京,裏應外合發動政變。恰好李翼請求入朝,卻未得到批準。
    嘉平六年二月,宮中即將舉行冊封貴人的儀式。李豐等人打算趁著皇帝親臨殿前,各門都有衛兵把守的時機,誅殺大將軍司馬師,然後讓夏侯玄取而代之,任命張緝為驃騎將軍。李豐秘密地對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仆射劉賢等人說:“你們在宮中任職,多有不法行為,大將軍為人嚴厲剛毅,多次提及這些事,張當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蘇鑠等人聽後,都表示願意聽從李豐的安排。《魏書》記載:夏侯玄向來身份尊貴,卻因曹爽之事被廢黜,平日裏常常怏怏不樂。中書令李豐與夏侯玄以及皇後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暗中謀劃叛亂。張緝與李豐是同鄉,為人狡黠,他本以東莞太守的身份被召回,成為皇後的娘家人,卻也不得誌,所以他們都參與了這一陰謀。起初,李豐覺得自己身處機要位置,兒子李韜又以列侯的身份擔任給事中,還娶了齊長公主,在朝廷內外都有一定的權勢,心中反而感到不安。他私下對李韜說:“夏侯玄是天下聞名的重要人物,又有擔當大任的才能,卻正當壯年就被朝廷永遠廢棄,而且他還是曹爽的表弟,與大將軍司馬師有嫌隙。我收到夏侯玄的書信,對他的遭遇深感憂慮。張緝也頗有才能,卻離開了掌握兵馬的大郡,賦閑在家。我們都不得誌,我想讓你把我的計劃秘密告知他們。”當時張緝正因病臥床,李豐便派李韜去探望。李韜支開旁人,對張緝說:“我娶了公主,我們父子身處機要之地,大將軍掌權,我常常擔心不被信任,夏侯玄也心懷深深的憂慮。您雖身為皇後的父親,看似尊貴,實則安危難測,我們和您有著同樣的擔憂,我父親想和您商量個對策。”張緝沉默了許久,緩緩說道:“既然我們同舟共濟,麵臨著同樣的危難,我又怎能逃避呢?但這是一件大事,如果不成功,災禍就會殃及宗族。”李韜回去後,將張緝的話告訴了李豐。李豐又秘密地與黃門監蘇鑠等人商議,蘇鑠等人回應李豐說:“一切聽您的安排。”李豐說道:“如今冊封貴人,各軍營的士兵都屯守在宮門。等陛下親臨殿前,我們就趁機脅迫眾人,率領眾官員和士兵,前去誅殺大將軍。你們一定要把這個計劃嚴守秘密。”蘇鑠等人問道:“要是陛下不聽從我們的安排,該怎麽辦?”李豐等人回答說:“事到臨頭,要懂得權宜變通。如果陛下當時不信服、不聽從,就把他劫持走,他哪有不從的道理?”蘇鑠等人答應了下來。李豐又叮囑道:“這可是會導致滅族的大事,你們千萬要保密。要是事情成功了,你們都能封侯,還能擔任常侍。”隨後,李豐又將計劃秘密告知夏侯玄和張緝。張緝派兒子張邈與李豐進一步聯絡,共同謀劃起事。《世語》記載:李豐派兒子李韜將計劃告知夏侯玄,夏侯玄隻是說“應該仔細考慮”,卻沒有把這件事泄露出去。 )
    大將軍司馬師隱約察覺到了他們的陰謀,便邀請李豐前來相見。李豐不知陰謀已被察覺,毫無防備地前往,結果一見麵就被司馬師殺害。《世語》記載:大將軍司馬師得知李豐的陰謀後,他的舍人王羕請求奉命去請李豐。王羕說:“如果李豐沒有防備,在形勢逼迫下,他必然會來;要是他不來,我一個人也足以製服他。但如果他知道陰謀泄露,帶著眾人,手持長戟自衛,徑直衝入雲龍門,挾持天子登上淩雲台,淩雲台上有三千士兵,他再擊鼓召集眾人,那局麵就不是我能控製的了。”於是,大將軍派王羕乘車去請李豐。李豐見自己被脅迫,隻好跟著王羕前往。《魏氏春秋》記載:大將軍司馬師斥責李豐,李豐知道大禍臨頭,便神色嚴肅地說:“你們父子心懷奸計,妄圖顛覆國家,隻可惜我力量薄弱,不能將你們擒獲消滅!”司馬師聽後大怒,命令勇士用刀環猛擊李豐的腰部,將他殺害。《魏略》記載:李豐,字安國,是已故衛尉李義的兒子。黃初年間,他因父親的緣故被征召隨軍。在他尚未出仕的時候,十七八歲,在鄴城就以品行清白聞名,善於識別人才,天下人都對他十分關注。後來他隨軍到了許昌,名聲越來越大。他的父親不希望他如此高調,便讓他閉門謝客。起初,魏明帝還是太子時,李豐擔任太子文學。等到明帝即位,有東吳的降將前來,明帝問他:“江東那邊聽說的中原名士都有誰?”降將回答說:“聽說有個叫李安國的。”當時李豐擔任黃門郎,明帝便問身邊的人李安國是誰,身邊的人回答說是李豐。明帝驚歎道:“李豐的名聲竟然傳到吳越之地了?”後來李豐轉任騎都尉、給事中。明帝駕崩後,他擔任永寧太仆,不過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名過其實,實際才能有限。正始年間,他升遷為侍中、尚書仆射。李豐在尚書台任職時,常常稱病請假。按照當時尚書台的規定,病假滿一百天就要停發俸祿,可李豐病假還沒滿數十天,就會暫時起來,沒過多久又繼續臥床,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年。起初,李豐的兒子李韜被選中娶公主,李豐表麵上推辭,內心其實並不抗拒。李豐的弟弟李翼和李偉,在幾年間都相繼擔任郡守之職。李豐曾在眾人麵前鄭重告誡兩個弟弟,要珍惜官位,謹言慎行。後來司馬懿長期患病,李偉擔任俸祿二千石的官職,卻沉迷於酒色,擾亂新平、扶風二郡的秩序,李豐卻沒有加以製止,眾人都認為他是仗著受寵而放縱弟弟。曹爽專政時期,李豐在曹爽和司馬懿之間搖擺不定,沒有明確的立場,因此當時有人寫匿名信指責他們說:“曹爽的權勢像滾燙的熱水,太傅父子司馬懿父子)則像冰冷的漿水,李豐兄弟則像飄忽不定的遊光。”意思是說李豐表麵上看似清正,實則內心圖謀不軌,就像飄忽的遊光一樣難以捉摸。等到司馬懿上奏誅殺曹爽,將車停在宮闕之下時,派人通報李豐,李豐嚇得驚慌失措,氣息微弱,雙腳發軟,癱倒在地。到了嘉平四年司馬懿去世後,中書令一職空缺,大將軍司馬師詢問朝臣:“誰適合補任這個職位?”有人推薦李豐。李豐雖然知道這並非顯要的職位,但他自認為與皇室聯姻,想依附皇帝,於是便接受了任命。李豐擔任中書令兩年,皇帝時常單獨召見他談話,沒人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麽。司馬師察覺到李豐在議論自己,便召他前來詢問,李豐卻沒有如實相告,司馬師一怒之下將他殺害,這件事被嚴格保密。李豐先後在兩朝為官,從不為自家生計考慮,隻依靠俸祿生活。李韜雖然娶了公主,但李豐常常告誡他不得侵占財物,有時得到賞賜的錢帛,李豐就會拿出去分給親族;得到賞賜的宮女,大多都給了子弟,而李豐自己則把這些宮女都給了外甥們。李豐死後,有關部門清查他的家產,發現他家沒有多餘的積蓄。《魏氏春秋》記載:夜裏,李豐的屍體被送到廷尉處,廷尉鍾毓拒絕接收,說:“這不是我這個司法官員該處理的事。”通報此事的人說明了情況,並傳達了上級的命令,鍾毓才接受。皇帝得知李豐被殺後大怒,想要追究李豐死亡的原因,太後害怕事情鬧大,趕忙把皇帝叫了進去,這件事才暫時平息。隨後,朝廷派人逮捕了李翼。《世語》記載:李翼的後妻是散騎常侍荀廙的姐姐,她對李翼說:“中書令李豐的事情敗露了,你可以在詔書未到之前逃往吳國,為什麽要坐以待斃呢?你身邊有誰能和你同生共死?”李翼沉思片刻,沒有回答。他的妻子又說:“你在大州任職,卻不知道誰能與你共患難,現在就算逃也逃不掉。”李翼無奈地說:“我的兩個兒子還小,我不能走。如今我不過是受牽連獲罪,我死了,兩個兒子必定能免於此難。”後來的情況果然如李翼所料。李翼的兒子李斌,是楊駿的外甥。晉惠帝初年,李斌擔任河南尹,後來與楊駿一同被殺,這些在《晉書》中有記載。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豐等人謀反一事被交給有關部門處理,夏侯玄、張緝、蘇鑠、樂敦、劉賢等人都被逮捕,押送到廷尉處。《世語》記載:夏侯玄被押送到廷尉後,堅決不肯招供。廷尉鍾毓親自審訊夏侯玄。夏侯玄神色嚴肅地斥責鍾毓說:“我有什麽好招供的?你現在就像個負責審訊的令史一樣來責問我,你要是想讓我認罪,就自己寫供詞吧。”鍾毓深知夏侯玄是名士,氣節高尚,難以讓他屈服,但案件又必須結案,於是在夜裏替夏侯玄寫了供詞,使其與案件情況相符,寫完後,鍾毓流著淚拿給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之後,隻是微微點頭。鍾毓的弟弟鍾會,比夏侯玄年輕,夏侯玄平時不與他交往。這天,鍾會在鍾毓審訊夏侯玄時,想要與夏侯玄套近乎,夏侯玄卻毫不理會。孫盛的《雜語》記載:夏侯玄被囚禁期間,鍾會想趁機與他套近乎,和他交朋友,夏侯玄嚴肅地說:“鍾君,你為何如此逼迫我!” )
    廷尉鍾毓上奏說:“李豐等人陰謀脅迫皇帝,擅自誅殺宰相,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請求依法論處。”於是,公卿朝臣和廷尉共同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李豐等人都深受朝廷的特殊恩寵,掌管著重要機密。張緝身為外戚,有著皇後父親的尊貴身份;夏侯玄作為世代重臣,也位列朝堂。然而,他們卻包藏禍心,圖謀叛逆,與宦官勾結,傳授奸計。因為畏懼皇帝的威嚴,不敢公然謀反,便妄圖要挾皇帝,肆意施展欺詐和暴虐的手段,謀劃誅殺賢良的輔臣,擅自安排官職,想要顛覆京城,危害國家社稷。鍾毓所判定的罪行都符合法律規定,應批準鍾毓的判決並執行。”皇帝下詔說:“齊長公主是先帝生前疼愛的女兒,特赦免她三個兒子的死罪。”於是,李豐、夏侯玄、張緝、樂敦、劉賢等人都被誅滅三族,《魏書》記載:李豐的兒子李韜,因為娶了公主,被賜死在獄中。 )他們的其餘親屬則被流放到樂浪郡。
    夏侯玄氣度寬宏,為人豁達。在東市被斬首時,他麵色不改,舉止從容,當時年僅四十六歲。《魏略》記載:夏侯玄從西邊返回京城後,便不再與他人交往,也不追求奢華的生活。《魏氏春秋》記載:當初,夏侯霸打算逃往蜀國,邀請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說:“我怎能為了苟且偷生,寄身於敵國呢?”於是便回到了京城。司馬懿去世後,許允對夏侯玄說:“你不用再擔憂了。”夏侯玄卻感歎道:“士宗許允字士宗),你怎麽還看不清局勢呢?司馬懿還能以世交晚輩的身份對待我,可司馬師、司馬昭是不會容我的。”夏侯玄曾撰寫《樂毅論》《張良論》以及《本無肉刑論》,文章言辭意趣高遠,在當時廣為流傳。夏侯玄被逮捕時,衛將軍司馬昭曾流著淚為他求情,大將軍司馬師卻說:“你忘了在趙司空葬禮上的事了嗎?”此前,司空趙儼去世,大將軍兄弟前去參加葬禮,賓客多達上百人。夏侯玄後來才到,眾多賓客紛紛起身相迎,司馬師因此對他心生厭惡。臣裴鬆之按:曹爽在正始五年討伐蜀國,當時夏侯玄已擔任關中都督,到正始十年曹爽被誅滅後,他才回到洛陽。根據《少帝紀》記載,司空趙儼在正始六年去世,這樣一來,夏侯玄根本沒有機會參加趙儼的葬禮。如果說夏侯玄是入朝期間參加葬禮,可無論是本紀還是列傳,都沒有相關記載。所以,這個說法近乎荒誕,並不屬實。 )
    正元年間,朝廷為延續功臣的世係,封夏侯尚的從孫夏侯本為昌陵亭侯,食邑三百戶,讓他繼承夏侯尚的香火。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