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王朗輔政

字數:2803   加入書籤

A+A-


    魏文帝曹丕繼承王位後,王朗升任禦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他上疏勸諫文帝休養生息、減輕刑罰,奏疏中說:
    “戰亂興起至今已三十餘年,四海動蕩,天下困苦。幸賴先王曹操)鏟除賊寇,扶持孤寡弱小,使華夏重新恢複綱紀秩序。如今百姓聚集在魏國土地上,連邊境之內都能聽到雞鳴狗吠之聲,百姓安居樂業,喜迎太平。但如今遠方敵寇尚未臣服,戰爭尚未停息,若能通過減免賦稅來安撫遠方之人,任用良吏來宣揚德政,使田間小路得以修整,士農工商繁榮興盛,國家必定能超越從前,比太平時期更加富足。
    《周易》強調整飭法律,《尚書》提倡慎用刑罰,君主一人行善,萬千百姓受益,這就是謹慎處理刑獄的意義。從前曹相國曹參)將治理獄訟與市場事務視為治國根本,路溫舒痛斥治獄官吏的嚴酷。若司法者能查明案情,就不會有冤死的囚犯;青壯勞力能盡力耕種,就不會有饑荒的百姓;年老窮困者能從糧倉獲得糧食,就不會有餓死的屍體;婚嫁按時進行,青年男女就不會有曠怨之恨;胎兒養育得到保全,孕婦就不會有墮胎的哀傷;新生兒得到照顧,孩童就不會有不育的遺憾;成年後再服勞役,年輕人就不會有離家的愁思;老人不再從軍,年長者就不會有征戰的憂患。
    用醫藥治療百姓疾病,用寬鬆徭役讓百姓安居樂業,用威嚴刑罰抑製豪強,用恩惠仁愛救濟弱者,用賑濟借貸幫助貧困。如此,十年之後,年滿十五歲的少女將擠滿街巷;二十年之後,能參軍的青年將遍布原野。”
    曹丕稱帝後,王朗改任司空,晉封樂平鄉侯。《魏名臣奏》記載王朗的節省奏疏稱:“陛下詢問應增減的事宜,想必是指東漢舊製。如西漢在雲陽、汾陰舉行的盛大祭祀,有一千五百人參與,祭祀通天之台,出入阿房宮,齋戒需百日,養祭祀用的牛需五年,牛需三千頭,玉器需七千件,用華美的絲織品裝飾坐席,讓童女跳舞列隊;釀酒需曆經春、夏、秋三季才能釀成,樂師需三千四百人才能齊備;後宮美人近千,太學博士弟子七千餘人;皇家馬廄有良馬六萬多匹,宮外牧場有三萬飼養員和十萬匹馬;執金吾的隨從騎兵六百,步兵數量加倍;太常祭祀陵墓需千輛馬車,太官賜給官署奴婢六千,長安城內管理民政的官員三千,俸祿二千石的斷刑官掌管二十五處監獄。政務繁雜,禮儀奢華,規模超過三代,近乎違背禮製。
    如此奢侈之舉,大多承襲秦朝舊習,既違背祭祀應有的真誠簡樸之本,又失去減少文飾、避免奢華、追求簡約的初衷。如今正值隆興盛明之世,效仿堯舜之際,推行摒棄奢侈、務求節儉的政策,廢除繁瑣、崇尚簡省的法令,施行慎刑慎罰的教化,難道不是應當仰慕的嗎?
    至於宗廟每日用太牢祭祀的製度,郡國並立宗廟的做法,丞相、禦史大夫屬官隨從的數量,這類製度在西漢哀帝、平帝之前已多次修改,光武帝之後便不再施行。根據圖籍記載,天地及五帝、六宗、宗廟、社稷的祭祀,已沿用前代的祭壇。天地之祭隻需掃地設壇,其他則在壇上劃分區域。明堂是祭祀上帝的地方,靈台是觀測天文的地方,辟雍是修習禮樂的地方,太學是聚集儒生的地方,高禖是祈求吉祥的地方,同時也可觀察時務、宣揚教化。
    古代先民開創基業,舊時這些建築都位於都城的南郊,有高大的房屋,足以舉行宴飲射箭儀式、觀測天象。七郊祭祀雖崇尚質樸,仍有門廊側室可供避風雨。可待戰事結束、年成豐收時,逐步修建。
    舊時虎賁、羽林等五營士兵及衛士合計雖有萬人,但其中多為商賈遊手好閑之子或鄉間愚鈍之人,雖有編製,卻不研習戰陣,既不訓練,又很少經曆戰事,名不副實,難以應對緊急情況。有警報才招募士兵,軍隊行動才運送糧草,有時士兵長期屯駐卻不從事屯田,不修整器械,沒有儲備,一處告急,三麵騷動,這也是漢代近代的失誤,不可效仿。
    如今中原已安定,巴蜀尚在版圖之外。雖不能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但應趁著大豐之年,將軍政事務與農事結合。大小官吏都勤事農耕,閑時在曠野上形成村落,戰時組成軍隊,減少繁重徭役,保障衣食供應。《周易》說‘用愉悅的方式役使百姓,百姓會忘記勞苦;用愉悅的方式讓百姓赴難,百姓會忘記死亡’,正是如今應踐行的道理。糧食積蓄於田畝,勇氣積蓄於形勢,即便按兵不動彰顯威嚴,境外的蠻夷也必將叩首請罪,改邪歸正。若能威懾敵方使其效力,不戰而勝,遠比交兵後立威、接戰後立功高明得多。若奸凶之徒不知悔改,仍要以他們虐待的百姓,對抗大魏全心效忠的將士,那麽我們以‘前歌後舞’的正義之師,討伐那些倒戈卸甲、心悅誠服的敵軍,摧枯拉朽之勢,不足為喻。”)
    當時文帝常常外出遊獵,有時深夜才回宮。王朗上疏勸諫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帝王居住的地方,外圍有周密的警衛,內宮有重重禁門。出行時需先布兵再出幄帳,警戒後才踏上台階,張設護衛弓箭後才登車,清理道路後才引導前行,設置屏障後才轉動車輪,靜室檢查後才停下馬車。這些都是為了彰顯至尊地位,強調謹慎戒備,垂範法律教化。近日陛下出宮捕虎,太陽偏西出發,入夜才返回,違背了警戒清道的常法,並非天子應有的謹慎之舉。”
    文帝回複說:“看了您的奏表,即便魏絳用《虞箴》勸諫晉悼公,司馬相如以猛獸警示漢武帝,也不足以相比。如今吳、蜀二賊未滅,將帥遠征,所以我時常到原野練習軍事防備。至於夜間回宮的警戒,已詔令有關部門施行。”《王朗集》記載王朗擔任大理時上奏:“主簿趙郡人張登,從前任本縣主簿時,正值黑山賊圍困郡城,張登與縣長王雋率領七十二名吏兵直接前往救援,與賊軍交戰,吏兵潰散逃走。王雋險些遇害,張登親手格殺一賊,保全了王雋的性命。另有守見夏逸被督郵冤枉,張登身受拷打,為夏逸申冤。他兩次仗義救助他人,應特別嘉獎。” 曹操因事務繁忙,未及時提拔。至黃初初年,王朗又與太尉鍾繇聯名上表,同時稱讚張登在職勤勞。文帝下詔說:“張登忠義顯著,在職有功。雖然名位低微,但正直賢良應受表彰。膳食部門需要這樣的官吏,今任命張登為太官令。”)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