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徐邈傳
字數:1938 加入書籤
徐邈,字景山,是燕國薊縣人。曹操平定河朔地區後,征召他擔任丞相軍謀掾,試任奉高縣令,後進入丞相府擔任東曹議令史。魏國初建時,他擔任尚書郎。當時魏國禁止飲酒,但徐邈卻偷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校事趙達來詢問曹裏的事務,徐邈醉醺醺地說“中聖人。”趙達將此事報告給曹操,曹操非常生氣。不過,度遼將軍鮮於輔為徐邈辯護說“平時那些酒鬼把酒清的稱為‘聖人’,酒濁的稱為‘賢人’,徐邈一向謹慎小心,隻是偶爾醉酒才說了這樣的話。”曹操聽後,最終免除了對徐邈的刑罰。
後來,徐邈擔任隴西太守,又轉任南安太守。曹丕即位後,他曆任譙相、平陽太守、安平太守、潁川典農中郎將,所到之處都政績顯著,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有一次,曹丕駕臨許昌,問徐邈“你還經常喝醉嗎?”徐邈回答說“從前子反在穀陽因醉酒而死,禦叔也因飲酒而被處罰,我的嗜好和這兩個人一樣,不能自我克製,偶爾還是會喝醉。不過,就像宿瘤女因醜陋而聞名,而我卻因醉酒而被您知曉。”曹丕聽後大笑,對左右說“他的名聲果然不是虛傳。”於是提拔他為撫軍大將軍軍師。
曹叡認為涼州地處偏遠,南麵又與蜀軍相鄰,於是任命徐邈為涼州刺史,讓他持節兼任護羌校尉。徐邈到任時,正趕上諸葛亮出兵祁山,隴右三郡發生叛亂。徐邈立即派遣參軍和金城太守等人攻打南安的叛軍,並取得了勝利。涼州地區雨水稀少,常常糧食匱乏。徐邈上奏朝廷,請求修築武威、酒泉的鹽池來增加糧食收入,同時又大力開辟水田,招募貧困百姓來耕種,使得家家戶戶都豐衣足食,倉庫也堆滿了糧食。他還利用州界剩餘的軍用物資,購買金帛、犬馬,供應中原地區的需要。徐邈逐漸收繳民間的私人武器,藏入府庫,然後以仁義為準則,設立學校,明確教育內容,禁止厚葬,杜絕淫祀,獎善罰惡,使得當地的風俗教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百姓都心悅誠服。西域的通道因此暢通無阻,荒遠的戎族也紛紛前來進貢,這些都是徐邈的功勞。在討伐叛亂的羌族柯吾時,徐邈立下戰功,被封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加封為建威將軍。徐邈在與羌、胡人打交道時,對於一些小的過錯從不計較;但如果有人犯了大罪,他就會先告知部族首領,讓他們知道,對於應該處死的人,他才會斬首示眾,因此羌、胡人都對他既信服又畏懼。徐邈得到的賞賜都分給了將士們,從不拿回家,導致他的妻子兒女衣食不足。天子得知後,對他大加讚賞,並及時供給他家的用度。
正始元年,徐邈回到朝廷擔任大司農,後又升任司隸校尉,百官都對他十分敬畏。後來,他因公事離職。之後,他又擔任光祿大夫,幾年後被任命為司空。徐邈歎息道“三公是討論國家大政的官職,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這個職位就可以空缺,我怎麽能因為年老有病而占據這個職位呢?”於是堅決辭去了司空的職位。嘉平元年,徐邈七十八歲,在家中以大夫的身份去世,按照三公的禮儀安葬,諡號為穆侯。他的兒子徐武繼承了他的爵位。嘉平六年,朝廷追思那些清廉有節操的人,下詔說“顯揚賢才,表彰美德,是聖明君王所重視的;推舉善行,進行教育,是孔子所讚美的。已故的司空徐邈、征東將軍胡質、衛尉田豫,都在前朝擔任過官職,曆經四代君王,他們在外統領軍隊,在內輔佐政務,忠誠清廉,一心為公,憂國忘私,不經營產業,死後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朕非常讚賞他們。特賜徐邈等人家穀二千斛,錢三十萬,並通告天下。”
徐邈的同郡人韓觀,字曼遊,有見識和才能,與徐邈齊名,但在孫禮、盧毓之前,擔任豫州刺史,政績顯著,死於任上。黃門侍郎杜恕曾上表稱讚韓觀、王昶等人,認為他們都有兼才,可以擔任高官重任,而不僅僅局限於三州。盧欽著書稱讚徐邈說“徐公誌向高遠,行為廉潔,才學淵博,氣質剛猛。他施展才華時,高遠而不孤傲,廉潔而不孤僻,博學而能堅守簡約,剛猛又能寬容。聖人認為清廉很難做到,但對徐公來說卻很容易。”有人問盧欽“徐公在武帝時期,人們認為他通達,而在涼州以及回到京城後,人們又認為他孤介,這是為什麽呢?”盧欽回答說“過去毛玠、崔琰等人當權,看重清廉樸素的人,當時大家都改變車馬服飾來追求名聲,但徐公卻不改變自己的常態,所以人們認為他通達。近年來天下奢侈成風,人們相互模仿,而徐公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高雅本性,不隨波逐流,所以以前被認為通達,現在卻被認為孤介。這是世人的無常,而徐公卻始終如一。”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