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胡質傳
字數:2946 加入書籤
胡質,字文德,是楚國壽春人。他年輕時就和蔣濟、朱績一起在江、淮地區出了名,都在州郡做官。蔣濟當了別駕後,被派去見曹操。曹操問蔣濟“胡通達是個通情達理的長者,他有後代嗎?”蔣濟回答說“他有個兒子叫胡質,雖然在謀略上比不上他父親,但在處理事務上比他父親更出色。”(按《胡氏譜》記載胡通達名叫胡敏,因品行方正被征召。)曹操聽了,立刻召見胡質,任命他為頓丘縣令。
頓丘縣有個叫郭政的人,和他堂妹有染,還殺了他堂妹的丈夫程他。郡裏的官員馮諒被關進監獄,作為證人。郭政和他堂妹都經受住了拷打,拒不承認罪行。馮諒受不了拷打的痛苦,就自己承認了罪行,但這樣一來,真正的罪犯卻逍遙法外。胡質到任後,仔細觀察了他們的表情和行為,詳細調查了事情的經過,最終讓真凶承認了罪行。
後來,胡質進入丞相府擔任東曹議令史,又被州裏任命為治中。當時,將軍張遼和護軍武周之間有矛盾。張遼向刺史溫恢請求讓胡質來調解,但胡質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張遼出來對胡質說“我對你推心置腹,你怎麽能這樣辜負我呢?”
胡質回答說“古人交朋友,看重對方不貪心、不膽小、不聽信流言蜚語,這樣才能長久。武周是個有修養的人,以前將軍你對他讚不絕口,現在卻因為一點小矛盾就和他產生嫌隙。何況我的能力有限,怎麽能保證和他一直友好下去呢?所以我不願意去調解。”張遼聽了胡質這番話,深受感動,於是又和武周和好了。
(這裏引用了《虞預晉書》的記載武周,字伯南,是沛國竹邑人。他的官位升到了光祿大夫。他的兒子武陔,字元夏,和他的兩個弟弟武韶、武茂,從小就被鄉親們稱讚,都有很高的聲望。即使是他們的長輩,也很難分出他們誰更優秀。當時,同郡有個叫劉公榮的人,以善於識人而聞名。武周請他來,說“你有識人的本事,我想讓我的三個兒子見見你,你給他們評評高下,就像當年郭泰、許劭評價人物一樣,怎麽樣?”劉公榮就去見了武陔兄弟,和他們交談,觀察他們的舉止。出來後,他對武周說“你的三個兒子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元夏的器量最大,有輔佐國家的才能,如果努力做官,可以做到亞公的地位。叔夏、季夏也不比常伯、納言差。”武陔年輕時就出來做官,在朝廷內外都擔任過職務。泰始初年,他當上了吏部尚書,後來又升為左仆射、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最後死在任上。武陔因為在魏國時已經是大臣,本來就不是輔佐晉朝建立的功臣,他很謙遜,不願意接受這麽高的官職,但沒辦法,隻能勉強接受。他在任上,沒有承擔什麽重要的職責,隻是日夜小心謹慎地工作。他始終保持著清廉的名聲,當時的人們都把他當作美談。武韶也當過兩個官職的吏部郎。山濤在奏折中稱讚他清白誠實,最後當上了散騎常侍。武茂當過侍中、尚書。潁川的荀愷是宣帝的外孫,世祖的表侄,他自恃出身高貴,想和武茂交朋友。武茂拒絕了他,因此惹怒了他。元康元年,楊駿被殺。當時荀愷是尚書仆射,他因為武茂是楊駿的表弟,就把他誣陷成楊駿的同黨,武茂就這樣被冤殺了,大家都為他感到冤枉和痛心。)
曹操又任命胡質為丞相屬。黃初年間,他被調任為吏部郎,後來又當了常山太守,再升任東莞太守。有一次,當地的士人盧顯被人殺了。胡質說“這個人沒有仇人,卻有個年輕的妻子,這大概就是他死的原因吧!”於是,他把和盧顯住在一起的年輕人都叫來詢問。有個叫李若的書吏被問到時,臉色變了。胡質就仔細盤問他,李若終於承認了罪行。胡質每次得到軍功賞賜,都分給部下,自己一點不留。他在東莞當了九年太守,當地的官吏百姓生活安定,將士們也願意聽他指揮。
後來,胡質升任荊州刺史,加封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有一次,吳國的大將朱然包圍了樊城。胡質帶領少量軍隊趕去救援。大家都覺得敵人太強大,不能硬拚。胡質說“樊城地勢低,兵力又少,我們一定要進軍當外援,不然樊城就危險了。”
於是,他帶領軍隊趕到城外,把敵人嚇退了,樊城這才安全了。後來,他又升任征東將軍,負責管理青州和徐州的軍事。他在當地大力發展農業,儲存了很多糧食,還設立了東征台,一邊種地一邊守衛。他又疏通了各郡的水渠,方便船隻運輸,還加強了防備,準備迎戰敵人。海邊一直平安無事。
胡質性格沉穩,善於觀察,但不輕易用他的節操去要求別人,所以他在任的地方都受到人們的懷念。嘉平二年,胡質去世了。他家裏沒有多餘的錢財,隻有皇帝賜的衣服和書箱。軍師把他的事跡報告給朝廷,朝廷追封他為陽陵亭侯,賜給他一百戶的封地,諡號貞侯。他的兒子胡威繼承了他的爵位。六年以後,皇帝下詔書表揚胡質的清廉,賜給他家很多錢和糧食。這些事都記載在《徐邈傳》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胡威,字伯虎,從小就很有誌氣,行為清白。胡質在荊州當官時,胡威從京都去看望他。家裏很窮,沒有車馬和仆人,胡威就自己趕著驢去,到了以後就在驛站住了十幾天,然後就告辭回家。臨走時,胡質送給他一匹絹,讓他路上用。胡威跪下說“父親大人清廉,我不知道這絹是從哪兒來的。”
胡質說“這是我俸祿剩下的,所以給你當路費。”胡威這才收下,辭別回家。每次到客店,胡威都自己放驢,打柴做飯,吃完飯再趕路。有一次,胡質手下有個都督,胡威不認識他。他事先請假回家,偷偷地在一百多裏外的路上等著胡威,和他作伴,一路上幫他做事,還給他吃喝。
走了幾百裏,胡威起了疑心,偷偷地問那個人,才知道他是父親手下的都督。於是,胡威拿出胡質給他的絹,送給都督表示感謝,然後讓他回去了。後來,胡威通過別人把這件事告訴了胡質。胡質打了那個都督一百棍,革除了他的職務。他們父子就是這樣清廉謹慎。
於是,胡威的名聲越來越大,當過宰相等很多官職。晉武帝召見他,談論邊防的事情,還說起他的父親。皇帝感歎他父親的清廉,問胡威“你和你父親比,誰更清廉?”胡威說“我不如父親。”皇帝問“為什麽?”胡威說“我父親清廉,怕別人知道;我清廉,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差得遠呢。”
胡威當過前將軍、青州刺史等官職。太康元年,胡威去世了,朝廷追封他為鎮東將軍。胡威的弟弟胡羆,字季象,當過征南將軍;胡威的兒子胡奕,字次孫,當過平東將軍。他們都以清廉的行為出名。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