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烏丸鮮卑東夷傳(四)

字數:3623   加入書籤

A+A-


    太和二年,田豫派遣翻譯夏舍前往軻比能的女婿鬱築鞬的部落,但夏舍卻被鬱築鞬殺害。秋天,田豫率領西部鮮卑的蒲頭、泄歸泥出塞討伐鬱築鞬,大破其軍。在返回馬城的途中,軻比能親自率領三萬騎兵包圍了田豫,圍困了七天。上穀太守閻誌,是閻柔的弟弟,他一直受到鮮卑人的信任。閻誌前往解圍,軻比能這才撤軍。後來,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他以恩信安撫軻比能,使得軻比能多次前來邊境進貢。到了青龍元年,軻比能引誘步度根背叛並州,與他結成和親關係,並親自率領一萬騎兵在陘北迎接步度根的家屬。並州刺史畢軌派遣將軍蘇尚、董弼等人攻擊軻比能,軻比能派遣兒子率領騎兵與蘇尚等人在樓煩交戰,殺死了蘇尚和董弼。到了青龍三年,王雄派遣勇士韓龍刺殺了軻比能,鮮卑部落另立軻比能的弟弟為新的首領。
    素利、彌加、厥機都是鮮卑部落的重要首領,他們的部落分布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這些部落距離漢朝邊境較遠,早期並沒有給漢朝邊境帶來太大的麻煩。然而,他們的部落人口眾多,勢力甚至超過了軻比能。在建安年間,他們通過閻柔向漢朝進貢,進行貿易往來。曹操對他們進行了封賞,封他們為王。厥機死後,他的兒子沙末汗被封為親漢王。延康初年,他們又各自派遣使者向漢朝獻馬。文帝封素利、彌加為歸義王。素利與軻比能之間互相攻擊,爭鬥不斷。
    鮮卑部落分布在廣闊的地域內,東邊瀕臨大海,西邊延伸到流沙。他們的勢力範圍非常廣泛,但具體的情況並不為漢朝所熟知。在中原王朝的視野之外,鮮卑部落的風俗習慣和政治製度也與漢朝有很大的不同。然而,隨著漢朝與鮮卑部落的接觸逐漸增多,漢朝對鮮卑部落的了解也逐漸加深。
    在魏國建立後,西域的許多國家仍然保持著與漢朝的朝貢關係。雖然魏國無法完全控製西域,但像龜茲、於寘、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車師等大國,每年都會向魏國朝貢,情況與漢朝時期大致相同。這些國家與魏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促進了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孫淵繼承了他父親和祖父的事業,在遼東地區割據一方。由於遼東地處偏遠,朝廷將海外事務委托給公孫淵,這使得公孫淵得以隔斷東夷與中原王朝的聯係。景初年間,魏國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消滅了公孫淵,收回了樂浪、帶方等郡。此後,東夷地區逐漸平靜下來,東夷各部落紛紛歸服魏國。
    後來,高句麗背叛了魏國。魏國派遣軍隊進行討伐,追擊叛軍,跨越烏丸、骨都,經過沃沮,到達肅慎的領地,一直追到大海邊。在征討過程中,魏軍見識了各國的風俗習慣,對這些國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盡管這些國家地處偏遠,但它們仍然保留了一些華夏文化的痕跡。在中原王朝禮崩樂壞之時,這些蠻夷之地反而保留了一些華夏文化的精髓。因此,對這些國家的記載和研究,對於補充曆史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義。
    夫餘國位於長城以北,距離玄菟郡有一千裏遠。它的南邊與高句麗接壤,東邊與挹婁相鄰,西邊與鮮卑相連,北邊有弱水環繞,國土麵積大約有兩千裏見方。夫餘國的居民過著定居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的宮室、倉庫和牢獄。夫餘國的地形多山陵和廣澤,是東夷地區中最平坦開闊的地方。這裏的土地適合種植五穀,但不生長五果。夫餘國的人民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勇敢而厚道,從不侵擾鄰國。
    夫餘國有自己的君王,官職的命名十分獨特,都以六畜來命名,比如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等,還有大使、大使者、使者等官職。各個邑落都有豪強,這些豪強的下戶都是他們的奴仆。夫餘國的官員們會定期巡視各地,大的官員管理數千家,小的官員管理數百家。夫餘國的飲食禮儀十分講究,他們使用俎豆,舉行宴會時,有拜爵、洗爵、揖讓等禮儀,十分莊重。
    每年的正月,夫餘國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全國上下都會聚集在一起,連續幾天載歌載舞,歡慶不已。這個活動被稱為“迎鼓”。在這個時候,夫餘國還會審理刑事案件,釋放囚徒。夫餘國的人民平時喜歡穿白色的衣服,用白布製作大袖袍和褲子,鞋子用皮革製成。當他們出國時,就會穿上絲綢、錦緞等華麗的服飾,貴族們還會披上狐狸、狖白、黑貂等珍貴的皮毛,帽子上鑲嵌著金銀飾品。夫餘國的翻譯人員在傳達信息時,都會跪在地上,用手撐著地麵,小聲地說話。
    夫餘國的法律十分嚴格,殺人者將被處死,其家人也會淪為奴婢。對於偷盜行為,處罰十分嚴厲,偷一罰十二。對於男女之間的不正當關係,以及婦女的嫉妒行為,夫餘國的法律更是毫不留情,一律處以死刑。夫餘國的人民特別痛恨嫉妒行為,一旦發現,不僅會殺死嫉妒者,還會將其屍體放在南山之上,任其腐爛。如果死者的家屬想要收回屍體,必須先送上牛馬作為贖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夫餘國的風俗中,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那就是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嫂子為妻,這與匈奴的習俗相同。夫餘國的人民擅長飼養牲畜,他們飼養的名馬、赤玉、貂狖、美珠等都是當地的特產。夫餘國的珍珠特別大,大的像酸棗一樣。夫餘國的人民以弓箭、刀矛為武器,家家戶戶都有鎧甲和兵器。
    夫餘國的人民在建造城池時,都會采用圓形的設計,看起來像是牢獄。夫餘國的人民無論白天黑夜,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唱歌,歌聲不斷。在軍事行動中,夫餘國的人民也會祭天,通過殺牛觀察牛蹄來占卜吉凶。如果牛蹄分開,就表示不吉利;如果牛蹄合在一起,就表示吉利。在戰爭中,夫餘國的貴族們親自上陣,平民百姓則負責運送糧食和食物。夫餘國的人民死後,夏天都會用冰來保存屍體。在葬禮上,夫餘國的人民會殺死許多人來殉葬,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上百人。夫餘國的葬禮十分隆重,有槨無棺。
    夫餘國原本屬於玄菟郡。漢末時期,公孫度在遼東地區勢力強大,威服外夷,夫餘王尉仇台也歸附了遼東。當時,高句麗和鮮卑都十分強大,公孫度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將宗女嫁給尉仇台。尉仇台死後,他的兒子簡位居繼位。簡位居沒有嫡子,隻有一個庶出的兒子麻餘。簡位居死後,夫餘國的貴族們共同立麻餘為王。牛加的侄子名位居擔任大使,他為人慷慨大方,善於施舍,深受人民的愛戴。名位居每年都會派遣使者前往京都進貢。正始年間,幽州刺史毋丘儉討伐高句麗,派遣玄菟太守王頎前往夫餘國。名位居派遣大加在郊外迎接,為王頎的軍隊軍糧。然而,名位居的叔父牛加卻心懷二心,名位居得知後,立刻將叔父父子殺死,沒收了他們的財物,並派遣使者將財物送往官府。
    夫餘國的風俗中,如果遇到水旱災害,五穀不熟,就會將責任歸咎於國王,甚至有人會提議更換或殺死國王。麻餘死後,他的兒子依慮年僅六歲,就被立為國王。在漢朝時期,夫餘王的葬禮中會使用玉匣,夫餘國通常會提前將玉匣交給玄菟郡,國王死後,再派人取回玉匣進行安葬。公孫淵被誅殺後,玄菟郡的倉庫中還有一具玉匣。如今,夫餘國的倉庫中還保存著玉璧、珪、瓚等幾代傳下來的寶物,這些都是先代所賜的。
    夫餘國的印章上刻著“濊王之印”,國內有一座故城名為濊城,這表明夫餘國原本是濊貊之地。夫餘國的人民自稱為“亡人”,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據《魏略》記載,夫餘國的人民生活富足,自先世以來,從未遭受過破壞。夫餘國的人民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北方有一個高離國,國王的侍女懷孕了。國王想要殺死她,侍女卻說“有一個像雞蛋一樣的氣團降臨,我因此懷孕了。”後來,侍女生下了一個兒子。國王將這個兒子扔進了豬圈,但豬用嘴巴拱他,將他移到馬廄,馬也用氣息溫暖他,他竟然沒有死。國王懷疑他是天子,於是讓他的母親將他撫養長大,取名為東明,並讓他負責牧馬。東明擅長射箭,國王擔心他會奪取自己的國家,想要殺死他。東明得知後,立刻逃離了高離國,向南來到了施掩水。他用弓箭擊打水麵,魚鱉浮出水麵,為他搭起了一座橋。東明順利地渡過了施掩水,魚鱉這才解散,追趕他的士兵無法渡過河。東明於是來到夫餘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