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諸葛亮傳(三)

字數:3515   加入書籤

A+A-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番話,心裏的顧慮一下子就沒了,於是痛痛快快地登上了皇位。劉備還專門下了一道詔書,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詔書裏言辭懇切“我這一路走來實在不容易,如今繼承了漢室的大統,每天都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就盼著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安穩日子,可又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哎!丞相諸葛亮,你一定要明白我的心思,好好輔佐我,別讓我出啥岔子,幫我重振漢室的榮光,照亮這天下,你可一定要盡心盡力啊!”
    諸葛亮當上丞相後,還兼任錄尚書事,手裏握著代表皇帝的符節,權力可不小。後來張飛不幸去世,諸葛亮又兼任了司隸校尉,把朝廷內外的大小事務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到了晉朝初年,扶風王司馬駿鎮守關中,他手下的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還有一幫官員、文人,聚在一起談論諸葛亮。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眼光不行,跟錯了主公,還害得蜀地百姓日子過得苦哈哈的。他們說諸葛亮不自量力,蜀國實力那麽弱,還總想著幹大事。
    有個叫郭衝的金城人可不這麽認為,他覺得諸葛亮足智多謀,比管仲、晏嬰還厲害,隻是運氣不好,沒完成大業,那些批評諸葛亮的人根本不了解實情。郭衝還列舉了五件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事跡,說得有鼻子有眼。劉寶他們聽了,也找不出啥話來反駁。扶風王司馬駿聽了郭衝的話,還一個勁兒地稱讚。
    不過我(裴鬆之)覺得,要是真有諸葛亮不為人知的厲害事跡,我肯定也想聽。但郭衝說的這幾件事,仔細一琢磨,全是漏洞,我得好好說道說道
    第一件事,郭衝說諸葛亮執法太嚴苛,把老百姓折騰得夠嗆,不管是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在背後抱怨。法正就勸諸葛亮“當年漢高祖劉邦進了關中,隻定了三條簡單的法律,老百姓就覺得他特別仁義。現在您靠著武力占據益州,剛打下這片地盤,還沒來得及給老百姓好處呢。再說了,您是外來的,劉璋的舊部是本地人,您應該放低姿態,先把刑罰放寬一點,讓大家心裏舒服些。” 諸葛亮卻回答“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就是因為太殘暴,法律又嚴苛,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這才揭竿而起,秦朝一下子就垮了。漢高祖劉邦趁著這個機會,輕鬆得了天下。可劉璋這人太軟弱,從他父親劉焉那會兒開始,就隻知道用小恩小惠拉攏人,法律也不管用,官員們都在這兒拉幫結派,專權跋扈,君臣之間的規矩都沒了。你給他們官位,官位給到頭了,他們就不把你當回事;你對他們好,好話說盡、好處給完,他們就開始傲慢無禮。益州變成這樣,根子就在這兒。我現在用嚴格的法律約束他們,法律執行下去,他們才知道什麽是恩德;用爵位限製他們,爵位加上去,他們才知道榮耀。恩威並施,上下才有規矩,這才是治理國家的關鍵!”
    我覺得這事兒不對勁。法正比劉備去世得還早,郭衝說他勸諸葛亮的時候劉備還在世,這就說不通了。諸葛亮再怎麽厲害,也是劉備的臣子,大事還得劉備說了算。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又沒掌管益州,獎賞、刑罰這些大事,都輪不到他拍板。而且郭衝說諸葛亮回答的那些話,好像功勞全是他一個人的,這不符合臣子的本分。以諸葛亮謙虛謹慎的性格,肯定不會這麽幹。再說了,也沒聽說過哪個好官是靠折騰老百姓出名的。
    第二件事,郭衝說曹操派了個刺客去見劉備。這刺客特別會忽悠,跟劉備聊討伐魏國的事兒,說得頭頭是道,劉備聽了直點頭,還覺得自己撿到寶了。正聊得熱乎呢,諸葛亮進來了,這刺客一看諸葛亮,臉色 “唰” 地就變了,眼神也開始躲躲閃閃。諸葛亮心裏一琢磨,就覺得這人不對勁。過了一會兒,刺客說要上廁所,趁機溜了。劉備還挺高興,跟諸葛亮說“我剛碰上一個奇才,以後能幫著咱們幹大事!” 諸葛亮問人在哪兒,劉備說“就是剛出去上廁所那人。” 諸葛亮歎了口氣說“我看那人神色慌張,眼神躲閃,一看就心裏有鬼,肯定是曹操派來的刺客!” 等人去追,刺客早就翻牆跑了。
    我覺得這事兒也不靠譜。一般當刺客的,都是些不要命的狠角色,說幹就幹,眼睛都不眨一下。劉備可是出了名的會看人,能讓他都看走眼,這刺客肯定不是一般人。劉備還說這刺客能幫諸葛亮,那這人的本事肯定跟諸葛亮不相上下。像諸葛亮這樣有本事的人,很少會去當刺客,而且曹操也不會輕易把這麽厲害的人往死路上送。要是這人真沒死,以後在魏國肯定會出名,可為啥從來沒聽說過有這麽個人呢?
    章武三年的春天,蜀地的濕寒還未散盡,劉備在永安宮的病榻上已油盡燈枯。他強撐著病體,派人快馬加鞭從成都召來諸葛亮。當丞相風塵仆仆跪倒在床前時,劉備顫抖著抓住他的手,眼中是帝王少有的懇切“孔明啊,你的才幹勝過曹丕十倍不止,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業。若嗣子劉禪值得輔佐,你就盡心幫他;若他實在不成器,這天下,你可以自己拿主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諸葛亮聽罷,淚水瞬間浸透了胡須,他以頭觸地叩首道“臣定當竭盡輔佐之力,用畢生忠誠踐行節操,直至生命盡頭!”劉備見他如此,又讓人取來筆墨,親筆寫下詔書叮囑後主劉禪“你以後跟隨丞相辦事,要像侍奉父親一樣敬重他。”
    孫盛評曰治國需秉持道義,心存誠信順服,方能輔佐君主成就功業。常言道,下棋的人舉棋不定尚且贏不了對手,何況是君主衡量臣子才能時言語含糊,這怎能讓強鄰信服、統一天下?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這番話,實在是亂政之舉!世人有說他是想借此鞏固托孤的誠意,安撫蜀地人心。但君子認為並非如此若托付的是忠賢之臣,何須用這般言語試探;若托付的非人,豈不是開啟了篡逆的門路?古往今來的帝王臨終遺命,必是懇切箴言,從沒有用詭詐之辭托孤的道理。幸好劉禪性情懦弱,沒有猜忌陰險之心,而諸葛亮的威望謀略足以震懾異端,才讓那些不同心思沒有機會滋生。否則,恐怕早已生出禍端。說這是權謀之計,豈不是讓人困惑嗎?
    劉備去世後,劉禪繼位,改元建興。當年,劉禪冊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允許他建立丞相府獨立處理政務。不久後,又任命他兼任益州牧。從此蜀漢大小政事,事無巨細都由諸葛亮決斷。此時南中地區的越巂、益州等郡趁國喪之際紛紛叛亂,諸葛亮考慮到新喪之下不宜動兵,便先派使者前往東吳。使臣帶著蜀錦與玉器,以聯姻之議重修盟好,吳蜀兩國再次結為盟國。
    據《諸葛亮集》記載這一年,曹魏的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仆射諸葛璋等人紛紛寫信給諸葛亮,引經據典大談天命所歸,勸他率蜀漢稱臣歸附。諸葛亮並未回信,而是寫下《正議》駁斥道“從前項羽興起時不講仁德,雖占據中原帝王之地,最終卻落得烹殺的下場,成為後世永遠的警戒。曹魏不知借鑒,如今也步了後塵,能保住自身已是僥幸,隻怕災禍要留給子孫。而你們幾位都已年近花甲,卻秉承偽朝旨意來信勸降,就像當年陳崇、張竦稱頌王莽功德一樣,難道是為了逃避殺身之禍才苟且偷生嗎?昔日漢世祖劉秀創業時,僅憑數千疲弱之士,就在昆陽郊外擊潰王莽四十萬大軍。可見秉持道義討伐淫邪,不在兵力多寡。到了曹操,憑借詭詐權謀,率數十萬大軍到陽平關救張合,最終卻勢窮力竭,僅能自保逃脫,精銳之師折損慘重,還丟了漢中之地。他深知天下神器不可妄取,回師途中便憂憤成疾而死。曹丕更是荒淫無度,接著就篡奪漢室江山。即便你們巧舌如簧,搬出蘇秦張儀般的詭辯之辭,進獻驩兜那樣的諂媚之語,想要詆毀我蜀漢如同唐堯,諷勸我們放棄大禹、後稷般的基業,也不過是白費筆墨罷了。這等事,正是君子所不齒的。兵書有雲‘萬人一心拚死作戰,即可橫行天下。’從前軒轅黃帝整肅數萬士卒,就能製服四方、安定天下,何況我軍以數十萬正義之師,討伐有罪之敵,豈是你們能阻擋的?”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