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諸葛亮傳(五)

字數:3558   加入書籤

A+A-


    魏明帝曹叡得知消息,親自趕到長安坐鎮指揮,還命令大將張合帶兵去抵擋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帶領先頭部隊,在街亭這個地方和張合交戰。誰知道馬謖不聽諸葛亮的指揮,排兵布陣、行軍打仗都出了大問題,結果被張合打得大敗。諸葛亮沒辦法,隻好帶著西縣的一千多戶百姓,撤回漢中。
    《郭衝四事》裏還記載了這麽一段諸葛亮出兵祁山後,隴西、南安兩郡很快就投降了。蜀軍接著包圍天水,攻下冀城,還俘虜了薑維,把幾千男女百姓帶回了蜀漢。大家都跑來祝賀諸葛亮打了勝仗,可諸葛亮卻一臉愁容,神情悲傷,他推辭說“普天下的百姓,可都是漢朝的子民啊!現在國家的力量還不夠強大,沒能保護好百姓,讓他們受盡戰亂之苦。哪怕隻有一個人因為戰爭死去,那都是我的過錯。就因為這樣,大家還來祝賀我,我怎麽能不感到羞愧呢?”從這以後,蜀國人都知道諸葛亮一心想著滅掉曹魏,不隻是為了擴張地盤那麽簡單。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諸葛亮早就有吞並曹魏的想法了,又不是這時候大家才知道。而且這次出兵也沒成功,損兵折將地回來,雖然有三個郡投降,但也沒能守住。薑維不過是天水的一個普通人,抓了他對曹魏根本沒什麽損失。帶走西縣的一千多戶百姓,也彌補不了街亭戰敗的損失,這算什麽功勞,值得蜀國人來祝賀嗎?
    街亭失守是個大敗仗,為了給全軍一個交代,諸葛亮下令處死了馬謖。之後,他還給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疏,言辭懇切地說“我才能有限,卻身居高位,親自統帥軍隊,結果沒能嚴格執行軍法,遇事不夠謹慎,才導致街亭馬謖違抗命令,箕穀趙雲那邊也疏於防範,這些過錯都怪我用人不當。我識人不明,處理事情也不夠周全,按照古代的規矩,軍隊打了敗仗,主帥就得擔責,所以我願意自降三級,來懲罰自己的過錯。”於是,諸葛亮從丞相降為右將軍,但還是代理丞相的職務,管理的事務和以前一樣。
    《漢晉春秋》裏提到,有人勸諸葛亮再出兵攻打曹魏,諸葛亮卻搖頭說“咱們在祁山、箕穀的軍隊,數量都比魏軍多,可還是打了敗仗,這問題根本不在兵少,而在我這個主帥身上。現在我打算減少兵力、精簡將領,嚴明賞罰,好好反思過錯,琢磨出更好的辦法來。要是做不到這些,就算兵再多又有什麽用!以後,隻要是真心為國家著想的人,盡管指出我的過錯,這樣國家大事才有希望,滅掉曹魏、興複漢室的目標才能實現!”從那以後,諸葛亮仔細考察將士們的功勞,提拔獎勵有才能的人,主動承擔責任,還把自己的失誤公布於眾。同時,他抓緊時間訓練軍隊,準備日後再戰。慢慢地,蜀軍的士氣又恢複了,百姓們也不再總想著之前的失敗了。
    後來,諸葛亮聽說孫權在石亭之戰中打敗了曹魏的曹休,魏軍主力東調,關中地區防守變得空虛。這年十一月,他又給劉禪上了一道奏疏,裏麵說“先帝早就明白,漢朝和曹魏不能同時存在,大漢的基業也不能偏安在蜀地,所以才把討伐曹魏的重任托付給我。先帝那麽英明,清楚我的能力,也知道曹魏強大,咱們弱小,但不主動出擊,大漢基業早晚也得完,與其坐著等死,還不如主動進攻!所以先帝才會毫不猶豫地把大事托付給我。我從接受命令那天起,睡覺都睡不安穩,吃飯也不覺得香,一心想著北伐。考慮到北伐之前得先穩定南方,我才在五月冒著酷暑,率軍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偏遠的地方,有時候兩天才吃一頓飯。我不是不珍惜自己的性命,隻是覺得大漢的基業不能隻守著蜀地這一小塊地方,所以才冒著危險去完成先帝的遺願,可有些人卻覺得我這麽做不對。
    您看現在,曹魏西邊剛被我們折騰得夠嗆,東邊又要和孫權打仗,正是他們疲憊的時候。按照兵法,敵人疲勞,就是咱們進攻的好時機!我再跟您仔細說說其中的道理當年漢高祖劉邦英明神武,身邊謀臣足智多謀,可他打天下的時候,也是曆經艱險,多次受傷,好不容易才平定天下。現在陛下您的才能比不上漢高祖,咱們的謀臣也趕不上張良、陳平,卻想著用長久對峙的辦法取勝,安安穩穩地平定天下,這實在太難了,我實在想不明白。再看劉繇、王朗,他們各自占據州郡,整天談論治國安邦的大道理,動不動就引用聖人的話,可一遇到實際問題,就猶猶豫豫,顧慮重重,一年又一年,既不打仗也不出征,結果讓孫策趁機發展壯大,吞並了江東,這也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曹操的智謀遠超常人,用兵的本事能和孫武、吳起相比,可他這一生也沒少打敗仗,在南陽被困,在烏巢遇險,在祁連山陷入危機,在黎陽被逼迫,在北山差點失敗,在潼關差點送命,好不容易才勉強統一了北方。我才能遠不如曹操,卻想不冒風險就平定天下,這怎麽可能?還有,曹操五次攻打昌霸都沒打下來,四次渡過巢湖也沒能成功,重用李服,李服卻想謀害他,信任夏侯淵,夏侯淵卻兵敗身亡。先帝在世的時候,總說曹操是個厲害人物,可他都有這麽多失誤,我才能平庸,又怎麽能保證每次都打勝仗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自從我到漢中,才一年時間,就損失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將領,還有曲長、屯將七十多人,這些可都是能衝鋒陷陣、勇往直前的猛將。另外,賨叟、青羌的散騎、武騎一千多人也折損了。這些將士都是我們多年來從各地招募的精銳,可不是蜀地一州就能湊齊的。要是再過幾年,恐怕這些精銳要損失三分之二,到時候我們拿什麽去和曹魏對抗?現在百姓生活困苦,軍隊也很疲憊,但討伐曹魏的事不能停下來。既然不能停,不管是防守還是進攻,耗費的人力物力都差不多,那還不如趁現在主動出擊。要是隻守著蜀地這一個州,想和強大的曹魏長久對峙,根本不可能,這是我想不通的第六點。
    這世上的事情,本來就難以預料。當年先帝在長阪坡吃了大敗仗,那時候曹操還以為天下大局已定。可先帝後來聯合東吳,拿下巴蜀,又北伐斬殺夏侯淵,差點就成功複興漢室了。誰能想到後來東吳背棄盟約,關羽兵敗被殺,先帝在秭歸又遭遇慘敗,曹丕還趁機稱帝。事情總是這樣,誰也說不準結果會怎樣。但我一定會竭盡全力,死而後已,至於北伐最終是成是敗,能不能成功,就不是我能預先知道的了。”
    上了這道奏疏後,諸葛亮就發動了散關之戰。不過這道奏疏在《諸葛亮集》裏沒有收錄,是在張儼的《默記》裏流傳下來的。
    到了冬天,諸葛亮又一次出兵,這次他選擇從散關出發,大軍浩浩蕩蕩地包圍了陳倉城。曹魏這邊派大將曹真領兵前來抵擋,雙方對峙起來。諸葛亮的軍隊雖然勇猛,但糧草供應成了大問題,沒堅持多久,糧草就快耗盡了,沒辦法,隻能下令撤軍。
    曹魏的將領王雙覺得這是個立功的好機會,騎著快馬,帶著騎兵部隊就追了上來。諸葛亮早有防備,立刻組織軍隊反擊。雙方一交手,蜀軍士氣高昂,把王雙的追兵打得落花流水,還當場斬殺了王雙,給曹魏來了個下馬威。
    建興七年,諸葛亮又有了新的軍事行動,他派陳式帶領一支隊伍去攻打武都和陰平這兩個郡。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得到消息後,馬上召集人馬,準備迎擊陳式。諸葛亮得知郭淮要動手,擔心陳式抵擋不住,親自率領大軍趕到建威。郭淮一看諸葛亮親自來了,心裏直發怵,知道自己不是對手,趕緊帶著軍隊撤退了。就這樣,蜀軍順利拿下武都、陰平二郡,擴大了蜀漢的地盤。
    蜀漢後主劉禪得知這個好消息,特別高興,馬上發了一道詔書給諸葛亮。詔書上說“街亭那次敗仗,主要責任在馬謖,可你卻主動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還自降官職,我當時拗不過你,隻好同意。前年你出兵,斬殺了王雙;今年再次出征,又把郭淮打得落荒而逃。你還收服了氐族、羌族的百姓,成功收複兩個郡,把那些心懷不軌的人都鎮住了,功勞實在太大了!現在天下還不太平,最大的敵人還沒除掉,你肩負著振興國家的重任,卻一直這麽自謙,這可不利於發揚光大咱們的大業啊。所以我決定,恢複你的丞相官職,你就別再推辭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