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諸葛亮傳(十)
字數:3157 加入書籤
吳大鴻臚張儼在《默記》的《述佐篇》中,評論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往來書信時說“漢朝衰敗滅亡後,天下大亂,各路豪傑都想爭奪天下。曹魏占據中原地區,蜀漢偏居益州,雙方都擁兵自重,成為當時的霸主。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丞相,都遇到了合適的時機,輔佐英明的君主,一個在蜀漢建立功勳,一個在伊、洛地區留下威名。曹丕和劉備去世後,他們各自輔佐年幼的君主,都沒有辜負先主的托付,都是各自國家的重臣,輔佐君主成就霸業的賢才。回顧曆史,看看現在的情況,這兩位丞相的優劣,就可以詳細地分辨出來了。
“諸葛亮從巴、蜀那個偏遠的地方起家,僅僅占據一個州的土地,和曹魏這樣的大國相比,蜀國的士兵和百姓,大概隻有曹魏的九分之一。可他不僅和東吳結盟,還敢對抗強大的曹魏。在他的治理下,蜀國做到了耕種和作戰都井然有序,刑法整齊嚴明。他還能率領幾萬步兵,長驅直入,直逼祁山,一心想著打到黃河、洛水,統一中原。而司馬懿占據著比蜀國大十倍的土地,擁有眾多的軍隊,據守堅固的城池,手握精銳之師,卻沒有主動消滅敵人的想法,隻想著保全自己,任由諸葛亮來去自如。如果諸葛亮沒有去世,按照他的誌向,繼續精心謀劃,假以時日,那麽曹魏的涼州、雍州地區將戰火不斷,中原地區也不得安寧,誰勝誰負,其實早就有了定論。當年子產治理鄭國,諸侯都不敢輕易侵犯,諸葛亮和他相比也毫不遜色,比起司馬懿,難道不是更勝一籌嗎?”
有人反駁說“戰爭可不是什麽好事,對國家來說,不專心守護好自己的領土,讓百姓安居樂業,反而喜歡四處征戰、開疆拓土,這可不是明智的做法。諸葛丞相確實有輔佐君主的才能,可蜀國地處偏僻,兵力不足五萬,他完全可以閉關自守,憑借險要的地勢防守,這樣君臣都能相安無事。可他卻年年勞師動眾,不停地出征,不僅沒能向前推進一點土地,建立帝王基業,還讓國內百姓遭受戰爭的苦難,西部地區的百姓也被沉重的賦稅和徭役壓得喘不過氣。曹魏的司馬懿善於用兵,手下兵力眾多,本來就不好對付。根據敵人的情況決定是否進軍,這是兵家大忌。如果諸葛丞相有辦法對付司馬懿,可我們卻沒看到他取得什麽顯著的功績;要是他沒有辦法,那他就不能算是明智之人,也沒辦法讓天下人心悅誠服地歸順,我實在是不理解。”
張儼回答說“你應該聽說過,商湯憑借七十裏土地,周文王憑借百裏土地,最終都統一了天下,他們可都是通過征戰實現的。隻有舜和禹,是通過禪讓登上王位的。現在蜀國和魏國是敵對的國家,不可能同時存在,從曹操和劉備那個時候開始,雙方的實力就相差懸殊。可劉備還是出兵陽平關,斬殺了夏侯淵;關羽圍攻襄陽,差點讓曹仁投降,還生擒了於禁。當時曹魏北方地區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憂心忡忡,曹操親自從南陽出兵,派樂進、徐晃等人去救援,都沒能馬上解襄陽之圍。所以蔣子通說,當時曹操甚至有把都城從許昌遷到黃河以北的想法。後來東吳偷襲南郡,關羽才撤兵。劉備和曹操相比,無論是智謀還是兵力,都相差甚遠,用兵打仗的本事也不能相提並論,可劉備還是能偶爾取得勝利,而且那時候還沒有東吳作為盟友,和他相互配合。現在司馬懿的才能比不上諸葛亮,當時的形勢也和以前不一樣了,劉備都能和曹操抗衡,諸葛亮為什麽不能出兵攻打曹魏呢?當年樂毅率領弱小的燕國軍隊,聯合五國的兵力,長驅直入攻打強大的齊國,一舉攻下七十多座城池。現在蜀國的兵力並不比當年燕國的少,而且蜀國君臣之間的信任,比樂毅和燕昭王還要深厚,再加上東吳作為盟友,和蜀國東西呼應,就像蛇的頭和尾一樣配合默契,這種形勢可比當年五國聯軍還要有利,為什麽要害怕曹魏,不敢出兵呢?打仗靠的是出奇製勝,用智慧戰勝敵人,土地的大小、兵力的多少,並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我看諸葛亮治理國家,當時就已經非常嚴謹有序,他留下的治國理念和方法,直到現在還影響深遠。再看他言辭懇切地陳述北伐的計劃,忠誠的謀略和堅定的信念,都體現在對君主的一片赤誠之中。就算是古代的管仲、晏嬰,和他相比又能強到哪裏去呢?”
《蜀記》記載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來到隆中,參觀諸葛亮的故居,在那裏立了石碑,還讓人在裏巷口寫上表彰的話。他讓太傅的屬官犍為李興寫了一篇文章,文章裏說“天子命令我,來到沔水之北,聽著戰鼓的聲音,我不禁深深懷念起古代的賢哲,希望能領略到他們遺留下來的光輝。我登上隆山遠遠眺望,在這裏憑吊諸葛亮的故鄉。那些傑出的人才,總是能順應時機出現,偉大的人物不拘泥於固定的模式。通達事理的人不會被世俗所阻礙,品德高尚的人也不會墨守成規。所以,當春風吹起的時候,騶虞就會歡快地鳴叫;當烏雲密布、雷聲轟鳴的時候,潛伏在水中的魚兒就會歡快地跳躍。伊摯在被多次聘請後,才脫下粗布衣服,入朝為官;孔子在接到征召後,就提起衣裳,準備前往。管仲在得到重用後,就像豹子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貢禹受到感動,改變了自己的誌向。諸葛亮就像被人從深山中發掘出來的寶物,從隱居生活中走出來,輔佐劉備。劉備和諸葛亮一見如故,諸葛亮的行為舉止也非常周全。有了真正了解自己、信任自己的君主,就會有願意為他拚命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能夠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占據偏遠之地,抗衡北方的曹魏,在魏國的疆土上縱橫馳騁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諸葛亮真是了不起啊!他仿佛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存在,難道他是神靈,或者是人的精華所化?他的思考是多麽的深刻,品德是多麽的高潔!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時代,但我在夢中都能與他相遇,隻可惜不能和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推演的八陣圖,就算和孫武、吳起的兵法相比也毫不遜色;他發明的木牛流馬,精巧程度連魯班看了都要驚歎;他改進的神弩,功能是多麽的奇妙!他組織修建的千口井整齊排列,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奧秘!當年的顛頡和夭夭,雖然有名,卻沒有留下具體的事跡;臧文仲去世後,因為言論而被後人稱讚。但他們都比不上諸葛亮,他的言行都值得我們學習。管仲有越禮的行為,樂毅也沒有善終,和諸葛亮相比,他們又算得了什麽呢?諸葛亮明智豁達,為人謙和。劉備臨終前將劉禪托付給他,他推辭的誠意超過了許由。他輔佐幼主處理國事,卻沒有任何流言蜚語。他製定的刑法,就像子產在鄭國那樣公正;他推行的教化,就像孔子在魯國那樣美好。在他的治理下,蜀國的百姓知道羞恥,黃河、渭水流域的百姓也能安居樂業。他不是皋陶,就是伊尹,就算和管仲、晏嬰相比也毫不遜色,又豈是僅僅像孔子那樣讓人感歎!當年他隱居的時候,選擇了這個地方居住。有仁德和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怎麽會沒有獨特的格局呢?時光飛逝,人都會有去世的那一天,但可貴的是能留下值得後人銘記的品格和功績。隻有諸葛亮的功勳,能夠影響後世,讓後人傳頌他的事跡,激勵那些懦弱的人變得勇敢。他的思想和功績是多麽的深遠啊,他的規劃是多麽的卓越啊,像他這樣的人,實在是難以用言語完全形容。以前我們和他相隔萬裏,現在我來到這裏,看到了他曾經居住的地方。漢高祖去世後,魂魄都想回到豐、沛故鄉;太公的五世孫也回到了周朝。我仿佛看到了諸葛亮的身影,希望能感受到他遺留下來的氣息。如果他的魂魄有靈,是否能感知到我的這份心意呢!” 王隱的《晉書》中說李興是李密的兒子,他還有一個名字叫李安。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