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關張馬黃趙傳(四)

字數:3407   加入書籤

A+A-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最早的時候,他是跟著公孫瓚幹的。公孫瓚派劉備幫田楷抵禦袁紹,趙雲就跟著劉備去了,負責掌管劉備的騎兵。
    《雲別傳》裏說,趙雲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他是被本郡推舉出來的,帶著自願追隨的官吏和士兵去投奔公孫瓚。當時袁紹號稱冀州牧,公孫瓚正發愁本州的人都跟著袁紹跑,見趙雲來歸附,就帶著點嘲諷的意思問他“聽說你們州的人都願意跟著袁紹,你怎麽偏偏回心轉意,迷途知返了呢?”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還不知道誰對誰錯,老百姓就像被倒掛著一樣遭罪。我們州的人商議,要跟著施行仁政的地方走,不是輕視袁紹,也不是要特別依附將軍您。” 之後就跟著公孫瓚征戰。那時候劉備也依附公孫瓚,常常接待趙雲,趙雲也跟劉備結下了深厚的交情。後來趙雲因為哥哥去世,向公孫瓚告辭回家,劉備知道他這一去就不會再回來了,拉著他的手道別,趙雲說“我終究不會背棄您的恩德。” 後來劉備到了袁紹那裏,趙雲就在鄴縣見到了他。劉備和趙雲同床而眠,偷偷派趙雲招募了幾百人,都說是劉左將軍的部下,袁紹壓根沒察覺。之後趙雲就跟著劉備到了荊州。
    等到劉備被曹操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丟下妻子兒女向南逃跑,趙雲抱著年幼的孩子,也就是後主劉禪,保護著甘夫人,也就是劉禪的母親,讓他們都免於難。之後趙雲被升為牙門將軍。劉備進入蜀地,趙雲留在荊州。
    《雲別傳》裏記載,當初劉備戰敗的時候,有人說趙雲已經向北投奔曹操了,劉備氣得拿手戟扔過去,說“子龍不會丟下我跑掉的。” 沒過多久,趙雲就回來了。趙雲跟著劉備平定江南,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桂陽太守,接替趙範。趙範守寡的嫂子叫樊氏,有傾國傾城的美貌,趙範想把她嫁給趙雲。趙雲推辭說“咱們同姓,你的兄長就像我的兄長一樣。” 堅決推辭不答應。當時有人勸趙雲娶了樊氏,趙雲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思難測;天下的女子多的是。” 最終也沒娶。後來趙範果然逃走了,趙雲沒受到一點牽連。在此之前,趙雲和夏侯惇在博望交戰,活捉了夏侯蘭。夏侯蘭是趙雲的同鄉,兩人從小就認識,趙雲向劉備進言救了夏侯蘭,還推薦夏侯蘭通曉法律,讓他擔任軍正。趙雲不把夏侯蘭安排在自己身邊,他的謹慎考慮都像這樣。劉備進入益州,趙雲兼任留營司馬。當時劉備的孫夫人,也就是孫權的妹妹,驕橫自大,帶著不少東吳的官吏和士兵,橫行霸道,不守法紀。劉備因為趙雲為人嚴肅穩重,一定能整頓好秩序,就特意讓他掌管內事。孫權聽說劉備西征,派了大批船隻接妹妹回去,而孫夫人心裏想把後主帶回東吳,趙雲和張飛帶兵在長江上攔截,才把後主接了回來。
    劉備從葭萌關回師攻打劉璋,召見諸葛亮。諸葛亮率領趙雲和張飛等人一起逆江西上,平定各個郡縣。到了江州,分派趙雲從外水進軍江陽,和諸葛亮在成都會合。成都平定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雲別傳》裏說,益州平定後,當時有人提議把成都城裏的房屋以及城外的園地桑田分給將領們。趙雲反駁說“霍去病認為匈奴還沒消滅,就不用考慮安家的事,現在國家的敵人不隻是匈奴,不能追求安逸。等到天下都平定了,大家各自回到故鄉,回歸本土耕種,才合適。益州的百姓,剛經曆戰亂,田宅都可以還給他們,讓他們安居樂業,恢複產業,然後才能征調徭役,贏得他們的民心。” 劉備馬上采納了他的意見。夏侯淵戰敗後,曹操爭奪漢中地區,把幾千萬袋米運到北山下。黃忠認為可以去奪取,趙雲就帶兵跟著黃忠去取米。黃忠過了約定時間還沒回來,趙雲帶領幾十個騎兵輕裝走出營寨,去迎接黃忠等人。正好遇上曹操大軍出動,趙雲被曹操的先鋒攻擊,剛交戰,曹操的大部隊就到了,形勢緊迫,趙雲就向前衝擊敵陣,一邊戰鬥一邊後退。曹操的軍隊被打退,不久又重新集結,趙雲陷入敵軍中,又突圍回到營寨。將領張著受傷,趙雲又騎馬回營迎接張著。曹操的軍隊追到營寨,當時沔陽長張翼正在趙雲的營寨裏,張翼想關閉營門堅守,而趙雲進入營寨後,卻大開營門,收起旗幟,停止擊鼓。曹操的軍隊懷疑趙雲有伏兵,就撤退了。趙雲下令擂鼓,鼓聲震天,隻用強弩在後麵射擊曹操的軍隊,曹操的軍隊驚慌失措,自相踐踏,掉進漢水裏淹死的很多。第二天一早,劉備親自來到趙雲的營寨,查看昨天交戰的地方,說“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於是設宴奏樂,一直到天黑,軍中稱趙雲為虎威將軍。孫權偷襲荊州,劉備大怒,想討伐孫權。趙雲勸諫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況且先消滅魏國,吳國自然就會臣服。曹操雖然死了,他的兒子曹丕篡奪皇位,應當順應民心,早點奪取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遊來討伐叛逆,關東的義士一定會帶著糧食、趕著馬匹來迎接王師。不應該放下魏國,先和吳國交戰;戰事一旦爆發,就不能很快結束了。” 劉備不聽,於是東征,留下趙雲統領江州的軍隊。劉備在秭歸失利,趙雲進軍到永安,吳軍已經撤退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建興元年,趙雲擔任中護軍、征南將軍,被封為永昌亭侯,後來又升為鎮東將軍。建興五年,趙雲跟隨諸葛亮駐守漢中。第二年,諸葛亮出兵,揚言從斜穀道進軍,曹真派大軍抵擋。諸葛亮命令趙雲和鄧芝前去抵禦,自己則攻打祁山。趙雲、鄧芝兵力薄弱,敵軍強大,在箕穀失利,但他們聚集軍隊堅守,沒有導致大敗。軍隊撤退後,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
    《雲別傳》裏說,諸葛亮說“街亭撤軍,士兵和將領相互失去聯係,箕穀撤軍,士兵和將領卻沒怎麽失散,這是為什麽?” 鄧芝回答說“趙雲親自在後麵掩護,軍用物資和各種器物,幾乎沒什麽丟棄的,士兵和將領自然不會失散。” 趙雲有剩餘的軍資絹帛,諸葛亮讓他分給將士們,趙雲說“軍事上沒有取得勝利,為什麽要賞賜呢?這些東西請全部存入赤岸的府庫,等到十月作為冬天的賞賜。” 諸葛亮非常讚賞他。
    建興七年,趙雲去世,被追諡為順平侯。
    當初,劉備在世的時候,隻有法正被追諡;後主的時候,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肩負國家重任,也被追諡;陳祗受到寵信優待,特別加以特殊獎勵,夏侯霸從遠方來歸附,所以也得到追諡;在這之後,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以及趙雲才被追諡,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榮耀的事。
    《雲別傳》記載後主的詔書說“趙雲過去跟隨先帝,功勞積累很多。我年幼的時候,經曆艱難險阻,依靠他的忠誠順從,才渡過危險。諡號是用來表彰大功臣的,外麵議論說趙雲應該有諡號。” 大將軍薑維等人商議,認為趙雲過去跟隨先帝,功勞業績顯著,治理天下,遵守法度,功績值得書寫。當陽之戰,道義貫穿金石,忠誠地保衛主上,君主思念他的功勞,他以禮對待下屬,下屬願意為他效死。死者如果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獻身。按照諡法,柔賢慈惠稱為順,執事有班稱為平,克定禍亂稱為平,應該給趙雲諡號為順平侯。趙雲的兒子趙統繼承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統領行領軍。次子趙廣,擔任牙門將,跟隨薑維在遝中,在戰場上戰死。
    評論說關羽、張飛都號稱能敵萬人,是當世的猛將。關羽報效曹操,張飛義釋嚴顏,都有國士的風度。但關羽剛愎自用又自高自大,張飛性情暴躁不施恩惠,因為自身的短處導致失敗,是常理之中的事。馬超憑借戎族的勢力和自己的勇猛,結果使家族覆滅,可惜啊!但他能在困厄中歸附劉備,不是也勝過常人嗎!黃忠、趙雲強壯勇猛,都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大概和灌嬰、滕公是一類人吧?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