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龐統法正傳(二)

字數:5763   加入書籤

A+A-


    法正,字孝直,是右扶風郿縣人。他的祖父叫法真,是個有清高氣節、名聲很大的人。
    《三輔決錄注》裏記載,法真字高卿,年輕時就通曉五經,還懂讖緯之學,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憑著高才出了名。他常戴著頭巾去見扶風太守,太守說“魯哀公雖然不賢明,孔子還是做他的臣子;柳下惠也沒離開自己的家鄉。我想委屈你做功曹,怎麽樣?” 法真說“因為您待我有禮節,所以我才一年四季來拜見您,要是想把我當小吏使喚,我就躲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 扶風太守聽了,就不敢再讓他做官了。
    早年,法真還不到二十歲時,父親在南郡做官,他步行去看望父親。快動身返回時,父親留他等到元旦,讓他去看看朝廷官吏集會的場麵。當時到會的有幾百人,法真在窗戶邊偷看他們和父親交談。結束後,父親問他“這些人裏誰最有才能?” 法真說“曹掾胡廣有當公卿的氣量。” 後來胡廣果然做了九卿、三公之類的大官,人們都佩服法真會識人。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沒答應,友人郭正等人都讚美他,稱他為 “玄德先生”。他活到八十九歲,中平五年去世。法正的父親叫法衍,字季謀,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監。
    建安初年,天下鬧饑荒,法正和同郡的孟達一起到蜀地投靠劉璋。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當上新都縣令,後來又被征召代理軍議校尉。可他既沒得到重用,又被那些和他一樣從外地來蜀地的同鄉誹謗,說他品行不好,心裏很不得誌。
    益州別駕張鬆和法正關係很好,他心裏琢磨著劉璋成不了大事,常常私下歎氣。張鬆從荊州拜見曹操回來後,勸劉璋和曹操斷絕關係,轉而和劉備結盟。劉璋問“誰能當使者去辦這事?” 張鬆就舉薦了法正,法正一再推辭,實在沒辦法才去了。
    法正回來後,跟張鬆極力誇讚劉備有雄才大略,兩人暗中謀劃,想一起擁戴劉備,可一直沒找到機會。後來劉璋聽說曹操要派將領征討張魯,心裏害怕,張鬆就趁機勸劉璋應該迎接劉備來蜀地,讓劉備去討伐張魯,劉璋又派法正去見劉備。
    法正向劉備傳達了劉璋的意思後,偷偷給劉備獻計說“憑將軍您的英才,趁著劉璋懦弱無能;再加上張鬆是益州的重臣,在內部響應;然後憑借益州的富足,依靠天府之國的險要地勢,這樣來成就大業,簡直易如反掌。” 劉備覺得他說得對,就逆著江水往西進軍,和劉璋在涪縣會麵。之後劉備向北到了葭萌,後來又向南返回攻打劉璋。
    鄭度勸劉璋說“左將軍劉備孤軍深入襲擊我們,士兵不到一萬人,當地百姓也沒真心歸附他,軍隊隻能靠吃野外的糧食,沒有糧草物資儲備。對付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巴西、梓潼的百姓全都趕到涪水以西,把倉庫裏的糧食和野外的莊稼全都燒光,築起高牆,挖深壕溝,安安靜靜地等著他。他來了,請求交戰,咱們就不答應,時間一長,他沒了糧草,不出一百天,肯定會自己退兵。等他退兵時咱們再追擊,一定能活捉他。”
    劉備聽說這主意後很反感,就問法正該怎麽辦。法正說“劉璋最終不會采用這個計策,您別擔心。” 劉璋果然像法正說的那樣,對手下人說“我隻聽說過抵抗敵人是為了讓百姓安定,沒聽說過要遷移百姓來躲避敵人的。” 於是劉璋罷免了鄭度,不用他的計策。
    等到劉備的軍隊包圍雒城時,法正寫信給劉璋說“我天生沒什麽本事,沒能維護好咱們之間的盟約,擔心您身邊的人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定會把責任都推到我身上,讓我蒙受恥辱直到身死,也玷汙了您,所以我才跑到外麵,不敢回來複命。又怕您聽到關於我的壞話,所以這期間也沒給您寫信問候,可想起過去您對我的恩遇,心裏實在是眷戀不舍。
    不過我前後對您都掏心窩子說真話,從一開始到現在,確實沒藏著掖著,要是有沒說周全的,也隻是因為我愚笨謀劃不周,誠意沒打動您,才弄到今天這地步。現在國家形勢危急,災禍很快就要來了,我雖然被您拋棄在外,說的話也可能招人討厭,但還是想把心裏的想法都說出來,也算盡我最後的忠心。
    您的本心,我是知道的,實在是不願意得罪左將軍劉備,可最後鬧到這地步,是因為您身邊的人不明白英雄做事的道理,說可以違背信用和誓言,憑著意氣行事,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隻追求讓您聽著舒服、看著順眼,順著您的意思說話,不考慮長遠,不為國家深謀遠慮。
    事情發展到現在,他們又不掂量掂量雙方的實力,認為左將軍孤軍深入,沒多少糧草,想以多打少,長期對峙。可從關口到這裏,他們所到之處都被攻破,您的行宮和其他駐軍,一天天敗落。雒城雖然有一萬士兵,可都是打了敗仗的殘兵,將領也都是敗軍之將,要是想決一死戰,兵力實在差得太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那些想長期對峙、計較糧草的人,現在我們這邊營壘堅固,糧食也儲備好了,可您的地盤一天天縮小,百姓一天天困苦,敵對的人越來越多,要供給的地方又遠又廣。依我看,您的糧草肯定先耗盡,沒法長期堅持。白白地這樣對峙著,都受不了,現在張飛的幾萬大軍,已經平定了巴東,進入犍為地界,分兵平定了資中、德陽,三路一起進攻,您拿什麽抵擋呢?
    本來替您謀劃的人,肯定說這支軍隊孤軍深入沒糧草,運輸跟不上,人少又沒後援。可現在荊州的通道已經打通,兵力是過去的幾十倍,再加上孫權派了弟弟和李異、甘寧等人作為後援。要是比雙方的主客形勢,比土地的大小,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占有巴東,廣漢、犍為也大半平定,巴西郡也不再是您的了。
    要知道益州所依靠的隻有蜀郡,可蜀郡也遭到破壞,三分之二的地方已經失守,官吏百姓疲憊困苦,想作亂的十戶裏就有八戶。要是敵人離得遠,百姓就受不了勞役之苦;敵人離得近,百姓很快就會換個主子,廣漢各縣就是明顯的例子。
    另外,魚複和關頭其實是益州的生死之門,現在這兩個關口都被打開,堅固的城池都被攻下,各路軍隊都被打敗,兵將所剩無幾,可敵人分好幾路進軍,已經打到心腹地帶,您坐守成都、雒城,存亡的形勢,明明白白擺在那兒。這隻是大概情況,是表麵上能看到的,其他的細節,實在沒法用言語說盡。
    以我這愚笨的人都知道這事成不了了,何況您身邊那些有智謀、會謀劃的人,難道看不出這些嗎?他們隻是一天天苟且偷生,討好您,不考慮長遠,不肯盡心獻上好計策罷了。要是事情到了絕境,他們就會各自求生,想辦法保全自家門戶,反複無常,跟現在的想法完全不同,不會為您拚死效力的,可您的家族還是會遭殃。
    我雖然落了個不忠的罵名,可心裏覺得沒辜負您的恩德,想到咱們的情分,實在痛心。左將軍從一開始出兵,對您還是有舊情的,實在沒有薄待您的意思。我覺得您可以考慮改變主意,來保全您的家族。”
    建安十九年,劉備進軍圍攻成都,劉璋手下的蜀郡太守許靖打算翻牆出城投降,可這事被發現了,沒能成功。當時劉璋自己都快完蛋了,也就沒心思殺許靖。後來劉璋投降,劉備因為這事兒看不起許靖,不想用他。
    法正勸劉備說“天下就有那種名氣大卻沒真本事的人,許靖就是這樣。但您現在剛開始創大業,不可能挨家挨戶跟天下人解釋為啥不用他。許靖那虛浮的名聲早就傳遍四海了,要是您對他不好,天下人會覺得您看不起有才能的人。您該敬重他,讓遠近的人都看看,就像當年燕王對待郭隗那樣。” 劉備聽了,就厚待起許靖來。
    孫盛對此有看法,說推崇賢德是治國的關鍵,得是品行卓越、道義蓋世的人才能讓天下人信服。許靖在家和家人關係不和睦,出來做官位置也不合適,講信用卻在順境逆境中心思變,論見識還差點惹禍,憑啥受寵來招引人才?要是推崇虛浮、看重輕薄,那正直仗義的人該怎麽對待?法正這是用迷惑人的手段,違背了崇尚高尚的風氣,拿許靖比郭隗,根本不是一類人。
    裴鬆之卻覺得,郭隗不算賢能還靠權術受寵,何況許靖名聲早就傳開,天下人都覺得他了不起,雖然晚年有過失,但沒傳開,不優待他怎麽消除大家的疑惑?法正拿許靖比郭隗,沒什麽不對,孫盛拿封墓致敬街坊說事,太迂腐了。燕昭王也不算對,不光劉備這樣。許靖和家人不和睦,錯在許劭,看蔣濟的議論就知道不是許靖的大錯。孫盛還諷刺他做官位置不合適,大概是說他在董卓手下做官。董卓剛掌權時提拔了不少賢才,受他封爵的人多著呢。許靖做選官在董卓來之前,後來升中丞,不算破格。要是因此貶低他,那荀爽、陳紀等人都該被拋棄了。
    之後劉備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管京城附近地區,在內做主要謀士。法正這人,誰哪怕給過他一頓飯的恩惠,他都記著;誰哪怕瞪過他一眼結下的怨,他也都要報複,還擅自殺了幾個曾經詆毀傷害過他的人。
    有人跟諸葛亮說“法正在蜀郡太放縱了,將軍您該跟主公說說,壓一壓他的威風和權力。” 諸葛亮回答“主公在公安的時候,北邊怕曹操太強,東邊怕孫權逼近,近處還怕孫夫人在身邊鬧事。那時候進退兩難,像狼一樣跋前躓後,是法孝直幫了大忙,才讓主公能自由翱翔,沒人能控製得住,現在怎麽能禁止法正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呢!”
    當初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孫夫人聰明敏捷又剛猛,有她幾個哥哥的樣子,身邊一百多個侍女都拿著刀站在旁邊,劉備每次進她房間,心裏都發怵。諸葛亮也知道劉備向來喜歡信任法正,所以才這麽說。
    孫盛覺得,權力在下麵會亡家害國,對寵信的人放縱刑罰會擾亂政令,不能因為是功臣就讓他放肆,不能因為受寵就讓他掌握國家大權。顛頡再勤勞,也免不了因違命受刑;楊幹再親近,也因擾亂隊伍被處罰,不是不愛他們,是王法不能廢。諸葛亮這話,在政令刑罰上有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勸劉備“曹操一下子就逼降了張魯,平定了漢中,卻不趁這形勢打巴、蜀,隻留夏侯淵、張合駐守,自己趕緊回北方,不是他沒這智謀和力氣,肯定是內部有讓人擔憂的事。現在看夏侯淵、張合的才能,比不上咱們的將帥,咱們發兵去討伐,一定能打贏。打贏之後,多種地存糧食,等著找機會,最好能推翻敵人,輔佐王室;中等能慢慢侵占雍、涼二州,擴大地盤;最差也能守住要害,做長久打算。這是老天給咱們的機會,不能錯過啊。”
    劉備覺得這計策好,就率將領進軍漢中,法正也跟著去了。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陽平向南渡過沔水,沿著山慢慢前進,在定軍山、興勢山紮營。夏侯淵帶兵來搶地盤,法正說“可以打了。” 劉備命黃忠居高臨下擊鼓呐喊著進攻,大敗夏侯淵的軍隊,夏侯淵等人被斬首。
    曹操西征,聽說了法正的計策,說“我就知道劉備沒這本事,肯定是有人教他。” 裴鬆之認為,蜀和漢中唇齒相依,劉備的智謀難道想不到?是計策沒施展,法正先提出來罷了。聽從好計策成就功業,稱霸的君主都是這樣,曹操說被人教,難道就差了?這是他又氣又恨的話,不是客觀的評價。
    劉備當了漢中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法正去世,才四十五歲。劉備為他哭了好幾天,追諡他為翼侯,賜他兒子法邈關內侯的爵位,法邈後來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諸葛亮和法正雖然喜好不同,但能以公事為重互相配合,諸葛亮常驚歎法正的智謀。劉備稱帝後,要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大臣們大多勸諫,劉備一概不聽。章武二年,大軍戰敗,退回白帝城。諸葛亮歎息說“法孝直要是在,肯定能勸住主公,不讓他東征;就算東征,也不會敗得這麽慘。”
    以前劉備和曹操作戰,形勢不利該撤退,可劉備大怒不肯退,沒人敢勸。箭如雨下時,法正走到劉備麵前,劉備說“孝直躲躲箭。” 法正說“您都親自擋箭石,我這小人物怕啥?” 劉備才說“孝直,我和你一起退。” 於是撤退了。
    評論說龐統喜歡品評人物,研究學問謀劃事情,在當時的荊、楚地區被稱為傑出人才。法正能清楚看出成敗,有奇妙的計策謀略,但不以品德好著稱。和魏國大臣比,龐統大概和荀彧不相上下,法正類似程昱、郭嘉吧?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