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許麋孫簡伊秦傳(二)
字數:3740 加入書籤
建安十六年,許靖轉任蜀郡太守。(《山陽公載記》說建安十七年,漢朝立皇子劉熙為濟陰王,劉懿為山陽王,劉敦為東海王。許靖聽說後說“‘將要收斂它,必定先擴張它;將要奪取它,必定先給予它’。這說的就是孟德吧!”)
建安十九年,先主劉備攻克蜀地,任命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先主成為漢中王,許靖擔任太傅。等到先主登上帝位,下策書給許靖說“我得以繼承大業,統治萬國,日夜惶恐,擔心不能安定天下。百姓不親近,五倫不順,你擔任司徒,要恭敬地施行五教,做到寬厚。你要努力啊!保持品德不鬆懈,讓我滿意。”
許靖雖說年紀已經過了七十,可依舊熱衷於品評人物,還喜歡招納扶持後輩,常常和人清談,一點都不覺得疲倦。就連丞相諸葛亮見了他,都會向他行拜禮。章武二年,許靖去世了。他的兒子許欽,在許靖之前就夭折了。許欽的兒子許遊,在景耀年間擔任尚書一職。
早些時候,許靖把潁川人陳紀當作兄長一樣對待,還和陳郡人袁渙、平原人華歆、東海人王朗等人關係十分親近要好。華歆、王朗以及陳紀的兒子陳群,在魏國初年都成了公輔大臣,他們常常給許靖寫信,訴說過去的情誼,感情真摯懇切,隻是相關的文字太多,所以就沒有記載下來。
《魏略》裏記載了王朗給許靖的信,信中寫道“文休足下,聽說你一切平安,真是太好了!真沒想到咱們分別三十多年,竟然沒有機會再見麵!詩人把一天的分別比作歲月,更何況咱們這悠悠數十載的分別呢!自從和你分別後,我的生活就像沉下去又浮起來,斷了又連上一樣,起起落落好幾次。如今,我住在太平的京城,依附於聖明的君主;同輩人差不多都不在了,幸好能和你一樣,作為存活下來的老人,可咱們卻相隔幾千裏,又有艱難險阻阻隔,隻能時常從傳聞中聽到你的消息,在思念中寄托舊日的情誼,身處遙遠的異地,和活在不同的世界沒什麽兩樣。
過去我隨軍到荊州,見到了鄧子孝、桓元將,大致聽說了你的情況,說你在益州,擔任郡裏的官職,品德一向端正,年老了也沒墮落。那時我在江陵劉景升的廳堂裏侍奉武皇帝,整夜都在談論你,對你的思念十分殷切,實在是難以抑製。
從天子在東宮到即位以後,每次召集賢才,談論天下現存的傑出人才,難道是人們都容易成為英才,士人都容易被評為最優嗎?不過是我這像原壤一樣的朽敗之人,感受到你善於傾聽的性情罷了。每次說起你,都把你當作謀劃的首要人物,對你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前代。《尚書》說‘人隻尋求舊交’,《周易》說‘聲音相同就會相互應和,氣質相同就會相互吸引’,劉將軍和大魏,都符合這兩種意思。從前咱們偶然相遇,卻因為各事其主而分離,這並非武皇帝的本意;近來世事波折,時運好壞交替,也不是你的本意。
我深思《尚書》《周易》的含義,覺得與舊友結好是有利的,所以派投降的人送去吳國獻上的名馬、貂皮、毛織品,好在沒有嫌隙的時候,借道路剛開通的機會,訴說舊日情誼,傳達問候。分別太久,思念之情濃厚,不是筆墨所能表達的,想來你也和我有同樣的心意。如今,你親生的子女有幾個?都多大年紀了?我接連失去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肅,二十九歲,在會稽出生;小兒子才一歲多。寫信的時候,心裏悲傷,十分懷念你。”
信裏還說“過去在《尚書》裏聽過‘在文祖那裏接受禪讓’的話,在《論語》裏讀過‘天命在我身上,我會公正地執掌天下’的文字。真沒想到在我年老的時候,正好趕上天命歸屬於聖主的時刻,親眼見到聖主三次辭讓的宏大言辭,看到各種祥瑞匯聚,目睹登上朝堂時莊嚴的盛大禮儀,望見祭祀時那明亮的青煙。那時,我忽然覺得自己身處唐堯、虞舜的時代,置身於紫微宮的天庭之中。隻是遺憾不能拉著你的手,一起列入那二十二位賢人的行列,聆聽唐堯‘要謹慎啊’的訓誡。你雖然在邊遠地區,想來也會極目回望,側耳遠聽,伸長脖子像鶴一樣站立著眺望吧。
從前汝南人陳先生剛被任命時,不依照常規,把上卿的位置讓給李元禮。從這來看,我也應該退身來避讓你的位置。如果能避開你而得到謙讓的名聲,之後我就束好衣帶,獻上禮物,在陳平、周勃之間閑談,和你一起述說過去避亂的艱辛,在宴會上暢飲,高談闊論,開懷大笑,也足以忘卻憂愁和衰老了。提筆訴說情懷,心情也隨之喜悅起來。”
信中又說“去年夏天寫了信卻沒送到,現在再寫一封信,同時問候之前的事。皇帝既深切哀悼劉將軍去世太早,又憐憫他的孤兒不容易,還惋惜讓你、孔明等這類誌同道合的士人,沉溺在羌夷等異族之中,永遠和華夏隔絕,沒有朝見中原的機會,隻能遙望故鄉。所以又懷著慈愛的念頭,勞煩仁厚的心,再次下達明確的詔令,發出仁德的聲音,命令我等,讓再給你們寫信。憑你的聰明,揣度皇帝殷勤的心意,也該明白海岱所在的中原是長久之地,知道百川都應該歸向哪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從前伊尹離開夏朝投奔商朝,陳平背離楚國歸順漢朝,尚且能在阿衡的位置上彰顯德行,在宰相任上建立功勳。如果你能輔佐劉將軍的遺孤,安定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去掉不合常規的偽號,侍奉接受天命的大魏,那麽主客雙方都會得到世上少有的榮耀,上下都能蒙受不朽的光輝,功勞和事業並存,名聲和功勳彰顯,考察你的功績,足以超過伊尹、呂尚了。
我既接受了詔令,又念及舊日的情誼,情難自禁。如果不說出你的才能,陳述你的見解,就無法宣揚皇帝的詔命,弘揚大恩,訴說過去夢想般的思念。如果上天啟發眾人的心意,你能引導蜀地的人,真心實意地盼著有攜手的那一天。如果艱險的道路還沒平坦,你的謀劃不被采納,那我就擔心消息或許會斷絕,又能通過什麽途徑再見麵呢!前後兩封信,每次說到這些,希望你心裏能有所觸動。
你遊曆過江湖,直到南海,見識過異族的風俗,可以說是很廣泛了;想來你心裏,對華夏的思念,也可以說是很深了。為自己選擇居所,尚且希望在中原;為主人選擇安定的地方,難道能不把心思放在京師,而在偏遠地區猶豫不決嗎?仔細想想我的話,盡快給我回信吧。”
麋竺,字子仲,東海郡朐縣人。他家祖上世代經商,家裏光是奴仆和門客就有上萬人,財產更是多到數不清。
《搜神記》裏記載過這麽一件事有一次麋竺從洛陽回家,在離家還有幾十裏地的地方,路邊有個婦人請求搭他的車。走了幾裏路後,婦人道謝告辭,對麋竺說“我是天上的使者,要去燒東海郡麋竺家,感念您讓我搭車,所以提前告訴您。” 麋竺就私下裏求她別燒,婦人說“不燒是不行的。不過這樣吧,您可以趕緊趕回去,我會慢慢走,中午的時候火才會燒起來。” 麋竺立刻回家,趕緊把財物都搬了出來,到了中午,家裏果然燃起大火。
後來徐州牧陶謙征召他做了別駕從事。陶謙去世後,麋竺遵照陶謙的遺命,到小沛去迎接劉備。建安元年,呂布趁著劉備出兵抵禦袁術的時候,偷襲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兒女。劉備把軍隊轉移到廣陵海西,這時候麋竺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做夫人,還送了兩千個奴仆門客,以及金銀貨幣來資助軍費。當時劉備軍隊處境艱難,物資匱乏,全靠這些才重新振作起來。
後來曹操上表推薦麋竺兼任嬴郡太守,《曹公集》裏記載曹操的表文說“泰山郡地界廣闊,曆來有很多輕捷強悍的人,根據當前的情況,可分出五個縣設立嬴郡,挑選清廉的人擔任守將。偏將軍麋竺,一向秉持忠貞,文武雙全,聲名遠揚,請讓麋竺兼任嬴郡太守,安撫官吏百姓。” 麋竺的弟弟麋芳擔任彭城相,他們都辭去官職,跟隨劉備四處奔波。劉備要到荊州去,派麋竺先去和劉表通個氣,之後任命麋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益州平定後,又任命他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之上。
麋竺這人舉止大方,性情敦厚文雅,但領兵打仗、處理政務不是他的強項。所以劉備一直以上賓之禮對待他,沒讓他擔任需要統管下屬的職位,不過賞賜給他的恩寵,卻是沒人能比得上的。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