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許麋孫簡伊秦傳(三)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A+A-


    麋芳後來擔任南郡太守,和關羽一起共事,可他私下裏懷有二心,背叛劉備投靠了孫權,關羽也因此兵敗被殺。麋竺把自己綁起來去向劉備請罪,劉備安慰他說兄弟之間的罪過不互相牽連,還是像以前一樣敬重優待他。但麋竺心裏又慚愧又憤恨,生了病,一年多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麋威,官做到虎賁中郎將;麋威的兒子麋照,擔任虎騎監。從麋竺到麋照,都擅長騎馬射箭,駕車禦馬。
    孫乾,字公佑,北海人。劉備兼任徐州牧的時候,征召他做了從事。《鄭玄傳》裏說,鄭玄向州裏推薦了孫乾,孫乾能得到征召任命,是鄭玄舉薦的功勞。後來孫乾就一直跟隨劉備四處輾轉。
    劉備背叛曹操後,派孫乾去和袁紹結盟;劉備要到荊州去,孫乾又和麋竺一起出使劉表,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達到預期目的。後來劉表給袁紹寫信,說起袁紹兄弟相爭的變故,信裏說“每次和劉左將軍、孫公佑一起談論這件事,沒有不痛心入骨,為你們感到悲傷的。” 孫乾就是這樣被看重。
    劉備平定益州後,孫乾從從事中郎升任秉忠將軍,受到的禮遇僅次於麋竺,和簡雍相同。沒過多久,孫乾就去世了。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他年輕時就和劉備有交情,一直跟隨劉備四處奔波。劉備到荊州後,簡雍和麋竺、孫乾一起擔任從事中郎,常常作為說客,奉命出使各地。
    劉備進入益州,劉璋見到簡雍,非常喜歡他。後來劉備圍攻成都,派簡雍去勸降劉璋,劉璋就和簡雍同乘一輛車,出城投降了。劉備任命簡雍為昭德將軍。
    簡雍為人悠閑自在,喜歡發表議論,性格簡慢高傲,不拘小節。在劉備麵前,他還常常伸開兩腿坐著,身子歪斜著,不講禮儀,隨心所欲。在諸葛亮等人麵前,他更是獨自占一張坐榻,頭靠在枕頭上躺著說話,絲毫不會屈從退讓。
    當時因為天旱,下令禁酒,釀酒的人要受刑罰。官吏在一戶人家搜出了釀酒的器具,有人議論說應該把這家人和釀酒的人一樣處罰。一天,簡雍和劉備一起出遊,看到路上有一對男女行走,就對劉備說“那兩個人想行淫亂之事,為什麽不把他們綁起來?” 劉備問“你怎麽知道?” 簡雍回答說“他們有行淫亂之事的器具,和有釀酒器具的人一樣啊。” 劉備哈哈大笑,就赦免了有釀酒器具的那家人。簡雍的滑稽風趣,大多像這樣。有人說,簡雍本來姓耿,因為幽州人說話把 “耿” 說成 “簡”,他就隨著口音改了姓。
    伊籍,字機伯,山陽人。他年輕時依靠同鄉、鎮南將軍劉表。劉備在荊州的時候,伊籍常常主動和劉備結交,依附於他。劉表去世後,伊籍就跟隨劉備向南渡過長江,後來又跟著進入益州。
    益州平定後,劉備任命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受到的待遇僅次於簡雍、孫乾等人。伊籍曾奉命出使東吳,孫權聽說他有才華口才好,想在言辭上難住他。伊籍剛進殿拜見孫權,孫權就問“為無道之君做事,很辛苦吧?” 伊籍馬上回答說“一拜一起,算不上辛苦。” 伊籍的機智敏捷,大多像這樣,孫權對他感到十分驚奇。
    後來伊籍升任昭文將軍,和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一起製定蜀地的法律條文,蜀科的製度,就是由這五人製定的。
    秦宓,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人。他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才華學問,州郡官府征召他去做官,他總是稱病不去。
    有一次,秦宓給州牧劉焉寫了封信,推薦儒士任定祖,信裏說“從前百裏奚、蹇叔年紀一大把才定下國策,甘羅、子奇年紀輕輕就立下功勞,所以《尚書》裏讚美年長的人,《周易》中稱讚顏淵這樣的年輕人,這就很清楚地說明,選拔人才任用有能力的人,不用受年齡大小的限製。可近來,天下選拔舉薦人才,大多選了年輕才俊卻漏掉了年老有經驗的人,大家對此議論紛紛,看法不一,一半讚同一半反對。這哪是亂世該優先做的事啊,頂多算太平年月的悠閑步調。要想挽救危局平定動亂,修養自身來安定百姓,就該有超群出眾的舉動,和當下的流俗不同,得能驚動鄰國,震動四方,上合天意,下順人心。天人都和諧了,自己內心反省也沒愧疚,就算遇到災禍動亂,又有什麽可擔憂害怕的呢!
    以前楚國的葉公喜歡龍,真龍都降到他那兒,他隻是喜歡假的都能感動上天,何況是真有本事的人呢?現在有個隱士叫任安,講仁義走正道,名聲傳得很遠,要是能舉薦他,整個州的人都會服氣。從前商湯舉薦伊尹,不仁德的人就都躲遠了;何武推薦龔勝、龔舍,這倆人的名字一起被寫進史書。所以說,貪圖一般的高就忽略了萬仞高山,滿足於眼前的裝飾就忘了天下的美譽,這確實是古人最慎重對待的事。剛想鑿開石頭找美玉,剖開蚌殼尋珍珠,現在任安這樣的人才就像隨侯珠、和氏璧一樣光彩照人,像太陽一樣明亮,還有什麽可懷疑的呢?我也知道白天不用拿蠟燭,太陽的光就足夠了,可我這心意實在懇切,忍不住想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益部耆舊傳》裏說,任安是廣漢人。年輕時跟著被朝廷聘用的名士楊厚學習,把各種典籍研究得透徹,還去京城遊曆過,回到家鄉後就講學,和董扶因為學問品行都好而名氣相當。郡裏請他做功曹,州裏征召他做治中別駕,他都沒幹多久。後來被舉薦為孝廉茂才,太尉也征召他,還被任命為博士,公車府也來征召,他都稱病不去。州牧劉焉上表推薦任安,說他精通道義,氣節高尚,看他的器量,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應該讓他擔任輔佐重臣,來消除意外的災禍,應該用玄纁這樣的禮器去征召他。可因為王道被阻隔,最終也沒去聘請他。任安七十九歲時,在建安七年去世,門生們都很仰慕他,為他立了碑。後來丞相諸葛亮問秦宓任安擅長什麽,秦宓說“記住別人的好處,忘掉別人的過錯。”
    劉璋當益州牧的時候,秦宓的同鄉王商做治中從事,給秦宓寫信說“一直過著貧賤困苦的日子,難道能過一輩子嗎?卞和抱著寶玉向世人展示,你也該來一趟,和州裏的長官見個麵。” 秦宓回信說“從前堯帝優待許由,不是不夠寬容,可許由還是去洗了洗耳朵表示不願聽;楚王聘請莊周,不是不夠大度,可莊周還是拿著魚竿沒回頭。《周易》裏說‘堅定得不可動搖’,有什麽好展示的呢?再說憑著國君的賢明,你又做著好輔佐,不在這時候獻上蕭何、張良那樣的計策,這可算不上聰明。我能在田地裏曬背,讀著顏回那種簞瓢陋巷的故事,吟詠著原憲那種住破屋的生活,時常在山林沼澤間漫步,和長沮、桀溺那樣的人作伴,聽黑猿悲傷地鳴叫,看鶴在深澤裏鳴叫,安安穩穩過日子就是快樂,沒憂愁就是福氣,擁有空虛的名聲,像不願顯露的神龜一樣,了解我的人少,那我就更顯尊貴了。這正是我得意的時候,哪有什麽困苦的憂愁呢!”
    後來王商為嚴君平、李弘建立祠堂,秦宓給王商寫信說“我生病躲在家裏,剛知道你為嚴君平、李弘建立祠堂,可算得上是厚待同類、為朋友盡力了。看嚴君平的文章,天下第一,有許由、伯夷那樣的高潔操守,像山嶽一樣堅定不移,就算揚雄不讚歎,他本來也光明磊落。像李仲元要是沒遇到揚雄的《法言》稱讚,名聲肯定會埋沒,就是因為他沒有虎豹那樣顯眼的文采,可也算得上是攀龍附鳳的人了。像揚子雲潛心著述,對社會有好處,像泥裏的蟠龍一樣不被汙染,品行能和聖人老師相比,現在天下人都在談論吟詠他的文章。地方上有這樣的人,能讓四方都感到榮耀,奇怪的是你竟然忽略了他,不給她立祠堂。蜀地本來沒有學者,文翁派司馬相如向東去學習七經,回來教導官吏百姓,從那以後蜀地的學問就能和齊、魯相比了。所以《地裏誌》說‘文翁倡導教化,司馬相如做老師。’漢朝得到的人才,在那個時代很興盛;董仲舒這類人,不懂封禪的禮儀,司馬相如卻製定了相關禮儀。能製定禮樂,改變風氣習俗,難道不是禮儀規定之外對社會有好處的事嗎?雖然司馬相如有和卓王孫結親的麻煩事,可就像孔子推崇齊桓公的霸業,《公羊傳》稱讚叔術的謙讓一樣,我也覺得司馬相如的教化很好,應該為他建立祠堂,趕緊定下銘文。”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