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許麋孫簡伊秦傳(四)

字數:3535   加入書籤

A+A-


    之前,李權想從秦宓這兒借《戰國策》,秦宓說“戰國時期那些合縱連橫的玩意兒,有啥用啊?” 李權說“孔子、嚴君平,都是搜羅了好多書,才寫成《春秋》《指歸》這樣的著作。所以大海因為能容納眾多河流才顯得廣闊,君子因為見識廣博才顯得宏大。”
    秦宓回他說“不是《史記》《周圖》這類書,孔子是不會采用的;不符合虛無自然之道的,嚴君平也不會去闡發。大海因為接受了淤泥,每年都得清理一次才能保持清澈;君子就算見識廣博,不合禮儀的東西也不會去看。現在《戰國策》裏講的,都是張儀、蘇秦那套反複無常的手段,靠殺別人來保全自己,靠讓別人滅亡來讓自己存活,這是儒家經典所痛恨的。所以孔子發憤寫《春秋》,著重強調堅守正道,又寫了《孝經》,廣泛陳述道德品行。在壞事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阻止,預先做好抑製的準備,就像老子說的在災禍沒發生的時候就杜絕它,這難道不是真的嗎!成湯是大聖人,看見野外的魚,就有了打獵追逐的過失;魯定公也算是賢人,看見歌女舞姬就荒廢了朝政。(裴鬆之按史書裏魯定公沒什麽值得稱道的好事,秦宓說他是賢人,這是學識淺薄的人無法理解的。)像這類事,哪能說得完啊。道家的法則說‘不看能引起欲望的東西,心裏就不會亂。’所以天地正大光明,日月正直明亮;它們像箭一樣筆直,這是君子所遵循的準則。《洪範》裏記載災禍,都是從言語和神態上表現出來的,戰國時期那些欺詐權變的東西有啥用呢!”
    有人對秦宓說“你想把自己比作巢父、許由、商山四皓那樣的隱士,那為啥還要顯露文采,展示自己出眾的才華呢?” 秦宓回答說“我的文章沒法把想說的都說出來,說的話也沒法把心裏的意思全表達清楚,哪談得上顯露文采啊!從前孔子三次拜見魯哀公,談話內容編成了七卷書,有些事確實是不能沉默不說的。(劉向《七略》說孔子三次拜見魯哀公,寫了《三朝記》七篇,現在收在《大戴禮》裏。裴鬆之按中經部有《孔子三朝》八卷,一卷是目錄,剩下的就是所說的七篇。)接輿一邊走一邊唱歌,評論家把這寫進文章裏讓它發光;漁父唱《滄浪歌》,賢能的人把它寫進篇章裏讓它閃耀。這兩個人,並不是想在當時求得什麽。老虎生下來身上的花紋就很鮮明,鳳凰生下來就有五彩羽毛,難道是它們用五彩顏色來裝飾自己嗎?這是天性自然形成的。黃河、洛水因為有文獻才興盛,六經因為有文辭才得以流傳,君子以美好的文德為美德,展示一點文采又有啥妨礙呢!以我這愚笨的人,都還為革子成的錯誤感到羞恥,何況比我賢能的人呢!”(裴鬆之按現在《論語》裏寫的是棘子成。棘子成說“君子有好的本質就行了,要文采幹啥!” 他被子貢的話駁倒了,所以說他錯了。)
    劉備平定益州後,廣漢太守夏侯纂請秦宓做師友祭酒,兼任五官掾,還稱他為 “仲父”。秦宓稱病,躺在家裏不出來。夏侯纂帶著功曹古樸、主簿王普,準備了酒食到秦宓家宴飲交談,秦宓還是像原來那樣躺著。
    夏侯纂問古樸“你們這地方的生活物資,實在比其他州好得多,不知道讀書人的水平和其他州比怎麽樣呢?” 古樸回答說“從先漢以來,我們這兒的人在爵位上或許比不上其他州的人,但論起著書立說被世人當作榜樣,可不比其他州差。嚴君平根據黃老學說寫了《指歸》,揚雄根據《易經》寫了《太玄》,還仿照《論語》寫了《法言》,司馬相如為漢武帝寫了封禪的文章,這些都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夏侯纂又問“那仲父秦宓怎麽樣呢?” 秦宓用手板拍了拍臉頰,說“希望太守您別把我這‘仲父’的稱呼,用在我這小人物身上。請允許我給您講講我們蜀地的根本情況。蜀地有汶阜山,長江就從它腹地發源,帝王因為有它而興盛,神靈因為有它而造福,所以才能有千裏肥沃的土地。(《河圖括地象》說岷山那地方,在天上對應東井星的分野,帝王因它而興盛,神靈因它而造福,在天上是天井星。左思《蜀都賦》說遠處岷山的靈氣,在天上對應井宿的分野,天地氣運匯聚而興盛,福運彌漫而興起。)淮河、濟水等四瀆,長江是它們的首領,這是一點。大禹出生在石紐,就是現在的汶山郡。(《帝王世紀》說鯀娶了有莘氏的女兒叫誌,也就是修己。她上山行走,看見流星穿過昴星,夢中有所感應,又吞下神珠,後來胸口裂開,生下了大禹,地點就在石紐。譙周《蜀本紀》說大禹本來是汶山郡廣柔縣人,出生在石紐,那地方叫刳兒坪,這在曆代帝王紀裏有記載。)從前堯帝時遭遇大洪水,鯀沒能治理好,大禹疏通長江,開鑿黃河,讓水向東流入大海,為百姓消除災禍,自從有人類以來,功勞沒有比他更大的了,這是第二點。天帝治理天下,在房宿、心宿顯示政令,在參宿、伐宿決定政事,參宿、伐宿對應的分野就是益州,三皇乘坐祗車從穀口出來,就是現在的斜穀。(《蜀記》說三皇乘坐祗車從穀口出來。不知道秦宓是怎麽知道這穀口就是斜穀的。)這些都是我們這地方的基本情況,太守您用高雅的見識來評論,和天下其他地方比起來怎麽樣呢?” 夏侯纂聽了,遲疑了半天,沒法再回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後來益州征召秦宓擔任從事祭酒。劉備稱帝後,打算向東征討吳國,秦宓上書說從天道來看,這事肯定沒好處,結果被抓進監獄關了起來,過了一陣子才被赦免釋放。
    建興二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選秦宓擔任別駕,沒多久又任命他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國派使者張溫來訪問,朝廷百官都去為張溫餞行。大夥兒都到齊了,就秦宓沒去,諸葛亮好幾次派人去催他。張溫好奇地問“這是個什麽人啊?” 諸葛亮說“是益州的學者。”
    等秦宓來了,張溫問他“您讀書嗎?” 秦宓說“五尺高的小孩都讀書,何況我呢!” 張溫又問“天有頭嗎?” 秦宓說“有啊。” 張溫追問“在哪個方向?” 秦宓說“在西邊。《詩經》裏說‘於是回頭向西望’,從這就能推斷出,天的頭在西邊。”
    張溫接著問“天有耳朵嗎?” 秦宓答“天在高處卻能聽到低處的聲音,《詩經》裏不是說‘鶴在深澤裏鳴叫,聲音能傳到天上’嗎?要是天沒耳朵,怎麽能聽見呢?” 張溫又問“天有腳嗎?” 秦宓說“有。《詩經》裏說‘上天的步履艱難,這人不如從前’,要是天沒腳,怎麽走路呢?”
    張溫繼續問“天有姓嗎?” 秦宓說“有。” 張溫問“姓啥?” 秦宓答“姓劉。” 張溫說“咋知道的?” 秦宓回“天子姓劉,所以知道天姓劉。” 張溫又問“太陽是從東邊升起的嗎?” 秦宓說“雖然從東邊升起,可最終要落到西邊。”
    秦宓回答問題快得像回聲,隨口就來,張溫聽了特別敬佩佩服。秦宓的文采和辯才,大多像這樣。後來他升任大司農,建興四年去世。
    當初秦宓看記載帝王世係的文章,說五帝都是同一宗族,他辯駁說事實並非如此,並講清了緣由。他還論述皇帝王霸豢養龍的說法,說得很有道理。譙周年輕時經常去請教他,把他的話記在《春秋然否論》裏,因為文字太多,就沒在這裏記載。
    評論說許靖早就有名聲,既因忠厚被稱讚,又熱心品評人物,雖然做事舉動不一定都恰當,但蔣濟認為他 “大致上是朝廷的有用人才”。(《萬機論》評論許子將說許文休這人,大致上是朝廷的有用人才,可許子將卻貶低他。如果真的不看重他,那是不明智;要是確實了解他,那他就是好人。)麋竺、孫乾、簡雍、伊籍,都從容不迫地發表議論,在世上受到禮遇。秦宓起初仰慕隱居避世的高尚,卻沒有大智若愚的實際表現。但他應對辭令很有本事,文采華美,稱得上是一時的才士。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