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董劉馬陳董呂傳(一)
字數:4012 加入書籤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漢朝末年,董和帶著宗族向西遷徙,益州牧劉璋讓他做了牛鞞(音同 “髀”)、江原的縣長,後來又任成都縣令。
蜀地物產豐富,百姓生活富足,當時的風氣很奢侈。那些做生意發財的人家,穿的是王侯級別的衣服,吃的是珍饈美味,辦婚事、辦喪事,常常花光家裏所有的錢財。董和自己帶頭節儉,穿粗布衣服,吃簡單的飯菜,還製定了規章製度,防止大家過度鋪張浪費、超越本分。在他治理的地方,風氣都漸漸變好,人們敬畏他,不敢違反規矩。
不過,縣裏的豪強地主害怕董和的嚴厲法規,就遊說劉璋把董和調去當巴東屬國都尉。當地官吏百姓裏,不少年老體弱的人互相攙扶著,幾千人一起請求留下董和,劉璋隻好讓他再留任兩年。之後,董和升任益州太守,依然像以前一樣清廉節儉。他和蠻夷部族打交道時,總是真心相待,南方地區的人都愛戴他、信任他。
劉備平定蜀地後,征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和軍師將軍諸葛亮一起在左將軍大司馬府辦公,為劉備出謀劃策,提出可行的建議,否決不合適的想法,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董和當官拿俸祿這麽多年,在外治理偏遠地區,在朝內參與國家重要事務的處理,可到他去世的時候,家裏連一石糧食的積蓄都沒有。
後來諸葛亮當了丞相,教導手下人說“在府裏參與辦公,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因為怕小的嫌疑,就不敢提出不同意見,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提出不同意見後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就好比扔掉破舊的鞋子卻得到了珍珠寶玉。可人心就是這樣,很難把想說的都說出來。隻有徐元直在這方麵不糊塗,還有董幼宰,在府裏參與辦公七年,事情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能來回十次,過來告訴我。要是大家能學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有董幼宰那樣的勤懇認真,忠心為國,那我就能少犯很多錯誤了。”
諸葛亮又說“以前剛認識崔州平,經常聽到他指出我的得失;後來認識徐元直,他也常常誠懇地開導教誨我;之前和董幼宰一起辦事,他每次說話都毫無保留;後來和胡偉度共事,他也多次勸諫阻止我。我雖然本性淺陋愚昧,不能全聽進去,但和這四個人始終關係很好,這也足以說明我不懷疑直言進諫的人。” 諸葛亮就是這樣懷念董和。
這裏說的偉度,姓胡名濟,義陽人。他曾擔任諸葛亮的主簿,因為忠誠盡職有功勞,所以被諸葛亮稱讚。諸葛亮去世後,胡濟任中典軍,統領各路軍隊,被封為成陽亭侯,後來升任中監軍前將軍,督察漢中軍事,被授予符節,兼任兗州刺史,最後官至右驃騎將軍。胡濟的弟弟胡博,曾任長水校尉、尚書。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他年輕的時候就很有名氣。
《零陵先賢傳》裏說,劉巴的祖父劉曜,當過蒼梧太守;父親劉祥,做過江夏太守、蕩寇將軍。那時候孫堅起兵討伐董卓,因為南陽太守張谘不給軍糧,就把張谘殺了。劉祥跟孫堅想法一致,南陽的官吏百姓因此怨恨劉祥,起兵攻打他,劉祥交戰失敗,丟了性命。劉表向來也不喜歡劉祥,就把劉巴抓了起來,想殺了他。劉表好幾次派劉祥以前的親信偷偷騙劉巴說“劉牧想害你,你可以跟我們一起逃。” 這樣說了好幾次,劉巴都沒答應。劉巴把這些情況全都報告給了劉表,劉表這才沒殺他。劉巴十八歲的時候,郡裏任命他到戶曹史主記主簿任職。劉備想派周不疑到劉巴那兒學習,劉巴回複說“我以前在荊北遊曆,偶爾接觸過師門,不過隻是記誦書本、應對問答的學問,不值得記下來留名。我內心沒有楊朱那種守靜的本事,外在也沒有墨翟那種順應時勢的作風,就像天上的南箕星,空有其形卻沒啥用處。您寫信想讓您賢能的外甥,放棄鸞鳳般的才華,在燕雀的小天地裏遊蕩,這怎麽能啟發他呢?我對‘有若無,實若虛’的境界都感到慚愧,實在擔當不起啊!”
荊州牧劉表多次征召劉巴,還推舉他為茂才,劉巴都沒去。劉表死後,曹操征討荊州。劉備逃到江南,荊、楚一帶的讀書人跟隨著他,多得像雲一樣,可劉巴卻往北去投奔了曹操。曹操征召他做掾吏,派他去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零陵先賢傳》裏說,曹操在烏林戰敗,回北方的時候,想派桓階去招納這三郡,桓階推辭說自己不如劉巴。劉巴對曹操說“劉備占據荊州,可不能讓他得逞啊。” 曹操說“劉備要是敢圖謀這幾郡,我就率領六軍去對付他。” 正趕上劉備奪得了這三個郡,劉巴沒法回去向曹操複命,就遠遠地到了交址。
《零陵先賢傳》裏記載,劉巴去零陵,事情沒辦成,想去交州,再從那兒回京城。當時諸葛亮在臨烝,劉巴給諸葛亮寫信說“我冒著危險曆經艱難,遇到的是講道義的百姓,他們自願跟隨我,這是順應上天的心意和萬物的本性,不是我靠個人謀劃能勸動的。要是走投無路,我就隻能在滄海之上托付性命,不會再考慮荊州了。” 諸葛亮回複他說“劉公雄才蓋世,占據荊州,沒有誰不歸附他,天意人心的向背,已經很明顯了。您打算去哪兒呢?” 劉巴說“我接受命令而來,沒辦成事就該回去,這是理所當然的。您說這些幹啥呢!” 劉備心裏特別怨恨劉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後來劉巴又從交址到了蜀地。《零陵先賢傳》裏說,劉巴到交址後,改姓張。他和交址太守士燮商議事情合不來,就從牂牁道離開。到了益州郡,被當地拘留,太守想殺他。主簿說“這可不是一般人,不能殺啊。” 主簿請求親自送劉巴去州府,拜見益州牧劉璋。劉璋的父親劉焉以前曾被劉巴的父親劉祥舉薦為孝廉,劉璋見到劉巴,又驚又喜,每逢大事都去谘詢他。裴鬆之考證,劉焉在漢靈帝時已經是宗正太常,後來出任益州牧,而劉祥是在孫堅擔任長沙太守時才做的江夏太守,不可能舉薦劉焉為孝廉,這是很明確的。
沒過多久,劉備平定了益州,劉巴向劉備請罪,劉備沒有責怪他。《零陵先賢傳》裏說,劉璋派法正去迎接劉備,劉巴勸諫說“劉備是個英雄,讓他進來肯定會成為禍害,不能讓他進來。” 劉備進來後,劉巴又勸諫說“要是讓劉備去討伐張魯,這就好比把老虎放回山林啊。” 劉璋不聽。劉巴就關起門來稱病不出。劉備攻打成都時,下令軍中說“有誰敢傷害劉巴,就誅滅他三族。” 等到攻下成都得到劉巴,劉備特別高興。而且諸葛亮也多次稱讚推薦劉巴,劉備就征召劉巴做了左將軍西曹掾。
《零陵先賢傳》裏說,張飛曾經到劉巴那兒留宿,劉巴不跟他說話,張飛特別生氣。諸葛亮對劉巴說“張飛雖然是個武將,但他敬重仰慕您。主公現在正收羅文臣武將,來平定天下大事;您雖然天性高潔,也該稍微放低姿態啊。” 劉巴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和天下的英雄交往,怎麽能跟一個當兵的說話呢?” 劉備聽說後,生氣地說“我想平定天下,可子初卻專門搗亂。他想回北方,從這兒借道,難道是想破壞我的大事嗎?” 劉備又說“子初才智過人,像我這樣的人,還能任用他,不是我這樣的人,很難獨自任用他啊。” 諸葛亮也說“在軍帳之中謀劃計策,我遠不如子初!要是擂起戰鼓,在軍門聚會,讓百姓奮勇作戰,那我就可以和別人商量了。” 當初攻打劉璋時,劉備跟士兵們約定“要是事情成功,府庫裏的財物,我一點都不拿。” 攻下成都後,士兵們都扔下兵器,跑到各個倉庫去搶寶物。軍費不夠,劉備特別發愁。劉巴說“這很容易,隻要鑄造值一百錢的錢幣,平定各種貨物的價格,讓官吏管理市場就行。” 劉備聽從了他的建議,幾個月的時間,府庫就充實起來了。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做了漢中王,劉巴擔任尚書,後來接替法正做了尚書令。劉巴親身踐行清廉節儉,不置辦產業,又因為自己不是一開始就歸附劉備的,害怕被猜疑,就恭敬沉默,安守清靜,退朝後沒有私人交往,不是公事就不說話。《零陵先賢傳》裏說,當時中原地區人心不齊,聽說劉備在蜀地,四麵八方的人都伸長脖子盼望歸附。可劉備一心想稱帝,劉巴認為這樣做會讓天下人覺得氣度不夠,而且想讓劉備緩一緩。劉巴和主簿雍茂勸諫劉備,劉備就找別的事殺了雍茂,從這以後,遠方的人就不再歸附了。
劉備稱帝,向皇天上帝後土神隻昭告,所有的文誥策命,都是劉巴寫的。章武二年,劉巴去世。劉巴死後,魏國的尚書仆射陳群給丞相諸葛亮寫信,詢問劉巴的消息,稱呼他為劉君子初,對他十分敬重。《零陵先賢傳》裏說,輔吳將軍張昭曾經對孫權議論劉巴心胸狹隘,不該對張飛那麽過分。孫權說“要是讓子初隨波逐流,討好劉備,結交不合適的人,那還怎麽稱得上是高士呢?”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