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董劉馬陳董呂傳(二)

字數:3245   加入書籤

A+A-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他們兄弟五個,全都有才有名氣,家鄉人編了句順口溜“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良的眉毛中間有撮白毛,所以大夥兒這麽叫他。
    劉備掌管荊州的時候,征召馬良做了從事。後來劉備進蜀地,諸葛亮也跟著去了,馬良留在荊州。他給諸葛亮寫信說“聽說雒城已經打下來了,這是老天爺保佑啊。尊兄您順應時勢輔佐世人,成就大業光耀國家,這苗頭已經很明顯了。(裴鬆之覺得,馬良大概和諸葛亮結為兄弟,或者有親戚關係,諸葛亮年紀大,所以馬良叫他尊兄。)靈活運用深遠的謀略,審慎對待重要事務並展現遠見,這樣來選拔人才,才符合當下的時勢。要是能和光同塵、讓遠方的人歸順,德行傳遍天地之間,讓世人能聽從善言、服從道義,使高雅美妙的音樂和低俗的靡靡之音協調共存,既對事情有利,又不擾亂秩序,這就像最棒的管弦樂、師曠那樣的曲調。我雖然不是俞伯牙,也忍不住要為您擊節讚歎!” 後來劉備征召馬良做了左將軍掾。
    之後馬良奉命出使吳國,他對諸葛亮說“現在我肩負國家使命,要讓蜀吳兩家和睦,麻煩您幫我在孫將軍麵前引薦一下。” 諸葛亮說“您試著自己寫封信看看。” 馬良馬上草擬了一封,寫道“我們君主派掾吏馬良來通好,延續昆吾、豕韋那樣的功勳。我是個老實人,在荊楚一帶還算有名,雖沒有倉促之間能展現的華麗文采,卻有善始善終的美德,希望您能放下身份接納我,讓我不辜負使命。” 孫權挺敬重他,好好招待了他。
    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良為侍中。後來東征吳國,派馬良去武陵招納五溪的蠻夷部落,那些部落的首領都接受了印信封號,完全符合劉備的心意。可沒多久,劉備在夷陵打了大敗仗,馬良也在這場戰亂中被殺。劉備任命馬良的兒子馬秉為騎都尉。
    馬良的弟弟馬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著劉備進了蜀地,後來做了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馬謖才氣過人,喜歡談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特別器重他。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馬謖這人文過其實,不能重用,你可得好好考察他!” 可諸葛亮不這麽認為,讓馬謖做了參軍,每次召見他談論事情,都能從白天聊到黑夜。
    《襄陽記》裏說,建興三年,諸葛亮征討南中,馬謖送了他幾十裏地。諸葛亮說“咱們雖然一起謀劃了好幾年,現在還請你再給我些好建議。” 馬謖回答“南中這地方仗著地勢險要偏遠,早就不服管了,就算今天打敗他們,明天還會反叛。現在您正傾盡全國之力北伐對付強大的敵人,他們知道咱們內部空虛,反叛得更快。要是把他們趕盡殺絕來除後患,既不是仁人該做的事,也沒法倉促辦成。用兵的道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理戰為上,硬拚為下,希望您能讓他們真心歸順。” 諸葛亮采納了他的計策,赦免了孟獲,讓南方真心臣服,所以直到諸葛亮去世,南方都沒再反叛。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有魏延、吳壹這些老將,大夥兒都覺得應該讓他們當先鋒,可諸葛亮偏不聽眾人的意見,提拔馬謖統領大軍走在前麵。馬謖和魏國將領張合在街亭交戰,被張合打得大敗,士兵們都跑散了。諸葛亮前進沒了據點,隻好退兵回了漢中。
    馬謖被關進監獄後死了,諸葛亮為他哭了好一陣子。馬良死的時候三十六歲,馬謖死的時候三十九歲。《襄陽記》裏說,馬謖臨死前給諸葛亮寫信“明公您待我就像親兒子,我把您也當作親父親,希望您能好好想想當年舜殺了鯀卻重用禹的道理,讓咱們一輩子的交情不因此受到損害,我就算死了在地下也沒遺憾了。” 當時十萬士兵都為他流淚。諸葛亮親自去祭奠他,對待他的遺孤還像以前一樣。
    後來蔣琬到漢中,對諸葛亮說“從前楚國殺了成得臣,晉文公別提多高興了。現在天下還沒平定,卻殺了有智謀的人,難道不可惜嗎!” 諸葛亮流著淚說“孫武能在天下打勝仗,靠的就是法令嚴明。所以楊幹違反軍紀,魏絳就殺了他的仆人。現在天下分裂,打仗的事才剛開始,要是再廢了法度,還怎麽討伐賊寇呢!”
    習鑿齒說諸葛亮不能統一中原,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晉國人考慮到荀林父後來能成功,所以廢除法度卻取得了功勞;楚成王看不清成得臣對自己有好處,所以殺了他導致更大的失敗。現在蜀國偏安一方,人才比中原少,卻殺了俊傑,退而任用平庸的人,把嚴明法度看得比人才還重,不學習三次失敗後總結經驗的道理,想成就大業,不是很難嗎!而且先主告誡不能重用馬謖,難道不是說他沒那才能嗎?諸葛亮接受了告誡卻沒能照做,可見馬謖確實難以不用。作為治理天下的人,想充分發揮眾人的力量,卻不衡量才能安排職位,根據能力分配任務;對馬謖的了解太過分,就違背了先主的告誡,製裁他又沒把握好分寸,殺了有用的人,這很難說他是有智慧的人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再來說說陳震,他字孝起,是南陽人。劉備兼任荊州牧的時候,征召他做從事,管理各個郡的事務,後來跟著劉備進了蜀地。
    蜀地平定後,陳震擔任蜀郡北部都尉,後來郡名改了,他就成了汶山太守,之後又調到犍為任職。建興三年,他入朝被任命為尚書,後來升為尚書令,奉命出使吳國。
    建興七年,孫權稱帝,朝廷任命陳震為衛尉,去祝賀孫權登基。諸葛亮給哥哥諸葛瑾寫信說“孝起本性忠誠純正,年紀越大越這樣,他在吳蜀兩國之間促成和好,帶來歡樂與和睦,這一點很可貴。”
    陳震進入吳國地界後,給守關的官員傳遞文書“蜀和吳,使者往來不斷,官員相互拜訪,重新結盟友好,關係一天比一天好。吳國尊主應保住帝位,祭天接受符命,劃分疆土,天下人都響應,各自有了歸屬。這時候,咱們同心討伐賊寇,還有什麽敵人打不敗呢!蜀國的君臣,都伸長脖子盼著。我沒什麽才能,能擔任這個使者,來促進兩國友好,一進吳國地界就特別興奮,像回到自己家一樣。從前範獻子去魯國,觸犯了人家的山諱,《春秋》都批評他。希望你們一定告知相關事宜,讓我這個使者能順利行事。現在我宣布號令,大家各自立誓。順流而下速度快,兩國的製度不一樣,怕有違反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指點,告訴我該怎麽做。”
    陳震到了武昌,孫權和他一起登壇歃血結盟,約定分割天下把徐州、豫州、幽州、青州劃歸吳國,並州、涼州、冀州、兗州劃歸蜀國,司州的土地,以函穀關為界劃分。陳震回去後,被封為城陽亭侯。
    建興九年,都護李平因為誣告欺騙被罷官。諸葛亮給長史蔣琬、侍中董允寫信說“孝起以前到吳國去,跟我說李平肚子裏有鱗甲,鄉裏人都覺得他不好接近。我當時覺得所謂的‘鱗甲’,不過是不要去觸犯他罷了,沒想到他還會做出蘇秦、張儀那樣騙人的事,真是出乎意料。可以讓孝起知道這件事。”
    建興十三年,陳震去世,他的兒子陳濟繼承了爵位。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