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一)
字數:3835 加入書籤
劉封本是羅侯寇家的兒子,同時也是長沙劉家的外甥。當年劉備來到荊州時,因為還沒有子嗣,就把劉封收為養子。
後來劉備進入蜀地,從葭萌回兵攻打劉璋。那時劉封二十多歲,不僅有武藝在身,力氣還超過常人。他率領士兵,和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沿著長江逆流西上,一路上戰無不勝。益州平定之後,劉封被任命為副軍中郎將。
起初,劉璋派遣扶風人孟達輔佐法正,兩人各自帶領兩千士兵,去迎接劉備。劉備順勢讓孟達統領兩人的兵馬,留守在江陵。蜀地平定後,孟達被任命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命令孟達從秭歸向北進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被孟達的士兵殺害。孟達將要進攻上庸時,劉備暗地裏擔心孟達難以獨自承擔重任,於是派劉封從漢中沿著沔水順流而下,去統領孟達的軍隊,和孟達在上庸會合。上庸太守申耽率領眾人投降,並派妻子兒女和宗族前往成都。劉備加封申耽為征北將軍,依舊兼任上庸太守和員鄉侯,任命申耽的弟弟申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升劉封為副軍將軍。
當初關羽圍攻樊城、襄陽時,接連派人呼叫劉封、孟達,命令他們發兵援助自己。但劉封和孟達以山郡剛剛歸附,不能輕易動搖為由,沒有聽從關羽的命令。後來關羽戰敗覆滅,劉備對此心懷怨恨。另外,劉封和孟達曾因憤怒爭執而不和,不久劉封還奪走了孟達的鼓吹儀仗。孟達既害怕獲罪,又對劉封心懷怨恨,於是就上表向劉備告辭,率領自己的部眾投降了魏國。
《魏略》中記載了孟達告辭劉備的表文“我想殿下您將要建立像伊尹、呂尚那樣的功業,追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績。如今大事剛剛開創,借助吳、楚的勢力,所以有才能的人士都能深切地看到歸附的方向。我自從歸順以來,犯下的罪過堆積如山,我自己都清楚,更何況是您呢!現在王朝興起,有才能的人像魚鱗一樣聚集,我對內沒有輔佐的才能,對外沒有領兵作戰的本領,卻位列功臣之中,實在是感到慚愧。我聽說範蠡能洞察細微,泛舟五湖;咎犯主動謝罪,在黃河邊徘徊。在這機遇之時,我請求保全自身。為什麽呢?是想要保持去留的名分。何況我地位低微,沒有巨大的功勳,隻是被時勢所牽連,私下仰慕前代賢人,早就想遠離恥辱。從前申生極為孝順卻被父親懷疑,伍子胥極為忠誠卻被君主誅殺,蒙恬開拓疆土卻遭受重刑,樂毅攻破齊國卻遭到讒言陷害。我每次讀到他們的事跡,沒有不慷慨流淚的,而如今親身經曆這樣的事情,更感到悲傷絕望。為什麽呢?荊州戰敗,大臣失去氣節,幾乎沒有能回來的。隻有我遇事,自己到達房陵、上庸,如今又請求離去,把自己放逐在外。我想殿下聖明,能感悟我的心意,憐憫我的舉動。我確實是個小人,不能善始善終,明知故犯,怎敢說沒有罪過!我常聽說交情斷絕也不說對方壞話,離開君主也沒有怨恨的言辭,我曾受到君子的教誨,希望君王能努力成就大業。”
魏文帝欣賞孟達的才能和容貌,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還合並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讓孟達兼任新城太守。之後派遣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和孟達一起襲擊劉封。孟達還寫信給劉封,信裏說
古人常說‘關係疏遠的別去摻和親近的事,新來的別淩駕於舊人之上’,這是說在上位的人賢明,下麵的人就正直,那些說壞話、搞陰謀的人就沒機會得逞。可就算是有權謀的君主、賢慈的父親,也難免有忠臣立了功卻遭禍,孝子心懷仁卻遇難,像文種、商鞅、白起、孝己、伯奇,都是這樣的例子。
這不是說親人天生就想分離,骨肉間就樂意結怨,而是有時恩情變了、寵愛移了,再加上有人在中間說壞話,就算是忠臣也沒法讓君主回心轉意,孝子也難以改變父親的看法。一旦權勢利益摻和進來,親骨肉都能變成仇人,更何況本就不是至親呢!所以像申生、衛汲、禦寇、楚建這些本該繼承家業的嫡子,下場都那樣。
如今您和漢中王(劉備),原本就是路上偶遇的人,沒血緣關係卻手握大權,不算君臣卻身居高位,出征時能獨當一麵,駐守時還有副軍將軍的名號,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自從立了阿鬥(劉禪)當太子,有見識的人都替您捏把汗。
當初要是申生聽了子輿的話,肯定能像太伯那樣留下美名;衛汲要是聽了弟弟的主意,也不會讓父親落下壞名聲。再說小白(齊桓公)出奔後回國成了霸主,重耳(晉文公)翻牆逃跑最終複國,這樣的事自古就有,不隻是現在才有。
聰明的人貴在能躲過災禍,明智的人懂得早做打算。我琢磨著漢中王心裏早就有了定數,隻是表麵上還沒顯露出來。心裏打定主意就會變得固執,懷疑一旦產生就會心生恐懼,天下大亂往往都是從廢立繼承人這事兒開始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人之常情,私怨難免會顯露出來,恐怕您身邊早就有人在漢中王跟前說您壞話了。一旦疑慮變成怨恨,爆發起來就像踩了機關一樣快。現在您遠在上庸,或許還能喘口氣;可要是魏軍打過來,您沒了立足之地再回去,我實在替您擔心。
從前微子離開殷商,智果脫離智族,都是為了躲避災禍,他們都做得很果斷。《國語》裏記載,智宣子想立智瑤為繼承人,智果說“不如立智霄。” 宣子說“智霄太凶狠。” 智果回應“智霄的凶狠表現在臉上,智瑤比別人強的地方有五點,不如人的地方有一點。他胡須漂亮身材高大,射箭駕車力氣大,技藝全麵,能言善辯,堅毅果敢,可就是太不仁厚。用這五點優勢欺壓別人,再加上不仁厚,誰能容他?要是真立了智瑤,智家肯定會滅亡。” 宣子不聽,智果就把自己的家族從智氏裏分出來,改姓輔。後來智家被滅,就隻剩輔果這一支了。
如今您拋了親生父母去給別人當兒子,不合禮數;明知災禍要來了還守著不走,不算聰明;看到正道不走反而心生懷疑,不符合道義。自稱是大丈夫,卻占了這三樣,還有什麽可尊貴的呢?
憑您的本事,要是歸順魏國,回去繼承羅侯的爵位,不算背棄親人;麵朝北侍奉魏王,來整頓綱紀,不算拋棄舊主;就算有怒氣也不闖禍,能躲過危難,不算白忙活。
現在魏文帝剛登基,正虛心納賢,用恩德招納遠方的人。您要是能轉身來歸順,不隻是能和我一樣受封三百戶,繼承羅侯爵位,還能被封到更大的地方當開國君主。
眼下魏軍的金鼓聲都快震響了,很快就要遷都到宛城、鄧縣;要是不把蜀、吳這兩個敵人平定,軍隊是不會回去的。您該趁現在早點拿定主意。《易經》說‘見到大人物是有利的’,《詩經》說‘要為自己謀求幸福’,您趕緊行動吧,別像狐突那樣到最後想開門都來不及了。
可劉封沒聽孟達的話。
沒過多久,申儀背叛了劉封,劉封打了敗仗,一路逃回成都。而申耽則投降了魏國,魏國給了他個懷集將軍的名號,把他遷到南陽居住;申儀被任命為魏興太守,還被封為員鄉侯,駐守在洵口。
這裏有段額外記載,申耽字義舉,最初在西平、上庸一帶聚集了幾千戶人家,後來和張魯有來往,又派使者去拜見曹操,曹操給了他將軍的名號,讓他兼任上庸都尉。到建安末年,上庸郡被蜀軍攻打,申耽就帶著全郡向西歸附了蜀國。黃初年間,申儀又回到魏國,朝廷下詔沿用他哥哥申耽過去的名號加封他,還任命他為魏興太守,封為列侯。太和年間,申儀和孟達不和,多次上書說孟達對蜀國有二心,等孟達反叛時,申儀斷絕了蜀地的通道,讓蜀軍的救兵沒法到達。孟達死後,申儀到宛城拜見司馬懿,司馬懿勸他進京朝見。申儀到了京城,朝廷下詔改任他為樓船將軍,待遇優厚。
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先是責備他欺淩孟達,又怪罪他不發兵救援關羽。諸葛亮擔心劉封性格剛猛,等劉備去世後,新一代君主很難駕馭他,就勸劉備借著這個機會除掉劉封。於是劉備下令賜死劉封,讓他自盡。劉封歎息著說“我真後悔沒聽孟子度的話啊!” 劉備聽說後,也為他流下了眼淚。孟達原本字子敬,因為要避諱劉備叔父劉敬的名字,才改了字。後來,劉封的兒子劉林擔任牙門將,鹹熙元年被遷移到河東;孟達的兒子孟興擔任議督軍,同年被遷回扶風。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