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二)

字數:3972   加入書籤

A+A-


    再來說說彭羕,他字永年,是廣漢人。身高八尺,相貌十分英俊,但性格驕傲,常常輕視別人,不過他唯獨敬重同郡的秦子敕,還向太守許靖推薦秦子敕說“從前商高宗夢見傅說,周文王尋訪呂尚,到了漢高祖,從平民中接納了酈食其,這都是帝王開創事業、流傳後代、成就大功的原因啊。如今您效法古代帝王的準則,秉持神靈的意旨,有公劉那樣的德行,施行‘勿翦’那樣的恩惠,製定禮儀教化的事業從此開始,褒貶是非的標準從此建立,隻是還缺少像秦子敕這樣有才能的人。我看綿竹的處士秦宓,有仲山甫那樣的德行,有雋生那樣的正直,以石為枕、以流漱口,穿著粗布袍子吟詠詩書,在仁義的道路上安身,在浩然的境界中恬淡生活,氣節高尚,堅守本性從不虧損,就算是古代隱居的賢士,也沒法超過他。如果您能招納他,一定能得到忠誠正直的好名聲,成就豐功偉績,之後把功績記錄在王府史冊上,美名流傳到後世,這難道不是件美事嗎?”
    彭羕在州裏做官時,最高隻做到書佐,後來又被人在益州牧劉璋麵前說壞話,劉璋對他施以髡鉗之刑,把他貶為徒隸。恰逢劉備進入蜀地,沿著長江逆流北上,彭羕想向劉備進言獻策,就去拜見龐統。龐統和彭羕不是老相識,當時又正好有賓客在,彭羕卻直接跑到龐統的床上躺下,對龐統說“等你送走客人,我要和你好好聊聊。” 龐統送走客人後,走到彭羕身邊坐下,彭羕又先責備龐統沒準備吃的,之後才一起交談,還在龐統那裏住了兩晚,一聊就是一整天。龐統很欣賞他,而法正早就了解彭羕,於是兩人一起把彭羕推薦給劉備。劉備也覺得彭羕是個奇才,多次讓他傳達軍事命令,指揮各位將領,彭羕每次辦事都很合劉備心意,得到的賞識和待遇一天比一天好。成都平定後,劉備兼任益州牧,提拔彭羕為治中從事。彭羕從一個平民一下子升到比州裏其他人都高的職位,神態舉止十分囂張,越發自鳴得意,覺得自己受到了重用。諸葛亮表麵上和彭羕交往,心裏卻不喜歡他,多次暗中對劉備說,彭羕野心太大,恐怕難以安分守己。劉備本來就敬重信任諸葛亮,再加上觀察彭羕的所作所為,心裏漸漸疏遠了他,後來把彭羕降職為江陽太守。
    彭羕聽說自己要被派到遠方去當太守,心裏老大不樂意,就跑去見馬超。馬超見了他,故意試探著說“你才華這麽出眾,主公向來待你不薄,按說該跟孔明、孝直他們平起平坐才對,怎麽突然把你外放到小郡去了?這也太讓人失望了吧?”
    彭羕一聽這話,火氣噌地就上來了,張口就罵“那個老兵痞子昏聵糊塗,還有什麽好說的!” 這裏的 “老革”,按《揚雄方言》的解釋,其實就是 “老兵” 的意思,彭羕這是在罵劉備。罵完還覺得不過癮,又湊近馬超說“你在外邊領兵,我在朝裏主事,咱們聯手,天下還不是手到擒來?”
    馬超本是寄人籬下的降將,平時走路都怕踩死螞蟻,生怕惹禍上身。聽了彭羕這番大逆不道的話,嚇得臉都白了,半天沒敢接茬。等彭羕走了,馬超趕緊把這些話一五一十地寫下來,連夜上報給劉備。劉備當即下令把彭羕抓起來,交給有關部門治罪。
    彭羕在牢裏給諸葛亮寫了封長信,裏頭說“我當年在各路諸侯間周旋,見曹操暴虐、孫權無道、劉璋懦弱,唯獨主公您有稱霸天下的器量,值得輔佐成就大業,所以才下定決心投奔您。正好趕上您西進,我靠著法孝直引薦,又有龐統從中幫襯,才得以在葭萌見到您。當時咱們促膝長談,我跟您講治國安邦的道理、稱霸天下的謀略,還獻上奪取益州的計策,您聽了也深表讚同,當場就拍板決定起兵。”
    “想我在老家時不過是個平庸之輩,還背著罪名,能在亂世中遇到您這樣的明主,從平民一躍成為國士,還被推舉為茂才,這份恩情誰能比得了?主公待我就像親兒子一樣,可我卻一時糊塗犯了渾,簡直是自尋死路,要成不忠不義的鬼了!古人說,左手拿著天下地圖,右手抹脖子,再傻的人也不會幹這種事,我再糊塗也不至於如此啊!”
    他接著解釋“我之所以心懷不滿,是因為自不量力,覺得自己在開創大業中立了功,卻被派去江陽,一時沒明白主公的用意,又喝了點酒,才口不擇言罵了句‘老’字。這都是我愚蠢淺薄鬧的,主公其實一點都不老。再說成就大業哪在乎年紀?周文王九十歲還雄心勃勃呢!我辜負了主公的慈愛,真是罪該萬死。”
    至於跟馬超說的 “內外” 之語,彭羕辯解說“我是想讓孟起在北方立功,跟主公一起討伐曹操,哪敢有別的心思?孟起把這話上報沒錯,隻是沒說清楚其中原委,真讓人痛心。從前我跟龐統發誓,要跟著您好好輔佐主公,追尋古人的名聲,把功勞寫進史冊。可惜龐統不幸去世,我又自取其禍,這都是我自己作死,怨不得別人!您是當代的伊尹、呂尚,可得好好跟主公謀劃大事。天地神靈都看著呢,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了,隻盼您能明白我的本心。您多保重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可這封信沒能救彭羕的命,最終他還是被處死了,死的時候才三十七歲。
    廖立,武陵臨沅人。當年劉備擔任荊州牧時,把廖立召來做從事,那時他還不到三十歲,後來又被提拔為長沙太守。
    劉備進入蜀地後,諸葛亮鎮守荊州。孫權派使者來和諸葛亮交好,使者順便問起荊州有哪些賢才可以輔佐治理,諸葛亮回答說“龐統和廖立,都是楚地的優秀人才,能夠輔佐成就大業。”
    建安二十年,孫權派呂蒙偷襲南三郡,廖立從長沙脫身逃跑,自己回到劉備身邊。劉備向來了解並善待他,沒有過分責怪,還任命他為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成為漢中王,征召廖立擔任侍中。
    後主劉禪繼位後,廖立被調任為長水校尉。廖立內心一直覺得,憑自己的才能和名聲,應該能和諸葛亮不相上下,可如今卻在李嚴等人之下,心裏常常不痛快。
    後來丞相掾李邵、蔣琬來到廖立這裏,廖立就跟他們議論起國事“軍隊即將遠征,你們這些人可要仔細處理好國家事務。從前先帝不奪取漢中,反而跑去和吳人爭奪南三郡,最後還是把三郡給了吳人,白白讓官兵們辛苦一場,沒得到任何好處就回來了。失去漢中後,讓夏侯淵、張合深入巴地,差點丟失整個益州。後來先帝到了漢中,又使得關羽喪命,連個後代都沒留下,上庸也戰敗失守,白白丟掉了一方土地。這是因為關羽仗著自己勇猛的名聲,治軍沒有章法,總是隨心所欲地蠻幹,所以先後多次損失軍隊。像向朗、文恭,都隻是平庸之輩。文恭做治中時沒有綱紀;向朗過去侍奉馬良兄弟,把他們當成聖人,如今做了長史,向來隻是能迎合別人罷了。中郎郭演長,不過是個隻會跟從別人的人,不值得和他一起處理大事,卻做了侍中。如今是世道衰弱的時候,想要任用這三個人,我不認為是對的。王連是個世俗之人,一心聚斂錢財,使得百姓疲憊困苦,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李邵、蔣琬把廖立的這些話全都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就上奏彈劾廖立說“長水校尉廖立,自視甚高,隨意評價各位官員,公開說國家不任用賢能通達的人,卻任用平庸的官吏,還說統領萬人的將領都是些小子;他誹謗先帝,詆毀大臣。有人說國家軍隊精銳、編製整齊,廖立就抬頭看著屋頂,憤怒地大聲嗬斥,臉色都變了,說‘這有什麽值得說的!’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一隻壞羊擾亂羊群,尚且能造成危害,何況廖立身居高位,中等才能以下的人怎麽能分辨他說的是真是假呢?”
    諸葛亮在奏表中還提到“廖立侍奉先帝沒有忠孝之心,鎮守長沙時就打開城門迎接敵人,統領巴郡時辦事糊塗雜亂,跟隨大將軍時就進行誹謗指責,在先帝靈柩旁時還拿著刀在靈柩側邊砍斷別人的頭。陛下繼位之後,普遍提升官員的職位稱號,廖立也隨著被任命為將軍,他當麵跟我說‘我怎麽適合在各位將軍之中!不奏請我做卿,至少也該在五校之列!’我回答說‘將軍的職位,是按照常規提升的。至於卿這個職位,李嚴也還沒得到。況且你適合在五校之列。’從那以後,廖立就心懷怨恨,很不高興。”
    後主下詔說“三苗擾亂政事,虞舜把他們流放寬容處理,廖立狂妄糊塗,我不忍心對他用刑,趕緊把他遷到荒僻的地方去。” 於是就把廖立廢為平民,遷到汶山郡。
    廖立親自帶著妻子兒女耕種勞作,維持生計。後來聽說諸葛亮去世,他流著淚感歎道“我終究要成為異族統治下的人了!”
    後來監軍薑維率領偏軍經過汶山郡,去看望廖立,發現他精神狀態還很好,言談舉止和平常一樣。廖立最終在流放的地方去世,他的妻子兒女後來回到了蜀地。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