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霍王向張楊費傳(三)
字數:4406 加入書籤
楊洪,字季休,是犍為武陽人。劉璋統治時期,他在各個郡裏任職。先主劉備平定蜀地後,太守李嚴任命他為功曹。李嚴打算遷移郡府的治所和房舍,楊洪極力勸諫,可李嚴不聽,楊洪於是辭去功曹一職,請求退職。之後李嚴想把楊洪推薦到州裏,楊洪便擔任了蜀部從事。
先主劉備爭奪漢中時,緊急寫信要求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就此事詢問楊洪,楊洪說“漢中就像是益州的咽喉,是關係到存亡的關鍵,要是沒有漢中,也就沒有蜀地了,這是家門口的災禍啊。如今的情況,男子應當參戰,女子應當運輸物資,發兵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當時蜀郡太守法正跟隨先主向北進軍,諸葛亮於是上表推薦楊洪兼任蜀郡太守,各項事務楊洪都處理得很好,隨後就被正式任命為蜀郡太守。不久,他轉任益州治中從事。
先主劉備稱帝後,征討吳國失利,返回後駐紮在永安。漢嘉太守黃元向來不被諸葛亮喜歡,他聽說先主生病,擔心會有後患,就率領全郡反叛,燒毀了臨邛城。當時諸葛亮向東去探望先主的病情,成都兵力空虛,所以黃元更加肆無忌憚。楊洪立即稟報太子,派遣太子的親兵,讓將軍陳曶、鄭綽討伐黃元。眾人議論認為黃元如果不能圍攻成都,就會從越巂占據南中,楊洪說“黃元生性凶暴,沒有什麽恩德和信譽,怎麽能做到這一步呢?他不過是順流東下,希望主上平安,然後自己捆綁雙手來請罪;如果情況有變化,就會逃到吳國去求生罷了。命令陳曶、鄭綽隻需在南安峽口攔截,就能抓住他了。” 陳曶、鄭綽按照楊洪的話去做,果然活捉了黃元。
建興元年,楊洪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又擔任蜀郡太守、忠節將軍,後來任越騎校尉,依然兼任蜀郡太守的職務。
建興五年,丞相諸葛亮北上駐守漢中,想任用張裔為留府長史,問楊洪覺得怎麽樣。楊洪回答說“張裔天資聰明,善於觀察,擅長處理繁重難辦的事務,他的才能確實能勝任這個職位,但是他性格不公平,恐怕不能獨自擔當重任,不如留下向朗。向朗弄虛作假的情況較少,讓張裔在眼前跟隨您,發揮他的才能,這樣對事情來說是兩全其美的。”
起初,張裔年輕時和楊洪關係很好。張裔流放在吳國時,楊洪到張裔原來所在的郡任職,張裔的兒子張鬱在郡裏當小吏,因為一點小過錯受到懲罰,楊洪沒有特別寬恕他。張裔後來回來聽說了這件事,對此深懷怨恨,和楊洪的交情受到了影響。等到楊洪去見諸葛亮,又到張裔那裏,把自己所說的話全告訴了張裔。張裔回答楊洪說“您留住我就可以了,您是不能阻止我的。” 當時有人懷疑楊洪想自己做長史,有人懷疑楊洪知道張裔自己有顧慮,不願意讓張裔擔任重要職位,掌管後方事務。後來張裔和司鹽校尉岑述不和,甚至到了怨恨的地步。諸葛亮給張裔寫信說“您從前在陌下,軍營戰敗,我為您操心,吃飯都不知道味道;後來您流落到南海,我為您悲傷歎息,睡覺都不安穩;等到您回來,我把重任托付給您,一起輔佐王室,自認為和您是古代堅貞不渝的石交。石交的道理,是推薦仇人來互相幫助,割舍骨肉來表明心意,尚且不會相互道歉,何況我隻是把心意寄托在岑述身上,您就不能容忍嗎?” 議論的人因此明白楊洪是沒有私心的。
楊洪年輕時不喜歡學問,但他忠誠清廉、真誠坦率,為公家的事擔憂就像為自己家的事一樣,侍奉繼母極其孝順。建興六年,他在任上去世。
當初楊洪擔任李嚴的功曹時,李嚴還沒離開犍為,楊洪就已經擔任蜀郡太守了。楊洪提拔門下書佐何祗,何祗有才智謀略和功勞才幹,被推舉為郡吏,幾年後就擔任了廣漢太守,當時楊洪也還在蜀郡任職。因此西蜀地區的人都佩服諸葛亮能充分發揮當時人才的作用。
《益部耆舊傳雜記》說每次朝會,何祗的座位排在楊洪後麵。楊洪嘲諷何祗說“你的馬為什麽跑得這麽快?” 何祗說“老部下的馬不敢跑得快,隻是您還沒揮鞭子罷了。” 眾人傳揚這件事當作笑談。
何祗,字君肅,年輕時家境貧寒,為人寬厚通達,身材十分高大,還很能吃,喜好歌舞女色,不注重節儉,所以當時的人不太看重他。他曾經夢見井裏長出桑樹,就去問占夢的趙直,趙直說“桑樹不是井裏該有的東西,你將會被調任;不過‘桑’字是‘四十’下麵加‘八’,你的壽命恐怕超不過四十八歲。” 何祗笑著說“能活到這個歲數就夠了。”
何祗起初在郡裏任職,後來擔任督軍從事。當時諸葛亮執法嚴厲細密,暗中聽說何祗嬉戲遊樂,放縱不羈,不勤於職守,曾經突然前去審查獄中案件。眾人都為何祗感到害怕。何祗暗中得知後,連夜點起燈火審訊囚犯,閱讀各種解狀。諸葛亮早上到達,何祗已經能把這些都背誦下來,回答解釋沒有一點遲疑,諸葛亮對此感到十分驚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何祗後來出京補任成都令,當時郫縣令空缺,就讓他兼任兩個縣的縣令。這兩個縣戶口眾多,靠近都城,有很多奸邪之事,何祗常常睡覺,可每當他醒來,總能發現奸詐之事,眾人都害怕他的揭發,有人認為他有法術,沒有誰敢欺騙他。讓人投下算籌,何祗聽著別人讀,心裏就能計算出來,絲毫不差,他的精明到了這種地步。
汶山的夷人不安定,朝廷任命何祗為汶山太守,當地百姓和夷人都信服他。後來他升任廣漢太守。後來夷人反叛,說“要是能讓以前的何府君回來,才能讓我們安定啊!” 當時難以再委屈何祗去任職,就提拔他的族人去擔任,汶山又得以安定。何祗轉任犍為太守。四十八歲時去世,正像趙直所說的那樣。
後來有個廣漢人王離,字伯元,也憑借才能出名。他擔任督軍從事,執法公平恰當,逐漸升遷,代替何祗擔任犍為太守,治理有很好的政績,雖然聰明比不上何祗,但文采超過了他。
費詩,字公舉,是犍為南安人。劉璋統治時期,他擔任綿竹縣令。先主劉備攻打綿竹時,費詩率先獻城投降。成都平定後,先主兼任益州牧,任命費詩為督軍從事,後來又派他出去擔任牂牁太守,之後回朝擔任州前部司馬。
先主成為漢中王後,派遣費詩去冊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聽說黃忠被封為後將軍,發怒說“大丈夫終究不能和一個老兵同列!” 不肯接受冊封。費詩勸關羽說“成就王業的人,所用的人才不會是單一的。從前蕭何、曹參和漢高祖從小就是親近的舊友,而陳平、韓信是從別的地方逃來的後來者,論他們的官位排列,韓信的職位最高,也沒聽說蕭何、曹參因此而抱怨。如今漢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對他給予很高的尊崇,但說到心意的輕重,黃忠怎麽能和您相比呢!況且漢王和您,就像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禍福共同承擔。我替您考慮,不應該計較官號的高低、爵祿的多少。我隻是一個使者,身負使命而來,您要是不接受冊封,我就這樣回去複命了,隻是為您這種舉動感到惋惜,恐怕您將來會後悔啊!” 關羽聽後深受觸動,恍然大悟,立刻接受了冊封。
後來大臣們商議,想要推舉漢中王稱帝,費詩上奏說“殿下您因為曹操父子逼迫君主、篡奪皇位,所以才漂泊萬裏,聚集將士,準備討伐逆賊。如今強大的敵人還沒有打敗,卻先自立為帝,恐怕會讓人心產生疑慮。從前漢高祖和楚霸王約定,先打敗秦朝的人可以稱王。等到漢高祖攻破鹹陽,俘獲秦王子嬰,仍然心懷推讓之意,何況現在殿下還沒走出國門,就想要自立為帝呢!我實在不認為殿下應該這樣做。” 費詩因此違背了先主的心意,被貶為永昌從事。
建興三年,費詩跟隨諸葛亮南征,返回途中到達漢陽縣時,歸降的人李鴻前來拜見諸葛亮。諸葛亮接見李鴻時,蔣琬和費詩也在場。李鴻說“我前不久路過孟達住處,正好遇見王衝從南邊來,說以前孟達的去留問題,您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想要誅殺孟達的妻子兒女,幸虧先主沒有聽從。孟達說‘諸葛亮對我的照顧是有始有終的,終究不會這樣做。’他完全不相信王衝的話,對您十分敬佩仰慕,沒有止境。” 諸葛亮對蔣琬、費詩說“回到都城後,應當寫信給孟達互通消息。” 費詩進言說“孟達這小子,從前侍奉振威將軍時就不忠誠,後來又背叛先主,是個反複無常的人,不值得給他寫信!” 諸葛亮沉默著沒有回應。
諸葛亮想引誘孟達作為外援,最終還是給孟達寫了信“去年南征,年末才返回,正好在漢陽和李鴻會麵,得知了你的消息,我感慨長歎,想起你平時的誌向,難道隻是徒有虛名、貪圖榮華,而甘願做出背離的事嗎!唉,孟子度啊,其實是劉封欺負你,損害了先主對待士人的道義。另外,李鴻說王衝編造虛假的話,還說你能體諒我的心意,不相信王衝的話。回想你表明心跡的話語,追尋我們平生的交情,我深情地向東遙望,所以派人給你送來這封信。” 孟達收到諸葛亮的信後,多次互通使者,言辭中流露出想要背叛魏國的意思。魏國派遣司馬懿征討他,很快就斬殺了孟達。諸葛亮也因為孟達沒有真誠歸附之心,所以沒有出兵救援。
蔣琬執掌朝政時,任命費詩為諫議大夫,費詩最終在家中去世。
王衝是廣漢人,擔任牙門將,隸屬於江州督李嚴。他被李嚴忌恨,害怕獲罪而投降了魏國。魏國任命王衝為樂陵太守。
評論說霍峻鎮守孤城而不被攻破,王連堅守氣節而不動搖,向朗好學不倦,張裔機敏能隨機應變,楊洪忠心為公,費詩說話直率,都有值得記載的事跡。以先主的寬廣包容,諸葛亮的公正嚴明,費詩說出直言,尚且被貶官,何況是平庸的君主呢!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