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六)

字數:3880   加入書籤

A+A-


    想我大漢王朝,順應天命、契合民心,政治清明興盛時,像春天的陽光般明亮溫暖。上遵循大地的法則,下效法上天的文理,將皇恩廣布世間,讓醇厚的教化傳播開來。君臣都遵守法度,各自堅守本分;在上的君主有廣泛谘詢納諫的胸襟,在下的臣子有匡正補救的責任。士人不會得到虛有其表的恩寵,百姓都有符合道義的行為,一切都美好有序,大家都崇尚這種忠誠有益的風氣。
    可世道總有盛衰,事物總有興廢,就像有聲音就有寂靜,有光明就有遮蔽。夏天的炎熱會被秋天的涼爽取代,冬天的寒冷會被春天的溫暖壓製;太陽落山後月亮就會升起,星辰隱去後陽光就會出現。漢衝帝、漢質帝在位時間不長,漢桓帝、漢靈帝時朝政衰敗,從此天下英雄豪傑紛紛湧現,人人都有不同的主張和打算,所以那些縱橫家突然敞開胸懷發表見解,狡詐之徒也暫時開口獻計。
    如今國家的綱紀已經重新整頓,西邊的蜀地樹立起德政,繼承發揚先祖的宏大規劃,給士人授予優厚的爵位,興辦五教來教化民俗,培養九德來救助百姓,莊重地舉行祭祀活動,努力推行王道來輔助正道。雖然天下還未統一,真偽還未分辨,但聖人早已留下訓誡,大致是讓人不要貪婪。所以君臣在朝廷上同心協力,百姓在民間衷心擁戴,行動起來如同圓規般協調,靜止時如同方矩般整齊。眾多優秀的人才,就像古代的八元八凱一樣賢能;有了過錯必定知曉,具備顏子般的仁德;從容處理各種政務,有冉有、季路般的治理才能;像雄鷹飛揚、猛禽騰躍般施展才能,擔當起伊尹、呂尚那樣的大業。總括各位賢才的高明謀略,蘊含薛公的三計,施展張良、陳平的秘密計策,所以全力征戰來為世間操勞,忙於選拔賢才都來不及,哪有空閑去修剪荒蕪中的枯樹枝呢!
    不過我沒什麽才能,在朝廷任職多年,依托君主,心中有所依靠。我欣賞大海的廣闊深邃,讚歎嵩山的高聳屹立,聽聞孔子讚賞子產,感慨鄉校對治理國家有益,就像晏嬰調和羹湯那樣,也能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所以我冒著被視為愚妄的風險發表見解,時常獻上一些建議,就像宣令官在街市上采集民謠,孩童在田埂上吟唱詩歌一樣,希望能增加福祥,盡力規勸。
    要是我的建議符合時宜,那就是以我的愚鈍配合朝廷的明智,順應了祥瑞的征兆;要是不符合,那也是我本分如此,退回去堅守自己的愚拙。進退都聽憑命運安排,不矯情不欺瞞,順應本性、樂守天道,又有什麽可遺憾的呢?這就是我入朝後就不輕易退出,有職位卻像沒有一樣的原因。
    我不屑像屈原那樣總是保持清醒,也不願像漁父那樣一定要喝醉;不願像柳下惠那樣忍受卑辱,也不似伯夷、叔齊那樣高傲怨恨。意見相合時不因此得意,意見不合時也不因此失落;得意時不會屈服,失落時也不惶恐不安。不因為貪戀眼前的榮華而看重高官厚祿,不因為顧慮日後的困頓而計較地位高低;不靠炫耀名聲來求得恩澤,不因為害怕貶官而回避過錯。有什麽責任需要推卸?有什麽衣食需要擔憂?排斥什麽方法?采納什麽道理?多次考核都沒有變動職位,這原本就是我堅守的原則。
    如今朝廷裏人才濟濟,優秀的人成群結隊,就像魚和龜藏在大海裏,鳥獸聚集在鄧林之中,飛鳥離去不會顯得稀少,遊魚遊來也不會顯得繁多。而且太陽的精靈在唐堯時代隱沒,月亮的精華在商朝時期顯現,大禹在陽盱河邊祈禱,洪水就退去了;商湯在桑林祭祀,甘霖就降下了。(《淮南子》說大禹為了治水,親自到陽盱河邊祈禱,商湯為了旱災,親自到桑林祭祀,聖人擔憂百姓,到了如此明顯的地步。《呂氏春秋》說從前商湯打敗夏桀後,天下大旱,三年沒有收成,商湯於是親自到桑林祈禱說“我一個人有罪,不要牽連天下人,天下人有罪,都在我一個人身上,不要因為我一個人的愚鈍,讓上帝傷害百姓的性命。” 商湯於是剪掉頭發,割掉指甲,把自己當作祭品,向上帝祈求福佑。百姓於是非常高興,大雨於是下了起來。)行動和靜止都有規律,開啟和閉塞都有定時。我們的先師留下訓誡,不抱怨不責怪,聽從命運,恭謹自守,我又有什麽可說的呢?無話可說,路也走到了盡頭,將要回到最初的本分,總括典籍中的美好思想,探尋孔子留下的學說,連綴精妙的言辭來保存道義,遵循前人的準則來確立規範,讚同叔肸的悠閑自在,讚美疏廣、疏受的退隱,收斂行止說要回歸,像潔白的雲一樣自在遨遊,欣喜在簡陋的屋舍中恬淡自娛,在這個世上免除災禍和悔恨,隻是想到心中還沒安定,害怕晚年陷入困頓停滯,於是想激勵自己卻更增憤懣,盡抒心中所想作為誓言。
    從前九方堙能從最貴重的事物中考察精髓,秦牙能對不同的形態深入思考;(《淮南子》說秦穆公對伯樂說“你的年紀大了,你的子孫中有可以讓他去尋找千裏馬的嗎?” 伯樂回答說“好馬,可以通過外形、筋骨來辨認。識別天下最好的馬,它的神態若隱若現,像要消失又像存在,九方堙相馬就是這樣,他所看重的是馬的內在素質,而不是外表。我的子孫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可以告訴他們如何識別好馬,卻不能告訴他們如何識別天下最好的馬。天下最好的馬,我有個一起挑柴擔草的夥伴叫九方堙,他相馬的本領不在我之下,請您見見他。” 秦穆公召見了九方堙,派他去尋找千裏馬,三個月後他返回,報告說“已經找到了馬,在沙丘那裏。” 秦穆公問“是什麽樣的馬?” 九方堙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 派人去取馬,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不高興,召見伯樂並問他說“太差勁了,你所派去尋找馬的人!連馬的毛色和雌雄都不知道,又怎麽能知道馬的好壞呢?” 伯樂長歎一聲說“竟然到了這種地步!這正是他比我強千萬倍都不止的地方啊。像九方堙所觀察的是馬的內在天機,得到了它的精髓而忽略了它的粗略之處,關注它的內在而忽略了它的外表,看到了他所應看到的,沒看到他所不應看到的,觀察了他所應觀察的,忽略了他所不應觀察的,像他這樣相馬,才是看重比馬本身更重要的東西。” 馬到了之後,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淮南子》又說伯樂、寒風、秦牙、葛青,他們相馬的方法不同,但他們識別馬的本領是一樣的;大概九方堙觀察馬的精髓,秦牙觀察馬的外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薛燭能識別寶物而使名聲遠揚;(《越絕書》說從前越王勾踐有五把寶劍,聞名天下。有個能鑒別寶劍的客人名叫薛燭,越王召見他並問他“我有五把寶劍,請拿給你看看。” 於是取出豪曹、臣闕,薛燭說“都不是好劍。” 又取出純鉤、湛盧,薛燭說“看這劍的光芒,像天上的星宿運行一樣燦爛,看它的光澤,像水將要從池塘裏溢出來一樣渾厚,看它的紋理,像冰將要融化一樣渙然,這就是所說的純鉤吧?” 越王說“是的。” 越王說“有個要給它估價的人,願用三個有集市的鄉,一千匹駿馬,兩個有千戶人家的城邑來換,可以嗎?” 薛燭說“不可以。當年鑄造這把劍的時候,赤堇山被鑿開才取出錫,若邪溪幹涸了才取出銅,雨師清掃,雷公擊鼓,太一下來觀看,上天的精華降臨,歐冶子於是憑借上天的精華,用盡他的技巧,第一把叫純鉤,第二把叫湛盧。如今赤堇山已經合攏,若邪溪深不可測,歐冶子已經死了,即使拿出全城的金子,用盡河裏的珠玉,也單獨得不到這把劍。三個有集市的鄉,一千匹駿馬,兩個有千戶人家的城邑,又有什麽值得說的呢!”)
    瓠梁憑借琴弦來流傳名聲;(《淮南子》說瓠巴彈瑟,鱘魚都會聆聽。又說瓠梁的歌聲可以模仿,但能唱出那種韻味的人卻做不到。)齊國的門客拍著大腿用雞鳴幫田文解圍;(臣鬆之說這說的是孟嚐君田文手下的門客,能學雞叫來幫他擺脫困境。凡是學雞叫,一定要先拍大腿,來模仿雞拍打翅膀。)楚國的小偷潛入敵營保住了楚國;(《淮南子》說楚國將領子發喜歡尋求有技藝的人。楚國有個擅長偷竊的人,去拜見他說“聽說您尋求有技藝的人,我是個小偷,希望能憑借技藝做一名士兵。” 子發聽說後,來不及係好衣帶,來不及戴好帽子,出來接見並禮遇他。身邊的人勸諫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為什麽要禮遇他?” 子發說“這不是你們能懂的。” 沒過多久,齊國發兵攻打楚國。子發率領軍隊抵抗,軍隊多次敗退。楚國的賢能大夫都用盡了他們的計策和誠意,齊國的軍隊卻更加強大。在這時,那個小偷進見說“我有微薄的技藝,希望為您效力。” 子發說“好。” 小偷就在夜裏出去,解開齊國將軍的帳幕,獻給子發。子發派人送回去,說“士兵有出去砍柴的,得到了將軍的帳幕,派使者歸還給您。” 第二天又去取來枕頭,子發又派人送回去。第三天又去取來發簪,子發又派人送回去。齊國的軍隊聽說後非常害怕,將軍和軍吏商議說“今天不撤軍,楚軍恐怕要取我們的頭顱了!” 立即撤軍離開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