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黃李呂馬王張傳(二)

字數:3691   加入書籤

A+A-


    馬忠,字德信,是巴西閬中人。他小時候在舅舅家長大,姓狐,名叫狐篤,後來才恢複本姓馬,改名叫馬忠。他曾在郡裏當差,建安末年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漢昌縣長。
    先主劉備東征,在猇亭打了敗仗,巴西太守閻芝征發各縣五千士兵來補充軍隊的空缺,派馬忠送去。先主已經回到永安,見到馬忠並和他交談後,對尚書令劉巴說“雖然失去了黃權,但又得到了狐篤,這說明世間不缺賢才啊。”
    建興元年,丞相諸葛亮開設府署,任命馬忠為門下督。建興三年,諸葛亮進入南方,任命馬忠為牂牁太守。當時郡丞朱褒反叛,叛亂平定後,馬忠安撫體恤百姓,治理地方,很有威望和恩德。
    建興八年,馬忠被召回擔任丞相參軍,協助長史蔣琬處理留府的事務,還兼任州裏的治中從事。第二年,諸葛亮出兵祁山,馬忠到諸葛亮的軍營,參與處理軍事事務。軍隊返回後,他督率將軍張嶷等人討伐汶山郡反叛的羌人。
    建興十一年,南夷首領劉胄反叛,擾亂多個郡縣。朝廷征召庲降都督張翼回朝,讓馬忠代替張翼的職位。馬忠率軍斬殺了劉胄,平定了南方地區,被加封為監軍奮威將軍,封為博陽亭侯。
    起初,建寧郡有人殺死太守正昂,還把太守張裔捆綁起來送到吳國,所以都督一直駐守在平夷縣。到馬忠任職時,就把治所遷到味縣,處於百姓和夷人中間。另外,越巂郡也長期失去土地,馬忠率領太守張嶷收複了舊郡,因此被加封為安南將軍,進封彭鄉亭侯。
    延熙五年,馬忠回到朝廷,接著到漢中,拜見大司馬蔣琬,傳達朝廷的詔旨,被加封為鎮南大將軍。延熙七年春天,大將軍費禕北上抵禦魏國敵軍,把馬忠留在成都,處理尚書事務。費禕回來後,馬忠才回到南方。延熙十二年,馬忠去世,他的兒子馬修繼承爵位。馬修的弟弟馬恢,馬恢的兒子馬義,曾任晉朝的建寧太守。
    馬忠為人寬厚有度量,常常詼諧大笑,憤怒的情緒從不表現在臉上。但他處理事情果斷,威嚴和恩德並存,所以蠻夷既敬畏又愛戴他。等到他去世,人們無不主動來到他的靈堂,痛哭流涕表達哀悼之情,還為他建立廟宇祭祀,直到現在廟宇還在。
    張表是當時的名士,名聲聲望超過馬忠;閻宇向來有功勞和才幹,做事精明勤奮。他們在馬忠之後擔任類似的職務,但在威望和功績方麵,都比不上馬忠。(《益部耆舊傳》說張表是張肅的兒子。《華陽國誌》說張表是張鬆的兒子,不太確定。閻宇,字文平,是南郡人。)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他小時候過繼給外婆家,姓何,後來才改回王姓。他跟著杜濩、樸胡到了洛陽,被臨時任命為校尉,跟隨曹操征討漢中,後來投降了先主劉備,被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建興六年,王平隸屬參軍馬謖,擔任先鋒。馬謖放棄水源,駐軍山上,指揮混亂,王平多次規勸馬謖,可馬謖不聽,結果在街亭大敗。蜀軍士兵四散奔逃,隻有王平帶領的一千人,敲著戰鼓穩住陣腳。魏將張合懷疑有埋伏,沒敢逼近。於是王平慢慢收攏各營潰散的士兵,率領將士撤回。丞相諸葛亮誅殺馬謖和將軍張休、李盛後,又剝奪了將軍黃襲等人的兵權,唯獨王平得到重用提拔,被加封為參軍,統領五部兵馬並負責軍營事務,晉升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
    建興九年,諸葛亮包圍祁山,王平另外率軍駐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懿攻打諸葛亮,張合攻打王平,王平堅守陣地,張合沒能攻克。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武功去世,蜀軍撤退,魏延發動叛亂,一戰就被打敗,這是王平的功勞。之後,王平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輔佐車騎將軍吳壹駐守漢中,還兼任漢中太守。建興十五年,他進封安漢侯,代替吳壹都督漢中。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駐守沔陽,王平改任前護軍,處理蔣琬府中的事務。延熙六年,蔣琬返回涪城駐守,王平被任命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軍務。
    延熙七年春天,魏大將軍曹爽率領十多萬步兵騎兵進攻漢川,前鋒已經到了駱穀。當時漢中守軍不到三萬人,將領們都很驚慌。有人說“現在兵力不足以抵抗敵人,應該堅守漢、樂二城,讓敵人進來,等涪城的軍隊趕來就能救援關口了。” 王平說“不對。漢中離涪城將近一千裏,敵人如果奪取關口,就會釀成大禍。現在應該先派劉護軍、杜參軍占據興勢,我來擔任後援;如果敵人分兵進攻黃金,我就率領一千人親自去對付,這段時間裏,涪城的軍隊就能趕到,這才是上策。” 隻有護軍劉敏和王平想法一致,馬上按這個計策行動。涪城的各路軍隊以及大將軍費禕從成都相繼趕到,魏軍撤退,一切都像王平謀劃的那樣。當時,鄧芝在東邊,馬忠在南邊,王平在北邊邊境,都立下了顯著的功績。
    王平在軍隊裏長大,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但他口述讓別人代寫的文書,都有條有理。他讓人讀《史記》《漢書》等史書,聽完後,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大意,談論起來也能抓住要點。他遵守法度,說話嚴肅,從早到晚,整天端坐著,沒有武將那種粗獷的樣子。不過他性格狹隘多疑,常常看輕自己,這是他的缺點。延熙十一年,王平去世,他的兒子王訓繼承了爵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當初,和王平同郡的漢昌人句扶(“句” 讀古候反),忠誠勇敢,為人寬厚,多次立下戰功,功名爵位僅次於王平,官至左將軍,封為宕渠侯。(《華陽國誌》說後來張翼、廖化都擔任了大將軍,當時的人說“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張嶷,字伯岐,是巴郡南充國人。(《益部耆舊傳》說張嶷出身貧寒低微,卻在年輕時就有通達豪壯的氣節。)二十歲左右時,他擔任縣裏的功曹。先主劉備平定蜀地的時候,山裏的賊寇攻打縣城,縣長丟下家人逃跑了,張嶷冒著刀光劍影,背起縣長的夫人突圍,使夫人得以幸免。憑借這件事,張嶷名聲遠揚,州府征召他擔任從事。當時郡裏的士人龔祿、姚伷官至二千石,在當時很有名望,他們都和張嶷關係很好。
    建興五年,丞相諸葛亮北上駐守漢中,廣漢、綿竹一帶的山賊張慕等人搶劫軍用物資,掠奪官吏百姓,張嶷以都尉的身份率軍討伐他們。張嶷考慮到山賊像鳥一樣分散,很難通過戰鬥擒獲,於是假裝和他們講和結親,約定日期擺設酒宴。酒喝到正酣時,張嶷親自率領手下,趁機斬殺了張慕等五十多人,賊寇的頭目被全部消滅。接著追查殘餘的賊寇,十天之內就平定了當地。後來張嶷得了重病,病情嚴重,家裏一向貧窮,廣漢太守蜀郡人何祗,以通達寬厚聞名,張嶷向來和他關係疏遠,卻親自乘車到何祗那裏,托付他治療疾病。何祗拿出全部錢財為他醫治,幾年後張嶷痊愈了。他堅守道義、講信用的行為都像這樣。
    張嶷被任命為牙門將,隸屬於馬忠,向北討伐汶山叛亂的羌人,向南平定四郡的蠻夷,常常有出謀劃策、作戰取勝的功勞。(《益部耆舊傳》說張嶷接受三百名士兵,跟隨馬忠討伐叛亂的羌人。張嶷另外統領幾個營的士兵走在前麵,到達他裏。那裏地勢高聳險峻,張嶷沿著山路向上攀登了四五裏。羌人在險要的地方修建石門,在門上放置坐榻,把石頭堆在上麵,路過的人就從上麵推石頭砸擊,沒有不被砸得粉碎的。張嶷估計無法強攻,就派翻譯告訴羌人說“你們汶山各部落反叛,傷害善良的人,天子命令將領討伐消滅你們這些惡人。你們如果叩首歸順軍隊,供給糧食費用,就會永遠福祿昌盛,回報會有百倍。如果始終不順從,大軍前來誅殺,會像雷電一樣迅猛,到時候即使後悔,也沒有用了。” 羌人的首領接到命令後,立即出來拜見張嶷,供給糧食讓軍隊通過。軍隊前進討伐其他部落,其他部落聽說他裏已經投降,都驚恐不安,有的迎接軍隊出來投降,有的逃到山穀裏,張嶷出兵攻擊,軍隊取得勝利。後來南夷劉胄又反叛,朝廷任命馬忠為庲降都督討伐劉胄,張嶷又隸屬於他,作戰時常常衝鋒在前,最終斬殺了劉胄。平定南方的事情結束後,牂牁、興古的獠人部落又反叛,馬忠命令張嶷率領各營前去討伐,張嶷招降了兩千人,把他們都送到漢中。)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