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黃李呂馬王張傳(三)
字數:3645 加入書籤
建興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請求投降,朝廷派遣將軍張尉前去迎接,過了約定的日期苻健還沒到,大將軍蔣琬對此非常擔憂。張嶷安慰他說“苻健請求歸附的心意非常誠懇,一定不會有別的變故,向來聽說苻健的弟弟狡猾詭詐,而且夷狄之人不能同心協力,將會產生分歧,所以才拖延了時間。” 幾天後,消息傳來,苻健的弟弟果然帶領四百戶人投靠了魏國,隻有苻健前來歸順。
當初,越巂郡自從丞相諸葛亮討伐高定之後,叟夷多次反叛,殺害太守龔祿、焦璜,從那以後太守不敢到郡治所在地,隻住在安上縣,距離郡治有八百多裏,越巂郡隻是空有其名而已。當時朝廷商議想恢複舊郡,任命張嶷為越巂太守,張嶷率領部下前往郡治,用恩德信義引誘蠻夷,蠻夷都表示臣服,有很多人前來投降歸附。北部邊境的捉馬部落最為勇猛強悍,不服從管轄,張嶷於是前去討伐,活捉了他們的首領魏狼,又釋放了他並告訴他利害,讓他招撫其餘的人。張嶷上表請求任命魏狼為邑侯,這個部落三千多戶人都安心居住,履行納稅服役的義務。其他部落聽說後,大多逐漸降服,張嶷憑借功勞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
蘇祁邑的首領冬逢、冬逢的弟弟隗渠等人,投降後又反叛。張嶷誅殺了冬逢。冬逢的妻子,是旄牛王的女兒,張嶷用計策寬恕了她。而隗渠逃到了西部邊境。隗渠剛強勇猛、敏捷凶悍,各部落都非常畏懼他,他派遣兩個親信假裝投降張嶷,實際上是來打探消息。張嶷察覺到了,許諾給他們重賞,讓他們做反間,這兩個人於是合力殺死了隗渠。隗渠死後,各部落都安定下來。另外,斯都的首領李求承,過去親手殺死了龔祿,張嶷懸賞捉拿把他抓到,曆數他過去的罪惡後將他誅殺。
起初,張嶷因為郡城的城牆房屋毀壞,重新修築了小塢堡。在任三年後,把郡治遷回原來的地方,修繕整治城郭,夷人男女沒有不為此盡力的。
定莋、台登、卑水這三個縣,距離郡治有三百多裏,過去盛產鹽、鐵和漆,可當地的夷人長期把這些資源據為己有,自己享用。張嶷帶領部下奪取了這些資源,還在那裏設置了官吏進行管理。
張嶷到定莋的時候,定莋的部落首領狼岑,是盤木王的舅舅,很受蠻夷的信任。狼岑對張嶷侵占他們的資源很生氣,不肯親自來拜見張嶷。張嶷就派了幾十個壯士直接去把他抓來,打了一頓後殺了,還把屍體送回他的部落,又給了部落豐厚的賞賜,向他們說明狼岑的惡行,並且警告“不許輕舉妄動,不然就把你們全部消滅!” 部落的人都反綁著雙手來認錯。張嶷殺了牛設宴款待他們,再次強調恩德信義,從此就掌控了鹽鐵資源,器物用具也變得充足起來。
漢嘉郡邊界的旄牛夷有四千多戶,他們的首領狼路,想為姑父冬逢報仇,就派叔父離帶著冬逢的部眾去偵察形勢。張嶷預先派親近的人帶著牛和酒去慰勞賞賜離,又讓離的姐姐(也就是冬逢的妻子)去傳達自己的意思。離接受了賞賜,又見到了姐姐,姐弟倆都很高興,就帶著所有部眾來拜見張嶷。張嶷給了他們豐厚的賞賜和優待,讓他們回去了。旄牛夷從此就不再作亂了。
越巂郡原本有條道路,從旄牛夷聚居地經過可以到成都,又平坦又近便。可自從旄牛夷阻斷這條路後,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人們隻好改走安上那條路,又危險又遙遠。張嶷派手下帶著財物賞賜給狼路,再三讓狼路的姑姑去說明自己的意圖。狼路就帶著兄弟、妻子兒女都來拜見張嶷,張嶷和他訂立盟約,重新開通了舊路,千裏路途一片安寧,還恢複了古代的亭驛。張嶷上奏朝廷,請求封狼路為旄牛 <田句> 毗王,還派使者帶著狼路去朝貢。後主因此加封張嶷為憮戎將軍,仍然兼任越巂太守。
張嶷當初見費禕擔任大將軍,性情寬厚,對新歸附的人過於信任優待,就寫信告誡他說“過去岑彭率軍出征,來歙手持符節,都被刺客殺害了。現在您位高權重,應該借鑒過去的事情,稍加警惕。” 後來費禕果然被魏國投降過來的郭修殺害了。
吳國太傅諸葛恪剛打敗魏軍,就大規模發動軍隊,想要奪取地盤。侍中諸葛瞻是丞相諸葛亮的兒子,也是諸葛恪的堂弟。張嶷給諸葛瞻寫信說“東吳的君主剛去世,新帝實在年幼弱小,太傅肩負著托孤的重任,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從前周公那麽有才能,還遭遇了管叔、蔡叔散布流言的變故;霍光接受重任,也有燕蓋、上官的叛亂陰謀,全靠周成王、漢昭帝的英明,才避免了災難。過去常聽說東吳君主掌管生殺賞罰大權,不放手給手下人,如今他在臨終前,倉促召見太傅,把後事托付給他,實在讓人擔心。再加上吳、楚一帶的人向來勇猛急躁,這是過去就有記載的。而太傅離開年幼的君主,踏上敵方的土地,恐怕不是好計策、長遠打算啊。雖說東吳綱紀嚴明,上下和睦,但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失誤,難道是明智的人該忽視的嗎?拿古代的事對照現在,現在的事和古代也差不多。如果不是您向太傅進獻忠言,還有誰會直言不諱呢!不如撤回軍隊,大力發展農業,致力於施行恩德恩惠,幾年之內,再和西邊一起出兵,實在不算晚。希望您好好考慮我的話。” 諸葛恪最終因為這件事被滅了族。張嶷的見識大多像這樣高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張嶷在越巂郡待了十五年,這期間轄區內安定和睦。他多次請求調回成都,朝廷才征召他前往。當地的漢人和夷人都舍不得他,拉著他的車轅哭泣,送了一程又一程。經過旄牛邑時,邑君背著孩子來迎接他,還一路跟著他到了蜀郡邊界,最後有一百多個部落首領跟著他去成都朝貢。
張嶷到了成都後,被任命為蕩寇將軍。他為人慷慨豪邁、英勇壯烈,士人們都很敬重他。不過他行為放達,不太講究禮節,有人也因此批評他。(《益部耆舊傳》記載當時車騎將軍夏侯霸對張嶷說“雖然我和您關係不算親近,但我對您的心意還像從前一樣,希望您能明白。” 張嶷回答說“我不了解您,您也不了解我,君子之交在於道義,何必說什麽心意呢!不如等三年之後,再慢慢說這些吧。” 有見識的人都把這事當作美談。)這一年是延熙十七年。
同年,魏國狄道縣長李簡秘密寫信請求投降,衛將軍薑維率領張嶷等人借著李簡的資源出兵隴西。(《益部耆舊傳》說張嶷一直有風濕的老毛病,到成都後病情加重,得拄著拐杖才能站起來。李簡請求投降時,大家都猶豫不決,隻有張嶷肯定地說這事靠譜。薑維出兵時,人們都覺得張嶷剛回來,腿病又重,沒法隨軍作戰,張嶷卻主動請求到中原戰場效力,哪怕戰死在敵國也心甘情願。出發前,他辭別後主說“臣能遇上聖明的君主,受恩太多,加上身體有病,總怕哪天突然死去,辜負了陛下的恩寵。如今老天成全我的心願,能參與軍事行動。要是能平定涼州,我就當個邊疆守將;要是打不贏,我也會以死報國。” 後主感動得為他流淚。)
到了狄道後,李簡果然帶著全城的官吏百姓出城迎接蜀軍。兩軍陣前,張嶷和魏將徐質展開激戰,他當場戰死,但殺死殺傷的敵人也超過了己方損失。張嶷犧牲後,朝廷封他的長子張瑛為西鄉侯,次子張護雄繼承了他的爵位。
南邊越巂郡的漢人和夷人聽說張嶷死了,沒有不傷心哭泣的,還為他立了廟,每逢水旱災害就去祭祀他。(《益部耆舊傳》說我看張嶷的相貌和言辭,雖算不上驚人,但他的謀略足以運籌帷幄,果敢堅毅足以樹立威嚴,作為臣子有忠誠的氣節,與人相處有光明正直的作風,而且行動必定遵守典章製度,後主很敬重他。就算是古代的英雄誌士,也未必能超過他啊!《蜀世譜》記載張嶷的孫子張奕,在晉朝擔任梁州刺史。)
評論說黃權有宏大的誌向和深遠的見識,李恢公正誠信、誌向遠大,呂凱堅守氣節不改變,馬忠馴順且堅毅,(《尚書》說馴順且堅毅。鄭玄注釋說擾,就是馴順的意思;能果斷達到目的就是毅。)王平忠誠勇敢且治軍嚴明,張嶷有見識、善決斷、明事理、敢作為,他們都憑借自己的長處嶄露頭角、揚名立萬,是遇上了合適的時代啊。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