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蔣琬費禕薑維傳(一)
字數:4201 加入書籤
蔣琬,字公琰,是零陵湘鄉人。他二十歲的時候,就和表弟泉陵人劉敏一起出了名。蔣琬憑著州書佐的身份跟著先主劉備進入蜀地,被任命為廣都縣長。
有一次,先主趁著外出遊覽,突然到了廣都,看到蔣琬把各種事務都拋在一邊不管,當時還喝得酩酊大醉。先主氣得火冒三丈,打算治他死罪。軍師將軍諸葛亮求情說“蔣琬是能輔佐國家的棟梁之才,不是隻能治理一個小縣城的人。他處理政務把安定百姓當作根本,不把做表麵功夫放在首位,希望主公再好好考察他。” 先主向來敬重諸葛亮,就沒治蔣琬的罪,隻是倉促之間免了他的官職。
蔣琬被免職後,有天夜裏夢見門前有個牛頭,鮮血直流,心裏特別厭惡這個夢,就叫來占夢的趙直詢問。趙直說“夢見血,說明事情會水落石出。牛角和牛鼻,是‘公’字的樣子,您的官位肯定能到公侯級別,這是大吉的征兆啊。” 沒過多久,蔣琬就被任命為什邡縣令。先主成為漢中王,蔣琬入朝擔任尚書郎。
建興元年,丞相諸葛亮開設府署,征召蔣琬為東曹掾。後來要推舉他為茂才,蔣琬堅決要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廖淳。諸葛亮教導他並回複說“想想看,背離親人、舍棄有德行的人,就會讓百姓遭殃,大家心裏既然都不認同這種做法,實在又會讓遠近的人不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您應該彰顯這次被推舉的功勞,來表明這次選拔的清正貴重。” 之後蔣琬升任參軍。
建興五年,諸葛亮駐守漢中,蔣琬和長史張裔一起掌管留府的事務。建興八年,蔣琬代替張裔擔任長史,加授撫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外出征戰,蔣琬總能保證糧草和兵員充足,為軍隊補給。諸葛亮常常說“公琰心懷忠誠高雅的誌向,是能和我一起輔佐帝王大業的人。” 還秘密向後主上表說“我要是遭遇不幸,以後的國事應該托付給蔣琬。”
諸葛亮去世後,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不久又加授行都護,授予符節,兼任益州刺史,接著升任大將軍,總領尚書事務,封為安陽亭侯。當時剛失去元帥,朝廷內外都感到擔憂害怕。蔣琬才華出眾,位居百官之上,既沒有悲傷的神情,也沒有喜悅的樣子,神情舉止和平常一樣,因此大家漸漸信服他。
延熙元年,後主下詔給蔣琬說“賊寇的禍難還沒消除,曹叡驕橫凶狠,遼東三郡苦於他的殘暴虐待,於是相互聯合,和他離心離德。曹叡大規模征發徭役,還讓他們互相攻打。從前秦朝滅亡,是陳勝、吳廣首先發難,現在出現這種變故,這是天賜的時機。你要整治軍備,統領各路軍隊駐守漢中,等吳國有所行動,就東西形成掎角之勢,趁機利用這個空隙。” 又命令蔣琬開設府署,第二年加授他為大司馬。
東曹掾楊戲向來性情簡略,蔣琬和他說話,他有時不回應。有人想在蔣琬麵前說楊戲的壞話“您和楊戲說話他卻不應答,楊戲對上級傲慢,不也太過分了嗎!” 蔣琬說“人心不同,就像人的麵貌各不相同;表麵順從背後卻有不同意見,這是古人所告誡的。楊戲要是想稱讚我是對的,那就不是他的本心;要是想反對我的話,又會顯露出我的過錯,所以他才沉默不語,這正是楊戲直率的地方啊。”
另外,督農楊敏曾經詆毀蔣琬說“做事糊塗,實在比不上前人。” 有人把這話告訴了蔣琬,主管官員請求追究楊敏的罪責,蔣琬說“我確實比不上前人,沒什麽可追究的。” 主管官員又堅持要追問,想知道楊敏說的 “糊塗” 是什麽情況。蔣琬說“如果我真的比不上前人,那做事就不符合道理,做事不符合道理,就是糊塗了,又有什麽可問的呢?” 後來楊敏因事被關進監獄,大家還擔心他一定會被處死,蔣琬卻沒有偏袒或反對,楊敏最終得以免除重罪。蔣琬的好惡都合乎道義,都像這樣。
蔣琬覺得,從前諸葛亮多次出兵秦川,可那裏道路艱險,運輸糧草困難,最終也沒能成功,不如改走水路向東進軍。於是他下令大量建造船隻,打算從漢水、沔水出發,襲擊魏興、上庸。可偏偏這時候,他的舊病接連發作,計劃沒能按時施行。而且大臣們也都議論紛紛,說要是進攻失利,撤退的路太難走,這可不是長久之計。
後主就派尚書令費禕、中監軍薑維等人去傳達旨意,商議對策。蔣琬接受命令後,上奏說“鏟除賊寇、消除災難,這是我的職責。自從我奉命駐守漢中,已經過去六年了。我本來就能力不足,又加上身患重病,謀劃的事情沒能成功,日夜都為此憂慮不安。如今魏國占據九州之地,根基穩固,勢力蔓延,要想平定他們可不容易。要是咱們和東吳聯手,形成首尾夾擊之勢,就算不能很快達成目標,至少也能分割他們的土地,逐步蠶食,先打掉他們的羽翼。可東吳那邊一次次拖延約定,總不能果斷出兵,這讓我輾轉難眠,飯都吃不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我和費禕等人商量後認為,涼州是胡人邊塞的要地,進退都有依靠,也是敵人看重的地方。而且羌、胡百姓思念漢朝,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樣。從前咱們派一支偏師進入羌地,郭淮就被打得落荒而逃。權衡利弊,應該把這裏作為首要目標,任命薑維為涼州刺史。要是薑維出征,能牢牢控製河右地區,我就率軍為他做後盾。現在涪縣水陸交通便利,遇到緊急情況能隨時應對,要是東北方有戰事,趕過去也不難。”
於是蔣琬就把軍隊撤回涪縣駐守。後來他的病情越來越重,延熙九年去世,諡號為恭。
蔣琬的兒子蔣斌繼承爵位,擔任綏武將軍、漢城護軍。魏國大將軍鍾會率軍到漢城時,給蔣斌寫信說“巴蜀之地有才能、有智慧的文武人才太多了。至於您和諸葛思遠,就像草木一樣,和我是同類人。對故鄉賢達的敬重,古往今來都是推崇的。我向西進軍,想前去拜謁您父親的陵墓,好好清掃墳塋,祭祀致敬。麻煩告訴我陵墓在哪裏!”
蔣斌回信說“承蒙您如此看重,以同道相稱,您的美意通過書信傳來,我實在不好拒絕。先父當年患病,在涪縣去世,占卜說那裏風水好,就安葬在了那裏。知道您向西而來,還想屈尊去祭拜陵墓,您待我如同父親,真是有顏子般的仁德啊。接到您的信,我感慨萬分,更添思念之情。” 鍾會收到回信,很讚賞他的情義,等到達涪縣後,真的像信中說的那樣去祭拜了。
後主投降鄧艾後,蔣斌到涪縣拜見鍾會,鍾會用朋友的禮節招待他。後來蔣斌跟著鍾會到成都,被亂兵殺害。蔣斌的弟弟蔣顯,擔任太子仆,鍾會也欣賞他的才學,和蔣斌一起被殺。
劉敏,擔任左護軍、揚威將軍,和鎮北大將軍王平一起鎮守漢中。魏國派大將軍曹爽襲擊蜀國時,有人提議說,隻要守住城池,不用出兵迎戰,敵軍肯定會自己撤退。劉敏卻認為,當時男女百姓都在野外勞作,莊稼都在田地裏,要是讓敵軍進入,那國家就完了。於是他率領部下和王平占據興勢,到處插滿旗幟,連綿一百多裏。正好大將軍費禕從成都趕到,魏軍馬上撤退,劉敏因功被封為雲亭侯。
費禕,字文偉,是江夏鄳縣(鄳,讀盲)人。他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依靠族父費伯仁生活。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劉璋的母親。劉璋派人迎接費伯仁,費伯仁就帶著費禕到蜀地求學。後來先主平定蜀地,費禕就留在了益州,和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名氣相當。
當時許靖的兒子去世,董允和費禕想一起去參加葬禮。董允跟父親董和要車,董和就派了一輛後麵開門的鹿車給他。董允臉上露出不情願的神色,費禕卻毫不介意,先上車了。到了葬禮現場,諸葛亮和各位權貴都在,大家的車馬都很華麗,董允還是神色不安,費禕卻泰然自若。
趕車的人回去後,董和問起情況,知道了兩人的表現,就對董允說“我以前總懷疑你和文偉誰優誰劣分不出來,從今往後,我心裏有數了。”
先主立太子時,費禕和董允一起擔任太子舍人,後來又升任庶子。後主劉禪即位後,費禕成了黃門侍郎。丞相諸葛亮南征回來,大臣們在幾十裏外迎接,論年紀和職位,很多人都比費禕高,可諸葛亮偏偏讓費禕和自己同乘一輛車,從此大家對費禕都另眼相看。
諸葛亮因為剛從南方回來,就任命費禕為昭信校尉,派他出使吳國。孫權性格幽默,愛開玩笑,說話沒個準頭,再加上諸葛恪、羊衟這些人,個個口才出眾、反應快,辯論起來言辭犀利,可費禕總能言辭得當、態度誠懇,據理作答,從沒被他們難住。(《禕別傳》裏說孫權每次都單獨拿出好酒給費禕喝,看他喝醉了,就問起蜀國的國事,還談論當下的政務,一連串的難題拋過來。費禕就以喝醉為借口不回答,退下後把孫權問的問題一條條記下來,再逐條作答,沒漏掉一點。)孫權特別器重他,對他說“你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以後肯定會成為蜀國的重臣,恐怕不能常來我們這兒了。”(《禕別傳》記載孫權還把自己常拿在手裏的寶刀送給費禕,費禕回答說“我沒什麽才能,怎麽配得上您的厚愛呢?不過刀是用來討伐不服從朝廷、禁止暴亂的,但願大王能努力建功立業,和我們一起輔佐漢室,我雖然愚笨,也絕不會辜負您的期望。”)費禕回國後,升任侍中。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